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江湖1》:一文讀懂App品牌廣告底層設計邏輯

5 評論 7752 瀏覽 41 收藏 29 分鐘

編輯導語:對于APP開屏廣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可能已經對它的頻繁出現感到司空見慣了。本文作者講述了廣告的地位,并通過原創小說解釋了開屏廣告的底層邏輯,不妨一起來看看。

寫在前面

本文以典型的品牌廣告——開屏廣告,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這幾年來商業產品經理的變化。中間會穿插一個較為完整的小說內容,便于理解。

本文/本系列會比較長,建議關注訂閱,或者收藏后多次觀看。

本文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有涉獵的話可以跳過):

  • 品牌廣告-CPT廣告:Cost Per Time,只支持品牌廣告。來源自上世紀線下品牌廣告,如站牌、幕布等等,線下往往按照月統計。遷移到線上后,大多情況下不是指天的概念,但更多的含義是保曝光,如1,000,000次曝光;還有可見性,展示的位置穩定。
  • 品牌廣告-GD廣告:Guarentee Delivery,只支持品牌廣告,在CPT的基礎上演化出來,支持定向能力的保曝光SHOW投放形式,更輕量。
  • CPM廣告:Cost Per Mille,一般是競價廣告,計費點在千次曝光的收費方式,即廣告主為千次曝光付費。另外,CPM也代表單位的意思,指千次曝光即1000次show的概念。
  • CPC廣告:Cost Per Click,只支持競價廣告計費點在點擊的收費方式,即廣告主根據每一次點擊付費。
  • eCPM:effective Cost Per Mile,站在平臺視角,每千次曝光的收益。在競價廣告乃至品牌廣告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用來衡量每個流量的價值/成本,是各種調控策略、流量策略、交互策略最終的中間影響指標。
  • 激勵廣告:用戶主動看廣告后能獲得某種權益的廣告,如小說內看廣告免30分鐘中插廣告,游戲內看廣告得復活卡,App主站里看廣告得金幣等等,是當前競價廣告前沿的發力的重點廣告形式。
  • R&F:Reach&Frequency品牌效果廣告聯合投體的方式,指按照觸達次數收費,即廣告主根據周期內對同一個用戶的觸達付費。如30天觸達7次用戶,7天觸達3次用戶。
  • BLS:Brand Lift Study,通過科學性的A/B分流(A組曝光廣告,B組本該曝光但不曝光廣告)實驗衡量一次廣告投放的真實價值,具體形式為根據統計學來發放問卷。

一、縱觀廣告江湖

1. 廣告的地位

廣告可以說是互聯網中最為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基本是毋庸置疑的。包括百度、騰訊、字節甚至阿里在內,都依賴流量-廣告的變現方式賺得盆滿缽滿。

用下面這兩張圖(圖源自:黃有璨的「有璨學社」,感謝深入淺出的整理),可以很好地理解我們C端互聯網上的所有變現方式,其中廣告就是中流砥柱(源于上世紀的線下Marketing)。

圖源自:黃有璨的「有瞰學社」

自2013年開啟「移動互聯網」后,廣告迎來了最瘋狂的收割和紅利,除了中小公司,最為典型的就是字節跳動的崛起,離不開流量-廣告的正向增長。

本文就以品牌廣告中最典型和常見的「開屏」廣告最為例子,來解析作為一名商業產品經理到底是怎么設計產品的,包括隨著時代變化(從2013年至今),供需關系發生變化和廣告主心智發生變化帶來的影響。

所以,接下來將圍繞「開屏廣告」,通過1個公式、2個視角、3個下鉆點來分享一下近幾年在品牌廣告的設計底層原理,同時中間會穿插一段段原創杜撰的「小說」來幫助大家理解。

不廢話,先直接拋結論(我總結的1個公式)。

一個以廣告為收益的APP:

=SUM(用戶本身Valuex空間x樣式x創意x流量策略)收益 -SUM(用戶LifeTime)損失

舉例:

a.信息流廣告流水=DAU * IPU(每個用戶平均看多少廣告) * AdsLoad(信息流廣告的占比) * SSR * CPM2(或者拆解為CTR2 *ACP)

b.搜索廣告流水收益=PV * PVR * ASN(搜索詞出現的廣告條數) * CPM2(CPM2或者拆解為CTR2 * ACP)

我們拿這個公式來去推演一下「開屏廣告」的發展

二、微觀品牌廣告——以開屏廣告為例子

第一章:13~16年——大風刮出的開屏廣告

(1)平臺方視角1.0版公式

收益=用戶本身Value *空間 *樣式

供需關系:供(均指用戶注意力)<求(均指廣告主營銷)

