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放開IP屬地:震懾,大于殺傷

14 評論 10751 瀏覽 50 收藏 17 分鐘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微博全量開放IP屬地功能了!不少網友都對這一功能發起了熱烈討論。一來,人們好奇IP屬地功能的開放會對個人隱私造成哪些影響;再者,在這個幾乎人人都可在互聯網上發言的時代,微博開放這一功能之后,又會震懾到哪類觸網人群呢?

這兩天,微博上最熱鬧的事情,無疑是微博自己瓜。

微博全量放開IP屬地功能,這一新聞,直接沖上熱搜頭條,引發了大量的關注與熱議。

其中,人們討論最為熱烈的議題,就在于對隱私泄露的擔憂。

其實,網民對于地區暴露的擔憂,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翻開微信通訊錄,我們的好友中,有不少就“來自五湖四?!?。

不少人在網絡面前,通過隨意填寫所在地,隱藏著自己的真實信息。在隱私被無限暴露的今天,得到一絲絲安慰。

但在微博中,IP屬地被放開,這一選擇權,也被剝奪了。

不過,在聲討聲里,也不乏支持者。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只顯示地區,不足以解決冒充熱點當事人、惡意造謠等問題,希望加大展示力度。

眾說紛紜下,微博的這項舉措,究竟會帶來多少隱私危機?又能夠對解決冒充當事人、惡意造謠、網絡暴力等問題,帶來多大幫助?

一、你的屬地,不是今天才開始暴露的

或許,很多人是因為微博的影響力,才注意到所屬地被透露這個問題。

但實際上,我們的所在地,我們的IP,早已不只屬于我們自己。

早在十幾年前,隨便登錄一個論壇,或者與任何一位QQ好友聊天,系統就會自動將我們的所在地展示出來,而且遠比今天微博展示的更為詳細。

就算在今天,許多注重用戶體驗的產品,已經隱藏了IP展示,隱藏了對用戶入網地址的展示。

但那也僅僅是不向其他用戶展示,對產品、網站來說,用戶的個人信息,就像清水一樣透明。

大數據推送,把我們關注的商品送到面前,一切的基礎,不也正是我們的地址、性別、年齡、行為數據嗎?

而微博全量放開IP屬地功能,僅展示至省級行政區,相比過去、相比我們平時泄露的個人信息,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正因如此,另一種質疑聲音,也就更顯得有理有據:在那個IP、所在地更為赤裸的年代,惡意造謠、網絡暴力等問題,都沒有徹底禁絕。今天微博再次展示出IP屬地,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二、展示屬地,意義幾何

確實,對于網絡經驗豐富的老網民來說,IP屬地信息的暴露,不會帶來什么實質影響。

他們不僅親身體驗過那個所在地、IP都毫無遮掩的年代,甚至還經歷過更為野蠻的信息暴露方式,比如,人肉搜索。

現如今,微博將個人信息展示范圍,局限于省級行政區,對于他們而言,甚至是一種隱私保護,不需要暴露自己的所在市、所在區、個人IP。

這樣的公開程度,自然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心理壓力,更不會帶來任何的行為限制。

無非是一場,和大家一起熱議隱私問題的網絡狂歡罷了。

而對于另一個群體,那些真正熱衷于造謠、冒名頂替、陰謀論,并從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行為中,獲得利益或快感的“慣犯”。這樣的信息公開,更像是在裝滿現金的保險箱上,鎖了一把文具店3塊錢買來的玩具鎖,起不到任何實質意義。

他們早已有了充沛的準備,虛假的IP,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覺悟,還有各種大眾叫不出名字的黑客手段……僅僅展示IP屬地,對他們來說,又能有多大的影響?

而政府、國家,對于極端分子、行為過激者的打擊,也自有相應的人手與手段。僅在上海疫情期間,受到法律懲罰的造謠者、造謠組織,就不計其數。

那么,微博全量放開IP屬地功能,究竟還能影響到誰?

