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研究的第一部分:PC互聯網時代的崛起和泡沫破滅(上)
上次某位大佬跟我說,讓我去做一個關于互聯網研究的交流。我想了想,就把自己演講的內容定義在“互聯網行業的過去和未來”??上翘煺冒l了高燒,加上講話比較結巴,有些內容沒有很完整的展現。于是,決定還是自己用文字寫一下,能夠更好的完善自己思路,也能夠跟更多的朋友做一個簡單分享。
今天就展現關于互聯網研究的第一部分:PC互聯網時代的崛起和泡沫破滅。關于PC互聯網時代,我推薦大家看兩本書:英文版的《Wallstreet Meat》和吳軍博士的《浪潮之巔》。前者從資本的角度闡述了PC互聯網的泡沫,后者從產業的角度分析了每個公司在那個年代所遭遇的困境。
記得第一次擁有電腦是1995年,那時候在美國的父母幫我買了一臺386電腦,大約是6000多人民幣,相當于上海一個普通家庭2年的收入。以前我們把電腦叫做學習機,其實基本上沒有什么學習功能,都是用來玩游戲的。我的電腦安裝第一個游戲叫《大富翁》。那幾年本來應該是好好讀書考高中的年代,我卻成謎于游戲。特別是當時光榮的三國志和大航海系列,玩得天昏地暗。后來許多歷史和地理知識居然還是來自于《大航?!返?。
其實那個時候中國沒有互聯網,只有局域網(Network)。就是學校里上電腦課,我可以在一個公共硬盤里下載老師的問卷到我的電腦中。那時候我們也聽說過互聯網在遙遠的美國已經很發達了。后來1997年去了美國,親身體驗了一次完整的互聯網泡沫。
01?從Network到Internet,PC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思科
可以說對于PC互聯網時代,第一個偉大的企業叫思科。
思科通過對于帶寬和路由器的創新,讓Network變成了Internet。沒有思科就沒有PC互聯網的浪潮。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每一次科技的創新都是源于硬件的創新。所以在每一次硬件創新的浪潮下,市值最大的企業都是硬件公司,因為他們的壁壘是最深的。所以在整個1990到2000的十年中,硬件公司思科的股價上漲了1000倍。到了2000年3月互聯網見頂的時候,也是思科市值第一次超越微軟,達到5554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這一天是2000年3月28日,也是納斯達克見歷史大頂的一天。
隨著思科將局域網變成了互聯網,整個老百姓的上網獲取資訊的需求就越來越大。記得1997年剛到美國的時候,媽媽就給了我買一臺電腦,那也是我第一次上網。第一次上互聯網的感覺棒極了,原來人與人的連接變得如此之近。我可以在美國看到國內的新聞,看到上海申花隊的比賽情況,和我們的同學發電子郵件。所以互聯網對于人最大的痛點就是:連接人與人,以及獲取資訊。這個痛點到今天從來沒有改變過。
02?爆發力的商業模式:戴爾對個人終端滲透率的提高
在有了基礎建設的普及后,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上網,這時候PC終端被大量普及。PC的英文名稱就是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過去,電腦是上班時候用的,許多人的家庭并沒有電腦。我剛去讀高中時,還有許多學生要在學校的電腦教室做作業,家里沒有PC。但是互聯網時代怎么可以沒有電腦?于是,個人終端滲透率大規模提高。這時候就出來一個叫Dell的公司。
Dell為什么特別?這個就像后來智能手機的小米一樣,沒有任何過去的歷史負擔。可以說一出生就是給互聯網用戶使用的。Dell當時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去中間化。原來我們買電腦是去商場,家電城(Best Buy, Circuit City)這種。中間環節一定會帶來更高的成本。Dell是很早創新去中間環節,直接在網上預訂。而用戶也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搭配電腦配件,滿足了當時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依靠著“去中間化”和“個性化”兩大利器,Dell也成為了當年網絡股泡沫的大牛股。今天,已經退市的Dell查不到股價走勢圖,只能在Yahoo Finance上通過歷史數據去感受當年轟轟烈烈的上漲。公司股價在網絡股泡沫中也在短短幾年完成了100倍的漲幅。Dell受益于整個PC終端的滲透率提高,基于模式創新,他的彈性就遠遠超過了HP和康柏電腦。
