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穿越漫長的經濟周期,需要這么做
編輯導語:受疫情影響,我們迎來了漫長的經濟周期:經濟低迷、企業裁員不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個人如何才能讓在低迷的環境中找到出路呢?本篇文章中,作者從四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來看看。
“又是一年五一勞動節,只不過這一年的北京連去餐館吃飯都成了奢望。
抗疫第三年,疫情似乎還沒有任何要好轉的意思,國內經濟依舊低迷,裁員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許多人工作了十幾年突然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抱希望,不安與迷茫幾乎成為每一個人內心的主旋律。
似乎我們都知道這將是一個漫長的周期,但該如何穿越這個周期卻不曾有答案……”
以下內容,僅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一、開篇:寒冬已至
三年新冠疫情的反復,讓許多商場,餐館,工廠,電影院,健身房,酒吧,旅游景點等等構成城市經濟的大部分要素悉數關閉;更讓很多人從固定工作者,變成了靈活就業工作者……
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 2 個月,美團新增騎手 33.6 萬人,餓了么新增騎手 24.4 萬人,其中40%來自制造業工人。
很顯然,并不是疫情來了經濟才開始下行,很可能是疫情到來之前制造業的用工荒就開始顯現了。
曾經遇到過一位騎手,據他自己說,他曾經在杭州開民宿,也曾經坐擁幾輛豪車。
無奈疫情期間民宿無人光顧,賠了家產還資不抵債,這才出來送外賣。
2021年9月1日正式實施雙減政策,高途、好未來以及新東方三巨頭教培機構陸續接連虧損。
至2021年的11月30日,新東方凈虧損達到了9.08億美元,同比擴大超過6倍;好未來凈虧損為9940萬美元,同比擴大127.98%。
至2021年10月30日,高途的凈虧損就達到了10.45億元,同比擴大12%……
雙減政策的直接結果是——教培行業黃了,一大批教培行業從業者被裁員。
僅僅新東方,辭退員工近6萬人。
裁員之后,這些人何去何從?
2021年12月22日,教育部發布最新公告:考研人數457萬,比2021年報考人數377萬人增加了85萬人,增長率為23%,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成為我國研究生全國統一考試以來,增長率最高的一次。
這些人并不是憑空出現,在他們當中不乏有前面失業在家的教培裁員大軍,也更有職場中晉升無望的職員,更有畢業即將失業的應屆生。
疫情之下,幾乎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出路……
2022年3月,京東開啟了畢業模式。
京東裁員不過是互聯網大廠裁員潮的一個縮影,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員工都免不了面對裁員的風險。
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直言,裁員比例低于10%,不叫裁員叫適度優化。
而且裁員并不局限于今年,而是連續三年,比例也可能一直是這個比例。
在企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不用考慮企業內部效率問題,尋找業務增長點更為重要。
而反過來,當企業完成野蠻增長進入平穩發展之后,更重要的事情是優化存量,尤其是人員優化……
簡言之,你當前的崗位人脈為患,你該何去何從?
