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不靠自己,直播也救不了你

4 評論 3454 瀏覽 9 收藏 16 分鐘

編輯導語:電商直播帶貨這個行業已經發展了六年,現如今已經步入成熟的階段。但很多人發現,現在的直播帶貨沒有向剛開始那樣能吃到更多紅利,這篇文章作者詳細闡述了電商接下來該如何發展,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來看看吧。

直播帶貨至今已有六年的時間。

很多人將之視作營銷的未來,時代的紅利。

的確,直播帶貨讓電商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但在直播帶貨的爆發式增長后,不論是在社交媒體中,抑或是在商家、品牌、電商從業者群體里,常常能聽到類似“直播帶貨是電商的萬能解藥”的問題。

直播帶貨真的能包治百病嗎?顯然不是如此。

直播帶貨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電商的銷售。

但最大的問題是,在大眾印象中最深的仍然是主播。

很多人對品牌和商品缺乏概念,也沒有選擇的想法,純粹是喜歡的主播賣什么,他們就買什么。

你是商家,你是品牌,你為別人做嫁衣,你開心嗎?

那么,問題來了,在直播帶貨這個生態中,平臺在建設,商家在打折,物流在送貨,整個鏈條中每一部分都做出了貢獻,但為什么用戶印象最深刻總是主播?

因為直播間這個產品,本身就是基于主播和粉絲之間的信任關系。

大家日??粗辈ィ窃趺纯吹??

有一部分人是有明確要買的商品,知道今晚某幾個主播會做相關專場,然后提前蹲點搶購。但大部分的用戶其實是圍著特定幾個主播打轉的,他們日常打開手機看主播介紹,有自己想要的就買,沒有就當看節目消遣。

主播之所以能成為主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是原本在互聯網中本就有一定流量,直接轉型當帶貨主播;有的,是通過跟其他主播互動,聯動,將流量聚集到自己身上;也有的,是通過一次次低價帶貨,將“低價”、“好貨”的流量標簽打在自己身上,形成IP,最后憑借一兩次熱點事件破圈成為大主播。

但不論他們一開始如何獲取流量,在后期,當流量聚集到一個人身上時,觀眾的注意力也就跟隨流量聚焦到了這個人身上,IP由此形成,主播也就此煉成。

商品是一直在流轉的,唯有主播永遠不換。

所以流量自然聚集在了主播身上。

有問題嗎?沒問題。帶貨需要的就是主播的流量,沒流量的主播誰愿意投?投你,就是看中你的流量;沒流量,你也帶不動貨。

但,問題是,如果你的需求不僅僅是帶貨呢?

如果你需要的是品宣,是跟粉絲建立聯系,是形成品牌感,那么帶貨直播的效果還能這么強嗎?不一定。

靠單場直播可以成就銷售,但你很難僅靠單場直播就做成一個品牌。

所謂帶貨,就是主播將自己強大的流量賦予商品,讓商品能夠在一瞬間收獲更多的曝光。

但在單品短時間的曝光中,消費者看到商品只會關心價格、用途、優惠,而不太會關心品牌的人文情懷、品牌故事。

很多人說,能夠得到一個更高效的賣貨渠道,創造更多銷售,不也是商家的勝利?

確實如此,如果能夠幫助商家創造更多銷量,直播帶貨也依然是許多商家的救星。

但問題是,直播帶貨的商業體系已經趨于成熟。

“成熟”代表什么?

代表沒有占便宜的機會。

作為銷售渠道而言,確實有不少主播能夠有效帶貨。

但一個成熟的市場中,“有市場”必然“有價格”。

能夠切實有效帶貨的主播,價格不會便宜。

收坑位費的同時,還要你提供最高優惠折扣,還要接受選品,還得排隊。

大主播就那么幾個,而商家茫茫多,這是一個典型的賣方市場。

坑嗎?

