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翻不過去三道坎
編輯導語:社區團購的局面如今已逐漸穩定,但依然有很多人不再看好這個行業,根本原因在于社區團購如今面臨著商業模式上的邏輯沖突,這篇文章對其進行了分析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社區團購這幾年的發展開始慢下來了。
同程生活、食享會、十薈團、橙心優選等公司的轉型與掉隊,正推動社區團購走向洗牌的下半場。
就像《晚點LatePost》文章所說的那樣:
各家公司已經投入了數萬員工和百億虧損,他們沒有退路。過去,他們做好一百件、一千件事,對應的是十億、百億級的利潤,今天,他們要做一千件一萬件事,試圖減少一毛甚至一分錢的成本,才能向盈利靠攏——但這就是現實。
在社區團購經歷“九不得”監管之后,慢下來挖利潤成了所有公司的想法,只是這個過程中很多業內人卻搖頭說看不到希望。
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原本的互聯網生意回歸成為了零售生意,原本的社區團購出現了商業模式的邏輯沖突。
這些沖突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 交易鏈路倚重于人,可人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 市場切入倚重高頻剛需,而越是高頻剛需越不賺錢;
- 規模增長倚重社群運營,而零售最為考驗后端供應鏈。
以下是拆解分析,enjoy~
一、交易鏈路倚重于人,可人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曾說,別被大和快迷惑,商業的本質還是效率。縱觀商業史上所有大敗局,在那些系統性風險以外,大多源于企業增長沒有效率。
人類商業史上第一次效率增長,應該是1913年福特汽車高地工業園建立的第一條生產線。
通過流水線作業,福特將每一個生產環節標準化,使得一輛T型汽車的組裝效率提高了8倍。在那之前,每裝配一輛汽車要728個人工小時,一年的汽車產量只有12輛。
在后來的商業發展中,“標準化”成為高效的標志。
創新商業模式,再造運營模式,企業家在這些頂層設計上唯一需要記住的就是,你的每個環節是否實現了最大的標準化?
社區拼團顯然沒有。
這個行業的交易鏈路很簡單,首先平臺招募社區團長—團長建群開店—吸粉引導用戶下單—匯總訂單需求統一向平臺采購—平臺接單向上游采購并配送給團長—最后由團長分發商品給每個用戶。
整個流程下來,團長成為連接需求與供給的樞紐??上У氖牵瑘F長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對于社區拼團平臺而言,在團長的招募標準上,他最好有一定的運營能力,在社區的人脈影響力也應當不錯。
理論上說,咱們村的村長很適合干這事兒。
事與愿違。就目前社區拼團平臺上的團長來看,退休的阿姨、賦閑的寶媽占比不小。質量稍微好點的,可能就是樓下個體便利店的老板,或是菜鳥驛站的工作人員。
在松鼠拼拼此前的團長招募政策中,其中一項就是0學費學習社群運營。
據媒體報道,在這些運營培訓中,都是松鼠拼拼全國團長管理中心負責人車海燕現身說法。幾十個城市穿梭,講述一線實操經驗、分享社區新零售的發展路徑等。
除此之外,大多社區拼團平臺還會在線上培訓團長運營技巧,大致培訓時間為7天。7天之后,團長正式營業,平臺還會通過補貼的方式幫團長獲客。
總之,平臺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團長,勢必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現實是,平臺在這個社區只有一個團長,但這個團長在該社區不只一個微信群。通過平臺的補貼導流,團長借著平臺賦能另建社群、夾帶私貨等現象常有。
此外,你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團長,可能下一秒就去了競爭對手那里。
隨便打開一個社區拼團的微信小程序,只要用戶切換社區,他就能夠看到當前城市內所有團長的姓名、店鋪地址和聯系方式。這也方便了新涌現的平臺們挖角。當前,團長月傭金大致在3000-10000元,懸殊的收入差距下給了競爭對手加價挖角很大的操作空間。
如何杜絕成為一家免費的團長培訓學校?這是社區拼團的難題。
二、市場切入倚重高頻剛需,而越是高頻剛需越不賺錢
團長問題之后,就是選品問題。
而今互聯網商業邏輯下,都是先打造一個爆款,引起社會化關注,從而提升平臺的品牌影響力。
但社區拼團按照這個思路走,就難得多。這個行業目前提供的SKU不超過100個,且大多是高頻剛需商品。這類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低、毛利低,如果非要在這些產品里打造一款爆品,那想做到保本其實就很困難。
