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經濟”:是收割年輕人的泡沫,還是消費發展的“良劑”?

4 評論 3750 瀏覽 2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近來,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躍升頂流,以至于許多人“一墩難求”,甚至還有些人選擇高價從黃牛手中收購。而在這一現象背后,隱藏的是“炒”心態。如何看待這一類心態及相應的“炒經濟”現象?不妨看看作者的解讀。

北京冬奧會的如期舉行,成為近期多方關注的熱點。

武大靖領銜的中國短道速滑隊摘得首金、谷愛凌、蘇翊鳴雙雙打破歷史,成為14億中國人的驕傲。除了關注運動健兒比賽場上的競技之外,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一墩難求”成為近期刷爆抖音、微博、小紅書等各類平臺的熱門詞。北京一位大爺稱,排了十幾個小時,終于買到一個“冰墩墩”毛絨玩具,原價198元,轉手就賣了2000元,溢價10倍。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從黃牛手中高價購入“冰墩墩”周邊產品。

事實上,在“冰墩墩”走紅之前,快手、抖音、百度、京東等平臺春節紅包??ㄒ约拔⑿偶t包封面,可謂是這個寒冷的春節最炙手可熱的“潮物”。而此前知名IP玲娜貝兒的周邊產品,也同樣是被喻為比炒“茅臺”還瘋狂的存在。

這些熱門現象的背后,總存在一股經濟業態的流動。

一、從潮物、玲娜貝兒到“冰墩墩”,花式灰產經濟

“炒經濟”,于國內消費市場而言是不陌生的。

最早的就流行“炒樓花”,到近二十年開始流行“炒房”,十幾年前盛行的“炒古玩”、“炒郵票”、“炒糧票”,再到近年來流行的“炒白酒”、“炒幣”,這些“炒作物品”已經成為當下比較熱門的領域。

但伴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形式的多樣化;年輕群體成為不少消費領域的主力軍。以“炒股”、“炒白酒”、“炒房”為代表的“炒經濟”不再成為年輕群體的寵兒。如何刺激年輕群體主動消費,成為商家“日思夜想”的問題。

隨著潮物的流行,“穿得潮、“用的潮”、“用的貴、好”、收藏潮物成為不少年輕群體的消費喜好,從中也催生了最早流行在年輕群體的“炒物經濟”,“炒鞋”、“炒盲盒”以及黃牛們熱衷炒作的時下新款手機、手表、水滸卡、簽名、鍵盤、漢服、光碟等,無不是在年輕群體炙手可熱的存在。

某寧、某克、某斯發布的新款鞋服,某龍與某克聯名創些的鞋品,被炒上“天價”沖上微博熱搜,引發熱議,在2021年期間時有發生,某寧旗下一雙售價1499元的新款鞋就被炒到了49999元。在某潮物平臺上,某克旗下的系列鞋品單價最高超過10W元,超出很多消費群體的承受能力。

但這種“炒物經濟”距離真正地“炒經濟”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僅是實物已經不能滿足年輕群體的消費需求,“看不著的”、“虛的”產品逐漸被年輕人所喜愛的對象。前不久爆紅的數字藏品,其中的主流群體就是年輕人。據不完全調查顯示,在千余人的數字藏品交流群內,00后和90后共占比近7成。

如今,“炒經濟”可以說已經席卷了身邊的各個領域,不只是年輕群體喜愛的一些產品、“二手貨”,“一手貨,或許具備某些價值的物品”更是無法想象的存在,像2020年初市場短缺的熔噴布,“天價口罩”、甚至有傳言麥當勞絕版塑膠吸管都能被爆炒。

當年的“萬物皆可盲盒”可以說就是“炒經濟”的一手推動;到玲娜貝兒走紅帶動的周邊產品爆銷,被不少網友戲稱為“當前最紅女明星”;微信紅包封面、支付寶集五福卡成為不少黃牛的階段性灰產生意的“熱銷品”;再到最近“冰墩墩”周邊的“一墩難求”。

“炒經濟”已經演化成各個消費領域的一種“灰產經濟”現象。

二、“炒經濟”,一場三方互利的“投機生意”?

