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進來感受血壓升高:為什么所有網絡流行語的盡頭都是陰陽怪氣?
編輯導語:沒有??梢蕴用摲粗S,就像沒有宏大能逃脫解構。狗頭表情包、“呵呵”及微信自帶[微笑] emoji的含義變化,這便是最初的陰陽表情包或者網絡流行語的雛形。為什么所有網絡流行語的盡頭都是陰陽怪氣?本文將對此進行解讀分析,值得一看。
經常泡在網上的朋友們,應該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社會熱點發生后的一段時間,往往也是互聯網語言井噴式豐富的時期。每到這個階段,大家不僅打字手速突飛猛進,造梗、二創和吵架的熱情也異常高漲。
比如現在,隨便去哪個社交媒體上轉一轉,你都能找到網友們在最近幾場沖浪混戰里留下的智慧結晶。而這其中最精髓、最能體現當代人詞匯量、也最能體現互聯網生態環境的表達方式,就是所謂的“陰陽怪氣”,或者說反諷。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2010)
在簡中互聯網,關于線上語言的解讀方式的討論,可以追溯到若干年前的狗頭表情包,以及著名的“呵呵”和微信自帶[微笑] emoji的含義變化。大概從那個時候開始,社交媒體上的流行語和表情包,就逐漸脫離了“所見即所得”原則,開始逐漸走向萬物皆可陰陽的反諷邏輯。
一、我無話可說,只能陰陽怪氣
在討論“為什么反諷體在網上這么普遍”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界定,日常語境里說的反諷到底是什么。
一個比較淺顯的解釋是,反諷/陰陽怪氣是一種以文字、emoji 和表情包為載體,以玩梗、反串和抖機靈為內容,以調侃、吐槽、自嘲和相互嘲諷為目的的表達方式。其講究在最短篇幅內,做到“我表面上說的和我實際想說的完全不一樣”的話中有話效果,通常來說以態度云淡風輕、講話文明為佳。整個操作的關鍵在于使用者對諷刺這門藝術的把握程度。
人民公仆 第一季 Слуга Народа (2015)
反諷的盛行與我們上網時的情緒息息相關。由于種種原因,現在的互聯網并不是一個適合心平氣和好好講話的地方,觀點、立場和情緒占據了大部分時間線,即使是剩下的那一點可以被稱為“事實”的部分,也很難得到它應有的待遇。
早在 2016 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對數百萬條微博帖子進行了語言分析。他們發現,憤怒是社交媒體上最容易傳播、最有影響力的情緒。想想每一次公共討論最后的一地雞毛,以及任何話題都能引發不同圈層之間對戰,你大致也可以評估出日常沖浪的這些人,大多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狀態。
12把椅子 The Twelve Chairs (1970)
人類的憤怒是向外的、帶有行動力的,它的攻擊性催生了大聲說話的欲望。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啊怎么所有人的戾氣都這么大”,事實或許不止如此。情緒并不會憑空誕生或消失,那種“上網就是為了抬杠和看人抬杠”的現狀,從來就不是單獨某一方的原因,而是互聯網用戶、平臺、現實生活和不可抗力一起造成的。
自由的幻影 Le fant?me de la liberté (1974)
如今互聯網語言的最大矛盾,可能是網友們日益增長的陰陽怪氣之情,跟流行語迭代的速度跟不上這種表達需求之間的矛盾。至于大家喊了很久的信息過載,不過只是這種矛盾得不到解決的一種代償效應而已。
語言承載情緒,同時又進一步激發情緒,這就是在網上通常吵不出任何結果,最后只能刪帖、拉黑或者不了了之的原因。但我們的語言本身又是嚴重枯竭和扁平化的,尤其是在這個流行詞乏味得像復讀機、敏感詞和禁忌卻又越來越多的時代,一個普通人希望在線上毫無顧慮地聊點什么,可能性其實相當渺茫??傊谝粋€表達受限的環境里,反諷是普通人唯一還能用得上的語言暗器,只不過我們通常用它來互相攻擊。
玩樂時間 Play Time (1967)
二、“我對你的無語,可以填滿整個宇宙”
如果你不是那種精通互聯網黑話的十級語言學者,就一定會在上網沖浪的過程中經歷一些“這是在說什么”的心路歷程:
