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營銷攪局者:現實世界的“虛擬大軍”

5 評論 2131 瀏覽 3 收藏 24 分鐘

編輯導語:科技的發展帶動了多種趨勢出現,其中,數字人這一技術也開始向現實蔓延。許多品牌都希望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并在人機交互擬人化的發展道路上繼續探索、前行。本篇文章據此展開了一系列的講述,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一起看看吧。

如果說2021上半年是屬于新消費的,那下半年則是「虛擬世界」的主場。

去年10月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英文單詞metaverse的縮寫)之后, 不僅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在虛擬世界圈地,品牌也紛紛下場。

耐克宣布與Roblox聯手打造“Nikeland”虛擬游戲世界,阿迪達斯則在Twitter發布電子虛擬紀念徽章POAP NFT,巴黎世家等品牌紛紛推出元宇宙概念廣告片及NFT藏品。

同時,以AYAYA、柳夜熙為首的數字人,從年中開始大舉入駐小紅書、抖音等內容平臺,飛速吸粉的同時,也很快展開了商業化運營的嘗試。

有人稱他們為“虛擬偶像”,但他們似乎又與初音未來等上一代虛擬偶像有所不同。

2022必是元宇宙與數字人營銷進一步爆發的一年,品牌們是選擇跟風搶位虛擬世界?還是繼續觀望、走好傳統營銷路徑?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先將目光聚焦在數字人上,看看這批元宇宙的原住民將為營銷帶來怎樣的改變。

一、從初音未來到柳夜熙,虛擬偶像向數字人變遷

早在2007年,初音未來就掀起了虛擬偶像的狂潮,她本是雅馬哈為了增加音頻制作軟件的銷售而創造出的虛擬歌姬,卻在PGC疊加UGC的形式下創造了許多經典的單曲,產生了眾多UGC二次創作的衍生內容,締造了虛擬偶像的神話。

2022營銷攪局者:現實世界的“虛擬大軍”

此后,從游戲公司到娛樂公司,再到近幾年的數字公司,各大商業體推出的虛擬偶像及數字人數不勝數。

這其中,游戲公司憑借卓越的建模能力及世界觀搭建能力,沖在了虛擬偶像打造的前列。

最著名的就是拳頭公司推出的K/DA組合,通過尋求真人偶像提供聲音、并依托游戲中的人物形象制作MV,K/DA受到了游戲人群和明星粉絲的共同追捧。創立的虛擬形象唱跳組合,也使得游戲人物打破圈層和場境限制,更親近的、高頻次的與玩家互動,從而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連接。

2022營銷攪局者:現實世界的“虛擬大軍”

此外,一些經濟公司也作出了虛擬偶像的嘗試。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一SM于2020年末推出擁有對應虛擬人形象的組合aespa,雖然線下演出均為真人出演,但在發行的MV中虛擬偶像與真人偶像共同參與內容和世界觀的構建。

2022營銷攪局者:現實世界的“虛擬大軍”

類似的虛擬偶像還有很多,比如國內初代虛擬偶像洛天依、選秀明日之子中的參賽選手赫茲,以及樂華推出的虛擬偶像女團A-SOUL。

他們的特點非常明顯,無論是2D還是3D,都以虛擬人物形象為核心,從事聲樂、舞蹈表演等活動。

虛擬偶像會發行數字專輯及表演視頻,獲得商業代言,推出聯名產品,或者舉辦演唱會,參與商業活動的方式與真人明星基本一致。

而近期出現在各大內容平臺的數字人,相對此前的虛擬偶像,表演少、展示多,更多類似網紅KOL發布的生活日常、好物推薦內容。

從虛擬偶像到數字人背后的演變邏輯,實則是電視媒體時代主流唱跳偶像,向社交媒體時代全民網紅的變遷。

相對于此前的虛擬偶像,如今的數字人不再僅僅是唱跳表演和情感陪伴,他們想要使人相信,在神秘的虛擬空間,確有那么一個人存在,與普通人一樣的生活,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與我們交流。