二、分析:三座大山
裁員并不是最可怕的問題,可怕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三座大山”——住房、教育、醫療。
以北京為例,想要在這里穩定發展,購房、養娃是基本配置。
而現在一套房的月供動輒2萬起,一年的養房成本近30萬。
而養孩子的成本,參考《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北京和上海家庭0-17歲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分別為96.9萬元和102.6萬元。
而其中的主要開支是教育成本,也就是說平均下來每年養孩子至少需要5萬左右。
再算上日常購物等基本開銷,一個普通家庭在北京一年的生活成本大約是40萬左右。
如果,好巧不巧還有一些身體疾患,還需要為了治病而花錢,這個成本可能還需要繼續擴大。
住房、教育、醫療這三項支出中,教育支出最不可省,住房支出的關鍵是月供要夠低,而醫療支出的關鍵還是要身體健康。
三、方案:內功修煉
表面上看,關鍵問題是,當前是否有足夠穩定的收入能夠負擔起日常的開銷,似乎只是錢的問題。
實際上,要破局包含三個維度:
- 充裕的現金流;
- 健康的身體;
- 持續增長的能力。
1. 充裕的現金流
充裕的現金流,并不是說手里有足夠多的錢就好。
我們手里的錢還要維持正常生活,保證生活品質不至于過度下滑,需要讓年收入減去年支出后能夠負擔得起1-2年的總開支。
為什么要這么算?這么做本身是為了盡可能有余量對沖潛在的風險。
一般來說,最基本的配置是存款足夠支撐1~2年的基本開支。
按照上文的計算,在北京大概需要準備40-50萬的存款用于支撐一年的開銷。此外,還需要進一步開源節流。
(1)提高存款額度
要盡可能提高家庭存款總額度,保證家庭存款足以支撐自己半年、1年,甚至2年完全不工作。
(2)降低基本支出
關鍵是要讓房貸降低到安全范圍。當現有存款足夠支撐家庭運轉1-2年的前提下,如果在北京有公積金,可以考慮通過提前還貸的方式使月供接近于家庭月公積金提現金額,甚至要讓月供略低于月公積金提現金額。
這里最重要的不是把房貸還完無債一身輕,而是要收支平衡(月供=公積金)。
此外,要盡可能減少一些非必要的開支。
(3)謹慎理財投資
當前投資房產、股票、基金等等并無多少增量空間,但這并不是說就不沒任何有機會。
在完成上述兩項基本動作后,還是可以用閑散資金有條件進行一些嘗試。
當然,最保險的投資動作是投資自己,讀書、學習永遠都不過時。
如果想要達到足夠安全,可以將這個系數提高到3年,甚至5年。
前提是,能有一副好身體。
2. 健康的身體
《我不是藥神》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身體的重要性,更有很多人開始正視保險的作用。
雖然,我們不至于把自己鍛煉成為一級運動員,但至少要讓自己的身體足夠健康,不至于需要額外投資。
一副健康的身體,至少需要完成三件事:保險、健身、體檢。
(1)保險
一個三口之家,首先要為家里的主要收入勞動者購買保險,其次是次要收入勞動者,最后才是孩子。
而購買保險的次序,首先是重疾險,其次是意外傷害險,最后是壽險。
(2)健身
有規律的身體活動有助于身心健康,可以預防和管理心臟病、II型糖尿病和癌癥。
每周保持15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就可以保證改善心肺功能、更深層安靜的睡眠、減少抑郁和焦慮癥狀,減少認知能力下降,改善記憶力,促進大腦健康。
控制好運動強度和頻度,將體脂率和BMI控制在安全區間,就可以減少潛在的醫療支出。(參考:男生脂肪率:15%-18%;女生脂肪率25%-28%。男生BMI:22,女生BMI:19。)
(3)體檢
依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數據《2017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達429萬,占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
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大多數人在40歲之后癌癥發病率快速提升,80歲達到高峰。
肺癌為發病率、死亡率雙率第一;甲狀腺癌快速上升;死亡率排前的癌癥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統癌癥。
所以對于體檢來說,除了定期體檢完,需要根據自己的年齡和性別,做一些定向篩查。
3. 持續性增長的能力
截至2021年底,依照國家統計局相關報道,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其中從事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160多萬人,較2020年增加近3倍。
