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你懂百度

4 評論 5583 瀏覽 19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提起“百度”,大家都會想到它是一個搜索網站,如今10年過去了,互聯網流行的人口紅利效應式微,百度也不例外,這篇文章“重估”百度,對百度進行了新的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百度正在刷新外界對它的認知。

3月第一天,百度對外發布了2021年及四季度業績報告:財年總收入1245億元,同比增長16%,百度核心營收952億元,同比增長21%。單就營收層面,對比過去5年,百度的營收增速企穩,找到了正確的發動機。

業績電話會上,百度方面把其中動因歸結于人工智能云業務增長的驅動。該業務去年全年增長64%,達到151億元,除此之外,百度在智能駕駛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比如百度將為比亞迪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而這些方案將在未來幾年服務比亞迪的多款熱銷車型。

百度過去的主要業務是在線搜索廣告,這也是百度過去的現金牛業務。在移動互聯網初期階段,李彥宏也曾提出(2012年),BAT分別代表了互聯網三大收入來源廣告、游戲、電商的三極。如今10年過去了,互聯網流行的人口紅利效應式微,所信奉的商業打法也到了瓶頸期,急需新的活水進來。

作為互聯網的老牌玩家,百度也不例外。

《巴論周刊》近日有評論性文章稱,“受宏觀經濟放緩影響,百度未來的道路并不確定,百度的股價在2021年下跌了31%,較一年前的峰值下跌了約55%,但分析師對此持樂觀態度,認為百度還有近50%的上升空間,接近其歷史峰值的水平。”

事實上,為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早在10年前,百度就開始發力智能經濟(2016年,百度將人工智能業務提升為公司發展戰略目標;2019年,李彥宏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提出“智能經濟”新概念),移動生態、智能云和智能駕駛是百度近年來已經確定的3個增長引擎,后兩者是以百度核心非廣告業務呈現,如果這種增長態勢能繼續保持,那么百度就有可能能擺脫大眾對它廣告公司的刻板印象,甚至復刻亞馬遜和微軟的創新故事。

為此,這篇文章我們將主要討論以下3個問題:

  1. 百度基因變了嗎,怎么看待它的新底牌?
  2. 智能經濟能否撐起百度的增長需求?
  3. 我們該如何理解百度未來的邊界?

一、重估百度

提起百度,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搜索。

百度前十年,它所擅長的一直是“信息分發”:讓用戶快速地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這就意味著,在PC時代,百度的商業鏈路是短的,當時百度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各類門戶網站,搜索引擎本身技術上的高維,讓百度在前期的競爭中處于絕對優勢,后來,搜索也成了百度的第一張名片。

“互聯網是前菜,它的特點就是快?!崩顝┖暝凇吨悄芙洕窌羞@樣談到,循著這套邏輯,百度創造性地推出了百科、知道、貼吧等產品。以貼吧為例,它曾是論壇領域的尖子生,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算法推薦、社交推薦的興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對公域搜索的依賴,平臺信息聚合的趨勢給百度造成了不小沖擊。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應用都在想方設法占據用戶更長的時間,盡力讓用戶留下。此時的百度,被當作是入口用完即走,意識到這種驟變的百度,在2013年開啟了基于既有移動生態的補位階段。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可以用“費力但不討巧”來形容百度,不比騰訊和阿里,產品本身天然決定了可以延續過去的打法,只是把發力點放在手機端,但百度就不一樣了,既有業務中唯一跟移動互聯網有強關聯的,是搜索引擎背后的AI能力,但彼時的AI,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論和個例層面,距離規模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即便如此,百度毅然決然押注AI,并在其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研發投入比例逐年增多。李彥宏曾在《智能經濟》書中給出這一決策的邏輯,“如果說過去10年,中國經濟又一個非常亮眼的標簽,我覺得這個標簽應該是‘互聯網經濟’,我們的電商、移動支付、數字生活服務是全球領先的;未來10年,如果我們預先給它貼一個標簽,我覺得應該是‘智能經濟’,這將跟150年前美國工業化時面臨的機會非常類似?!?/p>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百度在爭議中前行,直到2021年及四季度業績報告公布前,關于這份財報,其實有2個細節可以著重探討:一是百度新的業務邏輯;二是百度核心毛利率和營收收入占比變化。