03?連接網絡時代:AOL
那么當你有了一臺能夠上網的電腦后,你還需要什么?Get Connected!這也催生了當年PC互聯網時代最偉大的企業:AOL(美國在線)。
1983年AOL的創始人Steve Case還是必勝客的市場部員工,混混蕩蕩十年后在1993年創立了AOL。
那時候大家都有上網的硬需求,而且AOL的產品非常出色。有自己的郵件系統,有自己的聊天工具AIM,也有各種自己的服務功能。關鍵是,那時候許多人上網容易掉線,非常不穩定。我曾經嘗試過免費的上網工具Net Zero,幾乎每半個小時就會掉線,用戶體驗非常差。所以即使每個月上網費用高達24.99美元,全美依然有超過2000萬用戶使用AOL的服務。那個年代還是電話線上網的時代,許多人為了上網不影響正常電話,還會額外拉一條電話線到家里。無論如何,為了能夠上網,連接世界,大家愿意付出很多很多。
而AOL的模式也是谷歌,Facebook和Twitter疊加在一起。融合了搜索引擎(之后還收購了Netscape網景公司),社交軟件等一體。AOL也是毫無疑問的大牛股,股價在八年時間上漲了超過1000倍。在巔峰時期,AOL還贊助了一部Tom Hanks和Meg Ryan主演的電影《You’ve Got Mail》,AOL的市值也一度比通用汽車和波音加起來還大,是全球市值前25的大公司。
04?搜索引擎來了:雅虎
好了,現在你有了可以上網的電腦,也連接了互聯網服務,那你還需要做什么?上網搜索!當年許多人和我是一樣的,對于上網去看各種新鮮的信息迫不及待,卻又不知道看什么好。所以我們會非常依賴搜索引擎,那時候搜索引擎最牛的公司就是雅虎。
說到雅虎,不得不提Jerry Yang(楊致遠),硅谷那個年代最有影響力的華裔。楊致遠很長一段時間是雅虎靈魂人物,事實上雅虎最早的名字是: Jerry’s Guide to the Internet 。雖然當年雅虎的創始人還有一位 David Filo ,但雅虎很大一部分來自于Jerry Yang 的能力。楊致遠是搜索引擎的鼻祖,最早想到了編出一個專門用于整理Internet 上各個節點資料的程序。而且,網絡股泡沫時代,上市非常容易。 于是1994 年 4 月成立的雅虎,一年后在華爾街上市,上市第一天的股票市值就達到了 5 億美元。而那個時候,雅虎一年的收入才 130 萬美元,虧損 63 萬美元。
可以說雅虎最初的成功來自于楊致遠的眼光。他基本上將電話黃頁的信息搬到了網上,讓用戶可以在互聯網上通過搜索引擎查詢各種內容。而且 Jerry 也是最早想到通過廣告變現的人。 可以說,雅虎的出現對于互聯網意義巨大,他提出了兩個非常前瞻的觀點:
- 對用戶的免費;
- 廣告作為流量的變現渠道。甚至可以說,因為雅虎的故事,推動了大量年輕人去創業。
雅虎也成為壟斷大部分流量的公司。流量的本質是什么?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流量就是一種對個人的“洗腦權”。他們可以左右你在網上看到的信息,獲取的知識。當然雅虎這種公司并不會真正給你“洗腦”。而是依靠廣告付費來決定將什么信息展示給你,什么不展示。這就是搜索引擎巨大的價值,能否被展示,能否再靠前的頁面被展示,對于很多企業都有決定生死的作用。
05?電腦操作系統霸主:微軟
最后我們說說微軟,今天微軟依然是市值最大的軟件公司,市值超過4800億美元,也是少數從PC互聯網泡沫中活到今天的巨頭。 比爾蓋茨是天才中的天才,很早就理解了免費和卡位。最早微軟將系統免費提供給電腦制造商,然后等培養出了用戶習慣再開始收割??梢哉f,微軟壟斷了PC電腦的操作系統,并且依靠這個最強的流量入口獲得了瀏覽器的市場份額。通過免費提供給客戶的IE瀏覽器,把當年的Netscape打敗了。我剛去美國的時候,Netscape還是最主流的瀏覽器。然而很快,IE通過捆綁Windows超越了Netscape。
