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紅利消失殆盡,P2P平臺還能如何突圍?
在P2P行業紅利接連殆盡的當下,借力資本、提升內功或能夠成為P2P平臺在新競爭格局中的突圍之道。
即將過去的2016年被業內認為是P2P的合規元年,回想這一年頻繁下發的監管文件,這個說法確實不為過。尤其是8月24日,P2P行業迎來首部官方性的監管細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其中首次公開提出的“借款金額上限”、“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等概念更是加速推動了P2P平臺進行合規調整及轉型。隨后的發展便如大家所見,P2P行業掀起了一陣大規模的轉型熱潮。
但事實上,這股合規熱潮背后還隱藏著另一種現象,即P2P行業普遍開始重視內功的修煉,在P2P行業紅利接連殆盡的當下,借力資本、提升內功或能夠成為P2P平臺在新競爭格局中的突圍之道。
一、P2P行業紅利時代或一去不返
1、監管紅利
監管紅利是指早期監管空白的時候,P2P行業違規成本較低,平臺在經營和發展中或有計劃、或無意識地偏離正常的創新軌道,最終達到脫離監管規制的目的,這種行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監管套利”。早在2014年,銀監會創新部主任王巖岫在公開場合闡述監管思路時就曾明確表示,“P2P平臺自身不得提供擔保”,這一點在2015年12月末下發的《P2P監管細則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也得到了進一步印證。
面對這一政策,彼時的P2P行業是如何實現監管套利的呢?絕大多數平臺采取的做法不外乎三種,即引入小額信貸機構進行第三方擔保、引入保險公司對項目投保、自設“風險準備金”進行曲線擔保。
筆者舉的這個例子,只是P2P監管套利的冰山一角。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收緊及政策的全覆蓋,P2P行業的套利機會已經遠不如早期那么多了,產品和模式上的所謂“創新”空間更是急劇收窄。盡管今天仍有不少平臺另辟蹊徑,期望通過貼上“金融科技”等標簽,來從更大的范疇上躲避監管,但P2P行業監管套利的紅利期正在消逝也是不爭的事實。
2、利率紅利
所謂P2P平臺的利率紅利是指,早期行業整體處于利率高位,平臺僅憑高出傳統理財渠道一大截的收益率就足以吸引一大批投資人,而這一盛況隨著行業降息潮的頻繁上演,早已經不復存在。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61%,這是今年以來P2P綜合收益率連續第11個月下跌。P2P行業收益率持續走低,對整個行業而言是利好,但對部分平臺來說更像是一次生死大考。一方面,P2P行業收益率長期畸高,如今回落至合理區間內無疑是行業回歸理性的充分體現。
另一方面,這兩年來,銀行多次降準降息,不斷推動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基于這種背景,為了避免優質資產流向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P2P行業只有同步降低利率才能保證在債權端的競爭力。但是對于一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平臺來說,降息就未必樂觀了。P2P高息盛行的時候,我們不拼產品、模式,也不用去比知名度、影響力,只要能給出高息,就能吸引投資人蜂擁而至。然而一旦這種紅利褪去,這類P2P平臺的短板就開始暴露了。
3、流量紅利
P2P行業發展最為迅猛的2013-2015年間,被業內認為是P2P行業“流量為王”的時代。一方面,當時P2P在國內還處于發展初期,圈占市場、擴大規模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共識,因此行業基本形成了以“引流”為核心的競爭格局。
另一方面,2013年以后,P2P行業內涌現了成百上千的新平臺,這部分平臺在自身發展訴求和畸形競爭格局的雙重推動下,也不得不加入這場勞時又傷財的“流量之爭”中。隨著P2P平臺數量的突飛猛漲和互聯網金融理財用戶增速放緩,P2P行業獲取流量的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再加之經過多年的沉淀,業內已經出現了不少巨頭,大多數平臺在資本實力及獲客能力上都難以與它們抗衡。而這些現象的出現,也可以說是宣告了流量紅利的消失。
