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人“搬磚”在冬奧
編輯導語:在北京冬奧會上,我們不止可以看到奧運健兒們在賽場上的活躍,還能在屏幕上看到“虛擬人”的身影,如手語播報的AI主播,等等。不過當下,虛擬主播的技術尚未十分成熟,未來這一行業又會如何發展呢?
北京冬奧會虛擬打工人來啦!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一度成為眾人的口頭禪。邁特怡的《打工人 打工魂》,歌詞簡單好記,既是調侃,又振奮人心,頗受青睞。
如今,“打工人”危機來了!二月份開幕的北京冬奧會,虛擬人也來打工了!
此次奧運會,除了防疫機器人、遞送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黑科技,“虛擬人”成為一大亮點。
2月4日,央視新聞聯合百度智能云打造的總臺首個AI手語主播,正式開啟了冬奧會播報之旅;氣象服務 AI 虛擬人“馮小殊”也在《中國天氣》為各場館參賽選手和觀眾實時播報冬奧觀賽氣象指數。
隨著虛擬偶像市場的飽和,出現了更多趨向技術服務的虛擬人。
一、褪下偶像包袱
虛擬人并非新鮮事物,虛擬偶像在近些年更是層出不窮。
1962年,貝爾實驗室研制出第一臺會唱歌的計算機IBM7094,是最早的虛擬偶像概念;80年代日本興起宅文化,人們開始將虛擬人物引入現實世界,日本動畫制作方以《超時空要塞》中女主角林明美的形象制作專輯并發售,形成首位虛擬偶像;國內首位虛擬少女形象青娜也于2001年誕生,但由于成本高企,項目終止。
2004年,雅馬哈集團看好Music Technology Group小組的歌聲合成技術,協助其商業化并發布“VOCALOID”軟件;2007年,日本公司Crypton基于Vocaloid發布聲庫,現象級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誕生。
國內也于2004年誕生影視、動畫、漫畫、游戲四位一體的人氣偶像E欣欣;2021年國內首位虛擬偶像歌手洛天依面世。
2016年,日本虛擬偶像“絆愛”誕生,來源于YouTube頻道A.I Channel,4個月內粉絲量達到40萬,Vtuber概念開始興起。面部動作捕捉軟件facerig中直播用live2d模型的應用普及,制作成本進一步下降。在Text-To-Speech模式下,CeVIO技術、引擎技術的持續進步使虛擬偶像制作流程更加簡便,形象渲染擬真效果更佳,行業發展全面提速。
隨著互聯網大廠與娛樂巨頭涌入,虛擬偶像賽道愈加擁擠,熱度也不如最開始般如火如荼,虛擬人們也不得不出來“打工”,開辟更多的場景。
前不久,萬科董事長郁亮的一條朋友圈引發了大眾關注:“祝賀‘崔筱盼’獲得了2021年萬科總部優秀新人獎,她催辦的預付應收/逾期單據核銷率達到91.44%?!边@位新人獎獲得者就是一位虛擬人,工作能力碾壓身邊同事。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宣布虛擬學生華智冰正式入學”的消息也曾一度沖上熱搜。此外,小冰公司的數字孿生虛擬人N小黑不間斷地播報《每日經濟新聞》70天,卻無一人發現其真實身份。
今年第一筆虛擬人物的融資也在1月初出爐。字節跳動關聯公司北京量子躍動科技有限公司投資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李未可公司成立于2021年10月,打造了名為“李未可”的AR科技潮牌及同名虛擬IP形象。
「不二研究」認為,以虛擬偶像為主的虛擬人時代即將迎來新的發展,虛擬人們褪下偶像包袱,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二、虛擬人3.0時代
如果把“紙片人”作為虛擬人的1.0階段,Vtuber概念為2.0階段,如今虛擬人已然步入了3.0階段。此時的虛擬人,模型更加逼真,人工智能技術更加精進,應用場景也更加廣泛。
目前,虛擬人不斷拓展應用邊界,已涉及傳媒、游戲、影視、金融、文旅、醫療等行業。虛擬人的形象正在愈發立體和全面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量子位發布的《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顯示,在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
其中,得益于虛擬IP的巨大潛力,以及虛擬第二分身的起步,身份型虛擬數字人將占據主導地位,約1750億,并逐步成為Metaverse中重要的一環。
服務型虛擬數字人則相對穩定發展,多模態AI助手仍有待進一步發展,多種對話式服務升級至虛擬數字人形態,總規模超過950億。
根據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沈陽團隊的調研,從事虛擬人的相關產業公司在近一年來增長了20倍。企查查數據顯示,“虛擬人”相關企業共有6627家,近兩年成立的就有1783家企業。