真正會受到影響的,是那些涉網不深,尤其是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后,才開始深度接觸網絡的社會大眾。

  • 他們對網絡信息知識的了解較淺,雖然也在新聞中看到過大數據、隱私暴露等新聞,但對自己的IP、所屬地早已不是秘密這件事,并沒有深刻的認知。
  • 他們對網絡的隱秘性,還存在著一定幻想。認為自己在網絡中,即使存在過分的發言、行為,也不會對自己的現實生活,造成任何影響。
  • 他們的潛意識中,更對網絡的保護產生依賴。就像很多人不敢在現實中發言,在網絡里卻像改變了性格一樣,肆無忌憚地說出曾經不敢說的字眼,隨意發泄出在現實中積攢的不滿,甚至展露出在現實中必須隱藏的些許惡意。

能夠對他們造成影響,微博此舉,就已經有了不小的收獲。

畢竟,這個群體基數足夠龐大,綜合影響力也足夠驚人。

尤其在當下,全國疫情形式嚴峻,卻有一部分不法分子,借機大量制造謠言,對國家、社會的安全穩定,對抗疫事業的有序進行,造成了極為嚴重的不良影響。

雖然造謠的人,只是極個別不法分子。但在謠言擴大的過程中,真正做出傳謠行為、讓謠言擴大的,卻還是不知道真實情況的廣大群眾。

原本善良的大眾,為什么在謠言面前,成為了最危險的傳播者?

三、大眾,謠言的一部分

編造謠言的不法分子,有著各自的目的。

而在人們把謠言信以為真,并轉告給親朋好友的過程中,所持有的想法、目的,當然與惡劣的造謠者不同。甚至有很多人,是出于善意的出發點。

但這些中性、善意的出發點,卻也可能被造謠者所利用,造成謠言的進一步擴散。

1. 談資

謠言,普遍都是新奇、容易博人眼球的事情。

對于每日都重復著單調生活的大眾而言,這些謠言雖然不知真假,卻是非常罕見,能夠引起關注和討論的事情。

因此,對于大眾而言,新奇的謠言,是一個能打開話匣子的鑰匙。就像微博上的娛樂新聞、最新美食的打卡照片一樣,能隨時當作社交貨幣,與朋友開始一段聊天。

而不是每次聊天,只有唯一一個低情商的開頭:在嗎?在干啥?

2. 塑造身份

不僅是單純開啟聊天,人們在與朋友分享、討論謠言的過程中,還希望通過這樣的分享行為,來抬高自己的社交地位。

在百萬年前,人類以部落聚居的方式生活。信息極為匱乏,但每一條信息,都可能對部落意義深遠。

比如有人發現了甜美的果林,比如有人知道危險野獸出沒的消息,都有可能影響到一個部落的生死存亡。

而在部落中,能夠分享這些信息的人,自然也會受到其他部落成員的尊敬。

經過了百萬年的熏陶,人們的潛意識中,學到了這種社交智慧:向其他人傳遞消息,能夠受到尊敬,能夠提高身份。

即使是今天,也是如此。

聽說某小區發生了疫情,告訴朋友鄰居,離那個小區遠一些,可以獲得來自他們的感謝。

聽說哪個官員離職是因為行為不端,發在微信群里,引發人們的討論,又會有一種“內部人士”知道內幕消息、被人追捧的感覺。

3. 關心

還有一部分傳謠者,本質目的是愛,是關心。

比如,母親聽說兒子所在的城市,出現了感染者。不管她所得到的消息,是真的還是假的,她都希望第一時間告訴兒子,讓兒子多加注意。

比如,丈夫聽說有醫療工作者被感染的事情,無論這個消息,是真的還是假的,他都會提醒身為醫生的妻子,讓她多加留心,保護好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的真假,已經沒有人去關注了。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在危險面前,這反而是更多人最坦誠的觀念。

但這種本是好意的想法,卻往往被人利用。在社會群體面前,顯得極為盲目。

4. 共情

網絡謠言,往往是駭人聽聞、驚奇、負面的。

人們在接觸這些信息的時候,不僅會有理智上的認知,更會產生情緒上的感受:恐懼、憤怒、焦慮……

這非常容易引發主動傳播行為。

隨手打開社交媒體,你都可以看到人們為了發泄情緒、尋找共鳴,而發出的信息。

可想而知,一旦他們遇到了那些本就負面的謠言,在恐懼、憤怒之下,又會做出怎樣的傳播行為?

