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與電商「虐戀」,能修成正果嗎?

2 評論 5441 瀏覽 8 收藏 16 分鐘

編輯導語:你會在小紅書、b站或者是得物的直播間里購買商品嗎?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社區都在做電商,這篇文章詳細分析了社區踏足電商的現狀趨勢,推薦想要了解社區電商的童鞋閱讀。

近兩年,中文互聯網內容社區集體踏足電商,究竟是勇敢還是癲狂?

對于這批內容社區而言,增長的故事已經落幕,存活成了他們集體的共識。

以小紅書、B站、知乎、Keep、得物為代表,他們都在各自的風口里扶搖直上,憑借互聯網耳熟能詳的宏大敘事贏得了資本的青睞,無論市值還是估值都已到達一定體量,最高已經超過千億,但另一方面,用戶的增長卻已陷入停滯,但影響力卻還未真正轉化為對等的商業價值。

變現成為最高的優先級,而在諸多探索后,他們不約而同都走向了電商,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面對一片紅海的電商市場,他們最終能否突出重圍?

一、為什么社區都在做電商

對內容社區們而言,比獲取流量更難的,是如何將流量變現。

所有內容社區都無法回避的終極問題在于,如何平衡好社區氛圍與商業氛圍,而內容流量與商業流量又是天然無法合流的,豆瓣與微博,便是這兩股力量拉扯下呈現的兩個極端代表,前者難以盈利,后者口碑崩壞。因為產品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分離,內容社區的用戶滿意度和商業變現率并不呈現線性關系。

知乎和小紅書們自然是不想走前輩們的老路,但他們卻陷入了更尷尬的處境,因為來自資本市場的估值已經遠超于它們所能創造的商業價值,回不去豆瓣,又到不了微博。

社區與電商「虐戀」,能修成正果嗎?|社區的力量③

知乎、小紅書電商頻道

流量存量時代,關于可能性的想象不斷被壓縮,而不斷攀升的獲客成本,讓財務模型進一步承壓。

對于內容社區們而言,情懷和遠景都必須先放一放,甩開膀子掙錢才是當務之急,這讓問題的本質回到了流量變現的效率。

作為各大內容社區最常見的主流盈利模式,廣告雖然穩定且成熟,但顯然效率不夠,這也是純媒體平臺商業價值始終不高的原因,更何況,現在廣告也越來越不好做了。根據《2021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全年廣告同比增長9.32%,較上年同比減緩了4.53個百分點。

在剩下可選的互聯網商業變現模式中,其實最契合內容社區產品形態的是知識付費,或者說會員增值服務,比如知乎、B站和Keep都開通了相應的服務,但顯然還不夠,這是中外互聯網的典型差異,國內用戶還不太習慣為服務進一步付費。

那么唯一能扭轉虧損現狀的,就只有電商了,宇宙的盡頭,還是帶貨。

即便內容社區轉電商還沒有成功的先例,但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而直播電商的火熱,在推高電商天花板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流量轉化的效率。根據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超1.2萬億元,預計2023年超過4.9萬億元。

社區與電商「虐戀」,能修成正果嗎?|社區的力量③

《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

2021年10月14日,知乎在杭州舉辦以“好內容就是好生意”為主題的電商行業大會;2021年雙十二,B站搞起了直播帶貨的試水……逼格最高的知乎和為愛發電的B站都下了海,小紅書屢戰屢敗依然執著,“毒”更名為“得物”,不斷加碼電商,鋪天蓋地投放廣告,Keep悄然搭建起商城,甚至賣起了零食,電商業務占總營收過半。

在電商轉型上,以上幾家總體可分為兩類:一種轉型綜合電商平臺,一種走向垂直電商領域。分別都要面對各自不同的問題。

二、大眾突圍的尷尬

流量的想象力并非是無限的。小紅書、B站、知乎從曾經的垂直社區,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綜合內容社區,內容邊界的拓展在做大整個用戶規模的同時,也稀釋了初始主流用戶的濃度,走向泛生活娛樂。如果只是純流量的增長,這條路的盡頭就是微博,擁有國民級影響力,但在同流量級平臺中,商業價值卻遠遜于抖音和淘寶。流量效率才是商業價值評判的本質。

