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已經卷到了“養老焦慮”

6 評論 4057 瀏覽 5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當下“養老焦慮”的趨勢和群體正在逐漸向年輕人群轉移,社會老齡化及客觀壓力的作用下養老焦慮的怪圈和養老觀念的轉變正在深刻影響著年輕人。而如何緩解年輕人的“養老焦慮”,解決相關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你有過焦慮嗎?

根據社會調研結果,在青年白領群體中,有34%的人經常焦慮,62.9%的人偶爾焦慮,只有0.8%的人從來沒有焦慮過,這意味著10個人里面,只有一個人不會產生焦慮。

“工作焦慮”、“年齡焦慮”、“婚姻焦慮”,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一種常態。伴隨著當前社會老齡化的加速,“養老焦慮”也在不斷呈現。

2021年,有媒體調查顯示,在1000多名18~35歲的被調查者中,接近90%的青年認為有必要從現在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這也意味著,不只是70后、80后,甚至一部分90后也開始出現“養老焦慮”。

松果財經通過采訪不同年齡階段的群體,去了解了當代中青年面臨著關于家庭、孩子、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不同壓力。

一、提前“養老”的年輕人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出現“養老焦慮”的趨勢和群體,正在逐漸向年輕群體轉移。

2020年,“鵝廠”騰訊攜手清華大學共同發布《國人養老準備報告》。報告發現,為提前做好養老準備,超七成90后開始考慮養老,80后、70后養老需求更迫切,相應比例更是高達80%和85%。

提前考慮養老問題已經不再是70后、80后的專屬,甚至是95后也開始考慮養老問題。一位97年全職寶媽告訴松果財經,雖說自己是95后,但目前更多的是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對于父母的養老焦慮反而更少。當被問及到這背后的原因時,她表示可能因為自己是全職寶媽,沒有經濟來源,孩子的日常開支也不低,由多方面的生活原因導致。

知乎上,關于“養老焦慮”、“如何養老”的問答很多。一位知乎用戶說到;“作為一名90后,2019年開始意識到養老問題的重要性,因為養老問題屬于典型的“灰犀?!笔录??!?/p>

當然,90后群體目前沒有考慮自身養老問題的年輕人也大有人在,但從整體特性來看,95后未婚群體暫未考慮“養老問題”的較多。松果財經從一位97年學管老師處了解到,他身邊的朋友多數未結婚,暫時還未考慮過養老問題。

但事實上,現在的70、80后以及部分90后,除了關注自身養老問題之外,更為關注的是父母的養老問題。2019年,在一項年輕人對待養老問題的問卷調查中顯示:78.8%的受訪年輕人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86.1%的受訪者擔心父母的養老問題。

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后發現,90后是最擔心自己未來養老的群體,其次是80后群體;85后是最擔心父母養老的群體,其次是90后。

一位具有較強養老意識的80后教育相關工作者告訴松果財經,“除了每年給自己和妻子購買相關養老保險外,還會給雙方的父母購買醫保、社保以及養老保險,但這些費用加在一起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關于父母的養老問題,每個年齡段的人群也呈現出不同特征。

2019年,關于養老問題的問卷調查中顯示,73.6%的受訪青年坦言照顧老人的時間和人手不夠,這一比例比2018年的65.3%高出很多;59.6%的受訪青年擔心”空巢老人”出現緊急情況得不到及時救助;52.6%的受訪青年擔心經濟上恐難支撐未來的養老開銷。

但一位95年行政從業者也告訴松果財經,“目前父母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父母身體也比較健康,自己暫時沒有考慮到父母的養老問題?!辈贿^,至少可以明確的是,不論是自己的養老還是父母的養老問題,這已經成為當下創造生產力的主流人群關注的焦點。

二、老齡化社會下的焦慮怪圈

為什么會產生養老焦慮?

《禮記·禮運篇》中提到,“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古代人們就有關于理想生活的追求,提出了“大同”社會以及“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模式。也就是說,養老本身并不焦慮,關鍵在于人們自身因為養老所創造出的焦慮。

伴隨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波、第二波嬰兒潮的集中變老,加之,當前結婚率以及人口出生率處在緩慢下滑的趨勢,國內老齡化趨勢加速。

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2010年至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

老齡化加速的社會現實,是引發全社會“養老焦慮”的主要背景,這一點認知固然沒錯,但出現“養老焦慮”的核心在于自身或父母在晚年無法享受到或得到應有的“衣食住行”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保障。

