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設計流程——如何進行產品架構設計(上)
編輯導語:產品架構設計對于B端產品設計的過程來說十分關鍵,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產品架構設計的方法,從產品架構的概念、開展業務調研、調研的注意事項等內容展開,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上一篇文章中跟大家介紹了B端產品的流程,其中把B端產品設計階段拆分成了兩個大步驟分別是產品策劃設計階段和產品設計開發階段。
在產品策劃設計階段我們通過對市場和產業鏈分析以及商業畫布得出產品的產品定位,那么接下來這篇文章圍繞著產品設計開發階段,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我們需要通過業務調研輸出概要設計,也就是產品的架構圖。
整個階段的核心產出物包含了業務調研報告(目標用戶、目標角色、核心流程)、產品架構圖、核心業務流程圖以及產品路線圖。在這個階段的產品路線圖還只是一個階段性路線圖,還未細化到功能清單。整個階段會拆分成兩篇文章,第一篇核心圍繞如何進行業務調研和產品架構基礎介紹,第二篇則會細化圍繞如何設計產品架構跟大家分享討論。
一、產品架構是什么
產品架構是將具體的業務功能按照一定規則組裝成業務模塊,將不同業務模塊按照一定規則進行劃分和歸攏,并用圖形或者文字把各模塊之間的關系表達出來的邏輯模型;那么我們可以理解產品架構是一個邏輯模型,而邏輯模型的關注點是業務模塊和業務模塊之間的關聯關系,而業務模塊則是由業務功能組成的,業務功能則指的是一個個小的具體功能點。
1. 為什么設計產品架構
產品架構是對業務本質的抽象,只有找到了業務本質并且抽象成了業務模型,我們才會明白目標客戶的業務到底是怎么流轉和運營的,也才能明白我們產品側重點是什么,什么樣的解決方案才能去滿足客戶的核心訴求,同時也是產品進行需求判斷的核心基礎。
而基于對業務理解抽象之后而產出的產品架構是指導產品演進的路標,我們通過產品架構的抽象,看明白了客戶業務是什么,長什么樣,才能明白我們產品現在的樣子到產品最終的樣子到底存在多少偏差,才明白我們如何迭代成產品最終的樣子。產品架構同時是整個產品的骨架,是整個產品最終能夠落地的依據。
2. 如何通過業務調研梳理產品架構
進行產品架構設計時,首先需要抽象業務本質。在我們接受一項新的產品/任務,需要先理解業務,只有完成高質量的業務調研,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業務形態、整體流程及相互關系,才能設計符合業務形態的產品架構。
在業務調研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客戶業務是什么樣的、他們是如何展開工作的、他們工作分成了哪些部分、流程是什么、產出是什么,依賴是什么、職責是什么,最終輸出業務調研報告。
3.?業務調研報告需要包含什么
業務調研報告包含了三個層面分別是業務調研基本情況介紹、業務現狀梳理,業務問題總結。
業務調研基本情況主要是一些基礎信息,比如調研人是誰,被調研人是誰,調研的時間,調研的方式等等。在業務現狀梳理這個層面是整個調研報告的核心,包含了對目標客戶的產品定位和戰略目標、目標客戶經營策略、目標客戶的業務模塊,核心業務流程以及核心業務場景、目標客戶重點關注的產出及評價指標、目標客戶內部的運作機制。
在業務問題總結層面主要包含對關鍵業務痛點的梳理和痛點的解決思路,在這里的解決思路不需要細化具體的解決方案,只需要大概的解決方案即可。
二、如何開展業務調研
業務調研工作本身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是準備階段,整個階段要完成調研計劃的確認,調研背景資料準備等工作,整個階段工作質量將對能夠順利開展調研工作起到關鍵保障作用。
- 第二個階段是調研實施階段,根據調研計劃確定好調研對象對于業務模塊和業務流程進行調研,最終了解業務形態,整體流程及相互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訪談的技巧。