為什么今天其他當年PC互聯網巨頭都死了,微軟還是那么大呢?我個人覺得這和微軟的非互聯網屬性有關。從骨子里看,微軟是一個軟件公司,一個PC操作系統的軟件公司。無論PC互聯網泡沫如何,只要個人電腦還在,大家還需要操作系統,微軟就有存在價值。十年后,等大家都不用PC了,全部換成Pad和手機,那微軟可能就真的不行了。
06?AOL并購時代華納:PC互聯網泡沫崩潰的標志
偉大的PC互聯網泡沫是如何破滅的呢?我覺得是軟件流量和硬件終端的滲透率都接近了瓶頸。到了2000年,基本上是PC互聯網的泡沫高峰。那時候我們高中還有不少同學輟學,去創業做互聯網公司。反正那時候只要名字有.Com,就能先融到一筆錢。也是在2000年最巔峰的時候,全美廣告時代最最昂貴的超級碗比賽,有一半的廣告來自互聯網公司。
當時導致互聯網泡沫崩潰有幾個標志性的事件。第一就是微軟被認定反壟斷,被拆分。可以說在整個PC互聯網時代,沒有任何人能夠和比爾 蓋茨抗衡。微軟以極其前瞻的商業模式壟斷了操作系統市場,而且一旦用戶習慣了其操作系統,就無法適應別的系統。第二個標志性事件就是蛇吞象的AOL對于Time Warner并購。僅僅擁有2000萬用戶,沒有任何硬資產的AOL蛇吞象,以1630億美元的價值收購時代華納。Case和時代華納的CEO Levin緊緊擁抱。而華納的大老板Ted Turner也把這次并購的激動人心形容為第一次had sex。在那個時候,擁有互聯網用戶的AOL并購擁有有線電視資源的Time Warner并購是相當合理的。兩家并購之后可以產生協同效應,也為之后AOL進軍有線上網模式提供了基礎?;仡^看,有線電視,上網,甚至電話打包的收費模式的確成了美國后來最終發展的業務模式。然而,時代華納內部保守的舊媒體問題,和AOL高估的股票估值都成了合并后的問題。從合并宣布到最后完成,AOL Time Warner的股價下跌了23%。而到了一年之后,股價又下跌了35%。
我個人覺得本質上泡沫破滅還是基于滲透率的瓶頸。從硬件端,我們看到個人電腦在PC互聯網時代得到了大規模的普及,到了2000年滲透率繼續快速提高的空間幾乎沒有了。整個硬件滲透告一段落。而PC互聯網用戶我們發現,AOL的模式很難全球化復制。在北美也基本上接近瓶頸。這也是為什么AOL希望通過合并Time Warner來獲取更多的用戶增長。
另一邊我們看到流量的增長也遇到瓶頸。當年雅虎最大的問題就是頁面信息太多,有體育,郵箱,新聞,旅游,娛樂。希望通過多入口來重新分發流量。然而,流量的質量越來越難提高,分發不夠精準。那個時候最常見的就是許多同學在雅虎網站上通過騙點擊量來獲得收入。雅虎表面上空有大量的用戶流量,但一直沒有真正實現精準變現。當流量變得廉價,而且無法繼續增長的時候,整個PC互聯網才真正遭遇了“滅頂之災”。
瘋狂的盛宴:那個時代的股市泡沫
很多年以后,當我一口氣看完《華爾街的肉》時,我才知道原來網絡股的泡沫很早就開始了。
但是進入瘋狂的開始是1997年,那一年,也是我剛去美國讀高中的一年。印象很深的是我母親有一個開衣廠的好友,他們三人合伙一起買股票,一起管理衣廠。在最開始的時候,僅僅是幾千美元試水,買入一些當年的強勢股AOL,思科,雅虎等。回頭看,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眼光。這些每一個都是當年的行業龍頭,表現最好的股票。很快,他們的賬戶就翻倍。于是他們開始投入更多,幾萬,甚至幾十萬美元。他們還用足了杠桿,股價越漲,杠桿越大,資產增值也越快。到了2000年最頂峰的時候,他們的股票資產達到了100萬美金。要知道,2000年的時候長島一套別墅只賣20萬美元,紐約上東區面積小一點的公寓樓100萬美金就能搞定。這是那個泡沫時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
另外幾件讓我深刻的事情是:我每周會去家里附近中國人便利店去買報紙,老板也常常和人交流股票。老板是一個空頭,每次都說這次道瓊斯到某某點位一定會跌了。有一次,他拉著還是高中生的我聊了半天,跟我說道瓊斯到10000點肯定不行了。就這樣,市場不斷突破他的點位,也可能身邊的中國人經常聊股票賺了多少,終于有一天,我聽說他在道瓊斯13000點沖進去買股票了……