同一個笑瞇瞇表情包,可以同時表達開心、呵呵,以及“好氣哦但我還是得保持微笑”;一個問號或許是普通提問,但三個問號連用就變成了“你聽聽自己說得是人話嗎”;“啊對”的意思是“沒錯”,然而“啊對對對”的意思卻是“一個字都不對”……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為什么互聯網反諷體越來越難懂、越來越繞?一方面當然是因為當代語言博大精深,而小圈子和黑話又實在太多,但另一方面,還是來自于文字交流本身的缺陷。
我的舅舅Mon Oncle (1958)
2005 年,《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志》發表的一篇研究認為,文字型諷刺因為缺乏表情、語氣和現場情境等線索,接受者經常會有理解偏差。為此,人們不得不用加粗、斜體、emoji、空格等等方式幫助傳遞。
而一項針對 Twitter 上標注了 #sarcasm(諷刺)標簽的研究也提到,這類推文經常使用更為夸張的感嘆詞,或者“積極措辭搭配消極情況”的反差組合(這其實也是幽默的基本套路),久而久之就成了 meme 和梗。有些研究甚至認為,諷刺性推文會比其他內容的措辭更加“積極”。這就意味著,那些看上去毫無攻擊性的 emoji 或虛擬角色越可愛,被做成陰陽怪氣表情包的可能性反而越大,因為冒犯效果比單純的辱罵更悠長。
一九八四 Nineteen Eighty-Four (1984)
最早提出“解構”一詞的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認為,解構的本質和責任是“對抗非正當的教條、權威與霸權”。當你意識到個人的力量空前渺小,解構就有了意義,它可以帶著我們的反對和輕蔑消解一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刺破那些宏大的,挑戰那些不被允許的。
在這個共識之下,反諷作為一種結合了圖文、解構和諷刺的高語境文體,不僅帶著文字游戲般的機智,還能令使用者獲得一種“暗號對上了”的趣味。如果你點開一條微博,能在五秒之內判斷出整個轉發鏈里誰是友軍、誰在反諷、誰是跟風玩梗、誰又在假扮反串,恭喜你,你掌握的不僅僅是陰陽怪氣學,同時也是整個中文虛擬世界里最形而上又最下沉的部分。
美麗人生 La vita è bella (1997)
三、簡明陰陽怪氣,基礎詞匯入門,送你
為了幫助加深大家對簡中互聯網語言的理解,我們在反諷文學里摘錄了 12 條高頻詞匯,按照難度從低到高的順序給出一些解讀。需要提醒的是,它們只是互聯網浩瀚文學海洋里極小的一部分,以下解讀僅供參考。當然,我們也也歡迎各位野生諷刺文學家們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
1. 啊這
“啊,這個”的極度省事版,意思是“因為太驚訝/尷尬/錯愕而一時語塞”。至于后面接的是“這什么玩意兒”還是“這我該怎么說”,全靠雙方自由心證。關鍵在于言簡意賅,在兩個字以內達到無語之情無以言喻的效果,類似于“噴了”。
辦公室的故事 Служебный Роман (1977)
2. 說得好,下次別說了
同樣是標準的先揚后抑句式,重心在前半句的夸獎之后那突如其來的勸阻。句中的“說”可以替換成任意其他行為,比如“這首歌唱得好,下次別唱了”“這電影拍得不錯,下次別拍了”,轉折之優雅僅次于用法相似的“粉色嬌嫩,你如今幾歲了”。
3.(
最早來自二次元圈,現在的含義逐漸變成了“內心os”和“說話時的狀態暗示”??梢詥为毷褂靡部梢詢蛇吚ㄌ栆黄鹩?,表示話里有話/欲言又止/開個玩笑/自黑一下等等,例如“我好快樂啊哈哈哈(”“打賭輸了我就倒立洗頭(不是”。因為趁手好用、靈活多變,現在已經是固定用法級別的日常語言。
奇愛博士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4. 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
一種繞著彎的提醒,潛臺詞其實是“你有沒有搞錯”,場景類似于已經過氣的“xxx了解一下”,但比后者的發傳單式口吻更戲謔一些,用途也相當廣泛。至于在具體語境里到底是真心解釋還是惡意調侃,基本完全取決于后半句接什么。
6. 你這種狀況多久了?
