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是把“洛陽鏟”
編輯導語:從李子柒到張同學,鄉村題材內容似乎迎來了一個發展高潮,越來越多人在短視頻、在直播中展現或看到鄉村內容,也由此,“鄉村”的另一面被更多人發現了。本篇文章里,作者就短視頻及鄉村的結合做了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痹凇多l土中國》的開篇,費孝通先生這樣寫道。
這句話的外延是:從鄉土中可以讀懂中國。
但前些年,在主流視野里,鄉村的存在感并不強。城市占據C位,農村處在邊緣。
鄉村的鄉也是家鄉的鄉,可對很多人來說,“回不去的是家鄉”。鄉村的高頻關聯詞,往往也是“空心”“凋敝”“沉淪”。
著名社會學家李培林就說:村莊悄悄地逝去 ,沒有挽歌 、沒有誄文、沒有祭禮,甚至沒有告別和送別,有的只是在它們的廢墟上新建文明的奠基、落成儀式和伴隨的歡呼。
“悄悄”二字,格外扎心。
好在,情況正在起變化。
在短視頻平臺上,鄉村的能見度越來越高——農村生活類視頻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
有人喜歡李子柒的唯美畫風,有人喜歡張同學的粗糲寫實。
有人喜歡康仔農人視頻里的炊煙柴火,有人喜歡華農兄弟鏡頭下的不事雕琢。
去年11月,憑著40多條原創視頻在抖音圈粉1500多萬的張同學火到出圈,就是鄉村短視頻熱的標志性事件。
他的走紅,還帶動了家鄉營口市松樹村的旅游熱度——很多人為了探訪張同學而前去打卡。
有人記錄,有人關注。鄉村,于是被更多人看見、走近和講述。
正如有人所說:那根細細的“鄉土中國”的紅線,一頭牽著都市CBD的格子間,一頭牽著村頭的風土人情。而短視頻就像一扇任意門,將無數人帶回了故鄉;像一架時光機,將無數人拉回了童年。短視頻還是一面雙向玻璃,消解著城鄉之間的隔膜,將完成脫貧攻堅戰、邁入鄉村振興時代的新農村的紅紅火火的日子,告訴更多的人。
到頭來,通過短視頻,很多人重新“發現”鄉村。
一、原生態村播內容受追捧
新周刊曾將鄉村短視頻分為六種:分享屠龍技;熱梗挖掘機;沒才也是藝;土味劇場迷;創業進行曲;正能量傳奇。這些鄉村鏡相,多少有些迎合獵奇心的“底層土味物語”味道。
如今,在短視頻平臺上,比起“城市凝視”下自我客體化的村味視頻,更受追捧的,是許多“天然去雕飾”的村播內容。它們展示的,是秀美山川、獨特風俗,是喂豬逗狗、砍柴生火,是斑駁的紅磚房子、掉漆的柜子,是漁夫的趕海、菜農的種菜,是鄉村大集,是人間煙火氣……本質上,這些就是大美鄉土中國的一個個剖面。
透過這些剖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地域特色鮮明的風俗,看到許多別致的農家院落,看到閭里鄉間的淳樸民風,看到熟人社會里的鄰里互助……
這些大山里的美景美食美物,會不時“冒”出來,向人們的探知欲招手,撩撥著人們的心弦。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由此而來的,就是“鄉村游”的蔚為風行。旅游目的地選項欄里,不再只是國內外的著名景區,還有小橋流水人家;美食攻略里,不光寫著“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層塔”,還寫著各種農家特色美食……已成為不少人當下的旅游新趨向。
抖音2月14日發布的《鄉村數據報告》就顯示:過去一年,抖音鄉村相關視頻增加了3438萬條,獲贊超35億次。
據其統計,78萬人發布了“鄉村游”主題視頻,視頻累計播放63億次;全國網友累計打卡了122萬個村莊。說“鄉村游”成了新潮流,毫不為過。
這里面,許多人與其說是去旅游,不如說是去感受——感受鄉間山水人情之美,感受鄉土文化之韻。
“鄉村游”成熱潮,讓人想起文化學者貝拉·迪克斯的斷言:許多當代文化展示,已從官方的儀式性形式描繪轉向民間,以往那些“房前屋后”的瑣事現在取代了盛況與輝煌,獲得了新的大眾魅力。
很多鄉村短視頻,看起來是記錄鄉村生活點滴,實則是社會學意義上的“鄉村文化記憶的意義再生產實踐”,亦是文化展示。
它們不同于那些寓于標語、口號中的宏大敘事,所做的就是通過聲色光影的生活化、場景化再現,讓鄉村意象“活”過來,讓鄉土文化魅力復現。
得看到,很多鄉村物象的另一面都是文化符號。這些文化符號往往是先“入目入耳”,再“入腦入心”——人們的“旅游凝視”會通過聯想與共情,將符號進行情感轉化。
在短視頻上“游目騁懷”的人們,看到云南元陽的梯田,經常會想到美麗圖卷;看到江南的小橋流水,經常會想到柔媚少女;看到一蓑煙雨,經常會想到山河故人……這會撩撥人們的鄉愁,也激發人們的向往。
二、短視頻“元敘事”在挖掘鄉村文化
“鄉村游”熱了,很多村莊火了——這本就是個正向循環:在短視頻平臺,“傳播-打卡-再傳播-再打卡”的增強回路,會讓不少村莊在自來水式傳播中走紅。
在抖音上,新疆布爾津禾木村、安徽黃山宏村、四川涼山懸崖村、黑龍江漠河北極村和四川甘孜下則通村,位列最受關注村莊的Top5。