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股市里的easy money讓大家忘乎所以。雖然我在美國,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天生愛炒股的原因,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這個牛市的特征。有一次叔叔帶我去紐約的中餐店吃飯,沒想到服務生也買了他當時買的AmGen,大家聊得很high,對方居然還送了我們一份點心。1999年,整個華爾街的獎金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許多人線性思維認為這就是他們每年會獲得的收入,在長島開始購置豪宅。1999年,巴菲特成為了最失敗的機構投資者,他居然在股東信中開始道歉。
那個時候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有一個叫China.com的公司,其實是中華網,和中國沒有關系。雅虎,亞馬遜的股價幾乎每個月都在翻倍。所有和Dotcom沾邊的公司,股價IPO當天就能暴漲。當然后來泡沫破滅的時候也很慘烈,大量公司不是倒閉就是跌幅超過90%。媽媽的那個朋友也很快被清盤了,最后還是依靠開衣廠的現金流,在幾年前買了一棟House……
寫在最后:流量的有效分割是每一次科技創新的核心
PC互聯網從某種意義上比移動互聯網的泡沫更偉大,更觸目驚心。那時候正好疊加了1900年之后美國股市最長的一段牛市,所有人都認為這個泡沫永遠不會破滅。大量長期沒有盈利的互聯網公司在二級市場享受了巨大的估值泡沫,但好的地方是,正是因為這個泡沫推動了資本大量進入硅谷,進入對于科技的研發。也為后來美國不斷的科技創新打下來基礎。
從產業和資本輪動的角度看,我們清晰的看到硬件創新>終端滲透>流量軟件的崛起過程。同時,由于硬件端的壁壘比軟件更深,所以在泡沫的巔峰往往伴隨著硬件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2000年3月的思科,以及之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蘋果。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產業都會誕生一批100倍漲幅的股票。那時候一級市場投資還不是很發達,所以我們看到大量的互聯網公司在二級市場完成了一級+二級的估值火箭發射。
流量是一切的核心,如何獲取流量,并且有效切割流量,分配流量,是每一次科技創新中最核心的要點??萍嫉膭撔卤举|是縮短連接的距離,提高流量的用戶體驗和精準性。PC互聯網的破滅,就是流量分割完成后,沒有更加高效的工具做進一步分割。而且人與人的距離其實無法再縮短。
最后就是世界是不可預測的。PC互聯網泡沫中,幾乎所有的公司都無法活到下一個移動互聯網泡沫。在當時,這些公司擁有著最頂級的人才和社會資源。雅虎最終有幸投了阿里巴巴,但是其他幾乎所有的并購全部買在高位,包括讓Mark Cuban財富自由的收購案。錯過了Facebook,也錯過了谷歌。思科一直是行業王者,從來沒有想過未來會出現一家叫華為的公司,以更低的成本和價格和思科抗爭。AOL的并購從戰略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執行上的認知不同。
而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也沒有人意識到這個派對就突然結束了。預測未來,真的太難太難。
我們會在后面,推出本文第二部分: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和未來,敬請期待!
作者:朱昂,個人微信:Tonyzhu830。歡迎交流,添加時,請告知職業和公司。
來源:微信公眾號【點拾投資】
本文由 @朱昂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請問這文章是您原創的么?怎么感覺像拼湊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