就拿當前社區拼團主打的生鮮品類為例,《西安日報》記者曾打開一家社區拼團APP發現:里面的水果蔬菜較多,價格也不算高,有的甚至比菜市場還便宜。
菜市場為什么能將生鮮做到最便宜?那些小商販半夜兩三點才到郊外運貨,中小批量采購運輸,其損耗率能控制在個位數。
生鮮行業難做,根本癥結在于如何讓非標品標準化。
在資源分布式管理的趨勢下,蔬菜、水果卻依然難以成為相對統一的商品。它們從生產開始就難于把控,就算是同一棵樹上的蘋果,也各有不同;儲存、運輸、品控也比普通商品難度更高,每一環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個性化成本。
這整個流程跑下來,行業平均損耗率在30%左右。
2016年曾有一份統計稱,在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7%巨額虧損,只有1%實現了盈利。
而到2019年,呆蘿卜、鮮生友、迷你生鮮、本來便利網等生鮮品牌都傳出資金鏈、裁員、關門等問題,這本來就是一個不賺錢的行當。當社區拼團平臺上的生鮮類目,比菜市場還便宜時,這一般說明平臺在虧錢補貼。沒有拼多多的命,卻得了燒錢的病,社區拼團到最后的競爭力就是資本。
這早已是一門To VC的生意。
上海一位創業者2019年5月份稱,當地一款主營賣菜的App為了下一輪融資,平臺絲毫不關心虧損,只在意平臺GMV等數據。這個平臺在上海還成立了團購部門。他們在上游采購生鮮商品后,用比成本價更低的價格銷售給競爭平臺。
那位創業者表示,“這根本不是零售生意,而是互聯網生意?!?/strong>
針對這一環節,其實我在此前分析錢大媽時有過交流。在品類和渠道搶占了先天紅利后,錢大媽需要解決的,是整個生鮮行業最大的難題——損耗。
為什么傳統生鮮零售的損耗率這么高?這就要透析一下這個行業的物流鏈路。
正和島《決策參考》曾發表了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的一篇內部講話。文章表示,生鮮電商物流鏈路一般會用到3個冷鏈:
第一,冷源式冷鏈,即公司在樞紐城市建設大型冷庫。
第二,冷媒式冷鏈,即公司利用冰袋、冰板、泡沫箱等保冷措施配送的過程。
第三,時間冷鏈,即從下單到送到用戶手上保證不壞掉的時限。
不用這3個冷鏈,損耗率勢必增長。但元生資本彭志堅曾表示,3個冷鏈跑下來的物流成本在30元左右,這占到整個公司銷售成本的30%-40%。
每日優鮮推出的前置倉模式,就是取消冷媒式冷鏈,直接建倉在社區,保證1小時送到用戶手上。這種方式,可以讓每日優鮮平均履單成本降到10多元。
這樣一來,其客單價在100元左右就可以輕松盈利。
對此,盒馬鮮生試驗了90多家前置倉后,其CEO侯毅則在《中國企業家》年會上公然表態:前置倉是偽命題。
侯毅通過試驗斷定,前置倉模式客單價上不去、損耗率下不來、毛利率不確定。
Retal is Detal(零售就是細節),生鮮損耗需要從整個供應鏈管控上的細節入手。西斯國際執行總監劉寶紅,曾在他的《供應鏈管理》一書中提到12字真言:前端防雜、后端減重,中間治亂。
總結錢大媽的損耗問題,可以從此說起。
第一,前端防雜。
硅谷中餐館很多,菜量大、價格便宜,還難吃,最終的結果是過段時間換一個老板。究其原因,是菜單品種太多,120多種小炒可供選擇,任選3樣,價格18美元。
由于SKU復雜度過多,商家需要采購少批量、不同的原料以備用戶選購。這樣一來,相應品類采購規模小,議價能力低;SKU過多,庫存壓力和損耗率大。
這些小店,還不如一家只賣饃饃的小攤賺錢。
生鮮行業同理,過多的SKU是損耗和成本的驅動器。而目前,錢大媽只有500多個SKU,門店一般擺放200-300多個商品。
第二,后端減重。
企業獲取資源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交給供應商做,另一種是自己做。
劉寶紅說,當企業沒有能力選擇和管理供應商時,就不得不走上豎向集成模式,導致重資產運營,投資回報率低下。
這些案例在生鮮行業不是沒有。2015年末,自建蔬菜基地的錦繡生鮮上線,但2016年之后就消息全無。翻看天眼查,我們能看到2018年5月的一條法律訴訟文件,其法定代表人李文良因無力償還12萬貨款及其利息,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錢大媽則是直接與供應商合作。據自媒體《第三只眼看零售》報道,錢大媽旗下門店每天15:00之前,向總部提交第二天的訂單,待訂單匯總之后統一向供應商下單,并在凌晨送往錢大媽自己的配送中心。
此后,錢大媽內部進行分揀、打包、配送,5:30之前送達各個門店。這個環節,錢大媽能夠直接管控供貨商的損耗。如果揀貨過程中發現損耗率大于4%,這個供貨商將面臨懲處。
篩除4%損耗后,那些5:30之前上架的商品如果再有損耗,門店可以直接退貨給錢大媽總部,保證門店進貨0損耗。
第三,中間治亂。
前端和后端都減損之后,最終考驗的就是門店自身的計劃預測了。每天15:00下單時,如何保證單量不會太多造成庫存,又不會太少造成缺貨?
