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走下坡路,該反思什么?

8 評論 3051 瀏覽 3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智能音箱行業近來的發展似乎陷入了瓶頸,一方面,智能音箱并沒有給到用戶最完善的語音交互使用體驗,另一方面,帶屏智能音箱逐漸成為市場主流,而這與最初的智能音箱發展設想也許有所出入。本文作者就當下的智能音箱市場做了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從2016年前后算起,智能音箱發展了5~6年時間。

2014年,亞馬遜推出的智能音箱Echo風靡全球,引發了國內互聯網巨頭的關注。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少數玩家開始試水投入這個戰場,2017年主流互聯網大廠紛紛下場。

數據統計,這一年,國內做智能音箱的企業有50家之多。

2018年~2019年,智能音箱進入發展高潮,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當時的報告指出,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的表現要優于其他國家,出貨量是美國市場的兩倍多。

而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零售量由2017年的176萬臺迅速增至2020年的3770萬臺。而2017年中國智能音箱零售額為4.9億元,到2020年智能音箱零售額已超過70億元。

發展到今天,國內智能音箱大致呈現三足鼎立之勢。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阿里百度小米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4.96%、33.4%、27.2%。

盡管在零售額上增長迅速,但從2020年開始,無論是國內還是全球智能音箱的熱度與關注度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數據顯示,在2019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創下了1.469億臺的新紀錄,2020年全球智能音箱銷量突破1.5億臺。增長明顯趨緩。

國內的數據也顯示出這種傾向。根據IDC數據顯示,2020年后,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增長開始有滑坡跡象了。2019年國內智能音箱還呈現三位數增長,達到109.7%。到了2020年,國內智能音箱總體較2019年下降了8.6%。

甚至我們從智能音箱的領頭羊亞馬遜來看,其留存也開始出現了問題。

據彭博社報道,亞馬遜對其智能語音服務Alexa業務的內部分析顯示,近期該業務利潤較低,用戶流失率很高,智能語音市場未來幾年增長率僅為1.2%。

我們能很明顯地感受到的是,智能音箱不火了,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傾向。

一、智能音箱為何不火了?

事實上,我們觀察到,5~6年過去了,智能音箱發展到現在,它的變革性與創新性、產品體驗其實沒有達成用戶對該類產品的預期。

在今天,國內市場,智能音箱從內容娛樂服務到智能家居、語音交互等層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還沒有超出期待的創新產品。

智能音箱的高速增長背后,與補貼與價格戰息息相關。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智能音箱單臺設備的平均銷售額為193元。發展到今天,從小米小愛智能音箱到小度智能音箱、天貓精靈智能音箱,定價普遍在95~499之間。

打到今天,玩不起價格戰的小廠基本上已經離場了,大廠則普遍在虧損賣硬件。但無論是品牌高度還是產品影響力與功能創新,都還談不上成功。

用戶對智能音箱產品的預期是什么?

從最初人們對智能音箱的想象來看,它將成為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通過智能音箱,能控制家里的一切電器設備。

當然,如果說這個目標過于宏大的話,那么在用戶的預期里,智能音箱至少能通過語音交互與房間主人進行順暢的對話與語音識別房間主人不同位置的指令。但這個小目標,智能音箱也沒有很好地做到。

發展到今天,智能音箱在語音交互體驗上并沒有迭代出變革性體驗。

從國外voicebot.ai在2019年的智能音箱使用功能排行來看,用戶使用智能音箱,依然沒有離開聽音樂、問問題、查天氣、定鬧鐘、聽廣播等常規性功能。

現在市場上的智能音箱產品還存在哪些問題?