禾木村,有原生態的美:夏季木屋旁盛開的野花、秋日彌望的金黃色白樺林、冬天積雪掩映下的裊裊炊煙。宏村,有青磚黛瓦馬頭墻的徽式古建筑。懸崖村,有峽谷、溶洞、溫泉、原始森林。北極村,有“漠河舞廳”,有“極光出現的村落”。下則通村,有丁真,有美景。
不能說,沒了短視頻,這些村莊就火不了,但毫無疑問,短視頻助推了它們的火。
乍看起來,它們的火,各有各的因由,但相通之處就擺在那——短視頻讓它們被低曝光度遮蔽的光點顯露了出來。
那些光點,能讓人看到鄉土之美,更能撫撓人們內心深處的鄉愁。正因如此,原本沉寂的禾木村,能在抖音上獲得2.8億人次的關注。
這些光點映照的,是中國村落文化的底蘊與風貌。
三農問題專家朱啟臻說過,中國的村落文化不僅表現在山水風情自成一體,特色院落、村落、農田相得益彰,形成的獨特村落景觀,更主要地表現在村落所具有的信仰、道德,村落所保存的習俗,村落所形成的品質和性格。他說,“當我們戴著審視村落文化價值的眼鏡走進村落時,你就會發現村落是一座文化的寶庫,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人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意義和鄉土情懷?!?/p>
短視頻平臺上那些反映鄉村原生態生活場景的“元敘事”式創作,就是在挖掘村落文化這座“寶庫”。
最終禾木村、宏村、懸崖村、北極村、下則通村被發掘出來了,張同學在的松樹村也被發掘出來了,成了“鄉村游”熱點目的地。
短視頻就是那把“洛陽鏟”。
三、越來越多人重新“發現”鄉村
鄉村被重新“發現”,不啻為對全面鄉村振興的助攻。
被“發現”本身,就是抵御忽視和遺忘的力量。
它意味著,鄉村可以從主流視野的邊緣地帶走到中心位置,保護村落文化與推動鄉村發展的議題能得到更多的關注。
更何況,短視頻還能繪制出鄉村振興“錦繡圖”。
保護遺產、助力發展,是“短視頻+助農”DNA的雙螺旋。
揆諸現實,不少擁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原本藏在深山人未識,人去房空、日益破敗。
但短視頻對其古風古韻的呈現,讓它們被外界知曉,古村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如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浙江麗水橫樟村,村中有文物古跡20多處,古道、古橋、牌坊、古銀礦洞、摩崖石刻等保存完整,傳統建筑群古樸自然。
結果當地養蜂人在抖音上直播,“一不小心”就將古村風光帶入網民視線,橫樟村因此走紅。很多網民前去探訪,自發傳播當地的古村落文物文化,增進了保護鄉村遺產的共識。
跳出文化遺產保護的維度,從地方發展層面看,短視頻帶動的“鄉村游”熱潮,更給眾多村莊帶來了難得的新發展機遇。
河南新鄉市小屯村,就是個例子:小屯村本來沒什么知名度,但由于29歲的抖音up主@大新同學(尚勤杰)在村里建筑外墻上畫涂鴉,一下子讓之前凋敝的村莊爆紅網絡,吸引了幾十萬年輕人去打卡。
文旅先行,致富去貧。隨之而來的,就是一段“用墻繪帶動全村旅游與村民增收”的佳話。
值得一說的是,“鄉村游”不是以粗暴的計劃式產業導入方式,破壞這些地方的原生態文化。
它是以遵循鄉村價值體系的“柔性助力”方式,涵養了鄉村文化的活態性,并帶來了“造血”效應,讓鄉村沿著自身價值譜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朱啟臻就曾表示,鄉村振興要以鄉村價值系統為基礎,善于發現鄉村價值,探索提升鄉村價值的途徑,切忌把不可分割的鄉村整體人為分割開來,就產業論產業,就環境論環境,就文化論文化,用脫離鄉村價值體系的產業、項目破壞鄉村生態系統。
就此而言,“鄉村游”無疑是謀求可持續發展的鄉村可以服下的一劑“藥”。它能讓鄉村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共進。
詩人海子曾寫道: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
而今,短視頻讓很多個村莊也“活”了過來——互聯網打開了一扇門,跨過去便是春天。
這對廣袤的鄉村無疑是好事。
畢竟,越來越多的人正重新“發現”鄉村。
作者:佘宗明
本文由 @數字力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抖音很多鄉村網紅的爆火也是因為大家都很想念原生態的家吧。
大都市下打拼的人都向往寧靜安詳的鄉村生活,現在實在太卷了太累了
鄉村題材,不知道為什么想起了小森林,可能是因為現在的人都很向往鄉村悠然的生活吧,就對這些感興趣
內卷加劇的時代,必然會懷念鄉村的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