另一方面,她們更貼近商業化的土壤,能夠與品牌一起,探索出IP聯名之外的更多營銷玩法。

二、虛擬偶像如何變為一門穩定的生意?數字人營銷實踐

此前的虛擬偶像中,除了初音未來、洛天依等少數二次元偶像擁有聯名與合作活動,大多數虛擬偶像依靠虛擬演唱會、打賞、周邊等方式獲得收入,并不是非常穩定。

目前的數字人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真實人類身份的數字人。

比如前文提到的谷愛凌對應的數字人Meet GU,以及迪麗熱巴的數字人迪麗冷巴、易烊千璽的數字形象“千喵”。

這類數字人是真實個體在虛擬空間的投射,他們也擁有真實的人類身份,而數字人是他們在元宇宙中的形象代表,可與現實明星一起或獨自出席商業活動。

另一類是原生的數字人。

即去年火起來的阿喜、AYAYI、柳夜熙等,他們是純粹的虛擬形象,原生于虛擬世界,但擁有了真實世界的社交賬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數字生活”。

這類數字人有的是由品牌開發,比如花西子的虛擬代言人、雀巢咖啡宣傳片中的女主角Zoe等等。

【品牌虛擬代言人】

另一部分則由數字人“MCN機構”、數字動畫開發公司打造,此類數字人的商務模式就更類似KOL,通過參與時尚活動、品牌宣傳獲取代言費用。

在國內的數字人大批走紅之前,國外許多虛擬偶像已有了一段時間的商業實踐。2016年登錄Instagram的Lil Miquela,被認為是第一個社交媒體上的數字人。她由硅谷人工智能科技公司Brud開發,一經推出就收獲了眾多關注,算是為后來的數字人商業化打了個樣。

Lil Miquela在人設、社會身份及外形上都盡求真實,沒有無暇的皮膚而是有著小雀斑,她定居在洛杉磯,是一名虛擬模特和音樂人,時常在ins上更新社交、拍攝、廣告代言等內容,與明星網紅的數字軌跡非常相似。

Lil Miquela 的合作方式也與網紅類似,主要是品牌推廣。目前她已擁有了200多萬粉絲,身背Prada等眾多奢侈品代言。

據央視網報道,Lil Miquela 2019年的收入折合人民幣約為7600萬,2020在疫情沖擊下,Lil Miquela仍基本保持1000萬美元的收入,對比真人網紅也絲毫不遜色。

2021下半年,數字人也在國內扎堆出道,其中就有“捉妖少女”柳夜熙。2021年10月31日在抖音發布首條視頻后,一周漲粉400萬。她以融合古風玄幻和賽博朋克的形象出現,定位為美妝達人,自稱會捉妖。

雖然開始面臨著動作僵硬、特效不自然、故事邏輯混亂的質疑。但在最近發布的視頻中,這些問題得到了很大改善,加之懸疑的元素、流暢自然的動作、中式玄幻融合賽博朋克的呈現方式,也重新贏回了大家的關注。

而另一位數字人阿喜則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據開發者Jesse稱,他想要做一個虛擬偶像,但是并不是傳統偶像的定位,不秀身材不跳舞,而是希望給人治愈感。雖然此后數字人層出不窮,精良的制作和獨特的氛圍感幫助阿喜吸引了眾多關注和商業合作。

同樣名聲大噪的還有AYAYI,在我國的數字人中,她無疑是商業化程度最高的。自去年5月20日出道后,她又在9月宣布入職阿里,并成為了天貓超級品牌數字主理人。

此后,配合天貓數字月餅發布、天貓超級品牌數字產品展開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

加入阿里后,AYAYI擁有了眾多品牌合作的機會,但效果卻時好時壞。在簽約成為Bose耳機的消噪體驗官時,耳機的科技感與數字人自身的未來感相結合,展現出了產品的先進性,且AYAYI也與品牌的調性非常匹配。

而同樣是科技設備,為外星人電腦設計服裝的創意就顯得略為怪異,沒有展現出產品的優越性和品牌的科技性,花里胡哨的衣服反而轉移了人們對于產品的注意力。

從品牌來看,同樣大舉向虛擬世界邁進的還有屈臣氏。

去年6月,屈臣氏推出蘇打水新口味預混蘇打水「X Soda Water」,并簽約亞洲當紅虛擬偶像imma為首位虛擬代言人。

這位imma也是來頭不小,她出道于日本,曾出現在東京殘奧會的閉幕式上。在于屈臣氏合作之前,imma就拿下了包括夢龍、蒂芙尼、Puma、宜家在內的多家國際大牌代言。2021年1月她與Amazon Fashion合作發布了的Grop系列30小時內就迅速售罄。

在與imma合作后,屈臣氏還順勢推出了虛擬數字代言人“曲晨曦”。一方面與外部數字人合作、一方面推出品牌數字代言人,這種打法就像直播時代品牌一邊與網紅主播合作、一邊培養自播主播一樣。

經歷了電商與直播洗禮的品牌們,面對數字人的態度也是絕不放過任何可能的機會。

但這樣大舉進入數字人領域的營銷方式,真的適合大多數品牌嗎?

