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出海:從借勢全球化到生而全球化

1 評論 2359 瀏覽 1 收藏 22 分鐘

編輯導語:隨著全球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全球化也在持續進行中,本篇文章作者講述了有關互聯網出海的相關內容,講述了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出海做出的應對措施等,一起來看一下吧。

疫情阻隔世界,但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仍在進行中。

今年5月,來自中國的跨境電商APP Shein,一度力壓 TikTok、Instagram等其他熱門應用,奪得全美免費應用下載榜的榜首位置。

在同樣來自中國并風靡全球的TikTok上,歐美的女孩們伴隨著節奏感十足的音樂,更換一套又一套來自 Shein的衣服,便宜價格和新穎款式,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不斷點擊下單。

在地球另一端的圣馬力諾,這個歐洲最古老“國中之國”的購物圣地The Market,也落地了一項名為Alipay+的全球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同樣來自中國。亞洲十多個電子錢包借助Alipay+得以首次一鍵聯入歐洲,服務到10億的潛在亞洲消費者。

把時間線拉到7年前,中國企業出海的明星代表還是獵豹。2015年6月,37歲的獵豹CEO傅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意氣風發地說:過去兩年間,獵豹成功探索出了新時期中國公司出海的新路徑,那就是“先全球化再本地化”。

這并非他自吹自擂。當時的獵豹清理大師、電池醫生、金山毒霸等產品,常年霸榜Google Play工具下載榜。2014年5月,獵豹赴美上市,獵豹赴美上市,其“APP分發+游戲聯運+廣告營銷”模式受到資本市場追捧,獵豹市值一度攀升至50億美元。

但正如歌中唱的:“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晴時有風,陰時有雨,爭不過朝夕又念著往昔”。

如果可以,傅盛最想做的,可能是兩件事:

  1. 把時間條焊死在2014-2016年。
  2. 絕不將收購而來的海外短視頻平臺Musical.ly,再賣給字節跳動。只是,獵豹跑得再快,也撞不開可穿回從前的任意門。

如今,7年過去,中國互聯網出海來到了一個新階段,TikTok、Shein和Alipay+等出生于海外、服務于全球的產品,正走到聚光燈下。

“舊王已衰,新王已立”的故事背后,是中國互聯網出海的深層次邏輯變了。

這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從借勢全球化,變為生而全球化。

01

五六年前,很多互聯網觀察者愛說“從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

但如今,“Born Global”正被更多地提及。

中國互聯網到了不得不加碼出海的時候。

“引進來”和“走出去”,對應的是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與“從有到優”兩個階段的歷史使命。

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占GDP的比重達到34%。有機構預計,10年后比重會超過50%,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網易CEO丁磊認為,做到30%,可以拼紅利、拼市場、拼資本,做到50%,只能拼技術、拼運營、拼實力;做到30%,可以拼內涵、拼本土,做到50%,就要開始考慮拼外延、拼世界。

所以,在2019年10月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丁磊拋出了“數字大航海的時代開始了”的說法,稱“全球化能讓中國互聯網再贏一次”。

那時候,中國互聯網人口紅利正消失,“增量轉存量”成了現實,“卷字訣”大行其道。

全球化,成了必經之路——互聯網破卷的路徑,不外乎幾種:向上,硬科技;向下,下沉;向周邊,數實融合;向內,元宇宙;向外,全球化。出海,才能在更廣袤的國際市場開疆拓壤,獲取全球化的紅利。

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出海對中國互聯網大廠來說,已經不是“內升”之余的適當“外擴”了,而是必答題。

監管趨嚴,市場更卷,增速放緩,逼得它們不得不向外開掘新增長空間。

在此背景下,不少大型互聯網企業都調高了出海的優先級:

  • 字節跳動:TikTok商業化速度加快,TikTok電商GMV目標從2021年的約60億美元調至2022年的近120億美元;
  • 阿里巴巴:2021年12月調整了組織架構,專門成立“海外數字商業”板塊。
  • 騰訊:成立海外游戲發行品牌Level Infinite,業務團隊服務范圍將覆蓋全球。
  • 螞蟻集團:今年3月任命郟航為東南亞區域總經理,4月以戰略投資方式和全球支付平臺2C2P達成深度合作關系。

揚帆出海,深度介入全球互聯網權力圖譜,成了需要中國互聯網去講的新故事,也是中國科技企業必須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02

中國創業者對于在互聯網領域復刻“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橋段,早就心向往之。

創業第二年(2000年),錨定“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面向全世界的大市場”的阿里巴巴,就將那年定為擴展海外市場的關鍵之年。

只可惜,時不利兮——全球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滅甩來了6個字:先穩住基本盤。

百度也準備走出國門,2007年推出日文搜索引擎,是它在出海上的首次嘗試。

可苦熬七年,終究沒能突破文化壁壘的高墻,沒能沖破谷歌和雅虎布下的鐵幕。

鎩羽而歸后,百度后來嘗試了Simeji輸入法、安全軟件、網址導航等工具,但海外始終不是主場。

“技術引進+模式拷貝+微創新”,很難支撐起當時許多互聯網企業出海的冀望。

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出海,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之后。

2013年,馬化騰曾說過,移動時代給了中國互聯網企業一個新的國際化機遇,因為PC/Web時代的國際互聯網巨頭還沒有做出適合移動時代的全球產品。

率先捕捉到機會的,是以3G門戶起家的久邦數碼。2010年底,移動互聯網剛興起不久,它就推出了有多種語言版本的免費桌面產品“GO桌面”,不到兩年時間,全球用戶量達到2.39億,到2013年5月,其全球下載量僅次于臉書、谷歌和NHN。

