十大猜想:最全元宇宙發展趨勢解讀(上)
編輯導語:元宇宙是這兩年的熱議話題,也是資本市場的香饃饃。雖然它還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但并不妨礙大家對它的產生各種幻想。本篇文章中作者對元宇宙發展趨勢進行了猜想,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一起看看吧。
1995年,比爾·蓋茨寫下那本著名的科學預言——《未來之路》,對于一場即將開始的偉大旅程,大多數人并不知道它將把大家帶往何處,而比爾·蓋茨卻確信,它必將觸動人們的生活,并將人類引導至更遠的地方。
27年前的那次旅程名為“信息高速公路”,此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未來之路》中的種種預測,都已成為現實。
如今,另一場同樣將改變人類進程的巨變即將發生。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發,它描繪出人們對互聯網的終極想象,甚至成為下一代人類進化方向的終極可能。
然而,當我們邁向那個終極目標時,有哪些“可能”會先到來?至少在當下,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元宇宙。
在2022年伊始寫下這篇《關于元宇宙的十大猜想》,或許可以用比爾·蓋茨的那句話來自洽,“如果我說的話后來被驗證了,有人會認為那本來就是顯而易見的東西;但如果我說錯了,他們會認為我的話是多么滑稽可笑?!钡K究是為了想明白,“我們如何才能利用在未來年代里必然要發生的一切?”
一、猜想1:元宇宙到來的標志是一款爆款產品
人們可能未必記得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名字,但這不妨礙他們使用Windows或是Mac OS系統的筆記本電腦,因為后兩者:微軟和蘋果,才是真正將計算機帶向平民百姓家庭的公司。
如果互聯網走向元宇宙是一種必然,那么日后人們記住的將是哪家公司?答案或許是——推出爆款產品的那家。
無論多么重要的一項技術,想要全面走進人類的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征服市場。
數個世紀后,當后人回顧元宇宙的誕生,一款爆款產品的風靡無疑將成為標志之一,而這種趨勢,如今已然可以看見。
2021年下半年以來,元宇宙的風越吹越猛。風潮最先由“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引爆,后者憑借這一概念首日股價漲幅達54.4%,市值超過400億美元,較一年前估值40億美元暴漲10倍。
隨后,元宇宙的熱度在投資界、二級市場及社交平臺上屢創新高,追捧者們不厭其煩地回溯到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試圖傳播元宇宙的必然性與神秘感。
雖然不乏“泡沫”,但近一段時間以來,元宇宙愈發“登堂入室”,進一步受到科技圈、學術界以及政府的重視。
繼扎克伯格將Facebook改名為Meta,全面進軍元宇宙后,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同樣“殺入”元宇宙;復旦、北師大、清華等高校傳播學者紛紛發布元宇宙相關研究報告,探尋元宇宙的定義及趨勢;2022年開年以來,武漢、上海、浙江等地不約而同地將元宇宙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前布局相關產業及技術。
風向也在悄然改變,在上述動作中,不難發現,入局者們開始注重更加實際、具體的舉措,關注元宇宙的“落地”。
從內容生態、硬件技術兩個元宇宙的具體方面著手出發,“產品”或許是兩條支線的交叉點,并真正將元宇宙帶到大眾面前。
2021年10月底,在宣布Facebook更名Meta的Connect開發者大會上,扎克伯格通過一段宣傳片的演示,將元宇宙可能帶來的未來體驗展現出來。
不少網友津津樂道,“扎克伯格版”的元宇宙最引人神往的莫過于沉浸感,它將互聯網由二維躍遷向三維,讓人們的交流仿佛面對面進行。
這一宏觀的設想卻遭到旗下Oculus公司CTO卡馬克的“吐槽”。
據外媒報道,他因獨特貢獻被稱為“FPS游戲之父”,這位在科技圈很有名氣的技術官認為,扎克伯格準備“建造”元宇宙的設想或許并非正途,自己最大的建議是通過產品一點點趨向元宇宙。
不過,在發布會上,扎克伯格確實也一并透露高端VR/AR頭顯Project Cambria、AR眼鏡Project Aria、AR全體驗眼鏡Project Nazare等最新設備正處于開發中。
在科學技術的發展史上,福特汽車、蘋果個人電腦的出現,皆造成了顛覆式的變化。
資本逐利,立足2021年元宇宙短暫的“爆發史”,一款“元宇宙消費級產品”的影子正在從模糊走向清晰。
二、猜想2:元宇宙的爆款產品會在2-3年后到來
讓我們試著總結大多數爆款產品的“爆點”:
- 它無可替代,能帶來優越的體驗;
- 它價格親民,不會太“傷腰包”;
- 它應用廣泛,能夠掀起流行浪潮。
當你面對這樣一款產品,不免會想試試看。
事實上,已有“元宇宙產品”正在趨向達成前兩項條件,那便是VR/AR設備。
VR/AR領域是元宇宙與技術結合最緊密之處,自然承載起產生第一款元宇宙爆款產品的希望,于是產品完成第三項條件的路徑,逐漸與VR/AR行業技術的進化周期深度綁定。
“2~3年?!边@是一位行業人士預計當下技術進入下階段所需的過渡時長。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在元宇宙概念大熱的2021年,僅1-9月全球VR/AR產業投融資金額便達到407.09億元,超越2020年全年投融資金額244億元。
此外,2020年全球VR/AR產業市場規模為900億元,而2020-2024年的5年間預計將維持54%的年均增長率。
從行業的內在邏輯來看,VR/AR也在面臨技術的進化和生態的衍生。
此前,VR一體機Oculus quest 2被視為VR頭顯設備的領軍產品,這款官方售價為299美元的產品在銷量及生態上已經實現“便宜又好用”。
盡管如此,多名行業人士都曾告訴《IT時報》記者,相關技術數年來一直沒有變革性突破。
“今年是一個相對重要的年份,我認為是一個過渡的年份。”虛擬社區項目vHome創始人潘博航告訴《IT時報》記者,細數VR領域的近10年,從2013年發售的Oculus初代產品Rift DK1到2016年各家消費級的PCVR(電腦VR),從一系列VR手機盒子到2019年發布的Oculus quest一代,“觀影為主的輕量級頭戴設備”等市場策略一一驗證失敗,最終持續快速發展的只有“VR一體機”賽道。
“但事實上,VR體驗這些年并未發生巨大變化。VR設備皆是雙目視覺加聽覺,除去分辨率的提升,沒有更深層次的進化?!迸瞬┖秸f。
而今年VR領域即將公布的兩款消費級產品皆是此前成功產品的迭代:一款是扎克伯格公布的Project Cambria,也即行業人士猜測已久的“Oculus quest Pro”;一款是索尼的PS VR 2。
兩款產品皆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例如兩者都有的“眼動追蹤”,PS VR 2開發出“動態注視點渲染”,震動、光學、屏幕皆有提升;Project Cambria的“表情捕捉”“全身動作捕捉”,用視頻穿透的方式實現AR功能,而這或許將使其成為AR開發者及消費者最好的平臺。
左為Cambria渲染模型
潘博航認為,2023年將會陸續出現更多新標準下的VR/AR硬件,造成使用者暈動癥的AR/VR顯示領域的未解難題“視覺輻輳調節沖突”或也將得到解決。
VR/AR領域的過渡期后,更多的“進化”將會迎來爆發。
2016年,Oculus創始人Palmer Luckey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稱,可能再過10年,虛擬現實設備將足夠低價、輕便,取代智能手機成為主流計算平臺,“足夠強勁的計算能力及足夠小的體積,才能讓人們愿意把它天天戴在頭上。
讓虛擬現實設備成為人人愿意用的東西是獲取幾十億用戶的唯一途徑。”
“如果有一天,VR設備通過光學穿透的技術變得和眼鏡一樣輕薄,或許就會替代手機成為一件通用設備?!迸瞬┖酵瑯訒诚?,“現在VR要做的,是鞏固自己成為一款優秀‘游戲機’的地位,隨著技術研發進展,再向‘通用設備’邁進?!?/p>
三、猜想3:元宇宙將改變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方式
高級媒介的出現會顛覆一切,那將是一種媒介對另一種媒介的“超越”。
在人類的歷史上,傳播的進化被劃分為“口語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四個階段,但這些傳播媒介多數都只會同時借助人類的一種或兩種感官:聽覺、視覺。
元宇宙時代,人類身處“具身化互聯網”,全身感官將成為“信息源”,隨之而來,傳播的手段也將迎來全面的“進化”——在元宇宙里“身臨其境”的同時,嗅覺、觸覺等都將不斷接收、輸送信息。
“Web3.0”經常伴隨元宇宙一同被提起,它的誕生時日不長,是網絡傳播學近些年來衍生的概念之一。
專注網絡傳播學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彭蘭將“Web3.0”定義為:“內容網絡、關系網絡及終端網絡的質變,一切物體都可能成為終端?!倍硪环N較為通俗說法是:Web3.0將打破互聯網集權、壟斷。
“Web3.0在我眼中,其實是一個相較于Web2.0的局部技術提升,底層是區塊鏈、加密貨幣技術,遠遠談不上一個時間足夠長的時代,只是恰好遇到元宇宙概念的火熱?!睆偷┐髮W新聞學院傳播系主任鄧建國表示,我們身處其中的“Web2.0”本身也有去中心化的趨勢,但沒能完成這個突破。
你在豆瓣寫的文章沒法同步到知乎?淘寶買東西無法使用微信支付?QQ上的好友沒法用twitter聯系?