此階段設計重點:供不應求,擴大庫存賣。

用戶本身Value:售賣每一次曝光(業內稱之為show/庫存),即賣PV的概念,利益最大化。導致用戶很可能重復在一個點位看到相同廣告,甚至5s內看兩次也算2次曝光,且這種做法2021在很多小app/網站依然適用。甚至在開屏點位會縮短每位用戶看廣告的間隔,達到售賣更多PV的目的。

空間:使勁開發廣告點位,開屏、信息流、banner、詳情頁尾幀等等能填充廣告的地方都開發。

售賣形式:CPT售賣,某個點位的PV量級按照某個單價售賣,如40元/千次曝光。

(2)廣告主視角:買或者放棄這個APP的流量

采買的是一群人,采購金額較大。

①誰來買:一般只有大公司/品牌方、跨國集團之類,如雅詩蘭黛、奔馳寶馬等。

②怎么買:采取預算分配制,合約采購。

某APP信息流黃金位置廣告賣30元/千次曝光,假設DAU情況一天能提供15,000,000次曝光(假設人均看3次,實際僅覆蓋5,000,000的用戶),則可以通過提前下單付錢預定未來某一天這個空間的所有注意力,總價為45萬元(未除去折扣)。

③如何衡量廣告效果:理論是對用戶心智影響,但實際上只有曝光(SHOW)和點擊率(CTR)的數據,與線下大屏廣告類似,廣告主只能選擇信任。

(3)附《APP工廠開屏點位的極致賺錢》-第一章:大風刮出的開屏廣告(原創虛構杜撰)

這是21世紀的頭十年,不亞于武林江湖的腥風血雨,舶來品“互聯網”在中國大地牽動一批又一批豪杰投身其中。后世,有位雷姓大佬稱這些人是趕風口的人,比豬強一點。廣告成為了其中很大的利益點,當時的網絡,可以說是廣告中沒有一點內容。

誰能想到,更大的風在第二個十年來得更加猛烈,智能手機帶來了所謂的移動互聯網,還是那批互聯網人,機敏的他們一聞味道直呼:這我熟??!加廣告。

洞(sang)察(xin)敏(bing)銳(kuang)的互聯網人追求需求、流量、用戶體驗,他們發現了當時甚至今日的一個體驗問題:網速太慢,APP的啟動要5s,emmmm 5s干等著也不好,不如…..加廣告吧。

其中,最具代表的一號人物就是某張姓男子,思考深邃、深謀遠慮、追求效率的他毅然決定在自己的app里加廣告,開屏也加,誰能想到就是2014年的這個決定,造就了十年后最大的獨角獸。

“怎么加廣告?”來自次日頭條會議室里的一聲疑問。

“就5s,只能按曝光賣”,商業化負責人發話了。

“我覺得挺影響用戶體驗的……”有人質疑道。

“我們算筆賬,1000次曝光賣10塊錢,按照我們現在Dau100萬,每個用戶一天打開一次手機,這一年就是凈賺快400萬?!鄙虡I化負責人打斷道,“而且可以漲價,況且一個用戶一天也不止看一次”

會議室安靜了下來。就這樣,次日頭條的開屏所有PV進行售賣廣告,合約制,一天賣一次。

……

幾年時間,次日頭條被風吹了起來,DAU10倍速暴漲。

2016年,電商的一個品牌主想買各大app的開屏實現“霸屏”。令他沒想到的是,價格已經到了50-70元/千次曝光,而且開屏所有PV被隨機劃分成了N等份,一份的總價都高得離譜,平日里也沒有多少份,更別提重要營銷節點早被別人訂完了。

第二章:17~18年——化整為零的GD廣告

(1)平臺方視角2.0版公式

收益=用戶本身Value *空間 *樣式*流量策略

供需關系:DAU快速上漲,用戶注意力供給提升。供<=求

此階段設計重點:人群溢價,推出GD廣告,售賣用戶的更多信息,漲價10-%20%;優化C端廣告展示交互。

①用戶本身Value:下鉆用戶價值,價錢售賣。雖然依然賣PV,但搭建DMP支持廣告主定向用戶屬性,如性別、地域、人群包。但一方面該功能額外收費10-20%,同時放低門檻,采買最低門檻100,000次曝光即可,但這種GD廣告無法保障廣告出現的位置。

②樣式:敲定最基礎交互邏輯,如AB實驗后敲定信息流視頻播放3s后出button,7s后按鈕出現的效果最好。

引申延展:

1)廣告元素是內容越多、占比越大、越原生就ab實驗效果更好嗎?NO,百度搜索廣告和信息流嘗試了起碼30種以上的元素組合方式,最終能夠得到最大化ecpm的還是簡單信息集中的樣式轉化效果最好,即現在大家看到的一些現在常見的樣式。

2)2021年樣式各大公司的側重點在千人千面,將每個坑位的每個元素打散,堆元素候選集,由算法來選擇,A/B收益正向。

總結:樣式上的創新利用好了每個空間的特性,讓用戶認知量輕松地和信息交換。

③流量策略:開屏CPT/GD廣告均公平分發策略,信息流GD通過算法避讓開競價廣告,確保大盤收益最大

④售賣形式:CPT/GD同時售賣,普遍單價漲價,開屏價格漲到最低50元/千次曝光,信息流漲到40元/千次曝光

(2)廣告主視角

字節流量越來越大,趕緊抓住流量,但CPT太貴,可選擇門檻低的GD廣告,可定向但可見性差。

①誰來買:引入更多中小廣告主嘗試品牌廣告

②怎么買:基本不變,還是合約制。例如某APP信息流GD廣告賣30~40元/千次曝光,根據廣告主想要購買的量級合算總價即可,付完錢后投放。

③如何衡量廣告效果:通過曝光(SHOW)和點擊率(CTR)的數據;根據投放實際曝光的用戶,提供客戶一份命中用戶的用戶屬性分析結案報告——發現廣告主不是很好騙了,開始講故事。

(3)《APP工廠開屏點位的極致賺錢》-第二章:化整為零的GD廣告(原創虛構杜撰)

“現在怎么辦?DAU增長太快,開屏PV劃成3輪完全不行,很多客戶一輪都買不起了,我們售賣率在持續下降,還繼續拆輪嘛?”次日頭條的會議室里,又響起了關于開屏廣告的爭論。

“拆肯定是要拆的,但更重要的是找到根本的解決方案?!睖喓竦穆曇繇懫?,所有人停止了討論,看向了坐在主位一直沒說話的人——曾經決定做次日頭條開屏廣告的那個男人。

“本質上還是客戶認為買的用戶價值太低,同時我們設置的售賣門檻又太高,既然這樣,直接化整為零,拆到一個最小單千次曝光來賣。精細化是趨勢,現在競價上定向能力也很成熟了,今年引入品牌廣告吧”,他頓了頓,繼續道。

“完全沒門檻的話,技術上風險太高,而且小訂單過多會不到量”,技術負責人不得不說話了,“最少100,000起賣吧?”

“可以,那就這樣。對了,記得會后討論下定價,至少漲10%以上賣”

“老板,流量上怎么分配?買少了是不是要降優先級?”

“當然還是隨機分,本來買少展示概率低也合理。很簡單的道理,不能因為買一箱蘋果和買一車蘋果,就給前者爛蘋果,后者好蘋果吧?”

一錘定音,開屏GD廣告在次日頭條應運而生。

……

這一年,在廣大用戶的眼里還是討厭的開屏廣告,而且類型越來越多,五花八門,各種沒聽說過的品牌出現。但對于眾多中小廣告主而言,喜訊傳來,花幾千元就能讓自家產品出現在國民級APP的開機頁上,面子里子(9%的超高點擊率)都有了。

第三章:2019年——100個月獎金花落開屏

(1)平臺方視角3.0版公式

收益=用戶本身Value *空間 *樣式*流量策略*創意

供需關系:DAU快速上漲,用戶注意力供給大幅提升,供>求。

設計重點:樣式溢價,提高單價;初步嘗試從保show到保Reach&Frequency,理論上大幅度降低平臺成本。

①樣式:發力創新樣式,收割客戶預算。抖音頭條推出Topview系列(開屏聯動信息流),抖音效果極佳拉動預算幾十億,獲得當年公司100個月獎金——這一年,全網的開屏廣告花里胡哨,各種巧思妙想的交互設計都橫空出世。

②創意:除合規合法審核外,獨立出創意團隊。評估廣告主提供的創意素材質量,尤其是超高標準要求Topview。

③售賣形式:除了CPT/GD,開始嘗試R&F方式售賣。

(2)廣告主視角

可采買不同產品類型,但對品牌衡量和價格價值越發不滿意,對創新和內容營銷興趣越來越大,聰明的中小廣告主開始把錢用在跟達人的合作上,也就是3000篇小紅書、5000個抖快視頻的營銷打法。