第一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百度的業務邏輯比較清晰,幾乎一一對應了麥肯錫三層模型(移動生態對應核心業務、智能云對應發展業務和智能駕駛對應創新業務):在核心在線營銷業務維持基本面的同時,培育云計算和智能駕駛等新業務,移動生態為基礎,負責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智能云和智能駕駛是上層建筑。

有心的人會發現,眼下的百度像極了轉型時期的亞馬遜和微軟。

第二個問題也是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由下圖我們可以看到,百度在很長一段時間毛利率和廣告營銷收入占比呈正相關性,毛利率隨著營銷類收入占比下降而下降,新興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核心業務的毛利率,但毛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兩條折線也趨于彌合,這意味著,百度所押注的新興業務的盈利性是逐漸改善的。

別說你懂百度

換句話說,百度近10年布下的局,開始“定性”,迎來收獲期。

表現在具體細節上,首先是移動生態層面,在流量普遍見頂的移動互聯網領域,百度移動生態逆勢而上,截止2021年12月,拳頭產品百度APP MAU 6.22億,同比增長14%;其次是百度智能云層面,正式進入加速增長通道,增速位于中國四朵云陣營前列,據IDC數據顯示,百度已連續5次位居AI公有云服務廠商第一名。與此同時,智能云業務也加速落地,在制造、能源、交通和公共服務領域的總收入在2021年翻了一倍多。

最后是智能駕駛及其他層面:百度堅持用車路協同方案做自動駕駛,2021年百度ACE智能交通簽署千萬訂單的覆蓋城市數量從一年前的14個,猛增至35個。另外,蘿卜快跑去年四季度的載人訂單量約21.3萬單,環比增加近一倍,覆蓋了8城,3地正式收費運營,由此可見,到了自動駕駛下半場,百度對其的投入和商業化已經逐步進入回報期,這將有助于百度的長期盈利和估值重估。

經歷過彎彎繞繞的百度,開始找到了自己的節奏感,邏輯上從過去的“連接人和信息”轉為“連接人、信息和服務”,業務上從自己擅長的搜索(搜索引擎從誕生起就是一個人工智能產品,它的進化史一定種程度上代表了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縮影)出發,筑基生態,再由生態場景檢驗自己的AI應用能力。

二、文火慢燉

百度這些年打過不少硬仗,百度七劍客聞名遐邇。

創業初期的百度,團隊有著共同的完美主義傾向,大家所熟知的百度工程師文化,就是在這個時期打下基礎的,最終催生了‘簡單可依賴’的企業文化。和其他互聯網巨頭相比,百度敢于自我革新和進化,一個典型的例子,百度在2019年開始全面實施OKR,推行OKR的目的在于保持組織的鏈接度,保障戰略的穿透對齊,初創時期幾十個人充分溝通很容易做到,但到了幾萬人規模的時候,溝通和執行就開始變得低效。

伊查克?愛迪思曾在《企業生命周期》書中提到過類似觀點:公司想要長期生存下去,就必須獨立于它的任何一個成員。這意味著想要長期生存,公司的價值觀和文化要能以一種超然的方式將成員團結在一起,這是任何個人的力量都無法企及的。公司要有愿景、價值觀、理念、儀式、行為方式以及信念,才能讓成員團結在一起,而不是局限于眼前要履行的職能。

互聯網講求的是快,它就像一道開胃的前菜,上菜速度快,但對技術的要求和挑戰不是很大。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是數據、算法和算力三位一體協同發展,能量顯現出來會相對慢一些,就像是一道文火慢燉的主菜,需要更多耐心、更長時間的投入,但價值也會更高。這個由快到慢的過程,恰恰是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的影響不斷加深的過程。

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主張設計第二曲線應服從的規則,是它可以促進一個人或組織,去挑戰第一條曲線所隱含的假設,也就是事情會像第一條曲線所揭示的那樣向前發展,并設計初可能的替代方案。人們對第二曲線津津樂道,但忽略了打造新的業務曲線,是一個異常痛苦的革新過程。

