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朋友直播十幾天就火了這件事兒
編輯導語:隨著315上關于直播套路的曝光,直播平臺進行了多次整改。如今想要憑借直播吸引流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許多規(guī)規(guī)矩矩的主播和內容反而會更加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文章介紹了如今直播的風向和該如何去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從315曝光女主播男運營,到新規(guī)落地,幾則整頓直播的通知,令各大平臺倍感壓力。大主播被盯得越來越緊,擦邊球越來越難打,成為了直播未來可見的節(jié)奏。但與此同時,規(guī)規(guī)矩矩的主播、平臺和內容,則大有日趨豐富之勢。
關于直播的新生態(tài),最近有個直觀的感受和沖擊:我的朋友偶爾播播,卻意外火了。
就在不久前,我上海的朋友小水決定開個號,成為一個業(yè)余游戲主播。
沒人預料到的是,小水天賦超群。直播不到一周,她就許多次在分時段登上了分區(qū)第一名,并且收獲了20多名艦長;在2周以后,她的粉絲團已經破百,其中超過1/3都是艦長。沖動出道,意料之外地火了一下。
這令曾經自己當過主播,現(xiàn)在也仍在投入資金和團隊組織開播,財務上卻只能勉強打平的我自慚形穢。如果自欺欺人的話,我可以安慰自己說小水是個美少女,與我們的知識系列中年脫發(fā)主播是大不相同的。
但實際情況更令人驚訝,我不否認小水本人是個美少女,但其實直播里她連攝像頭都沒有開過——這位突然爆紅的新人,并非是靠顏值獲得關注的。
一、直播只屬于俊男美女和下三路嗎?
這個問題在今天看來太老了。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壓根兒就不開攝像頭的大主播早已比比皆是。除了直播早期清一色做秀場的時代,日后不論是抖音,B站幾大直播平臺紛紛深耕的游戲區(qū),還是淘寶,小紅書其他視頻內容社區(qū)后期插入的各種生活、電商直播,都并不依賴純粹的顏值。
至于那些幾乎24小時不間斷輪播的小頻道,連主播本人是誰、是不是一直都是同一個人,影響都早已淡化。對于直播帶貨而言,在一個貨和人扎堆兒的直播中心里,應聘者連軸轉輪番上陣,好的繼續(xù)不好的換下,壓根兒就是日常模式;只要貨還在、還能賣,主播人選甚至有很大的試錯空間。
因為從來不開攝像頭,顯然顏值并非小水直播的看點。被我調侃的自家脫發(fā)知識主播,雖說沒有小水這樣一鳴驚人的戰(zhàn)績,但憑借扎實的知識基本功,也勉強做得下去,能養(yǎng)活背后好幾個人的直播團隊。
假如你偏要抬杠說小水至少還有甜美的聲音,那么這位連發(fā)聲都曾經很困難的姑娘還能直播,就完全是憑借本事了:
如新聞所言,向晨曦是戴著呼吸機開播的,病情嚴重時一個月也說不了幾句話。B站甚至還有另一位戴著呼吸機的主播朱銘駿,他是一位高位截癱的消防員,堅持不懈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證件,如今換了種方式繼續(xù)救人。
秀場是直播平臺的起點和非常成功的模式之一,但隨著市場成熟、觀眾大幅增加,需求分化后,主播當然也會分化。最顯著的一個分野,便是快手、抖音帶來了全新的下沉市場,徹底改寫了直播早年的內容格局。
說起來你們可能不信,赤潮某位作者由于常年在中關村上班,養(yǎng)成了在抖音觀看“田老師紅燒肉”和“吉野家”直播的習慣——這也許能讓社畜的午飯增加一些風味。
而不久前寫了卡牌定價的那位作者,則酷愛在抖音上觀看東北戰(zhàn)錘佬的直播帶貨,果然有錢人的愛好都是相似的。
此外,在315晚會曝光直播“騙打賞”問題的同時,秀場直播的“大哥”問題再次浮出水面。抓住一個榜一大哥狠薅,是許多秀場直播難以避免也不愿放棄的套路。對于沒那么財大氣粗的年輕觀眾而言,他們其實更多只是有能力去支持一下自己喜歡的,能取得什么回報倒是其次;幾個人對刷爭奪榜一,不僅荷包壓力有點兒大,也是年輕人心目中一種相當“油膩”的行為。
其實不管需求如何、模式能否持續(xù),秀場歸根結底就并不是所有人的共同愛好,這世界上完全不看秀場的重度直播觀眾比比皆是。雖然在口嗨的時候大家都喜歡“澀澀”,但不分場合的“澀澀”只會招致反感。
在電競玩家盛事的S11期間,一些直播平臺安排了俊男美女齊上陣的綜藝節(jié)目“助興”,結果就遭到了廣大網友的口誅筆伐。部分網友認為綜藝內容和電競關系實在不大,有蹭熱度之嫌;另一些則直指綜藝內容低俗無趣物化女性,而就當時的大尺度直播內容而言,個人以為這個帽子也并非是硬扣上去的。
這個畫面其實談不上尺度,僅作內容風格示意
而真正大尺度的直播也從來沒有徹底消失過。比如不久前被舉報封禁的“欺凌女性”內容:
也不得不令人反思,一味走下三路的直播,真的能代表直播行業(yè)的未來嗎?