①誰來買:客戶群不變。

②如何衡量廣告效果:曝光(SHOW)和點擊率(CTR)的數據;根據投放實際曝光的用戶,提供客戶一份命中用戶的用戶屬性分析結案報告;效果廣告盛行,于是提供一些品效聯合投遞的方案。

(3)《APP工廠開屏點位的極致賺錢》-第三章:100個月獎金花落開屏(原創虛構杜撰)

時間來到2019年,次日頭條儼然被外界稱之為APP工廠,那套「用戶側-UserGrowth-商業化」的旋轉飛輪不僅帶來無敵的現金流,更是造出了真正的國民級應用——斗音。

“我是新入職的同學”,一道自信的聲音出現在斗音的工區。

繼光看了看擁擠狹小的工區,所有人戴著耳機在嘰里呱啦說著話,顯然,他被忽略了。尷尬的他拿出了手機聯系到主管才落座,看來app工廠不簡單。

“今年Topview一定要重點推,最高優開發,就一期線上的效果,很多行業的客戶都來買,如果二期上線后沒賣出去來找我,資源不夠那就上升討論”繼光的主管剛回工位就吼道。

后來,繼光才知道,那一年的開屏廣告戰略是引領行業,基于斗音重新定義開屏。的確,也做到了。

Topview這個idea是誰想出來的不知道,反正就是簡單的視頻內容開屏播完繼續在信息流里播放。但真正靈魂的地方在于「聲音」,它放大了斗音本身全屏的信息流的聲音,打破了開屏廣告不能有聲音的前提假設。

而這一個簡單的交互,江湖傳聞價值100個月獎金,確實有兩把刷子。

…..

“繼光,你想做Topview的三期還是參與另一個新項目R&F?”主管問道

R&F是什么?新項目么?emmm成年人“我都可以的,現在精力比較多”繼光年輕地回答道。

“好,不過你還是主要做三期優化吧,R&F有空我帶你聽聽,也是戰略項目,要革命這個行業和重新定義用戶價值的”,主管沉默了一會說道。

“沒問題,那三期怎么做?”繼光天真問道。

“這個需要你自己思考,現在已經比較完善了,你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創新試試,盤盤數據做個demo給客戶看看聽聽聽反饋,然后我們下周會上對一下”主管皺眉。

“好……”那一天是周日。

用戶價值Value下鉆嘗試1:「Reach&Frequency」也是國外比較流行成熟的方式(國內2019年底啟動,至今沒見成功的案例)。

分析一下,當時經過驗證的3個前提:

①周期內,用戶的注意力和消費力是有限的,在某個空間看廣告發生交換,在其他空間會減弱。

②完美的采用經濟學成本概念,品牌廣告的成本取決于效果競價廣告,因此可以通過流量策略調整來提高大盤收益。

③學術界提出的N+Reach理念,即在一個窗口期內(往往是一個月),用戶連續看到3~5次廣告(不能少,也不能太多)的遍及效益達到巔峰,且國外FB&Tiktok都已運行很好。

品牌廣告和效果競價廣告完全走的兩個體系,基本上是獨立的,無法融為一體。這時,國外的R&F概念引發了思考,企圖通過切換廣告主的認知(品牌——買曝光;競價——買轉化)到買觸達頻次來讓競價和品牌更好融合,流量策略空間更大,可以動態調整每次曝光時間。

表面上,看是聯動品牌和競價廣告資源,合理分配次序曝光給用戶。

本質上,是對用戶注意力價值從豎著切到橫著切。

可惜的是,后來花了很大力氣嘗試了Reach&Frequency產品,最終卻失敗,收入幾乎為0。為什么呢?一方面歸因于國內客戶的認知水平尚未提升,大多數人不認可不確定性強、無法保量的廣告。另一方面理想狀態的全局最優當時算法無法做到,ROI過低。

第四章:20~22年——不再堅挺的開屏廣告

(1)平臺方視角3.0版公式

收益=SUM(用戶本身Valuex空間x樣式x創意x流量策略)收益 -SUM(用戶LifeTime)損失

供需關系:客戶預算轉移加劇,顯著出現供>>求,庫存冗余賣不掉。

設計重點:流量過大,庫存冗余浪費,發力度量來證明價值;開始獨立部門控制廣告體驗,監控用戶向損失。

①樣式:19年嘗到甜頭,繼續在創新樣式周期性發力,推出多款新穎玩法的交互樣式,但相比19年的Topview差距巨大。

②流量策略:開屏點位從公平分發策略改為擇優策略,巨頭公司同時啟動「競價化」嘗試,信息流品牌廣告降低溢價率售賣。

引申延展:站在商業化平臺視角,流量策略就是利益最大化的關鍵。抓住重點人群的行為方式是流量策略調整的核心,如信息流廣告從寫死adloads(廣告填充率)到寫死ecpm,大盤收益+2%;如優化開屏廣告體驗,大盤收益反而+0.5%,背后是因為用戶注意力有限,開屏單位變現效率不算高;如激勵廣告為主動型廣告且變現效率極高,前置給用戶選擇以及后者多發激勵廣告,大盤收益+10%,用戶體驗下降少。

