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媒體到新消費

3 評論 3242 瀏覽 14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如今,新媒體內容吸引到的流量開始減少,面對這個問題新媒體該如何拓展新思路,又需要什么新工具?本文從新消費角度分析并解答了該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媒體產業,內容為王。但新媒體顛覆傳統媒體,并不以內容能力,而是以新的思路,在新的環境使用了新的生產工具。2011年起,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2012年起,微信公眾號提供了新的媒體工具,兩相結合,誕生了新媒體。一旦新環境被熟悉習慣,新工具被熟練應用,流量紅利消失,新媒體也就不新,恢復內容立足的本色。

今天的公眾號,已經多久沒有爆文刷屏?多久沒有新人涌現?閱讀數據維護到了何等地步又有誰關注?公眾號閱讀和營收的大幅下滑很正常。媒體以內容立足,但內容很難賺錢。媒體真正賺的是流量的錢。傳統媒體,無論電視還是長視頻,內容不好看嗎?古典時代的報紙雜志,內容不優秀嗎?沒有流量加持,都是空場演出。

2018年引爆的短視頻,2020年興起的直播,是用戶已經熟悉的環境和思路里出現的新工具,因此流量紅利來去匆匆,短短兩三年就進入了常態,在其間創業,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與時代潮流逆向,任何掙扎都是徒勞的。這些年,我們看到曾經風輕云淡的微信公眾平臺的扭曲發力:訂閱號界面充斥著直播通知、公眾號推薦、視頻號推薦、廣告推薦。

難以兼容的圖文和視頻,擁擠在一起,生態物種雌雄不分:無法想象,人民日報和央視頻在一個界面交叉出現;抖音一個短視頻下拉是今日頭條一篇文章。而短視頻、直播的業態,則不斷在扶持頭部-抑制頭部-扶持頭部-抑制頭部的流量漩渦里轉圈。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新媒體的商業模式,需要新思路和新工具。

中國媒體產業的發展軌跡,與中國經濟發展周期緊密相關。

  • 第一階段:1992-2012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期,以提高國民物質生活質量為特征,以房地產、汽車、醫藥為消費龍頭。在此期間,媒體產業利用報紙、雜志、電視、電臺、PC互聯網等媒體工具,為經濟發展推波助瀾、廣而告之,獲取投放費用,開創黃金時代,之后隨著移動互聯網新環境和智能手機新工具登場黯然落幕;
  • 第二階段:2012-2022年,是中國經濟創新發展期,以提高國民物質生活效率為特征?;谝苿踊ヂ摼W的技術和應用創新,中國經濟打通線上線下,快速提高物質生產、流通、交易和售后服務能力,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全球移動互聯網普及率和應用水平最高的國家。在此階段涌現的新媒體,借助新環境、新思路和新工具,把握移動互聯網新經濟發展機遇,實現點對點的信息快速流通,鍛造了自己的輝煌歲月,而今也漸漸黃昏余暉。
  • 第三階段:2022-2032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1年超過44萬億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一的實物消費市場,恩格爾系數下降到30%以下,進入富裕國家行列。以促進消費為核心的國內大循環策略,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中國進入了第三階段經濟周期——提升消費文化需求,促進消費市場繁榮——這個周期,當下共識就是新消費。

三個階段經濟周期的消費市場各具特色:第一階段質量為先,商品以功能觸達為主;第二階段效率為先,商品以信息觸達為主;第三階段效益為先,商品以情感觸達為主。

新消費是文化需求驅動的消費價值升級,順應這一趨勢的新消費品,必須同時具備物質基因和文化基因,既滿足高質量產品體驗,也滿足高水平內容體驗。國潮蜂起,顏值經濟等現象和概念,都因此而起。

每一階段開啟之初,也是新舊交替之際,思路和工具的混亂,帶來市場的喧囂和迷茫。第三階段新消費延續的還是第二階段效率為先的思維慣性,沿用的還是信息觸達的數字化工具,重構零售的“人貨場”。這導致了目前消費市場的種種亂象。

2016年阿里新零售,2017年騰訊智慧零售、京東無界零售是這個思維和工具慣性。短短數年,新零售無可奈何花落去:阿里新零售的代表盒馬鮮生依然虧損,3月全國范圍關閉5家門店;騰訊智慧零售賦能超級物種的永輝超市關店沒落,市值跌去80%;京東無界零售沒頭沒尾。

2018年興起的社區團購同樣如此,發展至今,一地雞毛:阿里投資7.5億美金的十薈團倒閉,滴滴橙心優選名存實亡,京東京喜拼拼裁員,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巨額虧損,流血上市的每日優鮮市值跌掉85%……

