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和互聯網醫療的發展趨勢和商業模式淺述
編輯導讀:在人們因為疫情難以在線下完成就診時,互聯網醫療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互聯網醫療是大健康產業的一個細分領域,本文作者醫療信息化和互聯網醫療這兩個領域相關的發展趨勢、商業模式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概述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并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并確認了將健康產業發展成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由此,我國大健康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發展機遇。
因為疫情的客觀存在,互聯網醫療再次迎來快速發展。以至于提起大健康產業,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互聯網醫療,實際上互聯網醫療只是大健康產業的一個細分領域。
大健康產業可以理解為一個集合體,仔細查看大健康產業的全景圖可以發現,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互聯網醫療,還包含醫藥制造、醫療器械、醫療保險、醫療信息化和醫療大數據/AI等細分領域。
筆者作為醫療信息化行業的產品經理,最近也在系統學習大健康行業相關知識,在此分享學習成果。本文主要分享醫療信息化和互聯網醫療這兩個領域相關的發展趨勢、商業模式等。
二、醫療信息化
醫療信息化通常指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醫院與公共衛生的管理系統和各項業務系統中,對醫院、公共衛生系統進行流程化管理,實現特定的業務功能,提高醫療衛生 機構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狹義的醫療信息化主要包含醫院信息化和公共衛生信息化, 廣義的醫療新信息化還包括遠程醫療、云醫院、醫??刭M、醫藥電商等方面。
因為醫療行業的復雜性,衍生出來的醫療信息化系統非常多,除了常見的HIS、LIS、PACS和電子病歷等,還有體檢、CRM、OA、醫療耗材進銷存管理、導檢/導診等等相關子系統,這就導致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家醫院的信息化系統,往往由多家信息化廠商共同參與建設,如某家著名的三甲醫院,參與醫院醫療信息化建設的廠商多達58個。
不僅如此,隨著政策的推動和醫療行業的發展,新的醫療信息化系統也不斷出現,并逐步面向市場。
舉個例子,由于分級診療已進入實質性的落地階段,這種情況下,基層醫療機構對接醫保、提升醫療水平、提高收益的需求越發急迫,幾乎成為剛需。對于一些大型的醫院,因為資金相對充裕且對醫療數據的安全性要求比較高,基本上采取本地化部署的方式。但是對于基層的醫療機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saas醫療產品(云HIS等)受到基層醫療機構,以及部分民營醫療機構的青睞。再加上國家對于縣域醫共體的大力推進,和醫共體相關的新型醫療產品也是不斷涌現。
醫療信息化系統主要客戶都是各類醫院,能夠帶來的價值是醫院運行及醫生工作效率的提升。目前醫療信息化的商業模式已較為成熟,各家醫院對于信息化系統的安裝需求都比較強烈,但行業屬于人力密集型的行業,因此醫療信息化的利潤率和人均產出并不高。
在商業模式上,本地化部署的醫療信息化產品通常是通過一次性收費+按年收取服務費的方式帶來收入,而近些年出現的SaaS醫療產品,收費模式則比較靈活,有按年收費,也有產品免費,通過收取服務費的方式帶來收入。
三、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新應用,其包括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從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來看,互聯網醫療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環節,包括健康科普知識內容、在線咨詢、在線掛號、專家預約(包括手術)、陪診服務、醫藥電商(包括O2O模式)、在線健康管理(包括慢性病管理)等模式。
互聯網醫療行業真正被廣泛關注始于2014年,適值“互聯網+”概念滲透到了各行各業,而醫療領域是互聯網最后一個滲透的規模巨大的消費類行業,經過2014—2016年資本的風口催化,互聯網醫療迎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階段。
但是隨著商業模式無法落地,資本對于互聯網醫療的耐心逐漸消退。
2018年9月14日,國家衛健委相繼發布《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個文件,互聯網醫療的行業地位得以確立,制約行業發展的支付、處方等問題也有望加速推進。客觀來看,因為疫情的出現,互聯網醫療再次迎來飛速發展,互聯網醫保納入醫保這樣的政策利好不斷,讓互聯網醫療再次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互聯網醫療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環節,包括健康科普知識內容、在線咨詢、在線掛號、專家預約(包括手術)、陪診服務(嚴格意義上說服務是線下的,預約流程是線上的)、醫藥電商(包括O2O模式)、在線健康管理(包括慢性病管理)等模式。
雖然互聯網醫療快速發展,但是目前還是有很多問題制約了其發展,具體表現在:
- 醫療需求極為低頻,注意,是極為低頻;
- 線上到線下的轉化率非常低,互聯網醫療的o2o走不通;
- 醫療行業的用戶強調隱私性,產品傳播無力;
- 因為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互聯網引以為豪的快速迭代在醫療領域水土不服,所以導致醫療行業發展看起來相對較“慢”。
面對低頻這一頑癥,業內還是沉淀下來不少應對方式和手段(如下圖),但是互聯網醫療低頻的問題無法得到根本的改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商業模式上,TO C為主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以掛號、咨詢、問診、醫藥等多樣化服務為商業化途徑,意圖打造基于醫、藥、健康為一體的業務閉環,并基于其中的1-2項為流量入口,打造核心業務。國內主流的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商業模式大致分為以下三種:醫藥電商為主模式、HMO模式和輕資產模式。
四、寫在最后
大家應該都知道了,2022年互聯網公司集中裁員,微醫、京東健康這樣的互聯網醫療大廠也未能幸免,互聯網醫療雖然前景良好,但仍舊任重而道遠!
本文由 @張大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通過互聯網醫療解決用戶(病人)的什么問題(真需求還是偽需求)?是否徹底的解決了問題?比現有的解決方案有什么優勢?如何從0到1?政策支持度?市場接受度?資源匹配度?
其實互聯網醫療不只是就診方面還有買藥、預約就診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還是很迅速的
還是互聯網醫療期待一下,畢竟檔案管理還是預約就診這些方面互聯網真的提供了很多便利
其實感覺醫療方面的互聯網化不太可靠,很多病癥可能各個方面表現是一樣的但是問題卻不一樣,以中醫來講就是講究望聞問切,其中就只剩下了“問”
在人們因為疫情難以在線下完成就診時,互聯網醫療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
互聯網醫療,代表了醫療行業新的發展方向,有利于解決中國醫療資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