不,如果能有效帶貨,條件再多也不算坑,畢竟人家確實給你帶來了銷售,確實幫你獲取了利潤。

但這最多只能算公平交易,你給錢,他帶貨,大家各自做好工作,最后我賺了錢,你賣了貨。

但有沒有可能像并沒有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一次直播,清空庫存?一份付出,百倍收獲?

不可能了。

有價值的東西,都有價格和門檻。

直播帶貨,是一個成熟的銷售渠道,不是一個萬能的解藥。

在直播帶貨的場景下,商家不掌握流量的主動權。

很多品牌沒有搞清楚,在直播中,賣出多少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你留下了多少。

這個“留下”的,指的是流量,是用戶,也是認知。

商家僅僅只是借助別人的場景去賣貨,賣多賣少也不過是賺個數字,但流量、認知、歸屬感這些才是真正對品牌重要的東西。

如果想要賣貨,想要銷售?

那么直播帶貨會是一個好渠道。

如果想要發展自己的流量,發展自己的IP?

那么商家和品牌們實際需要的,是把流量握在自己手中,而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提供商品的“道具”。

只有當他們自己掌握流量,消費者對其產生情感歸屬,發自內心的認可品牌的價值,而不是僅僅基于認可“主播推薦的品牌”,商家和品牌們才能在這個消費市場中占有一席之位。

那么他們需要的是什么呢?

是自播。

近年來,許多商家和品牌紛紛開啟了品牌自播之路,不再讓中間商賺流量。

想法固然很好,但這時候,另一個問題來了。

主播的活兒,是你想做就能做的嗎?

很多人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錯覺,總覺得帶貨主播就是坐在鏡頭前,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碰出源源不斷的爆單加購。

這樣的人,往往只有當他自己坐在屏幕前被直播間網友調戲到后天自閉后才會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幼稚。

帶貨主播的門檻是非常高的。

一場直播動輒兩三個小時,期間要介紹商品、折扣、活動規則,要跟網友互動,要跟嘉賓配合,要避免冷場,其中蘊含主持能力,鏡頭感,應變能力,都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

直播之外,面向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面對消費者的選品能力,以及長期扛住直播帶來的抗壓能力,均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在直播浪潮興起至今已經有數年時間,但有名有姓的大主播就那么幾個。

是別人覺得賺錢太輕松不想做嗎?

是做不到。

數年來,無數人爭先恐后沖進直播圈想分一杯羹,但能做出成績的主播就那么幾個。

如果商家們只是像找兩個主播,往鏡頭前一懟,就叫自播。

那么,這種沒有任何投入的自播必然無法與已經成規模的主播們相競爭。

但如果商家要設立專門的直播團隊,專業化運營,等于要把主播們已經走過的流程,重頭再走一遍,順手還把MCN和營銷公司的活攬了過來,成本極高。

且,品牌自播一樣需要具體的“人”來作為承載,作為主播。

如果自播成功,流量大概率還是會聚集到團隊中的某個主播,某個具體的人手上,而不是聚集在品牌上。

人一走,流量跟著走。

因此,品牌和商家們實際需要的,既不是傳統的帶貨直播,也不是簡單的品牌自播,而是一個能夠將流量聚焦到品牌,且成本更低的成熟自播方案。

什么樣的活動既能夠給到商家優質的流量幫助其促進銷售,又不跟商家搶奪流量呢?

平臺類的官方活動,比如最近的聚劃算55劃算節。

相對于自播或走直播選品,聚劃算55劃算節這類官方活動都是對商家和品牌而言一個明顯更為友好的選擇。

聚劃算55劃算節這類活動對商家和品牌的友好,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流量的最大化

55劃算節作為聚劃算一年一度的S級大促,同時也是618的前哨站,必然需要需要將流量最大化。

為此,聚劃算策劃了由9場官方直播組成的《劃算8點半》主題直播;

1000+重點商家聯合的千店直播;

并推出多款5折限時秒殺爆款用以搶占每晚黃金時段;