近兩年新消費替代了新零售的熱度,其實就是從門檻極高的渠道創新,下降到門檻較低的品牌創新。激勵消費創新的雞血口號就是:所有品牌都值得重做一遍。頃刻間,新消費創業者如過江之鯽,新消費品牌層出不窮。一部分新媒體人,也進入這個賽道。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辈贿^,如果思路和工具用得不對,好風也有很大可能是“送你上西天”。

目前消費市場所見,所謂創新,基本還是沿用效率為先的思路,運用信息觸達的數字化工具。效果如何?新零售殷鑒不遠,新消費也在重蹈覆轍。

新消費品必須具備物質基因和文化基因。物質發展遵循物理定律,產品原料、配方、研發、生產、質檢需要嚴謹的過程,量變到質變的漫長時間,欲速則不達。新消費品牌在這方面,更多的是概念炒作,而非真正的產品迭代,更談不上什么重做。

元氣森林帶起的0糖飲品潮流,存在很大的爭議,且沒有技術壁壘;鐘薛高因為食材的不實宣傳,兩次受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罰。

另一方面,文化需求更不是效率問題,潛移默化才容易引發情感共鳴。所謂國潮流行,所謂產品顏值,底色還是傳統“產品+營銷”的套路,最多美其名曰“產品+數字化營銷”而已。

營銷的本質是渠道能力和資金能力,這方面傳統消費品牌優勢巨大。前些年新消費品牌通過線上流量紅利占了先手,一旦傳統消費品牌熟悉了套路,直接實力碾壓。這一點,完美日記以95%的市值隕落做了不完美的注腳。

無論“新零售”還是“新消費”,凡是弄出聲響的,基本處于大幅虧損狀態。原因就是思路和工具的代差錯位,南橘北枳。而媒體產業呢?在新消費熱火朝天的工地邊,看他起高樓,看他樓塌了,自己還是30年前的思路和工具,還是第一經濟周期,以IP授權和廣告投放為主的古典商業模式。

那么,新消費的思路和工具是什么?

兩年前,黃錚從拼多多引退時,寫了一封信,提及拼多多商業模式要從“普惠+人為先”向“Costco+迪士尼”演化?!捌栈?人為先”是標準的數字化效率工具,牢牢抓住微信的流量紅利,讓拼多多在電商血海異軍突起。“Costco+迪士尼”具體是什么?黃錚語焉不詳,市場也無人關注。

兩年下來,黃錚忙著搞生命基因研究去了,拼多多還是“普惠+人為先”濃郁氛圍,“Costco+迪士尼”影蹤渺茫。

從字面意思理解,“Costco+迪士尼”就是產品體驗和內容體驗的融合。當時我在微果醬發表過一篇文章,從內容零?售的角度進行了解讀。近兩年隨著對新消費的不斷學習和實踐,我的思路也在變化。內容如何與商品融合,才能在效益為先、商品情感觸達為主的新消費中有所作為?

為此,我總結“實用而美”的零售美學思路——消費品既要擁有更好質量和體驗的物質屬性,也要擁有更好內容和體驗的文化屬性;提出實踐這一思路的工具模型:新消費品=產品+作品。

這個工具,可以稱之為內容工具,因為無論產品,還是作品,內核都是消費知識產權,外核才是“一體化+全渠道”的銷售和營銷功能。

老黃:從新媒體到新消費

在法律層面上,商標注冊權和內容著作權的產權都比較明晰。造型專利權的產權比較模糊,法律保護效力很弱,只能通過快速迭代進行創新和保護。品牌專利權則是代稱,指產品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針對這個內容工具,專設應用模板:

老黃:從新媒體到新消費

應用模板的用途:新消費品項目立項前,通過評分結果,決定項目是否啟動,啟動的側重點等;新消費品項目執行,通過評分結果,決定項目的輕重緩急和執行督辦;新消費品項目完成,通過評分結果,評定項目的成敗和獎懲。

知難,行更難。

以上思路和工具,是我個人這些年,從新媒體到新消費的漫漫長路的一些心得,拋磚引玉。產品和作品如何融合,媒體和品牌如何交集,這個大命題,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做功課,估計要吃的苦頭還不少,今后會在微果醬不定期分享。

產品+作品、內容+消費,應該是什么樣子?

這篇文章,就用以下這段詞結束吧。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作者:黃永軒;微信公眾號:微果醬(ID:wjam123456)

本文由 @微果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無論產品,還是作品,內核都是消費知識產權,外核才是“一體化+全渠道”的銷售和營銷功能。

    來自中國 回復
  2. 有優質內容才能有好的流量,但是也要看是哪方面內容,什么賽道。

    來自湖北 回復
  3. 新媒體與新消費之間相輔相成,作者從新媒體到新消費心得,值得借鑒。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