吭哧萬人培訓,不如一年賣書
編輯導語: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實體書店行業遭受了重大打擊,但企業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宣傳營銷模式。這些新模式不僅拉近了編輯、作家和讀者的距離,讓更多好書更為立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收獲更好的品牌知名度。
前者是理想,后者是現實。教育是門手藝,賣書是門生意??烧劷逃膯栴}離不開讀書,書籍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為過,無數莘莘學子通過書本見識了廣大的世界,開啟了自身的多種可能,這種使命感的崇高,也讓整個行業有一種自豪感。如此說來,做圖書生意,應該是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涩F實的問題是:圖書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根據《2021年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為986.8億元,較2020年上升1.65%,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2019年是圖書市場的巔峰,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達到1,022.7億元,突破了千億大關。
千億規模的市場增長乏力,線下書店接連倒閉,利潤越來越微薄……一個又一個的悲觀消息,似乎傳遞出賣書已經不是一門好生意了,而這一切問題的矛頭都被指向了疫情。
疫情重創了圖書行業。
2020年全國線下(實體店)銷售碼洋下降較為明顯,銷售碼洋為203.6億元,較2019年下降33.8%。但問題并不能全怪疫情,乍一看是疫情打擊了實體書店,但是其實這不過是起了加速作用。
書籍作為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載體,一直被人們所推崇和看重,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視頻、音頻、圖片都可以提供信息和知識,書籍的地位不斷被動搖。但人們不可能離開書籍,因為它所提供的價值和體驗無可取代,一系列顛覆和創新正席卷圖書銷售行業。伴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賣書這門生意,已經產生了一些新的趨勢。
不再以紙質出版物為唯一載體,不再以線下購買為首選方式,電子閱讀成為潮流,閱讀器的更新迭代使閱讀更加隨性,更強調趣味性和實用性……這些圖書市場的新變化已成為行業拐點,桃李財經將在本文逐一梳理,看一看這些趨勢背后的生意經。
一、直播一開,銷量自來
近幾年整個市場都見證了直播的威力。
在2021年雙十一預售開啟的當天,李佳琦和薇婭的直播成交金額超過200億,這個數字碾壓了4000家上市公司的全年營收。直播能擁有這樣強大的帶貨實力,自然也會有人想把它轉化到圖書銷售上來。
對于出版業來說,直播無疑是一片藍海。而借助直播的直觀和即時等特點,讀者可以迅速了解到一本書的特點,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種草,然后開啟一鍵下單模式。這樣的宣傳方式比過去讀者通過書店購買效率上要高得多。
網紅學者薛兆豐就帶著他的作品《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走進了薇婭的直播間。定價68元一本的圖書,直播折扣39.8元,還可以享受10元優惠券和免郵費的待遇,價格低至三折,結果65000冊圖書瞬間被搶購一空。
直播賣書成為了新的市場寵兒。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0淘寶直播新經濟報告》,圖書音像類產品在淘寶直播中的增速非常搶眼,在增速TOP10的行業里位居第三。直播賣書的成績,讓各大出版社、作者本人都紛紛下場,參與到這場注意力爭奪大戰之中,堪稱對傳統圖書銷售方式的巨大顛覆。
二、短視頻矩陣轟炸,占領用戶心智
如果說直播賣書靠的是即時性,抓住用戶注意力,那么短視頻賣書靠的就是算法傳播,以矩陣和傳播取勝。
算法是短視頻的利器,短視頻作為傳播圖書信息的載體,可以借由算法被推送至喜愛閱讀的讀者手中。一個總是瀏覽關于書籍短視頻的用戶,他看到這類短視頻的概率就越大,很有病毒式傳播的意味,這樣高強度的曝光量很容易轉化為購買行為。