首先需要承認,當前智能音箱在語音交互層面依然不成熟,雖然普及了帶屏音箱,但語音與按鍵、觸屏的融合不佳,弱化了語音交互上的特色與進化。

有行業從業者指出,當前的智能音箱幾乎都不支持復句、否定句、省略句、多輪對話等等自然語言輸入,沒有把語音交互的真正優勢發揮出來。

這恐怕是使用過智能音箱的消費者普遍的感受——無論是長句識別還是語義理解,答非所問是大概率事件,體驗并不佳。

語音交互與識別率不行,用戶自然用起來的興趣就不大了。

據某行業從業者公布的一個數據顯示,智能音箱雖然全球保有量超過6億,但每天交互只有10次左右。這是全球的數據,在海外智能音箱市場,是以亞馬遜echo、谷歌GoogleHome,蘋果HomePod主導的市場,在國內來說,這個數據恐怕更低。

語音交互與長句識別率一直提不上來,也與缺乏海量的數據訓練相關。

對于互聯網大廠來說,智能音箱是一個獨立的產品,無法用上移動互聯網的海量數據,它更需要能響應問答的知識圖譜數據來進行訓練。

如果一開始智能音箱的識別率低、用戶黏性低、用戶交互頻率低,自然也缺乏海量的數據來迭代它的智能化。

在語音交互體驗的智能化層面,亞馬遜也沒有帶來根本的語音體驗變革,比如它無法對人或者對特定個人的聲音與需求進行識別,無法擁有媲美智能手機的支付體驗等。

在不少消費者看來,Alexa的實用性不足。

根據彭博商業周刊的報道,多年來,大多數Alexa用戶只使用語音設備來播放音樂,或在做飯時設置定時器,或打開燈。

亞馬遜員工在2019年的一份規劃文件中指出,Alexa新用戶在激活設備后的三小時內會發現,他們使用的功能僅為全部功能的一半。

在今天,智能語音助手是手機產品的標配,也幾乎是車載智能系統的標配。

但是從體驗上來看,智能音箱語音交互也僅僅停留在基本的常規語音命令識別層面,當前的智能音箱不能主動服務,只能被動操作,智能程度不高,體驗并不性感,也看不到太多創新與變革的潛質。

諸多種種,導致智能音箱的產品與用戶的預期體驗以及它的變革意義相去甚遠,當前的智能音箱更多淪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語音+屏幕的小玩具。

二、帶屏智能音箱成為主流,玩家們該反思什么?

在今天,從海外市場的亞馬遜Echo Show、谷歌Nest Hub,到國內的小米等,各廠商都在將帶屏智能音箱定位為一款家庭娛樂體驗的產品。帶屏智能音箱也被認為是智能音箱下一階段。

但我們也要看到,屏幕的使用其實與用戶對智能音箱的剛需無關。

而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大廠們都在死磕帶屏智能音箱,其實其戰略在于兩方面。

其一,為了彌補相對低效率的語音反饋,屏幕讓智能音箱承擔起了影音娛樂、視頻溝通、家庭監控等多種功能,寄希望通過屏幕觸控體驗這種在PC、手機、平板已經驗證過的普適化的產品打法來掩蓋語音交互上的短板。

而屏幕的引入,又與各大巨頭的內容生態盈利的方向非常吻合——無論是京東阿里、小米百度等玩家,他們的內容生態建設基本上與“看”相關,而與“語音交互”相關的少。

如果是主打語音交互,那么各大巨頭原本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內容生態就無法很好的打通。而有了屏幕,內容生態上的布局就可以順勢遷移到智能音箱產品上。

比如小米小愛音箱在內容方面集成了頭條視頻、愛奇藝、優酷、B站等視頻圖文內容;

