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SaaS公司越來越像軟件公司,那離失敗就不遠了

10 評論 5626 瀏覽 16 收藏 10 分鐘

編輯導語:“中式SaaS”,指的是SaaS業務模式和軟件業務模式的混合體,但是事實上,軟件業務以產品為中心,SaaS業務以服務為中心,是完全不同的生意邏輯。本文作者針對這些問題發表了看法,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們閱讀。

一、中式SaaS的窘境

就像English被變成Chinglish一樣,更多的SaaS也正在被變成“中式SaaS”。

如果說Chinglish只是一句調侃的話,而中式SaaS,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商業失敗。

所謂中式SaaS,其實是SaaS業務模式和軟件業務模式的一個混合體。它完美地避開了二者各自的優勢,“創新”成一個奇怪的“商業模式”。

中式SaaS面臨的最大困境,是它沒辦法增長,更不用說高速增長了。因為無論它多么努力創新,這種混合模式都不支持增長。

中式SaaS隨處可見。雖然它們看起來與SaaS非常形似,比如云原生、訂閱模式、標準SaaS公司的業務組織和崗位設置等等。

但如果用SaaS評價體系來衡量,如ARR增長、CAC、LTV、銷售效率(Sales Efficiency)、CAC Payback、NRR等衡量指標,就發現它們與SaaS并不神似。

如果用軟件行業指標衡量它們又如何呢(其實目前的市場就是這樣做的)?那就更加奇怪了。虧損,是SaaS企業的標簽;如果是用人效來衡量,這就更是一個不值得做的生意。

反正結論就是:中式SaaS干不過軟件。

為什么會這樣?

二、SaaS和軟件,兩種不同的生意

本質上,軟件業務與SaaS業務,是兩種不同的生意邏輯:一個是以產品為中心,一個是以服務為中心。

相同點是,無論是做軟件還是做SaaS,歸根結底都是圍繞著收入的活動;不同點是,收入的產生和構成,二者是完全不同。

舉例來說,同樣是100萬+的收入,對比如下兩張圖:

如果一家SaaS公司越來越像軟件公司,那離失敗就不遠了

收入模式的不同,又決定了它們業務模式的不同:

如果一家SaaS公司越來越像軟件公司,那離失敗就不遠了

對比整個業務過程可看出,除了“軟件”以外,二者很少有共同之處。

中式SaaS,實際是混合了兩個不同的收入模式。因為其后對應不同的業務模式,如果摻和在一起,經營就會發生混亂。

為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就需要搞清楚SaaS的業務模式。

三、兩種業務模式,不能混淆

所謂業務模式,簡單說就是業務選擇與運作方式,包括業務要素、業務功能的一組通用性解決方案。

我們先說軟件業務。

第一,業務組織的要求的首要能力,是做大交易的能力。大項目和大客戶始終是銷售關注的目標,因為增長指望著大合同。

第二,需要龐大的市場營銷投入,為了能引起ICP客戶注意。

第三,花費巨大銷售成本,只為了一個目的:“證明”自己的解決方案,能解決客戶的問題(但這非常不好證明)。

最后,交易的結果,卻是風險完全由客戶承擔??蛻粑ㄒ荒茏龅?,就是祈禱“The solution would work as described”。

而對于SaaS業務,完全是另一套干法。

第一,除了獲客能力外,SaaS公司要求具備的能力,是基于既有客戶的留存和擴展能力。增長不依賴于少數大合同(ACV),而是長期訂閱收入。

第二,夸張的市場營銷實無必要。市場部門留存在的價值,是為了使銷售更容易。例如傳遞業務價值,吸引潛在客戶,產出更多SQL。

最后,SaaS的“先試后買”,大大降低客戶的風險?!俺蕴澤袭敗弊疃嘁荒暧嗛嗁M的損失(有底氣的服務商還提供更長試用期,甚至無理由退訂)。一旦交易失敗,損失最大的是SaaS服務商,而非客戶。

可見,二者的業務模式相差如此之大。如果搞混了(大概率會混),從崗位招聘、能力培養、業務培訓、績效考核,到業務流程,就全都跑偏了。

結果就越來越像軟件公司。

四、變化,才是實現SaaS增長的機會

從軟件到SaaS,發生了很多變化,它們促成了SaaS業務的增長機會。我把主要的幾個變化列一下:

第一,是收入模式的變化。即從軟件的一次性付費,變成周期支付的訂閱費。相應地,客戶支付類型,也從IT采購支出(CapEx),變成運營支出(OpEx)。

所以銷售時,也不用打探客戶有沒有采購預算。

第二,說服客戶購買。原來是費時費力的POC,現在可以用更有效的POV(Proof Of Value),以提高銷售效率。

第三,變化最大的還是銷售方式,其角色從建立“信任”關系(這是很多銷售培訓傳授的銷售秘籍,但在SaaS銷售中,不起決定作用),轉變為客戶的售前服務顧問,以VBO(Value-Based Outcomes)方式,幫助客戶建立和實現業務目標。

因為客戶很少為“信任”買單,只能為確定的業務價值買單(銷售招聘標準要重新定義了)。

第四,從靜態的軟件產品,到動態的服務。軟件銷售賣的是“舊產品”(每年更新一次?);而SaaS賣的是常用常新的服務(更新頻率以天計)。

為什么這四點變化更為關鍵?因為它們共同指向了提高銷售效率這一目標,它是SaaS增長的充分條件。

最后,軟件與SaaS在業務組織上的最大差別,是引入客戶成功,代替軟件的運維服務。這意味著確定合作之后,續約和擴展營銷開始了。

由客戶成功支持的續約和擴展銷售,是SaaS增長的必要條件。

抓住這些變化特征,也就看到了SaaS增長的機會。

五、SaaS公司,成在模式與規則

遵循模式與規則,是海外SaaS能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通過模式,海外SaaS市場復制出大批成功的SaaS企業。而通過賽道(而非模式),國內復制出大量中式SaaS公司。

實際上,無論是SaaS的模式,還是規則,其本身并不復雜,差別只是遵從或忽視。

所謂忽視,主要表現出三種現象:

第一種,是不清楚有這樣一套規則,或者不理解它們的重要性。這種公司無論從運營方式,還是經營結果看,都不像是一家SaaS公司。

第二種,認為自己的技術能力,可以超越和無視規則。其實,再高的技術也不能當飯吃,都需要通過商業化變現。

而這類公司大多是因商業化問題而失敗。

最后一種現象,因為個體利益和短期利益而背棄規則。各個部門都在制訂有利于自己的規則和KPI,而使公司難以增長。

中式SaaS公司大多如此。

其實無論哪種現象,在組織層面都是自律的問題。

正如一位投資人所說:能否自律,是他看人、看團隊的唯一原則。

六、寫在最后

評價一家SaaS公司,以前就有“真SaaS”和“假SaaS”的說法。其實,真假SaaS對外界來說并不重要。

真正受影響最大的,還是自己。

花了投資人很多錢,最后做成了一個不會增長的中式SaaS,怎么說都有些誤人又誤己。

 

作者:戴珂;公眾號:ToBeSaaS

本文由@ToBeSaaS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曾在一家中等規模saas公司待過幾年,比較接近文中所說的中式Saas模式,我具象描述下:1、早前有一個比較標準的產品售賣,因增長有限,此業務只保留維護人員,維護以往客戶,系統基本幾年不動,不像saas時常更新??蛻袅魇?,為了整體銷售額好看還不斷提價,然后客戶流失的無限循環。2、銷售人員招聘、培養、薪資模式都是按照傳統銷售方式培養,極重銷售關系無限滿足客戶訴求,因此都按客戶要求進行定制化服務,90%以上人員資源在做大客戶定制。3、大客項目按項目人力投入計算收入,沒有來年續費——簡而言之對外宣傳是Saas并且看起來有較高增長(把軟件定制增長算在Saas里),內部其實都是項目定制,伴隨著銷售額成長的還有人員快速擴招帶來的成本急劇增加。待了幾年越發覺得公司這個模式長久不了,果斷撤了自己創業,并且時刻警醒不能走這個老路。

    來自浙江 回復
    1. 這個描述很生動

      來自廣東 回復
  2. 求解更具象的中式saas是什么樣的

    來自北京 回復
  3. 這種不倫不類的創新,可能導致對人才發展的錯誤引導,最終結果是要么轉型,要么淘汰,這是企業的失敗,在人才身上的反饋。

    回復
  4. 中式SaaS,完全避開優勢的創新還叫創新嘛?還能達到提高銷售效率這一目標嗎

    來自湖北 回復
  5. 所以你定義的中式SaaS到底是啥樣的呢?可以具象化一下嗎

    來自江蘇 回復
  6. “由客戶成功支持的續約和擴展銷售,是SaaS增長的必要條件?!边@句話說得有道理

    來自中國 回復
  7. 如作者所言,中式SaaS就像chinglish,不像一個正經的、專業的系統,必然四不像。

    來自江蘇 回復
  8. 是這個理,還是得找準定位,創新的前提是遵守規則,不然都是白搭

    來自云南 回復
  9. 的確,當一個企業連自己的定位都找不到的話就很難發展下去

    來自廣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