- 第三個階段是結果分析階段,調研結束后對結果進行分析,并生成業務調研總結,梳理業務現狀,總結業務問題,為架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也會根據我們的調研結果去判斷是結束調研,還是需要再次調研。
1. 調研準備
在B端調研過程中作者推薦是自頂向下的調研方式,原因是因為層級越高的被調研人,其信息對稱程度越高,基礎員工很容易陷入到與自身相關的細節和操作當中,對我們調研來說則無法掌握全貌。一開始如果從基層開始則很容易形成顧此失彼的局面。在調研準備階段中可以細化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制定業務調研計劃表,他包含了調研時間的確認,調研目的確認、調研對象的確認、調研方式的確認以及調研問題清單。
第二步是調研預約,針對被調研方因為涉及多個不同角色,不同層級的調研,我們需要確認一位被調研方的對接人,在進行調研前我們需要把之前整理的調研計劃與對接人進行預約溝通商討整個調研過程,我們最終需要與對接人明確幾點:
- 第一點:調研時間我們需要達成一致,被調研的人是否滿足此次調研的角色,是否和我們調研計劃的角色匹配上。
- 第二點: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明確哪些是產品的使用者,哪些是產品的付費者,哪些人是核心業務流程中的關鍵角色,哪些是管理者,哪些是決策者。
- 第三點:需要確認的是調研方式,我們需要明確哪些是可以線上溝通的,哪些是需要面對面溝通的,我們有哪些數據可以看,哪些數據我們不能看,哪些場景我們是能夠上手體驗,或者我們可以旁觀等等。
- 第四點:則是被調研人需要做哪些準備,需要討論哪些方面的內容,也需要發給對接人,讓對方也有準備。
第三步是調研準備工作的回顧,明確做好準備。在整個調研準備過程中我們要做到:準備充分,目的明確,內容聚焦,安排合理,不饒圈子。
2. 調研實施階段
業務調研我們是需要了解客戶的整體情況包括業務模塊的劃分、主要的關鍵的業務流程。所以我們調研內容也分成模塊調研和流程調研兩個部分。
針對SaaS產品經理來說如果客戶規模比較大,業務比較復雜。則需要先看模塊的劃分,根據模塊的劃分分別和不同的業務人員進行調研和溝通,優先了解各職能之間的邊界,流程調研可以在各模塊劃分之后,先看跨部門跨職能的流程,再看流程中每個部門每個團隊分別承擔了哪些工作,再去看每個模塊內部的小流程發生的場景,具體的動作。
如果客戶規模較小,業務相對簡單,可以考慮通過流程串聯起整個業務的運作,通過一個個流程對企業各職能部門進行了解和觀察。
1)模塊調研
模塊調研分為三步分別是劃分模塊的歸屬,確認模塊能力區間,討論模塊邊界,本質是先看這個模塊屬于哪個部分的,再看這個模塊能干什么,最后討論模塊的職能范圍。
第一步:模塊的劃分是在于理解業務的脈絡,提前劃分模塊是為了能夠確認需要問的問題,同時也能了解客戶的運營模型,如果模塊劃分不對,就找不到對應的人,找不到對應的信息。
第二步:確認模塊能力區間主要是為了了解目標群體內部的工作范圍劃分,在后續產品設計中這塊會影響產品的模塊劃分以及使用者權限的問題,調研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去試探被調研者的能力區間。
大部分情況下被調研者都是無法根據產品經理的語言給出能力區間的,能力區間確定得不合理,調研出來的內容是相對零散的,在這塊調研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常識先確定一個大范圍,再根據調研問問題的方式不斷修正能力區間。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去做提問比如:xx工作是否是你的職責,你的產出是什么?xx工作是否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xx工作是否是你領導要求你做的內容?xx工作是否與你績效考評kpi有關?