總結:兌換比一定存在,劃算兌換比是順從某個場景下大部分用戶的行為。

③售賣形式:20年CPT/GD同時售賣,且可以進行以效果廣告的競價方式嘗試。21年起放棄CPT,只售賣GD廣告。

(2)廣告主視角

感覺到流量太貴,“上當受騙”,采買品牌廣告更謹慎,預算轉移至效果廣告。

①如何衡量廣告效果

曝光(SHOW)和點擊率(CTR)的數據;根據投放實際曝光的用戶,提供客戶一份命中用戶的用戶屬性分析結案報告;部分行業運營團隊提供一些品效聯合投遞的方案;結合人群資產方案對比投放前后差異。

②用戶價值Value下鉆嘗試2:「字節的人群資產衡量O-5A理論」、「阿里的AIPL、DeepLINK理論)等

品牌廣告最大的弊病就是無法很好的衡量對用戶的影響,即花錢買到了什么?——需要給廣告主一個答案。

一句話:通過投放前后的AA人群變化來描述一段周期內廣告帶來的價值。

拿字節的O-5A人群舉例,直接沿用現代營銷學之父科特勒在《營銷4.0》中的5A理論——認知(aware)、訴求(appeal)、詢問(ask)、行動(act)和倡導(advocate)。

③用戶價值Value下鉆嘗試3:「增效度量&BLS(Brand Lift Study)」

一句話:通過科學的A/B分流(A組曝光廣告,B組本該曝光但不曝光廣告)實驗衡量一次廣告投放的真實價值

可以理解為真實的Ground truth。具體的產品形式有兩種,第一是CLS用于度量效果廣告,而品牌增效度量,則是以「用戶認知差異」指標為核心差異指標的度量方法,針對不同的用戶認知指標,通過250~300份問卷調研方式,幫助廣告主多維度了解廣告效果,從而給下一次投放提供指導建議,在理論上來說,是很好的方式。

(3)《APP工廠開屏點位的極致賺錢》-第四章:不再堅挺的開屏廣告(原創虛構杜撰)

故事總是充滿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伏的,2020年疫情來襲。

斗音和次日頭條的DAU不斷創新高。這是變天的一年,于各大廣告主而言,他們砍掉了線下廣告預算,砍掉了很多品牌廣告預算,為了“活著”紛紛將紅纓槍直指效果廣告。

開屏廣告——2019年的王者,意料之外受挫了。

售賣填充率從近90%到60%現在一路跌倒了40%。

值得一提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2021年,國家工信部重拳出擊,整改全網的開屏廣告,要求只能有一個清晰可見的按鈕跳轉,其他都不能跳轉,這一改動,直接讓開屏廣告的點擊率下降了80%。
……

“R&F別搞了,看看怎么求變,現在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在開屏嘗試一下競價廣告你們來推動一下?!?/p>

“補充一下,背景是這幾個雙月品牌廣告尤其是開屏收益同比下降明顯,加上現在DAU太高賣不完,正在考慮用競價廣告來填充開屏點位?!?/p>

“另外,得想想辦法說服廣告主,讓他們知道品牌廣告是有用的,這個事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幾個方向都可以嘗試,最近聯系一些學者專家來研究方法論,我們一定要引領中國市場!”次日頭條的作戰會議室里又響起了那個男人的聲音。

…..

2022年,開屏廣告不會終止,但如果你發現隨便點擊就會跳轉,倒是可以去工信部舉報一波,為人民造福。

#專欄作家#

阿澄拆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指導師。不僅是產品經理,也是創業者;關注廣告和工具領域的產品,參與過億級別App的商業化設計和迭代。對個人成長/領悟和深度思考亦有研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得太棒了

    來自福建 回復
  2. 講真真的很棒?。?!很詳細!從文章里面了解了不少知識

    回復
  3. 寫的很好欸,值得收藏好好研究一下!期待更新

    來自北京 回復
  4. 干貨滿滿!就是為什么只能分享到微博啊,只能復制鏈接了

    來自廣西 回復
  5. 收獲很大,感謝分享~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