三、浪潮下的抉擇:數字人營銷的隱憂

據不完全統計,肯德基、耐克、巴黎世家、雀巢等許多品牌,都已身先士卒的進行了虛擬現實營銷嘗試。而品牌是否要與數字人開展合作,不僅僅要看到她們炫酷和年輕化的一面,也要比對自身品牌調性和品牌整體的元宇宙部署。

要知道,在合作費用上,數字人收費也并不比同粉絲量級的真人KOL低,特別是展示效果更佳的動態視頻制作難度高,費用更是不菲,盲目合作可能只會“賠本賺吆喝”,無法真正帶動產品銷售和品牌好感度提升。

第一個誤區,是“虛擬偶像永不塌房”。數字人的塌房,更多來自于創作團隊。

從2020年開始,娛樂圈連環塌方的事件不僅讓粉絲紛紛急呼:人間不值得,也讓尋找代言人的品牌如履薄冰。合作藝人一旦出現重大負面新聞或被封殺,前期配合代言宣傳的投放、物料準備便會打水漂,甚至有可能為公司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在這方面,數字人穩定、標準化的輸出給了品牌極大的安全感。但這僅是冰山一角,數字人商業合作并不如看起來那般穩定和有效。

數字人的穩定性取決于創作團隊的穩定性,策劃失敗、主創人員變更等,都可能造成數字人形象的崩壞。

企圖在真人偶像身上消除的不確定性,最后還是回到了人的身上。

比如以國風為人設的數字人「翎Ling」,其最初的人設是國風少女,愛好京劇、毛筆字和太極,曾經參加央視綜藝《華彩少年》,表演京劇選段《天女散花》,聲音也采集自京劇梅派第三代傳人。

但在此后的運營中,多次更新內容均與古風關系不大,更像年輕女孩的居家日常。

相應的,其內容關注度也在大幅下降,以小紅書賬號為例,首條推文獲贊6220,第二條為Gucci口紅廣告,絲毫沒有和中國風做結合,點贊數僅為1170。在遭到網友抵制后,它刪去了文字內容,僅留下了試用圖片。此后的推送點贊數波動下降到100左右。

意識到風格問題的團隊隨后又將內容改換回古風風格,但難掩關注下降的趨勢,最近一條元宵節內容,10條互動、60點贊,已沒有了當年的火爆。

除了策劃和創作團隊的失誤,數字人帶貨的說服力也有待考證。

雖然很多數字人的定位都是時尚和彩妝,如果落在品宣的層面,邀請虛擬人代言可能是有效的,但如果想要追求銷售轉化,虛擬人帶貨反而在效果展示上處于劣勢。

在翎ling帶貨推文的評論區,許多人質疑數字人到底能不能起到真實的試用展示效果。

2022營銷攪局者:現實世界的“虛擬大軍”

要知道,真人意見領袖帶貨,是通過粉絲的信任關系或者親身試穿試用,消除電商購物中無法直接試用的不確定感。其本質是一種信任關系的建立。

而數字人無論有多么的仿真,人們很難形成對其人格和描述的完全信任。加之近乎完美的相貌和身材,試穿效果消費者很難帶入,更難以產生吸引模仿和購買的效果。

四、虛擬數字人營銷2.0

如果品牌有意圖建立完整的元宇宙世界觀,與數字人合作無疑是撬開元宇宙世界大門的絕佳鑰匙。

看似數字人、元宇宙像是兩股風,但實際上它們和NFT、區塊鏈技術異曲同源,都彰顯了近年來商業向虛擬世界進軍的野心。但就應用來看,二者有所不同,分別代表著商業營銷「脫實向虛」兩個方向的嘗試:“走進去”&“拉出來”。

首先,“走進去”的核心構成是元宇宙,你可以將其理解為與現實世界相互影響又獨立發展的虛擬世界。

元宇宙目前主要的流通產品是NFT虛擬藏品,通過在賽博空間建立一套經濟系統和流通法則,實現資源的交換與流動。支撐元宇宙的就是AI、云計算、3D建模以及我們熟悉的區塊鏈技術。