其實,“互聯網”并不會真正“互聯互通”,作為使用者的我們早已對這些規則習以為常,而這其實有悖于“互聯網”的初衷。
當第一代互聯網升級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UGC(用戶生產內容)的繁榮場面,但技術的不成熟與商業競爭的邏輯,很快使得“全網的繁榮”銷聲匿跡。
元宇宙能改變這一切嗎?為了打破隔閡,或許需要寄希望于互聯網信息傳播方式的徹底改變。
鄧建國在《2021-2022元宇宙報告:化身與智造,元宇宙坐標解析》中提出“親身傳播2.0”的說法,認為如今互聯網的“符號傳播”將變成用身體進行的“后符號傳播”,最原始的親身傳播1.0通過技術實現“遙在”,完成傳播效率和效果俱佳的親身傳播2.0。
此外,他還認為,UGC將在元宇宙時代迎來全面爆發,區塊鏈技術助其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
“我們不能因為害怕不平等而禁止技術發展。”鄧建國告訴《IT時報》記者,利用技術優勢,并采取制定相關措施的手段克服弊端,是一種最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想要在元宇宙空間里實現上述變革,同樣有賴于相關可穿戴設備的演化。鄧建國認為主要有兩種方向:一類是扎克伯格的版本,仍然基于VR設備的發展,然后基于先進技術的模擬,調用人類多感官;一類則是馬斯克的版本,他曾吐槽元宇宙“誰會整天把屏幕綁在臉上”,但若是寄希望于其專注的“腦機接口”,還將面臨不少技術難題與倫理問題。
“這兩種版本會不會截然分開,我們目前還很難預測?!编嚱▏f。
四、猜想4:6G攜手元宇宙走向共生共存
元宇宙很科幻,但非玄幻,它的火爆,和5G、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新興技術走向成熟密切相關,擴展了人類的體驗邊界,在此基礎上,讓人們對未來產生了更豐富的想象。
想象力是生產力,對元宇宙未來的暢想,也將推動通信技術走向高階,將想象變成現實。
6G將推動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更好實現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互通互動。6G和元宇宙,互為彼此的動力,也是彼此的幸運,它們會走向共生共存,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也有一千個元宇宙。
當下,沒有比元宇宙更宏大,也更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對它有著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它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終極形態,有人認為是與現實世界平行同構的虛擬世界。
但不管元宇宙的內涵、定義怎樣演化,它都不是虛幻的,不同于封神演義或者古希臘神話,它需要新一代的信息基礎設施作為支撐。
沒有高效的連接,就無法打通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元宇宙就會“掉線”。所以,“連接”是元宇宙在發展和演進過程中的基礎性問題,也是最核心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元宇宙分階段發展,初級階段以游戲及虛擬世界為主,會和數字孿生、XR等應用相結合。
在這一階段,具備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大連接等特性的5G,會對元宇宙形成有力支撐。
比如XR(擴展現實),被認為是元宇宙的探索入口,是連接虛擬與現實的核心界面,華為、蘋果、英偉達、谷歌等眾多科技互聯網企業已經展開布局。
在去年舉行的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高呼,“要為XR做好準備,在網絡層面提供不高于10ms的網絡時延,及超過4.6Gbps的下行速率?!倍?G標準演進的過程中,也針對XR這一細分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和標準化工作。
近日,在3GPP R18首批成功立項的課題中,就包括了多個從“從0到1”的項目,比如XR,要求運營商網絡具備大規模支撐XR的能力。
盡管5G的能力在不斷增強,但它仍不能滿足元宇宙在成熟階段對連接的需求,如全域連接、沉浸式XR、全息影像、感官互聯等高階應用場景,這需要更高階的通信技術來滿足。盡管6G只比5G多了1G,但有著天差地別。
目前,全球范圍內6G仍處于早期階段,6G如何實現尚未形成共識。不過也正因為此,6G有可能成為“為元宇宙而生”的技術。
IMT-2030(6G)推進組發布的《6G 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提出,未來6G業務將呈現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發展趨勢,形成的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全域覆蓋等業務應用。
從中可以看出,6G滿足的大部分場景,也正是元宇宙規劃的未來場景。
比如,元宇宙更強調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入體驗,5G無法滿足,而6G的第一個趨勢就是“空天地立體全覆蓋”,通過高軌衛星網絡、中低軌衛星網絡、臨空網絡和地面蜂窩網絡共同組成立體覆蓋的通信網絡,從而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以任何方式提供連接。
還比如,在6G網絡加持下,結合XR終端設備能力的提升,可助力元宇宙進入全面沉浸化時代,幫助用戶實現與環境的各種交互,如語音交互、手勢交互、眼球交互等等,以滿足用戶在元宇宙內流暢、實時的交互體驗。
6G和5G一樣,都是先確定應用場景,然后再確定技術指標和實現路徑。元宇宙,完全有可能成為6G最典型、最主要的應用。
相比5G一直以來孜孜追求殺手級應用,6G也許是幸運的,它可以攜手元宇宙,走向共生共存。
五、猜想5:元宇宙或許是一個不同模塊拼裝的“樂高”世界
元宇宙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然而很少有人去思考,元宇宙應該如何實現,它是一個開放的原生世界?還是不同模塊化組合的空間?它的基座和土壤又是什么?