同時,輔以劉濤年度砍價,王濛直播首秀作為流量入口。

在這個55劃算節的整體活動中,每個店鋪,每個品牌都是其流量組成的一部分,各大品牌的聯合,外加明星直播,爆款產品的助力,使其得以將各自流量相互集結,以滾雪球的方式,達成效果上的最大化。

這是單獨任何一個店鋪,一個品牌都難以做到的。

其次,流量能夠被品牌所保留

官方活動本身的流量承接便在商家和品牌身上。

像55劃算節中所有的活動,如聚劃算買手團、千店聯播、爆款推薦等帶來的流量,最后由什么來承接?

由具體的產品、商家、品牌商家來承接。

這些活動最后的落腳點是優惠,是折扣,是產品,而不是單純的主播或IP。

也因此流量能夠被商品和品牌所承接,同時“官方活動”的性質也注定了,其活動必然需要讓利給商家,給平臺參與者,而不是給平臺自己。

大家不會去可以記住參與了“聚劃算”,參與了55劃算節,只會記得自己買了什么品牌,什么產品。

流量依然歸于品牌。

最后,則是更低的參與成本低。

55劃算節作為聚劃算的年度S級大促,凝結了官方的無數心血。

為此聚劃算不惜策劃了一系列營銷及大促運營活動,有劉一刀、王濛等一眾大咖加盟。

官方下場參與帶來的,是品牌方更少的投入。

各種活動,相關會場,活動玩法都由官方一手包辦,品牌帶著產品參與就成,人力運營上的成本得以最小化。

同時,由于活動規模盛大,參與品牌及產品數量類型繁雜,因此聚劃算必然需要將參與門檻標準化,確保大小品牌均可直接參與,由此帶來了標準化的參與門檻。

兩相結合,使品牌參與活動所需投入得以減少,參與門檻得以降低。

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品牌獲取流量的成本。

這便是為什么相較于單純的直播帶貨和店鋪自播而言,聚劃算55劃算節這樣的平臺類活動,是一個更適合大多數商家的活動類型。

流量大,成本小,同時能夠高度將流量聚焦于品牌自身,達成品牌自身的效益最大化。

盡管平臺活動目的也是出于自身利益,但在平臺側而言,平臺的利益跟商家和品牌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品牌活得好,平臺才能活得更好。

你永遠可以相信一個跟你利益一致的人。

其實許多迷信直播帶貨的人并不是真的相信直播,他們相信的只不過是“熱度”。

語音聊天火了吹語音,元宇宙火了又吹元宇宙,他們迷信的是一切有熱度的食物。

什么火做什么是有病。

直播確實火,也確實能夠帶來一定銷量,但不一定誰都適用。

你看新聞,一場直播XX億,商品全線售罄,確實容易看得人心潮澎湃。

但問題是,這樣的有多少?沒被看到的又有多少?

旁觀者可以偏聽偏信,但身在其中的從業者必須要看清利弊,要掌握主動權。

你需要銷售,那就請人帶貨;

你想要品牌,那必須自播。

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即便真的有,往往也輪不到你來撿這個漏。

商業社會了,學聰明點。

一個一定賺錢的東西,大概率賺的就是你的錢。

作者:半佛仙人;公眾號:半佛仙人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KCuDhttY4EizT4YX6QLtSQ

本文由 @半佛仙人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覺不只是電商,很多產品都還是要靠自己的,直播可能只會帶來一時的熱度。

    來自河南 回復
  2. 的確,直播只是電商的一種營銷手段,更主要的是如何提高用戶的復購率以及企業品牌文化

    來自廣西 回復
  3. 電商發展上在疫情之下供應鏈方面已經完善的很不錯了,個人認為如何給足消費者優惠,如何建立品牌形象、植入企業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來自廣東 回復
  4. 說的很對!其實直播帶貨這些東西都只是用來吸引流量的,如何留住消費者,品牌如何提高復購率這正是電商正面臨的問題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