所以當我們在研究百度時,經常會被它的刻板印象所帶偏,這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1、百度的基礎業務,也就是移動生態業務太過亮眼;2、百度所押注的智能經濟,也就是AI產業正由虛轉實。

以百度Apollo為例,它是過去幾年智能交通市場的一匹黑馬。根據賽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底,百度城市智能交通、車路協同市場最終用戶訂單業績10億元,成為國內城市智能交通領域Top5中唯一的互聯網企業。大家好奇的是,此前一直鉆研AI和自動駕駛的百度為何能深入到智能交通賽道腹地?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百度在智能交通領域的預見性,以及百度手里的四張王牌開始談起,即“聰明的車”、“智慧的路”、“智能的云”、“靈敏的圖”,四者排列組合,就構成了百度ACE交通引擎:1個數字底座+2個智能引擎+N個生態應用。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百度要堅持用車路協同方案做自動駕駛,個中原因在于,它將部分自動駕駛功能轉移到路端,能大規模降低成本,達到加快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目的。

培育新業務就像種一棵樹,你不能頭天種下了,下一個星期就將它拔起,我們需要做的,是觀察其根部,看看它是否還在生長。

三、社會中臺化

“成熟企業面臨的,是未來的不可預見性和向下游市場移動的難度?!笨巳R頓?克里斯坦森曾在《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談到。這個問題,也是百度接下來要面臨和解決的。如果從投資邏輯看百度,那么這個問題又可以拆分成兩塊:

  1. 從過去的經驗上來看,互聯網企業多元化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現金牛業務不牢固,一旦外部環境向下,很容易導致小馬拉大車的局面,就目前來看,百度移動生態的基本盤比較穩固,百度需要做的,是繼續保持這種態勢;
  2. 對于處于轉型時期的大公司來說,利潤率變化是一個值得長期觀察的指標,因為這往往決定著一家公司向好還是向壞,回到眼下百度智能云和智能駕駛,就目前財務數據來看,非廣告業務營收同比增長71%,呈現出很好的成長信號,這也是市場對百度未來溢價邏輯的基礎。

細心的人會發現,百度這些年的轉變,是有跡可循的。

管中窺豹,作為一款國民性應用,百度APP曾三換Slogan。2005年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是最早也是最廣為人知的,2017年的“有事搜一搜,沒事看一看?!毕鄬碚f,大眾感知并不強烈,最后,是去年的“百度一下,生活更好?!盨logan變化的背后,其實是百度愿景更加清晰的體現: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

1993年,美國的詹姆斯?F.穆爾首次提出了“商業生態系統”的概念,他認為商業生態系統是由組織和個人這些商業世界的有機體所支持的經濟共同體,和傳統企業不同,一個有機的共同體,人和組織在這個系統中是相互依存的,在不斷交互中共同進化。

對于智能經濟來說,“社會中臺化”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從消費互聯到產業互聯、產業智聯,眼下的百度正進入關鍵的“換擋期”,在之后的階段,需要持續加溫達到“燃點”,需要疊加、融合,臨近“引爆點”,最終統籌“控制點”。

在人類經歷的前三次工業革命中,驅動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都表現了很強的通用性,呈現標準化、自動化、模塊化的工業化大生產特征,就目前來看,智能經濟的大方向是確定的。為了抓住這個機會,百度對智能經濟的投入,始終保持在國內大型科技公司前列:財報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百度核心研發費用221億元,占核心收入23%。而多年來的高研發投入,也讓百度在AI領域積累的勢能逐步釋放。

隨著邊界逐漸清晰,當技術到了爆發的臨界點,時代的天平似乎開始慢慢偏向了百度。

 

作者:桑明強,公眾號:新眸

本文由 @新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百度,從來不用的,能用google就google,不然就bing,哈哈,自我抵制百度

    來自上海 回復
  2. 百度云盤算是最成功的一個app了

    來自山東 回復
  3. 某度精神方面醫療競價,點一下關鍵詞就七八百了解一下,去那看一下幾十萬沒有了再了解一下

    來自上海 回復
  4. 百度現在也不錯的,畢竟一搜索還是會想起用百度,還有百度讀書什么的,也不錯

    來自云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