不過,外界以及消費者都知道“炒經濟”背后,是資本運作的一場“請君入甕”的資本游戲,收割的就是“小白”、韭菜,也一直有些群體在發聲、抵制“炒經濟”、資本運營以及所謂的“黃牛”炒作。

但一切力量的最終結果仍抵擋不住“炒經濟”這種亂象的屢禁不止,深思“炒經濟”走紅背后的底層邏輯,或許可以說是一場三方受益的“公平交換”。

這種“公平交換”站在對立面一方的眼中,也就成為了所謂的“利益收割”。

當然,平臺、黃牛、消費者三方受益的背后,也存在著誰受益多、誰受益少的問題。就目前來看,消費者以及平臺或許要“受益少一些”,而黃牛作為“中間商”,在外界看來也就成了這場交易中的最大利益獲取者。

不過,對于任何一方來說,這種“公平交換”可以說都是一場“等價交換”的生意。

對于平臺、供貨方而言,或許是“心有不甘”,畢竟自己出了錢、又出了力,結果只賺取了一個平臺費,還沒黃牛多。另外,黃牛的介入,打破了原本平臺與消費者的直接交易,這就讓平臺失去一些曝光的機會。

但即便如此,采取一定行動,圍住堵截這種“灰色產業生意”,給予其一定程度的打擊。平臺或者供貨方對“灰產經濟”的始作俑者,也是“又愛又恨”?;蛘哒f平臺不會讓這種經濟業態“消失”,因為平臺一部分收入或者流量就來自“炒經濟”的推動,如果失去了這部分來源,長期來看是會對平臺、供貨方自身造成一定影響。

而這對于“炒經濟”的始作俑者來說,盡管在外界看來受益最多,但實際上背后付出的也多。需要投入大量研究、人力、物力、財力,還要徹夜地進行“蹲點”、“代購”、“代刷”,墊付各種資金,在別人看來的“體面生意”,也是需要“努力的奮斗”。

去年12 月 29 日, 上海迪士尼門前5000 多名游客,等待搶購玲娜貝兒,其中不乏“黃牛”、“中間商”的存在,凌晨3點排起長龍,足以看出“炒經濟”的“魅力”。

最后,“炒經濟”對于消費者、用戶來說,也同樣“公平”,只不過這種“公平”是犧牲消費者或者用戶一定程度上的資金,來換取的“心理公平”得到上精神上的滿足。

這種“滿足”不論是從“面子”上的滿足,還是從個人精神層面的“滿足”,對于消費者、用戶最終都是能達到“悅己”的目的。

三、是收割年輕人的泡沫,還是消費發展的“良劑”

“炒經濟”的受眾對象,大多數均為年輕群體,不管是此前的炒鞋、炒衣服、炒盲盒,再到現在的炒頭像、炒紅包封面、炒“冰墩墩”、“萬物皆可炒”,可以說年輕群體無不是其中的中流砥柱。

之所以會發生消費群體對象的變化,核心在于老一代消費群體的消費觀念已經固定,消費偏好更傾向于具

有高價值或能升值的產品。

但年輕群體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同時本身又會產生強烈的“悅己消費”,心里的“滿足”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滿足”。根據京東數據顯示,2020年的線上消費中的悅己消費占比已達57%,尤其是16-25歲消費者需求最為旺盛。

圖源:京東用戶2018-2020年線上消費中的“悅己”消費的占比

這實際上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傾向于某一領域,或者某一領域的催生引起了年輕人的主動消費,那么這一領域的消費趨勢一定程度上會呈現階段性的爆發。階段性爆發的背后除了年輕群體的主動消費外,也涵蓋著“炒經濟”從中的運作。

在這一系列“化學反應”背后的最終導向,如今的“炒經濟”實際上是跟著年輕群體的消費理念、文化相伴相生的,消費文化催生了年輕人的主動消費,這種消費文化也隱藏著“炒經濟”。

而不理性的消費文化盛行是能夠推動“炒經濟”的進一步滋生,不管是“炒經濟”的投機者,還是年輕的受眾群體,也就成為“炒經濟”收割金錢和未來的泡沫。

但即便“炒經濟”本身是因為社會亂象而產生的經濟業態,在這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經濟業態所帶動的整體消費進步,實際上能像其他經濟業態一般,帶動某些消費領域的經濟發展。只不過,現在這種經濟發展是呈現出不健康的態勢。

“炒經濟”很大程度是消費者無法通過自身方式或外界同樣無法解決的產品溢價,這種產品溢價超出了常態性存在的產品溢價,也就形成行業、社會亂象。

現在要做的是,將這種過度的產品溢價回歸到正常的場景化消費產品溢價,這就需要法律約束以及行業的理性競爭,才會真正成為多方受益的業態經濟。

 

本文由 @松果財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雖然說冰墩墩真的很可愛,但是感覺大部分是在跟風,還是需要理智消費。

    來自廣西 回復
  2. 先炒出爆款,然后吸引人,成為標配。最后商家賺得盆滿鍋滿

    來自山東 回復
  3. 總體來說還是商家賺錢的法子罷了,我覺得大家還是要理智消費,冰墩墩難買也有一部分春節工廠停工的原因,所以不用著急,不要被騙了

    來自河南 回復
  4. 各路商家借著當代年輕人“悅己”的心理,以各種原本再普通不過的事物,收割了一波韭菜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