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逐鹿“碳中和”

7 評論 4045 瀏覽 22 收藏 20 分鐘

編輯導語:去年,國內頭部互聯網企業均發布了碳中和相關行動報告,明確了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表,拉開了一場新的賽跑,本文作者介紹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李信,編輯:子夜;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碳中和是什么?

這幾乎是每個人剛認識碳中和一詞時的反應。所謂碳中和,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2020年9月22日,我國領導人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的講話上正式提出中國的碳中和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也正是在去年,國內頭部互聯網企業如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都發布了碳中和相關行動報告,以及明確了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表。

一場關于碳中和的賽跑,又在互聯網巨頭間悄然展開。據連線Insight了解,BAT等互聯網公司早已在多年前就開展了圍繞“碳中和”相關的技術研發與落地,當前各家均涉足清潔能源、智能交通、智慧農業等多個碳中和相關產業。

同時,各家互聯網大廠也均表示會帶動商業生態伙伴一同減碳。據36氪報道,一家互聯大廠CEO對碳中和目標的投入預期超過了百億。

從當下來看,國內整個碳中和行業還處于早期階段,例如我國能源系統還是以煤炭為主,同時也是全球鋼鐵產量最高的國家,這兩大能源產業碳排放量依舊很高。

但這也意味著,碳中和背景下的產業鏈有著長足的發展空間與前景,這也是吸引互聯網巨頭紛紛下注的重要原因。

這場圍繞碳中和的競爭已然開啟,誰能奪得頭籌,誰能轉型成功,一切都有待揭曉。

一、互聯網巨頭的碳中和行動

2030年,這是多家互聯網巨頭承諾實現碳中和的期限。

2021年,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一年過去,今年2月24日,騰訊發布《騰訊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并承諾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同時,不晚于2030年,實現100%綠色電力。

在騰訊碳中和目標報告中,騰訊也統計了2021年自身運營和供應鏈的碳排放為511.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針對自身產生的碳排放,騰訊表示碳中和將在節能提效、可再生能源和碳抵消三大方面來進行。

具體來看,騰訊第四代數據中心技術T-Block,在建設交付周期上縮短了周期,土建+機電整體交付周期為1年。另外,建成后以擁有30萬臺服務器的園區為例,相比傳統數據中心,一年可節電約2.5億度。在系統層面,TencentOS 的悟能系統在驗證場景中,能帶來約10%的整機能耗降低,2022-2023大規模應用后預計節省2億度電/年。

在各地不同的數據中心,騰訊也采用了適應當地環境的節能方式。例如騰訊天津數據中心對服務器產生的余熱進行回收利用。通過熱泵,市政管網里的水可加熱到55度,用于冬季居民供暖。就此,每年能減少5.2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種植286萬棵大樹,形成覆蓋2500個足球場面積的森林。

有趣的是,騰訊在今年1月還上線了一款模擬城市碳中和過程的放置經營類公益小游戲“碳碳島”。該游戲還原了城市發展中碳中和建設路徑,覆蓋了產業轉型升級、個人節能減排、生態保護等角度,玩家可通過該游戲提升對低碳綠色生活的認知。

互聯網巨頭逐鹿“碳中和”

騰訊碳碳島首頁,圖源《騰訊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

與騰訊相同,阿里巴巴在去年12月發布的《阿里碳中和行動報告》中也表示,將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協同上下游實現碳排放強度減少50%,并率先實現云計算成為綠色云;同時承諾通過平臺方式到2035年15年時間,帶動生態累計減碳15億噸。

在實現碳中和的大方向上,阿里巴巴與騰訊相差不大,基本都是從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和碳抵消等幾大方面進行。

不過,由于阿里有眾多線下電商業務,為此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比騰訊高不少。在報告中,阿里表示其2020年總溫室氣體排放為951.4萬噸,這無疑加大了阿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難度。

為此,阿里專門針對自營型零售業務開展了眾多實現碳中和的舉措。例如阿里表示對于來自Lazada(阿里收購的東南亞電商平臺)和高鑫零售物流車隊產生的碳排放,將通過電氣化來降低燃油車產生的排放,計劃在2030年前將所有短途燃油車輛替換成電動車。

此外,阿里還對線下零售業務的門店進行了各種改造。如在高鑫零售門店開展了照明LED光源改造、高效中央空調自動化改造和排油煙機自動化控制改造等多項工程降低能耗。以排油煙機改造為例,改造完成后每年節電超過2000萬千瓦時;盒馬鮮生也正改造能耗最大的冷鏈系統,完成后預計每年可節約540萬千瓦時電力。