小度也有愛奇藝、好看視頻、優酷、B站、芒果TV、咪咕等在內的視頻內容生態。

天貓精靈也全面接入了阿里文娛、健康、教育、購物等內容和服務能力。

在今天,智能音箱普遍已經涵蓋了通訊、音樂、家庭互動游戲、兒童早教等內容生態,這些內容層面上的引入,也與大廠們的內容付費會員等營收模式息息相關。

但這也使得智能音箱越來越像一個平板電腦,畢竟在屏幕上玩游戲、看視頻、刷圖文、只需要手機或iPad即可,而不是一個語音設備。

這同時也讓智能音箱在語音交互的進化要變慢了,屏幕也讓產品的定位變得混亂——智能音箱看起來和平板電腦快沒啥區別了。

《哈佛商業評論》曾有篇文章認為:隨著時間推移,智能音箱背后的科技價值,將越來越少地關乎設備本身,而更多在于,如何讓消費者方面地直接對任何設備講話。

智能音箱在過去一直被認為是AI技術的承載體,但在今天,從無屏到有屏智能音箱的進化之后,廠商們疊加了視頻、娛樂、學習、通話等功能,使得屏幕音箱的產品邊界不斷拓展。

但這種做法無疑忽略了智能音箱的核心戰場在語音交互戰場,因為通過語音來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這比用手指觸碰屏幕符合人類懶惰而又自然的天性。

亞馬遜在Echo推出之后,過去曾讓人們看到了它的智能語音系統Alexa平臺的巨大潛力。

因為它是一個不同于視覺觸屏模式的新玩法,Alexa打造的是聽覺內容生態,它其實是一個類似于安卓版的語音交互操作系統。

因此,打造一個高度智能化的語音系統生態其實應該是亞馬遜的一條獨特的差異化道路。

但隨著帶屏智能音箱成為主流,讓觸屏操控與視覺觀看體驗喧賓奪主,剝奪了語音交互的時長與向更加深度的智能化方向進化。

亞馬遜其實也恰恰放棄了自身的差異化特色與核心競爭力,這或許是當前亞馬遜用戶逐步流失的一大重要因素。

從目前智能音箱的進化趨勢來看,智能音箱越來越傾向于變成一個廉價版平板電腦,視頻播放成為了核心功能,而這也是蘋果未來能趕超亞馬遜、谷歌的重要戰場。

對于廠商而言,這確實能搶奪一部分平板市場的用戶,但它與平板的差異性價值又在哪里,這無疑值得廠商們好好思考。

#專欄作家#

王新喜,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從業者,百度百家、艾瑞網專欄作家、虎嗅網、鈦媒體認證作者,關注IT熱點背后的本質,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其實我挺喜歡智能音箱的,感覺很開燈開空調啥的很方便,可能我懶吧哈哈哈哈哈哈

    來自江蘇 回復
  2. 因為那根根本不是人工智能,更像人工智障,還不夠找氣受。

    來自河南 回復
  3. 最終還是這群互聯網人技術不行,語音交互吹逼這么多年了,搞出了點什么出來沒有,一個個做介紹的時候這也牛,那也牛,真落實到產品,和屎一樣,怎么能怪用戶不買單。
    現在汽車上又在吹各種智能,有個卵用。

    來自湖南 回復
  4. 有沒有覺得 其實好一點的智能音箱都挺貴的 剩下的價格稍微便宜的其實仔細想想只有聽歌這個功能

    來自海南 回復
  5. 智能音箱逐漸變成了一個雞肋的產品,送給我媽都不愿意要了,唉,前幾年還是送禮好物來著

    來自海南 回復
  6. 總結的很到位啊,家里的小度音箱已經變成小孩的語音玩具,甚至小孩經常嘲笑:他聽不懂我說的。確實從一開始的新感觀體驗,變成了小孩的音樂播放器,智能家居也炒作多年,還是受到技術障礙,為了用戶粘性轉而引入觸屏操控與視覺觀看體驗,可能等意識到這問題、下定決心深層解決技術,包括現在元宇宙的概念,那確實是新紀元了

    來自四川 回復
  7. 有時候智能音箱會變成智能音障。,,

    來自江蘇 回復
  8. 從事語音領域的都知道,語音交互仍是越人工越智能,都是產品人堆疊的交互體驗和回復;
    現階段無法機器自適應學習,這個就是硬傷,如何讓機器像人一樣學習,才是語音的未來方向;
    而且定制化必須是其中一個更大的命題,如何讓語音和用戶之間建立聯系,適應用戶的回答風格,真是任重而道遠;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