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盤:靠容量爭市場只是一場夢,該醒了
[核心提示] 最近國外云存儲廠商開始了融資大賽,Box 就追加了 1億美元的融資。企業云存儲之戰才剛剛開始拉開帷幕,反觀國內網盤前一陣的容量大戰,博了眼球卻偏了需求,靠容量爭奪市場只是一場夢,服務才是核心,該醒醒了。
前些日子國內的云存儲幾大廠忙著空間容量大戰,最近國外的云存儲廠商也沒有閑著,開始了融資大賽。剛傳出?Dropbox?擬融資 2.5 億美元估值80億美元的消息,今天就有 Dropbox 的競爭對手 Box 正在進行 1 億美元的融資,其估值為 20 億美元。
根據披露的公共文件顯示,2013年10月14日,Box 批準了以每股18美元的價格拋售公司555萬股優先股的計劃,這些售股將幫助Box融資1億美元,同時也意味著公司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新的融資可能被用來開拓大眾市場,保證持續的收益增加。這可能是 Box 明年 IPO 之前的最后一輪融資。
云存儲戰爭的火藥味越來越足,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拼容量還是重服務,好戲才剛剛開始。
企業云存儲爭奪戰才剛開始
Dropbox 在消費者市場已經有2億的用戶,有著不錯的成績,不過如今個人云存儲和內容分享的市場已經非常的擁擠,企業市場上亞馬遜的介入和 Box 的增長,證明了企業市場還有大量空白。Dropbox 如今擁有400萬的企業注冊,其企業合約數自2012年以來已經增長了一倍。前些日子 Dropbox 推出了新版的企業服務,增強安全性和易用性。包括 1TB 的起步存儲空間,文件恢復,遠程擦除,256-bit AES加密等等針對企業推出的新功能。用戶可以在一個設備上同時登入訪問私人和公司的Dropbox 賬戶,無縫融合私人和工作的體驗。在個人云存儲占有一席之地的 Dropbox 開始在企業服務上發力,憑借不錯的體驗,眾多的用戶,會給 Box 不少的壓力。
為企業提供云存儲及協作服務是Box 的重心,Box 憑借安全優勢在企業客戶中贏得了美譽。去年 Box 推出了面向企業的移動云 Box OneCloud,并且提供了超過 30 個應用,允許企業用戶通過移動設備接入、編輯和分享內容。今年還收購了?iOS?云文件預覽客戶端 Folders 以及?HTML 5?文檔預覽的注釋服務的 Crocodoc。企業市場一直是 Box 的主場,此前的數據顯示 Box 有超過18萬的注冊用戶,并聲稱全球 500 強中的?92% 使用 Box?的服務。此番融資將加速 Box 的擴張,為明年 IPO 的沖刺做準備。
從 Dropbox 進軍和 Box 融資擴張來看,盡管?Google?、微軟、亞馬遜等巨頭都在布局企業云存儲,但企業領域云存儲還是有大量空白的。對企業云存儲服務來說,容量不是最關鍵的因素,易用性、安全性、延展性,包括移動端的體驗優化等等,才是打動企業購買服務的地方。和巨頭真刀真槍的搶市場,還是得靠優質的服務,拼容量是沒有出路的。
拿大容量忽悠用戶的國內廠商
國外的云存儲廠商在積極籠絡企業用戶,反觀國內,前一陣火藥味十足的網盤大戰,拼的是空間容量。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金山宣布推出永久免費100G的存儲空間,隨后360網盤免費提供 360G 空間,接著網盤空間像瘋了一樣,”百度網盤免費領取2TB“、“騰訊微云10TB”的字眼不斷的沖進人們的視野,以至于最后干脆永久免費無限空間。這場容量大戰讓用戶從驚訝到尖叫再到失去熱情,僅僅持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看到的是一場喧囂的鬧劇,匆匆而來匆匆而散。