二、紅利過后P2P平臺如何借“資本”突圍
監管滯后、競爭和緩的市場環境,讓P2P平臺在發展初期走了不少捷徑,但這種依靠紅利實現的過于粗暴的擴張,是不足以支撐平臺長遠發展的。隨著行業的合規化程度越來越高,早期的發展亂象將得到終結,熱衷尋找捷徑的平臺或面臨無路可走的境地,此時平臺的內功便成了取勝的關鍵。
綜合數據顯示,從2010年宜人貸獲得P2P行業第一筆風投融資,到2016年末車貸平臺果樹財富宣布完成B輪融資。過去的六年,整個P2P行業至少發生了260余起融資事件,共有近200家平臺獲得融資,總體融資規模超過430億元,足見資本對這個行業的趨之若鶩。而對于P2P平臺來說,資本雖然也會相應地帶來嚴苛的盈利要求、對賭協議等,但是在行業面臨轉型、市場經濟加劇的當下,資本加持仍然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首先,在先后經歷了2014年、2015年兩輪資本熱潮之后,P2P行業內規模成熟、體量巨大的一線平臺基本上已經面臨估值天花板了。因此對于資本市場來說,此時已經不是入股大平臺的好時機了,而這一趨勢一旦形成,則意味著眾多中小平臺將得到更多的融資機會。
有數據表明,2016年資本市場對P2P垂直細分領域的關注度有了明顯提升,尤其是以汽車金融、消費金融為代表的小額細分業務。這種關注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呢?僅僅是在車貸行業,就出現了一家上市企業同時注資5家車貸平臺的事件。今年以來,主營視頻直播業務的港股企業天鴿互動已經先后完成了對玖融網、果樹財富等中小車貸平臺的注資,車貸行業融資案例的增多似乎也預示了接下來垂直細分領域內二三梯隊平臺獲得資本進入的巨大可能性。
其次,2016年對于P2P行業而言是合規調整的一年,然而,平臺(尤其是中小平臺)要嚴格依照監管標準來進行整改,其實是面臨著相當大的壓力的,這種壓力則主要來自于資本背景及資金背景。
以銀行存管為例,筆者所知P2P平臺即使是接入城商行的資金存管業務也需要跨越多座大山,例如部分銀行要求平臺要擁有真實的上市公司或風投背景、一年動輒千萬的存管費用標準等等,而這種壓力或能通過引入資本來緩解。
一方面,資本的進入對于中小平臺來說,將能夠對平臺的資金進行強有力的補充,緩解平臺在合規轉型時期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引入知名風投、上市企業等機構資本,有利于增強平臺的背景實力,一定程度上能為P2P平臺的合規整改提供便利。同時,考慮到競爭成本的上漲,依托于上市企業等機構的資源優勢進行協同合作,或是P2P平臺在新形勢下的另一出路。
最后,如前文所說,P2P平臺的利率高位正在消失,再加之未來一段時間內合規整改給平臺帶來的成本壓力會越來越大,P2P綜合收益率還將進一步下降。誠然,現今平臺已經很難再通過高收益的噱頭來獲客了,那么在這種形勢下,平臺想要合理控制獲客成本,就要投“用戶”所好。
目前投資人選平臺一般比較關注兩點,一是平臺的合規程度,投資人對平臺合規化的考量將會從業務和資質兩方面入手,業務主要是以監管提出的限額要求為參考,因此近段時間以來投資人顯然更青睞車貸等小額標的,在資質方面則是指目前監管提出的“門檻類”要求,包括銀行存管、ICP、備案登記等,雖然業內普遍認為,電信增值業務許可證等事項的辦理是因金融辦備案登記指引遲遲未下發而受到影響,但是用戶對于平臺是否擁有這類資質仍然是非常關注的。
另一方面是平臺的資本背景,對投資人來說,平臺的資本背景一方面意味著資金實力,另一方面則意味著信用背書,不管是風投還是上市企業,在注資平臺之前必然會經過多輪盡調,因此在這一點上,仍是有不少投資人愿意以專業機構的眼光作為參考的
作者:flatzhen
來源:http://www.tmtpost.com/2548079.html
版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若標注有誤,請聯系主編QQ:419297645
正規的P2P就應該連收益利率都是用戶自己定義的,而不是平臺定義的。平臺就像滴滴一樣收一些手續費或者收益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現在還在靠平臺定義利率的P2P都存在違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