2021年,不同科技公司開始針對元宇宙實踐自己的構想。
從目前各家公司的實踐來看,去中心化的原生世界或許還太遙遠,一個由不同元宇宙世界模塊組裝而成“樂高”元宇宙也許才是可以看見的未來。
而區塊鏈技術,很可能成為承載這個元宇宙的土壤。
2021年,整個世界都將目光傾注于元宇宙。盡管對于元宇宙是什么,還未有定論。
但在大眾的想象中,它類似于科幻世界里的未來——在數字世界里,人類擁有化身,可以在數據之間自由穿梭,擁有現實世界相同的各種體驗。
然而元宇宙的實現需要各種技術的不斷疊加演進,而非單一技術的茁壯。
過去一年,科技公司開始通過自己的實踐去對元宇宙做出各種各樣的探索,打造自己的元宇宙。微軟正在努力打造一個“企業元宇宙”;英偉達推出全球首個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礎的模擬和協作平臺;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Facebook)改名“Meta”,推出了“Meta”應用,主打社交。
而游戲公司,則不斷在游戲內為玩家提供虛擬的生活體驗。
從結果來看,目前各家公司對元宇宙的探索仍處于初級階段,其開發的產品更像是一個又一個元宇宙的碎片,很難形成完整的元宇宙體驗。
微軟以687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動視暴雪,也許給我們展現了一種元宇宙建構的方式。
在未來,元宇宙的建構并非通過合作,而是以資本收購的方式,獲得建構一個元宇宙的全部技術,率先產生出一個元宇宙初創公司。
當然,擁有完整元宇宙技術的公司可能不只一家。也就是說,我們所謂的元宇宙世界也許并非只有一個。
這就意味著,元宇宙或許并不是一個原生的開放性平臺,而更接近于web2.0的形成方式。由不同的元宇宙平臺、元宇宙應用模塊集合而成的“樂高”世界。
在這樣一個元宇宙中,想要在確保各種行為和數字財產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人的自由穿梭,區塊鏈是最佳的基座和土壤。
盡管在現有的實踐中,人們關于web3.0的實踐大多以失敗告終。但區塊鏈技術的持續升級,卻讓一個互聯共通的世界成為可能。
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劉煒告訴《IT時報》記者,如今的區塊鏈技術已經有了新突破,在比特幣、以太坊之外,出現了效率更高的新協議——Solana(索拉納),其單秒并發數可以達到6.5萬。
這意味著,在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加高效的區塊鏈技術,來承載包羅萬象的元宇宙世界。當所有的元宇宙世界和應用都被集中在區塊鏈上,不同元宇宙的打通方式也很簡單,只需要通過協議就可實現互通互聯。
也許元宇宙的終極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字世界。但比這個終極更早到來的,將是一個由各種平臺組合而成,可自由穿梭的數字世界。
作者:IT時報記者 崔鵬志 錢立富 范昕茹,編輯:郝俊慧 挨踢妹;公眾號:IT時報(ID:vittimes)
本文由@IT時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高級媒介的出現會顛覆一切,那將是一種媒介對另一種媒介的“超越”。
5種猜想感覺操作性很強,但是文章整體很高大上,甚至有些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