國內的云存儲得是多么沒有特色,才去拼無意義的容量參數。容量大并沒有什么不好的,除了大就沒別的了么。用戶把電影、電視劇都放進網盤,這個需求不過是個私人的迅雷服務器。對于網盤廠商來說,技術識別統一特征的文件,只要有一個人上傳了該文件,再多的人上傳都不會占用空間。以這樣的方式比拼容量,對云存儲廠商來說,僅僅是個數字而已。國內的云存儲廠商利用大容量忽悠用戶,籠絡資源,無視網盤原本的服務,偏離了最初的需求。大容量是一個噱頭,用它來吸引用戶的眼球之后,還是要靠自身的服務來真正的留住用戶。否則用戶一開始尖叫,領取了不切實際的容量后,卻不知道除了下載資源,還能怎么用這些空間。
云存儲不是粗暴的給用戶一個存儲的地方就完事了,存儲只是最基本的必要條件。用戶云端備份數據之后,是希望能夠更方便的處理數據。我們希望能看到國內的云存儲廠商在未來宣傳自己的時候,突出更好的服務,強調產品的體驗。一味靠拼容量博眼球,不得不說是一種很低級的方式。
容量不是重點,服務才是核心價值
目前的云存儲產品大體有四種形態:
私人數據的存儲服務
網盤最原始的需求是方便用戶備份、分享、多設備同步、協同工作。這就是 Dropbox 一開始滿足的需求,它受歡迎的原因從來不是因為其容量大,實際上和國內大手筆的廠商來比,Dropbox 的容量實在是拿不出手。同步私人資料,多個設備上查看和處理,與他人共享文檔是云存儲的原始訴求。
企業存儲和協同工作的云存儲服務
這其實是從資料共享的需求中延伸出來的。企業需要將各種內部的資料分發給指定的人員,團隊協作實時更新項目的進度,無疑網盤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協作的效率。典型的例子就是 Box、Google Drive 和?Docs?系列。
為企業存儲用戶產生的數據
蘋果的iCloud 后來的更新中有一個功能,是為開發者提供支持,將用戶在 iOS 設備產生的應用數據備份到 iCloud 中。在更換 iOS 設備后,可以將之前設備的數據,如設備設置、App數據、主屏幕排列和App排列等等數據同步更新到新的設備上。現在每個人擁有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使用各種第三方開發者的 App, 產生各種數據,這些數據大多都是分散的,很多更是保存到本地。如何將各個第三方應用產生的數據備份,讓用戶能夠獲得一個完整的體驗?蘋果的iCloud?在云端備份用戶的數據,保證了體驗的連續性。盡管還不是很完善,但也給很多云存儲廠商提供了思路:為第三方應用開發者提供存儲支持,保證用戶使用App的連貫性。
大容量的資源聚合網盤
實際上我并不覺得這是一種云存儲,如果說是,那迅雷早就是云存儲廠商了。國內的很多大容量的網盤現在已經成為各種資源集合地,用戶利用網盤下載電影、電視劇、電子書、軟件等等。這些網盤的賣點就是資源和容量,而容量只是為了籠絡資源的宣傳噱頭。如果這也算是網盤,應該是最簡單粗暴的云存儲模式了。
在上面四種云存儲的形態中,影響前三種的關鍵因素都不是空間容量(當然還是要必須具備基礎的存儲空間的,無米之炊只能喝白開水),而是提供的服務。無論是私人數據的處理,企業協同工作的需求,還是備份應用產生的數據,云存儲的方案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戶。Dropbox 忙著增強企業版的易用性, Box 在優化云端文件預覽,iCloud 默默的幫你把數據備份好,它們提供的容量實在是不大,5G、10G,能受用戶喜愛的原因是其貼心的服務。甚至會為了服務而購買額外空間,那些拼著送給用戶上百G上千G空間的網盤,容量是大了,但服務不夠,即便是有容量能用來做什么。
我相信國內的云存儲廠商不僅僅是只有大容量的優勢的,它們是能提供一定服務的。容量參數只是一個噱頭,真正打動用戶的還是服務。
來源:極客公園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