這一類營銷活動是通過吸引人們在虛擬世界添置數字資產,在虛擬世界占據資源,引導人們從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注入資金進行價值交換,所以稱其為“走進去”。

“拉出來”則是指數字人走出虛擬、進入真實場域。

數字人是元宇宙中的原住民,而他們在社交媒體、內容媒體上發布動態及內容,這一類行為更像是將數字人“拉出來”,走出虛擬走進真實。

比如在AYAYI的商業代言中,我們就看到了NFT產品的身影。主打年輕群體的安慕希AMX酸奶,官宣與AYAYI進行跨次元合作,并發布了首款數字酸奶,與AYAYI的數字形象組合,營造出了充滿未來感的場景畫面。

NFT是Non-Fungible Token的縮寫,被譯為“非同質化代幣”。它的誕生與流通記錄都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相對于數字貨幣,它更像收藏品在元宇宙中的映射。

而NFT與數字人的聯動,則使得其背后的元宇宙世界觀更為明晰。數字人不再是只會更新社交媒體的虛擬形象,NFT也不再只是一張圖片一串代碼,它們一起與品牌的價值觀呼應,以數字資產為品牌產品賦能。

許多主體在開發數字人虛擬偶像時也存在著這樣的誤區:一邊想要鏈接未來,一邊想貼近生活以獲得共鳴。但事實上,無論多么的仿真,數字人的生動性都無法與真人媲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缺容顏姣好、身材曼妙的網紅,也不缺個性獨立、在自身領域成就斐然的新時代偶像,同樣的,能夠分享日常的欣喜、失落與感動的普通個體依然不缺。人們為什么要追逐數字人信任她的推薦?這是所有數字人開發團隊和合作品牌都要思考的問題。

與建模能力同樣重要的,還有虛擬世界的建構能力。數字人的個性不應只是一句自我介紹,幾張圖片展示,也需要屬于自己的故事線。每一個成功的數字人背后,其實應該有一部屬于他的《三體》。顯然,目前能做到這一點的數字人并不多。

五、“金礦”還是“天坑”?

Lindsey McInerney 全球技術與創新主管Anheuser-Busch InBev曾表示,“未來的體育、媒體和娛樂是虛擬的。有差不多25 億人已經參與到虛擬經濟中。這就是世界進化的方向。”

品牌是否要參與到元宇宙的大潮中,答案是肯定的。但當下是不是最好的時候?我認為并不一定。

目前的數字人,從開發到運營都不是非常成熟。對于中小品牌來說,花大力氣在元宇宙場域中“打一搶換一個地”,不如將錢花在更能增強品牌硬實力的地方。

而對于已形成了穩定的品牌資產,有余力提前布局未來的品牌,也要做好規劃,以系統的運營和元宇宙布局,配合虛擬數字人的營銷活動提前走進未來。

在當下,無論是數字人、NFT還是元宇宙,都不是中小品牌彎道超車的地方,而是錦上添花。因此在開展虛擬營銷之時,除了一腔熱血,品牌也要慎重決定。數字人和元宇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元宇宙營銷:品牌不得不面對的“四個轉變”, 時趣

[2]OKEx情報局:淺析元宇宙、NFT和GameFi之間的關系, 歐易OKEx

[3]元宇宙:人類數字化生存的高級形態, 新閱讀, 劉子涵

[4]萬字復盤虛擬偶像發展史!到底如何成功?下一代虛擬偶像行業將會如何發展?, 阿爾法兔研究筆記

[5]去來傳播黎涵:“NFT”向左“數字人”向右,品牌元宇宙營銷如何落地?, Morketing

 

作者:宋雨航;公眾號:營銷之美(ID:yingxiaozhimei)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4fAdNYn6c1ibRfrhZOQQ5A

本文由 @營銷之美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虛擬社會的發展還得依賴現實技術的進步,所以其實實際上還是現實社會的縮影

    來自河北 回復
  2. 數字化時代的虛擬人物,無論多么的仿真,數字人的生動性都無法與真人媲美。

    來自安徽 回復
  3. 從虛擬偶像到數字人背后的演變邏輯,實則是電視媒體時代主流唱跳偶像,向社交媒體時代全民網紅的變遷。

    來自中國 回復
  4. 這些不都是還要有獨一無二的東西來保證,不然不被人承認一樣沒有意義

    來自江西 回復
  5. 好多數字藏品啊現在,之前看林俊杰的那個頭像就覺得好有意思

    來自江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