更為直白點來說,這代人對自己或父母要如何度過老年生活不具備安全感。

一位90后門鎖從業者告訴松果財經,“之所以會提前考慮自己和父母的養老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怕自己或父母老后,自身的經濟狀況無法承擔自己或父母的養老支出,所以才會購買其他形式的養老保險和醫保,希望能給自己或父母一份保障?!?/p>

這些群體的主要關注點,或許可以歸納為兩點。

一方面,害怕無力支付醫療費用。人老了就會病,病了就得治,醫藥費就成為了“頭疼問題”。一項報告顯示,59.5%的人擔心退休后“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其中有26.3%屬于高收入群體。這意味著,即便是較富裕家庭,因病致貧的擔憂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害怕退休后的儲蓄不夠。九成受訪的90后希望退休后的收入不低于原來的一半。而目前退休后領取的社保養老金一般是退休前工資的30%-40%,而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社保養老金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樣存在擔憂。

八成90后認為,退休前的所有儲蓄,包括存款、股票、基金、養老年金保險等,應該是退休前年收入的十倍,才可以實現安享晚年的目標。

從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焦慮養老”在此前的社會發展之中,關注點并沒有那么高,或者說人們并不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所以焦慮的爆發并不強烈。

但隨著社會基礎的不斷完善以及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享受到的東西逐漸增多,消費升級的邏輯反而為未來的養老帶來更多經濟壓力。

此外,中國社會正處在老齡化與少子化的現實之下,大多數年輕人們即將面臨的是“上有四個父母,下有兒女”的倒金字塔型中國式家庭面臨父母輩的贍養以及孩子撫養的壓力,這也是部分年輕人選擇未雨綢繆,提前為“養老”做準備的原因所在。

三、養老觀念轉變的背后,缺的是什么?

不管怎么說,在一些客觀因素無法改變的背景下,“養老焦慮”已經是當前社會及多方勢力所必須直面的問題。

如何緩解養老焦慮?

目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三支柱發展失衡。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養老體系存在兩大不足:一是,養老金資產總額占GDP的比重,2020年養老金占GDP比重僅為7.3%,按照中國全球第二大人口數量來算,人均比例較少;二是,嚴重依賴公共養老金,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在內的補充養老金、個人商業養老金的規模嚴重偏小,發揮作用十分有限。

2019年,我國養老金總資產中,第一支柱達到6.29萬億元,占比65.45%;第二支柱為1.8萬億元,占18.73%;第三支柱為1.52萬億元,占比15.82%,養老金體系呈現第一支柱“一支獨大”的結構特點。

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并不是僅靠一方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從國家以及政策層面來看,近些年,國家層面一直解決和完善當前社會的中國養老問題,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和意見,給予其最大程度的幫助。從2018年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社部、衛健委等國家相關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國家、行業、地方、基層4個層面構建養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社會層面,伴隨社會老齡化的加速,養老逐漸成為一個市場體量巨大的朝陽產業,相關企業不斷完善養老產業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完善產品以及綜合服務體系。就保險行業而言,多年來一直在積極參與第三支柱發展,2018年開啟稅延型養老保險的嘗試,2021年又啟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

作為“養老焦慮”的人群主體,解決物質層面的焦慮固然重要,但客觀來講,“養老焦慮”實際上也是源自于心理焦慮。

一位95后自由職業者對松果財經表示,“目前并沒有產生提前考慮養老的想法,只是看到親戚跟周圍的一些朋友在提前為養老做準備,因此也慢慢有了這方面的意識。除了解決這些物質上的擔憂,我認為解決心理上擔憂,也同樣重要?!?/p>

但歸根結底,所謂的“養老壓力”無非是當代年輕人對于自身經濟條件的焦慮。從本質上看,經濟上的考慮是造成年輕人們開始“提前養老”的最終推手?!爱斎涣?,物質層面與心理層面相比,我認為解決養老焦慮的核心還是得看物質基礎?!痹诮邮懿稍L時,他笑著說道。

 

本文由 @松果財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延遲退休了以后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到退休那天,更別說養老了。

    來自湖南 回復
  2. 作為90后,在考慮的已經不只是買房、買車了,不僅要為父母的養老問題做準備,也在為自己的養老發愁

    來自安徽 回復
  3. 哈哈哈哈,說實話,作為00后的我就希望早日進入養老模式,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養老焦慮嗎?

    來自河南 回復
  4. 隨時隨地都在內卷,從讀書到工作再到養老,壓力真的會一直伴隨著我。

    來自浙江 回復
  5. 說真的,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提前養老,社會資源再減少,競爭一直在變大,最終只不過是沒有結果的精神內耗罷了

    來自福建 回復
  6. 從卷就業到卷生娃到卷養老,這一切都越來越年輕化了,希望“衣食住行”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保障能夠加快完善吧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