二、主播的雙向沉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來還沒來,新規(guī)先來了。
4月1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jié)目管理司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發(fā)布了《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jié)目平臺游戲直播管理的通知》,對直播的規(guī)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部分地區(qū)網信辦也在同一天發(fā)布了《“清朗·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更是將問題直指“色、丑、怪、假、俗、賭”等違法違規(guī)內容,箭在弦上。
擦邊球或許永遠有的打,但只會越來越難打。部分主播未來還能做什么,把秀場作為核心內容的直播平臺如何保持平穩(wěn)增長,其實從來都不是新問題——直播的頭把交椅,換人太快了。
任何直播平臺的紅人榜,前十名往往是激烈易位的。曾經的一哥一姐如今已完全退出直播圈,甚至比還留在直播圈的情況更為常見——甚至很多時候并非因為競爭,不得不令人懷疑“頭部主播”簡直是一種毒咒。
頭部主播總是“中毒”,背后的原因很多樣,但有一點是沒人否認的:目標太大,仇恨太高,路人緣不好,也更容易被有關部門抓典型。
這就造成了一個微妙的現(xiàn)象:對于主播而言,“寧為雞口”其實是一種更安全的生存狀態(tài)。在垂直領域當個不出圈的小天王,比在社會上成為“月入過億”的“網紅”要可持續(xù)得多。對平臺同理:因為合同糾紛而崩掉的頭部主播從不罕見,也許跨領域的大哥大既不好培養(yǎng)也不好管理,但只要能在自己平臺做起來,“人無我有”的小領域之王,還是比較好把握的。
說起來容易,但平臺本身有什么樣的觀眾,能耕耘什么樣的領域,是一個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現(xiàn)實。以秀場和游戲開端的幾大直播平臺何嘗沒有開辟過花里胡哨的新分區(qū)?然而,你很難想象游戲頂流不再是斗魚虎牙,也很難想象何同學、羅翔之類在B站以外播起來。
平臺本身的調性是最大的機會和局限。
無論是早年的一哥一姐,還是現(xiàn)在的帶貨網紅,都有著鮮明的平臺用戶烙印——與其說他們呈現(xiàn)了平臺氣質,不如說平臺塑造了他們,這在抖音、快手的主播身上尤為顯著。但另一方面,平臺如果擁有許多口味迥異的用戶,也就有可能將頭部主播的粉絲和流量分化給多個小眾領域,避免永恒的“頭部毒咒”。
分化是怎樣實現(xiàn)的?說起來并不難,直播可以沉淀,沉淀也可以反哺直播。有人因為直播迷上主播的一切,也有人是先認識了主播,才開始去看直播——這在不僅是直播平臺,也是視頻內容社區(qū)的抖音、快手、B站尤為顯著。
舉個自家例子,我們培養(yǎng)的知識區(qū)主播,是通過視頻積累了近百萬粉絲后,才應邀開始直播的。而新人主播小水,也通過剪輯自己的直播視頻,在上播時段外繼續(xù)吸粉——在B站,這樣的UP、主播身份切換,簡直不要太多。
簡單來說,如果想慢慢分化頭部主播的價值,多樣化的用戶及需求(一般來說越年輕越多樣),以及較完整的內容生態(tài)(視頻、動態(tài)、直播),二者缺一不可。在這些方面,抖音和B站算是優(yōu)勢最顯著的,被直播“新規(guī)”的影響,也會相對較小。