2019年樊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樊登讀書100多萬日活,每當他把一本書的講解放到網上,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過千萬播放量,這還不算其他渠道未經授權的搬運。因此經過樊登讀書短視頻推薦的圖書,其銷量都有明顯提升。
這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比起讓書籍擺在書店靜候有緣的讀者,短視頻是主動出擊,找尋目標讀者。在這樣的傳播方式上,作家、出版社、以及各類想要分享的讀者,都可以去進行推薦,讓一本書的輻射效應大大增加,從而幫助了圖書的銷售。
短視頻對于圖書爆款的產生有巨大的推動力。像2015年出版的《被討厭的勇氣》,五年來平均每年銷量在20萬冊左右,而通過抖音短視頻的傳播,僅2021年的銷量就近百萬冊。
短視頻平臺龐大的日活,讓這種賣書方式前景誘人,而爆款單品的出現也變得容易了不少。
根據統計,“2021年,短視頻電商銷量在百萬以上的品種有105種,平臺電商有1084種,自營及其他電商有211種?!逼渲性诙桃曨l電商那里,新書的占比要高許多,看來出版社對渠道的變化還是很敏感的,希望能抓住風口助力銷量。
三、盲盒福袋齊上陣,抽到什么算什么
萬物皆可盲盒,這股風潮不出意外的刮到了圖書市場。
所謂“盲盒賣書”,就是把一本或多本圖書裝進盲盒,消費者在不知道具體書目的情況下購買,一般來說售價低于盲盒內書籍的封底標價。
對于有選擇困難癥或者喜歡驚喜的讀者來說,盲盒賣書可謂非常貼心。只要做出付款一個舉動,后續的一切都由賣家負責,自己坐等收貨即可。而且圖書盲盒還可能買到一些絕版、高價值的圖書,比起售價來說可謂物超所值。
這種嘗試一直不溫不火,但是在借助直播的方式之后,盲盒賣書一下子成了熱門。
2020年,正當疫情導致獨立書店撐不下去的時候,單向空間的許知遠聯合薇婭進行了一次直播賣書,推出了價值99元的書店盲袋,里面包括一本書和一件文創產品,總價值不低于150元。當這個產品上架到薇婭直播間的之后,經過6分鐘的解說,3000件產品被一掃而空。
這種盲盒賣書和抽獎極為類似,它的吸引力在于新鮮感,對于圖書這樣的商品來說,用盲盒的方式售賣對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是一種顛覆,拼的是手氣,看的是運氣。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圖書盲盒在年輕消費者中間比較流行。
盲盒的選擇方式也有不同。有“無界盲選”,完全不注明盲盒內容,里面是什么書,只有打開才知道。有“主題盲選”,大致劃定一個主題范圍,所選書籍均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讀者對盲盒內圖書大致的范圍有了解。
作為一種有趣的嘗試,盲盒賣書看起來大有可為。
四、共享&租賃,只借不買背后有大生意
還記得小時候開在學校附近的租書店嗎?一天一本只要幾毛,如今這樣的模式又卷土重來了,只不過從線下搬到了線上。租書,這種比較古舊的方式,正在借助互聯網重新興起。
買了一大堆新書,可是帶回家之后連塑封也不拆就扔在那里落灰,新書硬是方程了舊書,這是太多人的真實寫照。如此說來,“書非借不能讀也”的古訓似乎確實是至理名言,而針對圖書的租賃模式應運而生。
一般來說,重讀在讀者所擁有的書中占比很小,絕大部分圖書都不會讀第二遍,因此租賃是一種既節約又經濟的模式。
圖書的共享租賃目前來說一般采取會員制,會員付費,會員費高的往往會包郵,而會員費低一些的則會選擇每本加收一定金額的借閱費用。個別的還有線下實體店,可以到店自提,形式可謂比較豐富。
就圖書范圍來說,新書的租賃需求比較高。因為其價格相比舊書有優勢,供貨也充足,很少遇到絕版書那樣斷貨的尷尬。
此外童書、繪本等親子閱讀的書籍也比較熱門,因為其價格較高,重復閱讀率極低,但是需求數量比較大,因此童書也是圖書共享租賃中的一大熱門。
五、網紅打卡地+多用途商業空間
書店,不光有書,還得有店。當賣書這門生意在書上玩不出花之后,就有人把目光投向了店。
當一家書店的側重點向店傾斜,那就意味著它不僅僅跟書有關,而是一個帶有文化屬性的商業空間。既然是商業空間,玩法自然靈活多樣。
強調裝飾的書店,會在布局、書架的設置上花心思,在視覺體驗上先聲奪人,將其營造成“網紅打卡地”。強調和環境配套屬性的書店,會在店內增加飲品、糕點等食物,把餐飲和閱讀做一個整合。強調文化屬性的書店,會增加文創用品、紀念品等其他內容。