無論小紅書等內容社區平臺擁有再高的DAU和MAU,在產品層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衡量轉化的GMV上,完全無法和電商平臺同日而語。

社區與電商「虐戀」,能修成正果嗎?|社區的力量③

小紅書直播間

這本質上是兩種產品模式的兩套邏輯,所有內容社區轉型為電商平臺時,都要面臨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產品邏輯的相悖。

內容社區是需要你消費時間的,從內容沉淀到關系沉淀,再到情感沉淀,粘度強的用戶更具價值,它是帶有強烈人文主義色彩的產品;而電商平臺是讓你消費金錢的,多多購物盡快下單,消費強的用戶更具價值,是帶有強烈消費主義色彩的產品。而人文主義和消費主義向來都是對立存在的,所以B站直播帶貨用戶會罵恰爛錢,淘寶做社區沒人愿意去逛。

第二,商業利益的沖突。

本來社區種草——電商交易是一個營銷閉環,大家各賺各的錢,而且阿里、京東、拼多多都是內容平臺重要的廣告主,現在你內容社區要把交易留在站內,他們會不會樂意?而電商系統的搭建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這背后的供應鏈建設、品牌商家合作都存在直接競爭關系,如果那么容易,B站和知乎也不會在電商上一直猶豫不決了。

社區與電商「虐戀」,能修成正果嗎?|社區的力量③

B站會員購

第三,更隱晦的還在于心智層面的慣性。

無論是“人均百萬”的知乎、“Z+時代”的B站,還是中產白領女性的小紅書,其用戶都具備較高消費能力,只不過他們并不在這些平臺花錢,小紅書作為中文互聯網最大種草平臺,如此濃厚的消費氛圍,但最終也只完成了品牌的營銷,而無法實現站內的消費閉環。

用戶在心中對產品會默認有個分類,內容社區就是消費內容的,電商平臺就是消費產品的,在線上,從內容社區轉向電商平臺之間也不存在遷移成本,重新打開一個APP的事情。

以上幾點就注定了,綜合內容社區在轉型為綜合電商平臺時,所面臨的是十分尷尬的局面,初始的產品架構決定了流量的低效率,而如今卻要以高效率變現。

三、小眾增長的無奈

垂直電商作為公認的偽命題,得物和Keep能打破這個魔咒嗎?2010年左右,是國內垂直電商的高光時刻。當當網登頂國內最大在線書店;凡客誠品找韓寒和王珞丹代言火爆全網;陳歐攜融資超4.2億美元的聚美優品橫空出世,3年走上紐交所敲鐘……各類垂直電商創業平臺層出不窮。

華平投資合伙人黃若曾預言:“過去十年電商主要是平臺的成功,但未來十年屬于細分市場?!?/p>

但不出兩年,垂直電商黃金時代迅速凋零,在和綜合電商的大戰中不斷敗退,業內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垂直電商是偽命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1. 用戶群體雖然聚焦但增長緩慢,精準流量反而會增加獲客成本;
  2. 很難建立規模效應,綜合電商具備更完善的供應鏈,在利潤空間上更具優勢,營收結構更為平衡,一旦發起價格戰垂直電商會非常被動;
  3. “高頻打低頻”的問題,綜合電商顯然具備更高的使用頻率。

對中國消費者而言,更習慣于一站式解決,能夠在一個電商平臺解決所有需求最好,這也是中外消費習慣的典型差異。

但垂直電商并非毫無機會,劉強東就曾有過一個總結,“未來電商企業只有兩種模式可以存活,一種是平臺式,一種是個性化和品牌化的垂直網站?!鼻『?,得物和Keep就屬于個性化和品牌化的垂直網站。