而在物流運輸環節方面,阿里也采用了多種方式節能減碳。如菜鳥推出基于電子面單的數字化包裹管理工具,取代傳統紙質面單,降低碳排放;在紙箱包裝瘦身、包材研發和替代、包材循環回收三個層面探索減碳路徑;探索用非石油基包裝材料替換不可降解部分(主要是塑料)的可行性等。

與阿里同樣擁有物流業務的京東,也在去年底表示用了4年多的時間在全國7個大區、50多個城市投放了近12000輛新能源車,每年能夠減少約12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或許是京東的業務涉及眾多碳排放,短期內無法實現碳中和。為此,京東并沒有承諾到2030年實現全面碳中和,而是表示到2030年京東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的目標。

相比之下,大多數是線上業務的百度,實現碳中和似乎要容易一些。去年6月,百度就公布碳中和全景圖,計劃通過在數據中心、辦公樓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云、供應鏈六個方面的努力,在2030年實現集團運營層面的碳中和目標。

當前,百度在能耗較高的數據中心上,如陽泉數據中心采用了新能源應用模式,通過太陽能光伏發電,年發電量約為120000kWh,這大大降低了碳排放。

如今,碳中和成為各大互聯網巨頭們的共同目標。從各家公布的碳中和舉措來看,基本上大同小異,均在根據自身業務進行不同程度地改進。

二、爭先入局碳中和,互聯網巨頭搶奪機遇

對傳統工業企業來說,碳中和是關乎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但對互聯網企業來說,這卻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碳中和實驗室負責人許浩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曾表示,“傳統工業企業碳減排壓力特別大,對它來說這是一個生存問題,例如一個火電企業如果無法實現減排就只能關停。但是騰訊在減排這方面著重的是未來,騰訊未來可能還會孵化低碳技術,探索數字碳中和應用,傳統行業是不得不做,我們是特別想做?!?/p>

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入局能源行業,不僅能夠實現自身的節能減排,還可以借此拓展更多新技術,發展更多全新的業務,可謂一舉多得。

為此,早在2019年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云就發布“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推出“4+1”策略,其中4為能源物聯網平臺、數字孿生與數據資產方案、AI智能巡檢平臺、移動作業平臺,1為綜合能源服務平臺。

除此之外,2020年騰訊云又推出了綜能工場、能源認知大腦、企業電像、智慧加油站四大產品,均是專門針對能源行業的解決方案。

在實際落地上,去年9月騰訊與香港中華煤氣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港華能源簽訂合作,共同打造零碳園區智慧能源平臺,這將幫助供能企業構建碳管理平臺,從而進行更高效的管理。

相比騰訊近年來的動作頻頻,阿里早在2016年就披露了能源云計劃。

彼時,阿里將計劃分為發展清潔能源與促進節能增效,并面向分布式發電、微電網、電動汽車、家庭能源管理等10個重點能源行業提供云計算和大數據支持,可謂早早踏上了碳中和的發展之路。

而且,當時阿里已經與浙江省電力公司、深圳供電局、中石化、中石油等達成戰略合作,涉及能源互聯網、城市供電系統等領域。

目前,阿里云在能源方面,已經延伸出綜合能源服務平臺、精準電力負荷預測、電動車樁運營等多個解決方案。

2022年,阿里云在新品發布會上還發布了首個碳管理產品“能耗寶”,其中包含能耗管理和碳排管理,還有兩個子產品分別是用電寶和計碳寶。主要面向樓宇、建筑、工業園區、學校、社區等不同類型的用能主體,目的是幫助企業做好碳排放的全鏈路管理。

互聯網巨頭逐鹿“碳中和”

能耗寶實際效果,圖源阿里云

據阿里云表示,目前有一千四百多家企業接入能耗寶,平均每天節省兩百萬度電,減少一千多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

與騰訊、阿里相同,百度也推出了自己的能源AI中臺解決方案,從應用咨詢到落地實施,百度能源AI中臺可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去年,百度還和中國燃氣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涉及智慧能源、新能源業務模塊、數字化管理體系等多項合作。

在這場碳中和浪潮中,互聯網企業早就準備好了各種方案,這也是其進入產業互聯網的最佳路徑。

三、逐鹿“碳中和”

2021年,我國首次將“碳中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提出以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技術升級的指導方針。由此,2021年被成為“碳中和元年”。