在互聯網時代,書店往往強調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像先鋒書店之于南京,方所之于廣州,成為了所在城市的一道風景。
以廣州的方所為例,隔壁就是愛馬仕店,整體的布局除了書籍之外,還有咖啡、服飾時尚、展覽等區域,實際上是一個文化空間,在這樣的線下店里,書籍更像是用來引流的商品。
當這個思路打開之后,線下書店就有了網店無法比擬的優勢:可交流的實體空間、面對面的交流以及書籍和周邊物品的實體觸感,這遠遠不是網店的低價所能提供的,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此買單。
六、五個趨勢下,各大公司八仙過海顯神通
1. 短視頻帶貨
短視頻賣書想要做好,首先得有個高質量的賬號。
抖音和快手都在鼓勵出版社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但是目前為止少有成功的。磨鐵在抖音的賬號@鐵鐵的書架有百萬粉絲,算是業內比較成功的,但是其去機構化的屬性非常明顯。
短視頻和直播賣書要求出版社放下身段,而非舉著品牌不放,但大多數出版社的短視頻賬號,往往傳播效果有限,播放量和點贊數都很低。
最成功的還是樊登讀書。目前為止,抖音上樊登讀書旗下的賬號已經多達數百個,累計賬號粉絲破億。
其原理就是利用短視頻平臺的算法規則,讓多個賬號的密集推送形成一種類似“地毯式轟炸”的效果,只要用戶刷抖音短視頻,就一定會刷到樊登的短視頻,以此來達到快速漲粉、提升銷量的結果。
但短視頻平臺賣書的問題在于盜版充斥,雞湯化明顯,圖書選品有問題。很多短視頻定制書籍,明顯是打著收割一波流量就走的目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電商的折扣價格也是全網最低的,爆款的誕生和低價是綁定在一起的。
對出版社來說,規模和利潤不可得兼,在短視頻的加持下,打造爆款比過去容易了,但是長期利潤卻面臨下滑的可能,因此如何對短視頻賣書的價格進行調節,找到維持平衡的點非常重要。
2. 賣書的電商平臺
平臺方面,促進用戶增長,依托網站進行數字化,發行閱讀器搶占市場,這成了幾大平臺的共同舉措。
如今提到買書消費者最先想到平臺多半是當當和京東,兩者在早些年就打過圖書價格戰,當當有書香節,京東有圖書節,當當有有閱讀器,京東也推出了閱讀器,不過考慮到kindle在中國市場的節節敗退,電子閱讀器這個產品,只是圖書市場上的一個點綴,無法成為主流。
當當云閱讀和京東圖書兩個閱讀APP各有千秋,但是誰也無法對抗微信讀書,憑借著免費和龐大的微信用戶,微信讀書的日活是這兩者無法比擬的。數字化閱讀是潮流,不過有意思的是,即使是閱讀軟件,依然保留了紙質書的購買鏈接。
拼多多在異軍突起之后,也看中了圖書市場。拼多多專門設立了“多多讀書月”,結合百億補貼讓消費者可以用極為低廉的價格買到心儀的圖書。在拉來中信、磨鐵等知名出版社站臺之后,部分書的價格低至10 元一本,甚至5元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四大名著,買一套下來只要19元,還保證正版。這樣的優惠力度讓大量用戶涌進拼多多,在享受優惠的同時大呼真香。
不過圖書并非拼多多平臺上的拳頭產品,但是作為引流產品來說非常不錯,引進了一批熱愛閱讀的用戶,但是對比國內出版行業整體規模來說,拼多多想要讓買書的人首選這個平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在淘寶和天貓上,各大出版社也都有自營書店,分食了相應的流量,造成了各個平臺群雄并立的格局。
3. 直播平臺
直播領域,作為一個新崛起的風口,個人的適應能力明顯要超過平臺和出版社。
薇婭自不必多言。抖音上一批圖書類帶貨主播,其銷量都比出版社自營的效果好很多,他們更清楚用戶需要什么,消費者明顯也更買賬,很多爆款圖書都是由他們推薦才走紅的。
2021年9月27日,劉媛媛在抖音進行了一次號稱“喊來了中國出版社的半壁江山”的直播,其力度之大引發了行業爭議。
10元以下的書達50萬冊,1元一本的書10萬冊,最終全場成交金額達7000萬。這樣的金額確實令人震撼,說明了圖書直播也可以達到千萬甚至破億級別的體量??焓忠苍噲D像抖音一樣打造直播薦書達人。
例如,快手曾拉來樊登站臺,以快手首席薦書官的身份進行直播,整場直播最后的銷售額達三百多萬。但是由于用戶屬性差異,快手始終無法打造出一個像劉媛媛那樣的“抖音圖書帶貨一姐”。直播賣書跟主播個人的因素關系很大,許多書怎么播都不火,換個人或許就賣的很好,這也讓直播賣書變得更像玄學。
可見其背后的商業邏輯是消費者基于對主播個人的信任,畢竟在令人產生親近感這一操作中,個人比機構的優勢大的太多。然而在直播領域,單純依靠圖書類產品為核心的并不多,因為其天花板是存在的。哪怕是像樊登讀書這樣的垂直領域頭部IP,放到整個直播帶貨的市場里,其位置也是很靠后的。