首先是摸透消費特征。錢大媽能在2個月內了解所在社區的消費特性,預估每個門店的日消費量。千店千面,每個門店都有不同的消費特點。錢大媽需要每個店長統計預測,然后上報到總部。
其次,保證不賣隔夜肉,庫存當日促銷。就算是錢大媽還剩余庫存,其每天19:00開始就會上演一波大促銷。19:00打9折,19:30打8折,一直營業到23:30后,門店所有商品就會免費送出。
數據顯示,錢大媽目前損耗率5%-10%。生鮮行業減損做得最好的,是永輝超市,損耗率4%,盒馬鮮生10%,傳統商超20%-30%。
三、規模增長倚重社群運營,而零售最為考驗后端供應鏈
忘掉社區拼團、忘記到家到店,被這些花式互聯網玩法包裹著的本質,其實還是零售生意。
互聯網用社區拼團改變了零售哪些形式?
首先是先銷售后采購的預售模式。通過團長反饋訂單,社區拼團平臺才會去上游采購,然后直接送到團長手上。這樣的交易流程,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損耗,甚至可以做到0庫存。
其次是借助熟人網絡的裂變加速市場增長。微信關系網絡里的鄰居拼團,本身就是模仿了拼多多的湊單模式,這能降低獲客成本,快速打開市場。
只是這些巧妙的社會化運營,往往讓平臺迷失了本質——這依舊是門零售生意,當一切新鮮好奇的套路玩完后,市場最大的考驗是供應鏈。
早在2019年9月,京東旗下社區拼團項目友家鋪子出現無法登陸、無法注冊、無法轉發的情況,疑似出現故障。后來AI財經社報道,京東開始調整業務方向,更偏重于做供應鏈,包括倉儲和商品等方面。
盲目追求規模變得沒有意義,社區團購更重要的是從供應鏈側找打直達消費者的路徑。
從這方面來看,永輝超市依托于永輝生活App的社區拼團業務似乎更有底氣。
其B2B平臺彩食鮮2017年的營收就超過了10億,已在重慶、北京、福建、四川、安徽等地建立生鮮中央工廠,面向餐飲+醫藥+監獄+教育+銀行等拓展300家企業大宗業務。
通過專業買手制,永輝超市以生鮮供應鏈見長,這群人才是真正的零售人。此前,永輝農業公司林忠波就提出,到底什么時候收菜,才能保持更長時間的新鮮度?
經過永輝買手多年試錯發現:
- 四五月份要在凌晨收菜;
- 六七月份趕在天亮前收菜;
- 八九月份必須要在前一天晚上收菜;
- 不同的菜品、不同地區,需要不同的收菜時間。
這些才是零售生意,一門彎腰撿鋼镚的生意。
很可惜,傳統零售人對于互聯網的競爭并不敏感。永輝生活App在供應鏈方面可以做得出彩,但在互聯網化營銷上不及美團優選、淘菜菜等。
當然,包括美團優選、淘菜菜都在后端供應鏈保障上做了不少功夫,選品、包裝、品質都好于對手。
從整個運營節奏上來看,興盛優選算是表現最穩定的一家公司。通過在湖南驗證市場下沉的模式,已經通過多年的打磨跑通了一個最佳路徑。
但還是那句話:互聯網人不懂零售,零售人不鐘愛互聯網——社區拼團洗牌后的新一輪崛起,又回到“人”上。
人,是最大的非標品;人,也是你的最佳商業模式。
作者:洪志西,微信公眾號:鯨研品牌實驗室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nJQVJ8KM0qJ7-rwLl0bLvw
本文由 @鯨研品牌實驗室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淘菜菜之前好像是盒馬還是啥共贏,質量很好,之后換了,質量就不太行了
團購真的很便宜,但有時候質量也真的良莠不齊,希望質量,價格,便捷程度可以齊頭并進吧
社區團購真的很劃算,不過就是線下取貨有些麻煩,如果簡化步驟,還是會選擇
現在疫情好轉,如果不是很難買的商品,不會選擇社區團購了
第一次聽說社區團購呀,感覺還挺有意思的,感謝作者分享,寫的還是很棒的
感謝作者分享!現在對社區團購的概念還有發展更清晰了!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