而且作為內容社區,得物和Keep本身具備精準流量入口,且有較高的使用頻率,所以相對于標準化的垂直電商,具備了更多突破的可能性。

垂直電商之所以一度崛起,歸根到底的優勢就在于“專業”和“專注”,在用戶心智上可以打出“生態位”,在認知的鞏固上,垂直社區自然是最好的形式,這也是得物和Keep相對小紅書、B站和知乎的獨特優勢,在產品品類上有天然的最大公約數,比如得物賣鞋順理成章,但知乎賣個咖啡都顯得扭扭捏捏。

社區與電商「虐戀」,能修成正果嗎?|社區的力量③

得物電商頻道

但同樣,人群的單一也局限了品類的拓展,得物因“炒鞋”破圈,但又困于這個標簽,它試圖用潮流全品類來打開市場,從潮鞋擴展到潮服、潮玩,以及更遠的美妝與數碼,畢竟某種意義上,潮流文化可以附著在任何商品上,但這在品類上已然是走上了綜合電商平臺,垂直的只是人群和文化。

而且問題還在于,中國的潮流消費市場有多大?得物是否具備引領潮流消費趨勢的能力?得物如何在擴張的品類里去保障供應鏈水準和產品質量?在整體上,得物還顯得有點小眾,它在種草上不如小紅書,在輿論影響力上不如知乎,在粉絲粘度上不如B站。

而另一個更為垂直的Keep,頂著健身專業的標簽,更為自然過渡到電商領域,并且采取了自營的方式,以品牌化運營為自身產品背書。

去年4月,在Keep召開的2021戰略及新品發布會上,聯合創始人劉東表示,2020年Keep消費品線上銷售已達到10億元,比另外兩大業務廣告和會員加起來還多。而且劉東也表示,消費場景會進一步拓展到“吃、穿、用、練”運動生活產品品類。半年后的雙十一,Keep果然重點宣傳起了食品。

不難看出,Keep是計劃圍繞健身周邊來打造生態圈,并以品牌運作來鞏固護城河,但這樣也局限了自身的天花板。

社區與電商「虐戀」,能修成正果嗎?|社區的力量③

Keep2021戰略及新品發布會

從市場角度而言,我國健身人口滲透率不到5%,相對美國的20%還有不小的距離。

除此之外,小米、華為、百度等科技企業均已加入健身硬件賽道,在科技智能上,Keep明顯競爭力不足。而且擁有更為龐大用戶基礎的科技企業,在生態鏈上也有降維打擊的優勢,相比Keep的3000萬月活,華為運動健康app的全球月活已高達8300萬。在產品上,Keep最大的優勢在于自有品牌背書,但也只有如此了。

無論是得物還是Keep,都因為垂直社區而實現了異軍突起,但在電商這條路上,也都要遭遇巨頭們的降維打擊,無論是綜合電商還是科技巨頭,或許他們憑借極強的用戶粘度終究能保留一席之地,但終究天花板有限。

中文互聯網自出現“生態”這個詞以來,所有企業都如同脫韁的野馬,擯棄了“本分”,不斷踏入彼此的疆域,開啟了全面戰爭,但歸根到底,流量是受限于商業邏輯和基本常識之下的。

內容社區手持龐大流量,無論是背后的資本還是創始人自身,都不甘心為他人做嫁衣,在它們看來,自己并非在進軍電商企業們的腹地,而是在另起爐灶。

但消費品終將在一個戰場相遇,屆時,所有自洽的邏輯都將灰飛煙滅,唯有消費者的選擇決定一切。

 

作者:壹叔團隊;公眾號:壹娛觀察

本文由@壹娛觀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消費品終將在一個戰場相遇,屆時,所有自洽的邏輯都將灰飛煙滅,唯有消費者的選擇決定一切。

    來自陜西 回復
  2. 說起內容社區的流量變現,百度貼吧哭了,空有流量,卻無用武之地,白白造福了友商。

    來自湖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