主播從業人數超160萬人,這說明低垂的果實已經不多了,這條路甚至有些擁擠。
與此同時,好走的路從來都不擁擠,只是太過于艱難,而對于每個人又有太多而不確定性。
關于持續增長能力方面,需要完成三件事:保持個人優勢、發掘潛在優勢、著手個人轉型。
(1)保持個人優勢:個人優勢,決定起點
人生的規劃,不是將每一個在專業上有造詣的專才都變成全面開花的全才。這種虛無縹緲的設想,恰恰容易成就更多的庸才。
更重要的是向著“新木桶理論”,讓使自己的專長不斷的疊加,形成足夠長的長板。
然后,找到可以匹配的資源,整合到一起達成新目標。
就像羅永浩說自己,即便花再多的時間減肥發現也減不下來,還不如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產生的收益更大。
其實,這也符合“比較優勢原理”,每個人都做好自己領域的專家,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通過市場進行資源交換,獲益的是每一個參與市場交易的人。
具體到個人身上,到現在這個年齡之后有很多事情已經來不及從頭再來了。
首要動作是從自己的優勢出發,借助優勢彌補劣勢的不足,均衡發展,甚至發掘出新的潛能。
拿健身來舉例,胖子們(因為我是個胖子~)最差的是心肺功能,但通常腿都比較壯。
首先,借助有力的雙腿進行長時間長距離的快走,以提高心肺功能,并將心率控制在140BPM左右;
其次,當快走時心率開始低于120BPM后嘗試慢跑;
再次,當慢跑時心率開始低于120BPM后開始提高運動強度,如限速跑、競速跳繩等。
最后,當身體開始適應規律運動后,開始補充全身性的力量訓練,強健每一塊肌肉。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起點一定是自己最具優勢的部分。而后,借助優勢帶動劣勢,最終達到均衡發展。
這樣,才具備綜合實力在新的領域進行單點突破。
(2)發掘潛在優勢:潛在優勢,決定增量
通常在一個行業里做久了,總會有一定的沉淀。你今天所具備的經驗,很可能是一個外行人所需要了解的內容。
所以,在這個階段需要發掘個人的知識變現能力,將自己的經驗系統化的轉換為課程。
幾乎任何一種需要長時間累積的經驗,都具備知識變現的可能。
比如,多年從事研發工作并且晉升到較高的職級,可以疊加畢生發展心理學,指導應屆生規劃職業發展;
常年健身并且在某個領域保持較高的運動成績,可以疊加營養師、健身教練等相關知識,指導普通人進行運動;
業余攝影或剪輯小有收入,開班教學也不在少數……
當行業經驗加上專業理論,距離自成一派開班授課就不遠了。
(3)著手個人轉型:個人轉型,決定蛻變
當我們還在大廠里為了晉升而發愁的時候,身邊有一些同事已經轉行成了小店老板。
有開飯店做了老板娘的產品經理,前不久又開了幾家連鎖美容店,閑暇時間都在健身;
也有開飯店的程序員,投資2年回本,然后開了分店,自己在家休養生息,從此告別了半夜處理線上故障的脫發危機。
隨著年齡的增長,穩定增長的只有年齡,每個人的終極崗位只有一個——投資人。
在公司里工作,作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每個人的歸宿大概率就是一臺功能良好的機器。
作為一臺運行已久的機器,它的性價比總是趕不上一部新買的機器。
當公司業務發展趨于放緩,新的崗位越來越少,打怪升級的晉升路徑就變得不在可靠。
這個時候就需要轉型,不能再以單純的個人優勢發展為主,更要的是進行資源整合。
在公司內,資源整合意味著從專家轉為經理,整合團隊資源,達成公司目標;
在公司外,資源整合意味著組織一群人進行一場活動,甚至一起工作——創業。
一名領域資深專家難找,但一名善于整合資源的經理人更難找。
個人轉型,意味著你不再是曾今的那個“物種”。
四、結語:未雨綢繆
假若這一刻危機還沒到來,就應該積極地行動起來。
疫情第三年,外部環境依舊沒有好轉的趨勢,這一個周期可能遠比我們預想的要更久。
用一位前輩的話說,永遠要做好Plan B,甚至要有Plan B的Plan B。
在危機到來之前,準備多套備選方案,未雨綢繆以備不測。
本文由 @Snowolf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被這個疫情所影響的股市和大盤都在下跌,每天都是在被割韭菜的一天
一個健康的身體太重要了,健康好才能有精力,精力好才能更多地去提升自己
手里有錢,才有抗風險的能力,大家都好好賺錢、好好存錢。
今年真的太難了,大廠裁員,經濟低迷,工資降低,只能茍住。
生活還得繼續,還得繼續發掘備選方案~
想要做到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前提下是自己足夠優秀,并且有一定基礎的資金再發展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