第三步:在第二步我們討論了能力區間,既然是區間那么必然會有邊界,他們的工作職能,他們的工作范圍都是有邊界的,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也需要與被調研者討論邊界相關的問題,但在實際工作場景中,往往會出現一人身兼數職的情況。在這里我們認為人可以是沒有范圍和邊界的,但職能一定是有邊界的。
所以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將人和職能混淆在一起,在針對模塊邊界調研時我們可以問,你的上下游同事分別是誰,他們承擔了那些工作?那些工作是你一定不能做的,那些工作是你們都可以做的?你和你的上下游同事之間,相互輸出分別是什么?在怎樣的情況下,這個事情會由你來處理,或者不會流轉到你這邊。
2)流程調研
流程調研也分為三步第一步確定流程的分類,第二步分析流程價值,第三步明確調研流程要素。
第一步流程分類: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去做分類一類是功能維度,另一類是必要性維度。在功能維度主要可以分為業務流程/財務流程/管理流程三類。必要性維度分為核心流程/可選流程/附屬流程。我們確定流程的分類其目的是為了明確這個流程在未來架構中的歸屬,確定其主要的職能和操作人的角色。
第二步分析流程的價值:在流程調研中我們需要與被調研人討論流程的價值,流程價值主要包含了它產出了什么結果,解決了什么問題,匯聚了那些內容。
第三步明確流程的要素:
- 典型場景:這個場景在什么情況下啟動,流轉過程需要經歷幾個環節,每個環節又是什么樣的流程,流程在什么情況下結束,是正常結束還是意外終止;
- 關鍵角色:每個環節場景有哪些操作角色,分別承擔了什么職能,誰是主動推動流程流轉,誰是被動響應的;
- 操作行為:這些角色在這些場景下需要做哪些操作,不能做哪些操作;
- 結果分支:這些操作產生了什么結果,哪些結果是預期的流程結果,那些是預期外的分支;
- 數據沉淀:每一個環節完成以后,我們的數據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變化是業務主數據變化,哪些數據變化是操作數據變化;
- 在調研過程除了正常流程操作我們還需要關注異常流程,比如在某個環節因為某個事項卡住了,不執行了他們是如何處理的。針對流程調研的比較常用的方法5W1H法
3. 結果分析階段
業務調研結束后,需要及時對調研結果進行整理、篩選及分析,選取有效內容,分析出整個業務中的關鍵角色、核心模塊、核心流程及核心場景,并生成業務調研報告,梳理業務現狀,總結業務問題并最終為整個產品的架構設計提供現實依據。
在對結果分析的時候我們從四個維度去做調研分析:客戶模塊(考慮模塊的職能邊界)、使用角色(考慮不同角色的職責與輸入和輸出)、場景分析(分析業務流程中出現的場景,這些場景之間是如何串聯的)、流程分析(考慮客戶有哪些業務流程,每個流程對應的價值是什么)這四個維度。
分析的結果是選取對下一階段有用的內容,而選擇內容主要是從四個反饋和輸出的內容來選擇,他們分別是關鍵角色反饋內容、核心模塊相關內容、主流程相關內容、核心場景中的內容,這些內容所包含的信息很大概率都是需要保留的信息。
- 關鍵角色:主要是管理者、決策者、付費者、高頻使用者、有影響力的人(財務、法務、風控)。
- 核心模塊:體現客戶商業模式本質的模塊、體現客戶管理訴求的模塊、為客戶各模塊提供基礎支持的、生成最核心的業務數據的部分。
- 判斷主流程:串聯核心模塊的流程大多是主流程、跨職能團隊多的流程大多是主流程、流程節點涉及到管理層級較高的,大多是主流程、高頻出現的流程大多是主流程、產線核心業務數據的流程大多是主流程、無法被取代的流程可能是主流程、必須要閉環或者有線下處理方案的流程可能是主流程。
- 核心場景:主流程中第一個發起的場景,大概率是核心場景、主流程不同操作產生的分支場景,大概率是核心場景、產品核心業務數據的場景、大概率是核心場景、涉及到業務財務結合的場景,可能是核心場景、為客戶帶來收入或節約成本的場景,可能是核心場景、高頻的場景可能是核心場景。
4. 調研注意事項
同時在進行業務調研的過程中我們對調研有一個清晰地認知,我們需要知道業務調研不是需求調研,不需要過分關注細節,需要把握重點。業務調研不是行業調研,太過抽象宏大的問題是無法獲取產品經理想要的信息的,不是需求答疑會,不能隨意承諾需求,更不能當場討論解決方案,不能毫無準備,盲目問問題,需要聚焦業務本身,關注業務整體狀態,不能自己YY,要有數據依據支撐。
不能筆削春秋,要客觀工作,不能相對單一的調研對象,要考慮調研對象之間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不能指望一次調研獲取所有信息,這是一個反復研磨反復修正的過程。在調研過程中要帶著預設去提問、調研過程要記錄問題、問題設置前后要有關聯性、提問要有同理心、提問要思路連貫內容聚焦。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以及如何去做好此次調研工作,我們說過調研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那么我們如何減少調研的次數,如何一次調研盡可能獲取更多業務信息,這就需要調研人員具備一定的經驗和技巧,需要不斷地磨煉。也需要自己在調研中不斷總結。
三、結尾
最后我們再總結回顧下,我們需要業務調研去了解目標客戶的業務形態、整體流程,業務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最終能給整個產品設計提供現實依據。好的業務調研是準備充分、溝通有效、反饋及時、總結到位的。
本文由 @技術差一般不說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大佬沒有舉例說明怎么進行產品架構設計呀,求再出一篇文章做指導,感謝!
受教了
寫的真好
文章寫得挺好,就是產品架構設計最后寫得大篇幅都是業務調研,調研然后怎么設計架構呢?還有就是如果能結合實際的一個例子說就更好了
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