就像取得突出成績的劉媛媛,在宣布轉型為全品類主播后,在她直播間里,食品、家電、服飾等單品銷售額破千萬的產品變得非常多,顯然圖書過低的客單價無法讓個人主播的價值發揮到最佳。
出版社如何培育出自己的主播,擺脫對頭部主播的依賴,這是直播賣書良性循環的前提。否則圖書的大部分利潤還是會被主播分走,新的渠道再好,出版社也分不到多少羹。
4. 積極探索中的圖書租賃公司
共享租賃模式在圖書領域也已經有成功的實踐了。
在童書和繪本領域,成立于2017年的博鳥繪本,在2018年拿到了真格基金領投的1000萬元融資,月均營收一度超百萬,在2019年更是達到了日均訂單突破1500單,在兒童圖書玩具租賃以及親子閱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而在更廣泛的圖書領域,也出現了像小木屋這樣的圖書租賃小程序,針對會員進行圖書免費租賃,也完成了千萬級別的融資。在疫情期間小木屋為了自救,又推出了針對新書的租賃小程序——白熊租書,兩者互相搭配,在圖書租賃領域表現出色。
但是高昂的物流費用和圖書租賃過程中的折舊損毀,已經成了制約其規模的重要因素。
5. 那些風生水起的網紅書店
談網紅書店繞不開方所。
方所線下的一個重要活動就是“方所創作者現場”。從創辦至今,已經舉行了超1000場的活動,嘉賓涉及文學、藝術、電影、歷史等領域,極大地調動了堵著的參與熱情,提升了用戶粘性。
再比如鳶尾書屋,這家誕生于日本的書店以“全球最美書店”而聞名,它主打的是生活方式,來中國之后陸續在杭州、上海、西安等地開店。
在上海和西安分店中,鳶尾書店都推出了共享辦公室,為創業者和商務人士提供了一個孵化的平臺,進行商業價值上的共享。
在書籍的選擇上,鳶尾書店也很講究,其同一主題的排列組合往往很有深度,是在其他書店看不到的,這種具有專業性的選書眼光,也是吸引消費者前來的一大動力。
目前來看,像方所、鳶尾這樣的網紅書店,其知名度和關注度都持續走高,消費者出于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其消費是可持續的,而地方政府出于對自身形象的塑造,也會相應的有政策扶持。
但是如果書店在書籍選品上缺乏特色,那網紅書店終究還是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給消費者一個必來的理由,遠遠不像成為網紅打卡點那么容易。
七、桃李財經的思考,賣書的邏輯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時代不同了,書的賣法也該變了。
購買方式由線下向線上轉移,話語權由出版社向薦書達人轉移,宣傳側重從文字向視頻轉移……行業面臨革新,業態需要升級。
大的變化是上文的五點趨勢,而更多的細小變化也對圖書行業潛移默化,其影響不容忽視。
如果說過去這個行業是把書印出來賣給讀者,那么如今這個行業正在上演的就是把合適的書印出來,找到合適的讀者,用合適的方式賣給他們。
產業鏈條在逐漸細分,玩法模式在逐漸顛覆,把過去忽視的細節填補上,充分挖掘增量,轉變固有的陳舊觀念,順著趨勢闖出一條新路,是整個行業都要面對的問題。
因循守舊者必將被時代拋棄,時代讓你關門的時候可不會講情面。對于圖書行業來說,風口已至,未來已來,怎么順勢而為,把書賣給真正需要它的讀者,恐怕還要花費不少心思。
參考資料:
36氪Pro,《專訪樊登:其實我是一名老師》
做書,《想“單場賣書破億”的劉媛媛,是出版業的“罪人”嗎?》
北京開卷,《開卷發布:2021年圖書零售市場數據解讀》
國際出版周報,《方所書店: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型書店創新模式》
36氪,《為了拯救「獨立書店」,許知遠和薇婭直播賣起了盲袋》
做書,《今年雙十一,你在短視頻平臺買書了嗎?》
作者:七公;公眾號:桃李財經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VjE7dpydFVgyb5PuwS6vaQ
本文由 @桃李財經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我喜歡紙質書,也很容易激情買書,希望各位紙質書商們再加把勁
不管怎么樣,真心希望紙質書這個行業不要再蕭條下去了
現在其實大多數人會選擇電子書吧,電子書會更加的方便
電子書太容易被轉移注意力,更喜歡紙質書
網上買書感覺是真的便宜,但是盜版或者說盜印的也不少,有時候買回來一摸紙質就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