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賬號、微博B站、語音視頻…00后的遺囑里都有什么?

15 評論 1899 瀏覽 0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在互聯網新時代的發展下,年輕人越來越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00后都開始立起了遺囑,本篇文章作者講述了當下環境下,00后一代在網絡平臺上立遺囑的情況,感興趣的一起來看一下。

富豪家族爭奪遺產的戲碼,永遠不缺流量。

202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榜者的總財富值由一年前的1.33萬億美元增至1.48萬億美元。

同時,上榜門檻調升至57.4億美元,一年前為50.3億美元。

這群人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如何完成代際傳承?

目前他們流行的新玩法是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它的存在其中一個功能就是產生富二代、三代、四代。

海底撈張勇和舒萍夫婦在新加坡成立家族辦公室,王健林給王思聰成立的普思資本也是家族辦公室。

目前國內的家族類辦公室已經有2000+家,是少數人撐起的萬億級規模賽道。

那普通人的遺產怎么辦?

2021年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報告顯示,中國社會總資產由2017年的接近1400萬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1655.6 萬億元,社會凈財富為 675.5 萬億元,居民人均財富約為 36.6 萬元。

即使是一般家庭的繼承,也可能是數十萬到百萬的資產轉移。

我們無法像巨富一樣站在錢堆上偷瞄人類文明的籬笆墻,也無法大撒幣圈養專業人員高效配置財富,打工人的薪水在資本的上升螺旋里很難長生不老。

但我們有了一個相反的趨勢是富人們羨慕的,那就是更為簡單質樸的遺產代際繼承關系。

在分配經由自己一生辛勞積累的財富物質時,訂立遺囑人更希望收獲自己傳承財富的人,能夠因此獲得穩定的生活,在離世的日子里,此筆財富能夠代替自己照顧繼承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份細致且可操作的遺囑,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離世之人對生者的照顧和愛護。

兩年前年輕人立遺囑成為一種風潮,如今這股潮流有了新的變化。

一、年紀輕輕怎么就立起遺囑了

遺囑就是一種決定自己死亡的方式。

在傳統文化的語境里,死亡似乎成了一個禁詞,一種恐懼的情緒,但生老病死,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

互聯網資訊泡大的新一代年輕人,對死的態度變了。

根據《2021中華遺囑庫白皮書》數據顯示,從2017年起,立遺囑的人群中出現了不少年輕人。

80后立遺囑人數增長了近13倍,90后增長了近10倍。

在微博上搜索“遺囑”,你會看到諸如#離婚冷靜期內離婚不成先立遺囑# 、#深圳立遺囑量占全省近兩成#、#00后開始立遺囑了#這樣的話題,有幾千萬到3.3億的閱讀量。

年輕人們對死亡相關話題的討論更為細化和專業,地域、場景、人生階段無所不包。

2017年時,中華遺囑庫中只保存了55位90后的遺囑,到2020年底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了553,最小的遺囑人只有17歲。

2020年初時中華遺囑庫上線了“微信遺囑”功能,一年間收到了7萬份遺囑,大部分來自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其中不乏大好人生才剛開始的00后。

這數據相當讓人心情復雜。

現在的年輕人思想開放,老一輩對死亡有忌諱心理,而年輕人則已經看透徹了“是命躲不過”。

早點立遺囑還有個交代,他們甚至有的一年更新一次遺囑。

另一方面是,就連生命力旺盛的年輕人都覺的自己離死亡并不遙遠,“有時候人性經不起考驗”。

2022年還沒過一半,年輕人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世事無常大常包小?!薄?/p>

疫情、戰亂、過勞、裁員等等,成為社會話題的焦點,那些和我們年齡相仿的人,突然離開這個世界,給“以為死亡離自己很遙遠”的年輕人一記重拳。

如今的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加班已經是“家常便飯”,加上作息進食不規律,導致突然離世的風險的增加。

丁香醫生根據《2021年國民健康洞察報告》,近6成90、00后都擔心自己突然就“寄”了,其中還有6%的人經常擔心甚至每天擔心。

在年輕人立遺囑的案例中,在大廠上班的90后張女士,就通過立遺囑的方式,確保自己如果某天突然去世,自己散落在銀行卡、支付寶、微信錢包、理財產品中的財富可以被家人及時取出來。

根據對遺囑庫白皮書的統計,擔心自己突然去世,財產下落不明是首要原因。

根據白皮書的統計,立遺囑的90后中,有超過一半人的都是為了避免財產下落不明。

越來越多的公司嗅到商機,進入到遺囑服務領域中。

“百年遺書”、“永恒信息”或“結語”等APP應運而生。

它們提供上傳遺囑的服務,幫助用戶提前記錄從葬禮偏好到照料家庭和寵物的指南。

“當代喪事指南”Lantern 是美國提供殯葬服務網站,從 2018 年成立至今已經獲得了 2 輪共計 230 萬美元的融資。

用戶首先需要填寫一份“身后事清單”。

項目包括:可以填寫 9 項對親朋好友們最后的祝福,選擇自己葬禮的形式,書寫回顧自己的這一生,遺產規劃,數字賬戶如何處理,個人社保福利信息填寫完善等。

面對著不可知的風險,立遺囑是年輕人們心理上最后的安全區,要尋回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天然就具有一種向死而生的生命力。