三、小主播的小工具
小水如果作為美少女主播出道,恐怕會直接淹沒在網紅的汪洋大海中。其實,如果不是游戲分區(qū)如此細化,各路玩家被精準引導,她一個毫無團隊的新人主播也實在不太可能屢屢拿到分時段第一。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在于:平臺的領域越多,分區(qū)越細,標簽越完善,小眾內容和圍繞這些內容的小主播,就越有出頭的可能。
運氣好的時候能沖個全區(qū)榜一
站在平臺自身角度,在小眾分區(qū)提供合理的推薦位,讓運營時不時去“推一把”,效果也比在大區(qū)內卷顯著得多。
仍然以B站為例,視頻、動態(tài)和直播其實提供了相對精耕細作的玩法。視頻是一種(相對)長制作周期、高制作成本、低發(fā)布頻率的內容,但好處是很容易帶來沉淀。
動態(tài)則完全相反,想發(fā)就發(fā),發(fā)多少都行,可以用來填補視頻和直播的空隙,喚醒沉睡的粉絲,也提供了一種與活躍粉絲互動的靈活形式。在這些補充下,直播本身更可以是“豐儉由人”的。
按照傳統(tǒng)的“直播倫理”,播的頻率要高,播的時間要長,刮風下雨節(jié)假日那都不能是借口——畢竟,傳統(tǒng)直播的核心在于“陪伴”。但這種高要求不利于許多領域的主播發(fā)展。先不說無團隊或者小團隊主播是否能跟上這樣的強度,秀場和游戲能天天播月月播,知識難道也行嗎?那很快就會變成滿嘴跑火車了。
對于開啟更多直播形態(tài),開辟更多主播領域,多樣需求和內容生態(tài)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平臺缺少成熟的沉淀手段及配套的用戶習慣,就不太可能培養(yǎng)知識類、科普類等主播,這從“直播平臺”和“視頻內容社區(qū)”的直播風味差異就很容易看得出來。
此外,內容生態(tài)不僅指內容模式,也包括變現(xiàn)手段。在很有可能打賞要被有關部門嚴控嚴查的未來,純粹的直播流量是否仍有以前那么大的價值,就是個未知數了。
相比而言,直播打賞、視頻流量及電商(快、抖帶貨,或者B站“小黃車”)的綜合收益,對于單獨押寶禮物的主播,反倒是一種改善。
尤其對于那些可能平時還要上班,或者有自己本職工作和事業(yè)的主播來說,“高強度陪伴型直播”或許從來都不是可選的道路。
半主播半UP主的主播身份,在今日已經被證明可行,未來也將成為更多題材進入直播的窗口。
讓我們總結一下:隨著市場,尤其觀眾的成熟,多元化需求是市場的必然選擇;隨著社會輿論和有關部門重視,低俗、攀比、刷單之類傳統(tǒng)玩法,正在日趨不可行;再加上永遠難以避免的頭部詛咒,直播頭部流量,是必然要不斷分化的——這個是直播的分化。
而為了應對這種需求,為了能讓更多小眾題材加入直播,更多小團隊和個人開始直播生涯,增加主播的內容形態(tài)、沉淀路徑和變現(xiàn)手段也是題中之義——這個就是分化的直播。
不用很麻煩很累地做個大主播,也挺好。
作者:使馬之人;公眾號:赤潮AKASHIO(ID:AKASHIO);
本文由 @赤潮AKASHIO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能抓住用戶眼球的不一定得是低俗的擦邊,應該以內容為主,打造精品內容
直播平臺還是得進行監(jiān)管,不然像那種博眼球的直播還是會存在
不露臉靠的就是個人魅力和游戲水平了,會整活和節(jié)目效果也是一大吸粉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