四、大眾,多思考一次

大眾是謠言傳播的主體。

但大眾,卻也有大眾的弱點和盲目,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不僅是傳播謠言,在很多網絡暴力、冒名頂替事件的里,大眾同樣處于一個盲目卻又危險的境地當中。

比如,在“上海女子給跑腿打賞200元被網暴跳樓”的事件中,很多參與“網絡暴力”的人,也并非出于極端的惡意。

可能只是一時口快,說了一句略顯刻薄的話;可能是自己也身為外賣小哥,看到同行深夜騎行20多公里引起了共鳴;可能是不明真相,只看到了別人的評論點贊眾多,就跟風熱評。

我相信,絕大多數網民,在說出那句傷人話的時候,也并不希望釀成之后發生的慘劇。

但他們并沒有想到,每一個小小的舉動,在網絡中匯集成汪洋大海,可以掀起多大的駭浪,造成怎樣的惡果。

正因如此,讓大眾在隨口評論、隨手轉發前,再慎重思考思考,就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

而微博全量放開IP屬地功能,可以給本非惡意的大眾,一個隨時隨地的提醒:

1)原本對網絡不夠了解的一些人,重新認識了IP、所屬地等問題。從中明白,自己在網絡面前,不是一身迷霧。如果自己做出了越界的行為,帶來了惡劣的后果,是可以被查到、被懲罰的。

很多人擔心隱私泄露的問題,但人們的擔心,又何嘗不是微博想要的結果?

知道怕,知道擔憂,就不敢信口開河。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發言就會考慮更久。

對于因為網絡匿名性,而放開自己內心陰暗面的普通人。IP所在地的公式,如同一顆懸在背后的眼睛。讓人們在將要說過激言語的時候,能夠想起,還有人在看著自己。

2)電腦前的部分使用者,原本可以藏在虛擬的網名、頭像背后,脫離現實,扮演著網絡中的人設,體驗一種角色扮演游戲的樂趣。而在所屬地的提示下,他們的現實與網絡,產生了交界。這降低了他們在扮演網絡角色時的代入感,影響了他們做噴子、做鍵盤俠、做傳謠者的體驗。

而且,這更讓人們不斷意識到,現實和虛擬世界存在聯系。每一句網上的話語,都有可能是現實中的一條生命。

微博全量放開IP屬地功能,震懾,大于殺傷。

雖然這種震懾,不能影響到所有人。

雖然這種震懾,會隨著時間的流失,人們慢慢習慣,而震懾力逐漸減退。

但在這個疫情尚未散去、網上流言又起的當下,我真的希望,這種震懾,影響范圍再大一點、再久一點。

#專欄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絡營銷人,心理咨詢師。擅長消費者行為學、文字傳播學、市場營銷學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真不知道公布IP地址對個人生活能有什么影響 來個人說說知道你所在的省份對你有什么影響吧

    來自廣東 回復
  2. 公布IP其實并不簡單,首先沒有征求用戶的意見,就這樣上線,一時間接受不了啊

    回復
  3. 普通網民基本沒事,現在是那些網絡大噴子開始憋不住了,急得跳腳

    回復
    1. 不懂 為啥噴子會憋不住呢?

      來自北京 回復
  4. 總而言之,你做什么都是對的,牛批牛批。以前都隱私泛濫了,現在這點隱私暴露算什么?永遠都有向下兼容的邏輯,佩服佩服。五體投地。對您的邏輯五體投地

    回復
  5. 對于大部分用戶,開放IP地址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對于那些在網上重拳出擊的不講武德德網民,還是非常有限制能力的

    來自廣東 回復
  6. 其實IP屬地公布感覺對大部分人來說沒有實質性的影響,而且也可以通過一些手段更改

    來自河北 回復
  7. 仔細了解一下網民的數量以及發展歷史,專業點,不要蹭熱點

    回復
  8. 您一個心理咨詢師,我建議您先去艾瑞易觀逛一圈

    回復
  9. 互聯網從一開始發明之初就是軍事用途。那些口口聲聲說公開ip是侵犯隱私的,ip根本不屬于你們的隱私

    回復
    1. 火藥從一開始發明之初就是延年益壽的丹藥。現在還有人吃火藥嗎?IP不屬于隱私,只是太容易被獲取了所以就不是隱私了?那空氣太容易獲取了,所以不算人類生存資料?IP不屬于隱私,那數據隱私保護法保護什么呢?

      來自福建 回復
    2. 說得好

      來自重慶 回復
    3. 哈哈,你怕是搜一下IP是啥意思也不至于用這樣的詭辯吧

      來自廣東 回復
    4. 怪我省略描述咯。
      請替換句中”IP“為”顯示用戶的IP所在歸屬地“。
      通信學子用詞不當,深感慚愧。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