寫出《影像中的生死課》的心理學家陸曉婭說:“寫遺囑是一種人生規劃,是一個自我對話的過程。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到底能夠活成一個什么樣”。

二、數字遺產,你想好了嗎

除了立遺囑越發常態化、年輕化、普遍化,另一個趨勢是,社交賬號、游戲賬號等虛擬遺產逐漸成為年輕人遺囑中主要的組成部分。

各種典中典的電視情節中,富家子弟爭奪家產的戲碼頻頻上演。

如果大家族的“老爺子”病?;蛉ナ?,大子女們的往往就會立馬打探“有沒有遺囑”“遺囑里有沒有寫財產怎么分配”。

老一輩人在訂立的遺囑中,常常會見到一則“防兒媳女婿條款”,規定繼承人所繼承的財產屬于個人財產,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曾有一位立好遺囑的女士回來撤銷,原因是不小心被兒媳看到“防兒媳女婿條款”,兒媳自此罷工,不干家務,不給婆婆做飯吃。

而在前陣子大熱的日劇《人生刪除事務所》中,主角團也為死者們提供著“另類”的遺產處理服務。

作為一個將死之人,你可以委托人生刪除事務所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在你死后,刪除/保留你在手機、電腦等設備上的數據,事實上,日本確實有公司提供過此類服務。

處理財產是遺囑最主要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從遺囑涉及的財產比例中,不同年齡段擁有且關注的財產有些不同。

DT財經的報告顯示80后最關心的是房產,90、00后最關心的是存款。

此外社交平臺賬號、游戲賬號等數字資產,是“90后”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21.35%的“90后”在遺囑中提及虛擬財產,對比80后有極大幅度的權重變動。

90、00后遺囑涉及的虛擬財產占比,相較其他年齡段更高,分別達到了21.75%和17.3%。

虛擬財產主要以社交平臺和支付平臺的賬號為主,比如排名前3的微信、QQ、支付寶。位列第4的網絡游戲賬號也是虛擬財產種占比較高的一類。

“我從09年開始寫微博,平時有啥靈感感悟都會往上寫,和朋友們都是互關的,是我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旺旺雪餅說。

但還有的年輕人則相當希望自己的數字遺產在自己離開后可以刪除,一個流行多年的互聯網段子,或許可以概括這部分人對數字遺產的態度。

“如果有一天我出了車禍,走在馬路上不幸被車撞飛,我也一定要在空中先清除手機里的聊天記錄,才能放心地昏倒在地上。

畢竟古話說得好,“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無論是數字遺產的留存和刪除,可能是因為年輕人的需求越來越多,不同平臺也陸續推出“數字遺產”計劃。

蘋果、谷歌、騰訊、微博、B站、快手等,都制定了“紀念賬號”或“遺產繼承人”等規則,以方便保留或刪除網絡痕跡。

但在執行層面,類似的服務還停留在較淺的層面。

2021年10月,B站up主“當下頻道”前往中華遺囑庫,親身體驗數字遺產遺囑的相關辦理流程。

結果,視頻中的小姐姐前后一共花了2個月的時間、花費了4位數的費用,才完成了數字遺產的“分配”工作。

處置數字遺產,不只是留下賬號密碼這么簡單,其中每個平臺都有各自不同的規定。

因此,如果你直接在遺囑上寫下“我宣布由XXX繼承我的B站賬號”,這樣的一段話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

而在確立遺囑之前,你還得先向各大社交平臺咨詢他們的相關細則,比如,微信到現在還是沒有繼承賬號這一說。

親屬只是可以通過出示死亡證明等相關文件,轉移逝者在賬號中剩余的金錢財產。

而B站推出的“紀念賬號”功能、微博對賬號設置的“保護狀態”,是指平臺不會注銷逝者的賬號。

不僅如此,你還得確定立下遺囑的數字遺產真的屬于自己,“未經我司許可,不得贈與、借用、租用、轉讓或售賣賬號”。

如果仔細閱讀過各大平臺的用戶條款,你就會發現,用戶實際上擁有的,是平臺的使用權,而所有權在公司手上。

總之,數字遺產還存在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不過,遺數字遺產的分配,還有很多新的可能,來完成托付之人的夙愿。

三、遺囑在賽博遺產中永生

遺囑和遺產還能是怎么樣的?