“你是不是腦袋有問題”的委婉說法,多見于各種迷惑發言的評論區。相似用法的還有“你們那兒xxx判幾年?”“今年的春晚沒你我不看”等等,都可以分到“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的那一類。
發條橙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7. XX警告
由紅牌警告演化而來,現在更接近“發現某人的言行可能會引來某些不友好言論的善意提示”,在光譜上差不多是中立偏友軍那一掛。潛臺詞是“我同意你說的,但我也知道會有很多人要來反駁你了”,基本等同于“樓主/層主挺住”“XXX還有30秒到達戰場”以及“別問,問就是XX”。
8. 地鐵老人手機.jpg
“老人在地鐵上瞇眼盯著手機屏幕”的縮寫梗。由于原型表情看上去很像嫌棄臉,經常用于表達無語、吐槽、無話可說等態度,但指向的通常不是對話雙方之一,而是共同談論的某個第三方。用同樣原理創造出來的還有“這是蝴蝶嗎.jpg”“女人 怒吼 貓.jpg”等等,一種寥寥數語就能達到“你為什么可以發圖片”的視覺膝跳反應。
鐵皮鼓 Die Blechtrommel (1979)
9. 中肯
原本是粉絲和受眾對著名網評文體“老胡體”的評價,現在被反向用于內涵那些看似有理有據實則左右互搏、像小編體一樣車轱轆話來回說的詭辯式論述,有時也可以拿來夸贊那些模仿中肯體的段子。同理還有“謝邀”“理客中”“格局打開”“不吹不黑”“ 背后的原因令人暖心”等等,都屬于贊美用得太多了讓人反感、最后反而淪落成了批評。
微博常用 emoji 之一,表情名稱是“[太開心]”。遺憾的是這個長得像黃豆的笑容看上去實在可疑,很快就被善于發散的微博網友用成了陰陽怪氣標配表情,類似“臉上笑嘻嘻心里mmp”。用法傳開之后,像“[可愛]”“[憧憬]”“[打call]”這樣含義相似的 emoji,也全都跟著畫風跑偏。不僅如此,那些經典款的賣萌/生氣/訝異表情們,現在也都榮升成了萬物皆可反諷的一份子。
鳥類變形記 A metamorfose dos pássaros (2020)
10. 集美
“姐妹”的諧音,原本是年輕女性網友間的常用稱呼,后來逐漸被用來指代這個群體,同時發展出了某種微妙的嘲諷意味。同理還有“芋泥波波芝芝桃桃”“絕絕子”“暴風吸入”“美美躺平了”“yyds”等等,本質上都屬于“把某個群體經常說的話拿來復讀、造句就成了玩?!钡拇笮蚦os現場。
11. 寧
眾所周知,網絡梗里的諧音和形近字越多,反諷成分越高。本來是敬稱的“您”,在一些亞文化圈子里變形為讀音相近的“寧”之后,原本的嚴肅性蕩然無存。文字替換梗在中文 meme 里占比很高,從輕度的賣萌調侃(東雅、禿然、恰飯)到人身攻擊級別的抽象話(彳亍口巴)都有,危險系數當然也是逐級提高。
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 (1936)
12. 空格、《》、#
前兩個來自日本蒸汽波時期的全角輸入法,可以看作對日式輕小說“什么句子都能拿來當書名”風氣的調侃,后者則是社交媒體上的話題符號。它們都是在傳播的過程中逐漸帶上了反諷屬性。舉個例子,同樣的文字,對比一下“這是在干什么”、《這 是 在 干 什 么》和#這是在干什么#,很明顯,后兩者更有那種“雖然想吐槽的只有一句話,但這句話里的千言萬語足以寫一本書”的一言難盡感。
最后,在壞消息不斷的當下,我們祝大家能在看懂所有陰陽怪氣的同時,也保有好好說話的意愿和能力。
參考資料:
https://www.fastcompany.com/3017596/anger-spreads-faster-on-social-media-than-any-other-emotion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03358623_Figurative_Messages_and_Affect_in_Twitter_Differences_Between_irony_sarcasm_and_not
www.qdaily.com/articles/51423.html
作者:貓三只;編輯:華夫;公眾號:NOWNESS現在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IfdNth2-d6igtEZRKLZiBg
本文由 @NOWNESS現在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看來我已經掌握了整個中文虛擬世界里最形而上又最下沉的部分。陰陽怪氣學真是博大精深。
陰陽怪氣的也許不止是網絡詞語,還有社交軟件的各個系統表情,我現在看什么都覺得奇奇怪怪的
時代變了,說話的方式也變了,就像唐朝流行詩宋朝流行詞,順應時代吧
這可能也是一門語言藝術,雖然說這相反的話,但大家都能聽懂。
可能是大家都把自己的陰陽怪氣的心情都化作了這些流行語。畢竟有些話不能當面說。
這些陰陽怪氣的詞語真的蠻好玩的,被網友玩出了花,也經常會和朋友用這些詞,增加點生活樂趣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我看到絕絕子、yyds、一整個。。。、咱就說、我真的會謝、之類的話不反感,但是反感天天把他掛嘴邊
互聯網上沒有線下約束,都有點放飛自我的感覺所以才會有這種情況吧
這么一說還真的,可能是網絡上大家都不認識彼此,每個人在發言的同時也在釋放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