冬奧會上,以中國天氣主持人馮殊為原型的虛擬人馮小殊,在為各場館參賽選手和觀眾實時播報著冬奧觀賽氣象指數,內容涉及戶外觀賽人體感受、健康提示,包括體感寒涼指數、穿衣指數、感冒指數、凍傷指數、防曬指數、護目鏡指數等氣象指標,為觀賽人群及時傳遞戶外場館精細化氣象指數服務信息,為公眾健康、安全觀賽提供氣象條件參考依據。
為了讓聽障群體也能深切感受比賽的激情,央視新聞和百度打造的AI手語主播,已經正式上崗,為聽障用戶提供24小時的手語服務。
然而,這并不是AI主播的首次亮相。央視兩會“智”通車的“小智”、“兩會C+真探”系列直播節目當家主持“小C”、央視五四晚會AI主持人“曉央”等等,在這之前就已經亮相。
在「不二研究」看來,虛擬人的飛速發展,不得不使人“居安思危”,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內卷了。
三、成本高企,BUG猶存
虛擬偶像的生產及運營成本高,入局門檻也較高,雖然頭部IP蓬勃發展,但腰部和尾部IP破圈難度較大。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企業可以布局現今發展較穩定的服務型虛擬人呢?
無論是對于身份型虛擬人還是服務型,技術都是進入行業的核心門檻,需要進入企業在機器視覺、語音交互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都具有身后的技術積累,并將三者進行有機結合。由于虛擬人行業未來需要和各垂直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對業務的深度了解同樣成為重要門檻。
另一方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智能設計與機器視覺研究室執行主任宋展在接受采訪時談道,此前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帶來的“換臉”風險一度引起人們的警惕,而虛擬人對人物原型的假冒替代問題可能會更加突出。
借著冬奧的這股東風,虛擬播報被推廣開來,但技術在初成時難免存在一些Bug。
此前,日本的一家電視臺就出現過意外。主持人和虛擬主播一起播報天氣,然而在打過招呼后就摔出了屏幕,場面十分鬼畜。幸虧主持人足夠機智,一句“不用擔心哦,一點都不痛的”圓滑帶過。
對于虛擬人下場“打工”,Z世代的看法褒貶不一。95后Lisa表示,現在的技術并沒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從某些方面還搶了別人的飯碗,又不如二次元形象更能吸引年輕人。但也有人表示,要給予更多的支持,畢竟真人不能做到24小時打工,關鍵時刻可以派上用場。此外更多的人表示沒有概念,并不了解。
「不二研究」認為,虛擬人處于發展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代替真人打工,解放勞動力,可以收獲更高的效率。但目前來看,消費者了解和接受程度并不高,加之成本高企,投資需要慎重考慮。
四、打工人碰到對手啦
“今天搬磚你不狠,明天地位就不夠穩。”
現今虛擬人層出不窮,雖然還有很多人對于服務型虛擬人并不了解,其距離普及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但隨著技術的攻克和虛擬人的穩定發展,未來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從“崔筱盼”榮獲優秀新人獎、虛擬學生華智冰入學清華大學等事件分析,可能虛擬人拼起來就沒我們什么事了。
正如那句“今日城里不怒里,明日回村掰苞米”。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 《虛擬偶像行業專題:次世代專題研究,虛擬偶像市場》,西南證券
- 《虛擬人,正悄悄潛入你我之間》,中國財經報
- 《2021年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量子位
- 《虛擬人打工在冬奧》,鳳凰WEEKLY財經
- 《困在To B的虛擬人創業》,商業與生活
作者:秀一;公眾號:不二研究
本文由 @不二研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照這個發展趨勢,虛擬人遲早會再代替一波打工人
還有人記得初音未來嗎,她算是出圈早的了,現在要被比下去了。
會有朱廣權專門的虛擬人手語老師嘛,讓虛擬人代替繁瑣的工作。
洛天依是2012年吧??
哪哪都是虛擬人,那個天氣預報主播真的給我看傻了,太像人了
太難了,不努力搬磚虛擬人就要把人踢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