這個問題對露西(lucy)來說相當獨特,因受身體健康限制,她將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錄制的視頻、甚至是性格特征等數據,以數據的形式保存,將這份“數字遺產”留給自己的親人、朋友等。

露西因為身體限制無法常常走向更寬廣的世界,互聯網成為了她與外界聯系的窗口,經營播客、Twitter、甚至是 YouTube 頻道,輸出她的日常生活和個人經驗等。

因為在互聯網留下了大量痕跡,因此她有一個相對特殊的遺囑。

將自己的聲音、社交媒體、視頻等內容作為數字遺產保存,讓需要的人可以閱讀她的經歷,了解她如何對抗疾病、如何生活,同時也希望給母親留一份情感慰藉。

如果只是保存一個人的數字生活痕跡,顯然并不算難,保存視頻等數據即可,但露西他們想要顯然希望能有更容易查閱、系統化、更容易感知的方式。

在記者喬安娜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詹姆斯·弗拉霍斯,他是 HereAfter AI 公司的創始人,公司致力于記錄人們的語音、聲音特征等,并根據這些數據在算法的調整下創建語音機器人。

最終,在詹姆斯的幫助下,露西成功將自己的聲音信息數據化,創建出了一臺語音機器人并植入到智能音箱中,喚醒音箱后,露西的母親嘗試和音箱對話,并詢問如何看待母親時,智能音箱以露西的聲音回答了這個問題。

相比純粹的視頻或者音頻信息,這種智能語音機器人顯然更強大,它具備互動能力,能對人們的詢問做出反饋,能真正做到聊天,和真人相近的語調也能增加沉浸感。

對于部分人來說,這是一份難得的情感慰藉。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2021年,一位名為墨茶Official的UP主離世,引起了一場聲勢浩大且持久的網絡祭奠。

在B站上,“墨茶Official”一共發布了28個視頻,去世前他的粉絲只有大概200個,賬號也沒達到開通B站創作激勵的要求。

在去世后,墨茶的粉絲達到了202萬,播放量最高的視頻,被播放800多萬次。

網友們根據墨茶的視頻,拼貼出這位普通青年細碎和心酸的生前經歷:早年輟學又被父母拋棄,貧困、孤僻,生活里只有打工和直播。

沒什么粉絲,經常是勤勤懇懇直播兩個小時,只有幾個朋友觀看,但每當有人進入直播間,他的聲音都會明顯亢奮很多。

在粉絲數達到100時,他開心地說: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去年6月之后,他在網絡上發出一些求救信號:鼻子上有一個腫塊,經常流血;然后是胃痛、暈倒,最后住院。

因為貧窮,他的藥是一粒一粒買的,手術后,墨茶還欠醫院2049.34元。

去世前的那個冬天,墨茶很想吃草莓,猶豫了下沒舍得買,因為太貴了。

某種程度上,參與這場祭奠的大多數人,在把一位逝去的青年推上焦點的同時,也變相地將這份關懷附加在自己身上:雖然我很普通,但仍然可以永遠被愛。

這顛覆了只有少數人才擁有死后被祭奠與銘記特權的傳統觀念。

在網絡的虛擬空間里,一種平凡和有瑕疵的人生,也可以被萬眾矚目與永久懷念。

只沉溺于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的人,很難意識到生命的每一天其實都是“向死而生”。

但對于如今的年輕人來說,當死亡降臨時更懂得以何種姿態接受,這正是“遺囑”對于年輕人的意義。

 

本文由 @每日經濟學觀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可能就是那個讓我的所有賬號不被別人知道,臨時前刪除一些會社死的東西的人

    來自浙江 回復
  2. 為什么年紀輕輕怎么就立起遺囑了,因為不知道哪天就突然猝死,害

    來自陜西 回復
  3. 哈哈哈哈現在年輕人都挺好玩,游戲賬號微博B站很真實了

    回復
  4. 只能說現在新聞看得多了,年輕人看得開了,而且永遠不要考驗人性,年輕人立遺囑也是免后顧之憂

    回復
  5. 這個話題好有趣,不過我也是這么想的,不能忌諱提起死亡,而應該面對,畢竟是早晚會到來的

    來自福建 回復
  6. 感覺我和現在的年輕人脫節了,可我和他們應該也算是同齡呀沒有他們想的那么透徹

    來自河北 回復
  7. 也不是所有的00后都有立遺囑的,大家只想把自己安頓好

    來自山東 回復
  8. 心態真的很好,現在的年輕人當死亡降臨時更懂得以何種姿態接受。

    來自江西 回復
  9. 這也太有趣了,00后都開始立遺囑了,那我也得跟上了。

    來自江西 回復
  10. 救命,為什么00后都開始立遺囑了哈哈哈,我老了已經。

    來自江西 回復
  11. 現在年輕人的遺囑也太有意思了,瞬間感覺自己已經是一個老人了哈哈哈哈哈

    來自江蘇 回復
  12. 都說現在的年輕人要是遇到什么意外,也一定要把手機帶走,雖說是個玩笑話,但也表明了現狀

    來自安徽 回復
  13. 如果是我的話,steam和epic賬號是一定要留給我的好兄弟的。這真的很值錢

    來自江西 回復
  14. 這還真的是,小時候我只要說這些敏感詞就會被家長給說,現在感覺其實一切都還好。

    來自河南 回復
  15. 00后真的是一股泥石流,可能是因為在互聯網大潮下長大的,非常的不一樣啊。

    來自江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