按照我國提出的“30·60”雙碳目標,需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即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后不再增長,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排放的碳”與“吸收的碳”相等。

這一目標并不容易實現,當前我國能源系統轉型難度較大。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49.8億噸標準煤,較2019年增長2.2%。其中,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8%,雖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尚未根本轉變。

另外,我國也是全球鋼鐵產量最高的國家,而鋼鐵行業恰恰也是碳排放量較高的行業。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級大關,占比全球鋼產量的57%。同時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球鋼鐵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

可見,整個“碳中和”行業處于早期階段,這也意味著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雙碳”目標提出后,我國風電、光伏、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產業迎來了發展黃金期。目前,我國明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較2020年底躍升126%。

清潔能源產業無疑是大趨勢,相關上下游企業也將一同迎接浪潮。

阿里在碳中和行動報告中已經表示,將為綠色創新提供資金支持,探索相關技術,例如在清潔能源(地熱、風能、光伏)高產地區,開展直接空氣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的工業化方案,幫助清潔能源消納。還將密切關注負碳技術,這包括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例如促進土壤碳儲存的數字和可持續農業技術,以及直接空氣捕獲(DAC)等。

據連線Insight查閱阿里云官方發現,在新能源發電運營解決方案中,可連接電站用戶、運營方、投資方、融資方和設備,洞察光伏、風電和水電等新能源資產的運營狀況外協同互聯,從而提升清潔能源資產的運營效率。目前,阿里云已經與專注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陽關新能源達成了合作。

在碳中和的發展路徑上,各大互聯網大廠也有著各自的專注方向,百度則想通過智能交通來減少由交通產生的碳排放。

在2021百度AI開發者大會“綠色雙碳”論壇上,百度智能交通事業部總經理尚國斌提到,智能交通關鍵價值之一在于通過“車路行”整體方案,從根源上解決碳排放問題,并預計到2030年百度將推動城市交通減少7000萬噸碳排放。這個體量大致相當于2020年國家總體碳排放的8%。

由于交通產生的碳排放量的確不容小視。據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等聯合發布《數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研究報告顯示,交通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總碳排放量的10%左右,其中道路交通在交通全行業碳排放中的占比約80%,且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從數據來看,交通行業要達成“雙碳”目標任重道遠,但這也側面證明百度選擇的智能交通路線有較大的突破空間。

除了交通產生的碳排放難以解決之外,農業產生的碳排放量也不容忽視。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2020年發布的報告,農業占全球碳排放的18.4%,其中畜牧生產及糞污排放占農業排放的31.5%,在總排放中占比5.8%。

由此,智慧農業也是當前國家大力發展的產業。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所謂智慧農業,即通過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將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生產模式轉變為“可控制”的智能化生產模式,從而達到低碳的目標。

在智慧農業方面,騰訊一直在探索“AI+農業”領域,還與國內外相關農業研究所成立了實驗室。

據連線Insight了解,騰訊還在遼寧進行了人工智能小番茄試點,通過遠程自動控制溫室種植小番茄,同時騰訊還打造了村莊數字化開放平臺“騰訊為村”,截至2021年1月底,“為村”已覆蓋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6283個村莊和社區。

可以看到,圍繞“碳中和”的不同產業均在發展前期,若要完成“雙碳”目標,相當于將現今的能源產業結構和各類產業進行全方位的變革,這并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情。

如今,時代的機遇已然擺在面前,互聯網大廠紛紛逐鹿“碳中和”。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65jeaBncDNg_KY4iajkSSA

本文由@連線Insight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支付寶是中心化的產品,是機遇更是危機。

    回復
  2. 2022年才剛開始年初,已經可以預測到下班的趨勢了——合作

    回復
  3. 碳中和如果實現,對國家的能源和經濟又能有level的提升了。不過,先去玩玩碳碳島看看。

    來自四川 回復
  4. 順應國家要求的新事物,都大有可為,就看誰能做到鰲頭了

    來自云南 回復
  5. 之前一直聽他們提起碳中和,又是一個商機,但是沒有吃瓜群眾的份,看互聯網巨頭們各顯神通吧

    來自河北 回復
  6. 剛看了碳中和相關行動報告,一直不太明白,不過感覺現在的互聯網巨頭都在爭奪這個香餑餑

    來自江西 回復
  7. 互聯網巨頭的碳中和行動哪能輪得到我們呀,不過月暈現象也有可能的哈,抓住機遇

    來自江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