在電商、游戲、社交、通訊四大門類巨頭盤踞的情況下,久邦憑著GO桌面在工具應用市場打開廣闊天地,拉開了工具類應用出海的大幕。

獵豹的手機衛士、赤子城的AI桌面Solo Launcher、觸寶的輸入法、Handy的全能手電、美圖的美顏神器BeautyPlus、茄子科技的跨平臺近場傳輸軟件SHARE it,都曾是全球同類產品中的最熱門應用,收獲數億乃至逾十億全球用戶。

▲2016年10月Libra統計的中國出海工具類App排行榜。

拿SHARE it來說,不用Wi-Fi、不耗流量即可面對面快速傳輸文件的優勢,讓它成為大量安卓手機的裝機必備應用——因為正合乎互聯網基礎設施匱乏地區的網民之需。2015年其全球用戶就超過了4億,1年后又增至8.7億,排在新興市場Google Play工具榜No.1。

背靠谷歌與臉書兩大推廣引流渠道,這些產品采下大量低垂的果實。在可觀的收益下,有些廠家還推出了工具應用矩陣,如久邦就推出了GO鎖屏、GO短信、GO聯系人、GO天氣、GO輸入法、GO省電、GO任務管理器、Next 桌面3D、GO Toucher、GO備份等應用和插件。

工具類應用的成功,帶動了中國互聯網的出海熱潮:2014年,殺毒、清理內存、省電方面現象級工具產品爆發;2015年,電商、直播、短視頻、信息流企業也紛紛開啟出海之路;2017年,則是游戲、電商、金融等的出海大年。

雖然飽經坎坷,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中國互聯網在國際舞臺的存在感大幅提升。

03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互聯網出海,走過了一條從“Copy to Global”到“Born Global”之路,也就是從借勢全球化到生而全球化。

這是幾步走的結果。百度前總裁張亞勤曾將中國互聯網的出海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以工具化應用出海為主,如獵豹、UC、美圖;
  • 第二階段以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出海為主,如共享單車、網絡外賣、移動支付;第三階段,則是通過技術差異化切入海外市場,并依托當地用戶習慣建立提供相應的產品與服務,如AI、云服務。

在這些階段,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揚帆出海,更多的是借勢全球化。

拿第一階段來說,工具化應用就很會借勢——當時谷歌、臉書等入口型平臺生態還不夠豐富,這些工具類產品順勢而上,瞄準了單個痛點,發動了“單點奇襲”,借力、迭代、引爆。

但使用場景單一、用戶黏性缺乏、可替代性高的純工具性應用,只能是打個時間差:在原生操作系統待完善、平臺監管尚寬松的短暫窗口期,它們的流量變現模式可以玩得很溜。

可高度依賴谷歌臉書的它們,半條命終究握在別人手中。

自2017年起,臉書、谷歌頻頻對擅長飽和式變現、廣告劫持的工具應用痛下狠手。2020年2月,谷歌將40多款獵豹產品下架,理由是“干擾性廣告問題”,獵豹由此迎來斷崖式下跌。

到了第二階段,模式輸出也是在借勢——軟銀創始人孫正義的時間機器理論被奉若圭臬,很多互聯網平臺將在國內市場“0-1-10-N”跑通的商業模式,搬到海外。

2016年8月,王興說“互聯網+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全球化的最好機會”;2018年8月,程維說“全球化將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未來的重要命題”,稱“如果說在電子商務,在搜索引擎,中國互聯網前20年并非是全球領先的,但是到了O2O,到了本地的服務,中國很多領域的創新模式已經走到了全球前列”,就是以此為背景。

當時國內互聯網巨頭們大動作頻出:阿里巴巴收購東南亞電商Lazada,騰訊投資Sea,字節跳動在巴西上線“海外版今日頭條”Topbuzz,美團投資印度外賣平臺Swiggy、參投印尼出行平臺Go-Jek。

這里面,螞蟻集團的“曲線入場”頗具典型意義:其特征是本地團隊+中國技術,如投資印度版支付寶Paytm、韓國移動支付工具Kakao Pay;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當地電子錢包,包括印尼錢包Dana、馬來西亞Touch’nGo eWallet、菲律賓Gcash、泰國Ascend Money、菲律賓Mynt等。

在第三階段,技術輸出仍是借勢——輸出核心變為能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手段更多地轉向了To B,國外市場成了技術落地的背景布。

華為與全球45家運營商建立聯系,螞蟻安全科技產品可信身份平臺Zoloz服務了東南亞大量銀行與電信運營商,曠視科技在泰國銀行部署面部識別軟件等,都是技術出海的典型。它們著眼的,是搭建垂直領域的數字基礎設施。

4月25日,亞馬遜云科技發布的中國企業上云出海趨勢就顯示,中國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出海正從“數字化出海”向“出海數字化”擴展。數字化技術輸出對此做了助攻。

04

但這并非中國互聯網出海的終局。

當下,互聯網出海已進入第四個階段,其特點不光是“全”(出海產品覆蓋了工具、視頻、游戲、電商、金融、云計算等全品類),是“廣”(出海半徑從東南亞等“近海”區域拓展歐美拉美等“遠?!笔袌觯?,是“硬”(在商業生態打造上獨立行走,跳脫谷歌臉書依賴),更是“高”——很多出海企業或產品是Born to be Global,從一開始就著眼于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產品或服務。

張一鳴說過,“中國的互聯網人口只占全球的1/5,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資源,無法跟五分之四競爭,所以出海是必然的”。

TikTok就是典型的為全球化而生:它從開始就著力于構建自主可控的商業變現模式,強適應性的產品、實力過硬的技術和“全球化視野+本地化運營”,讓TikTok避免了水土不適的問題。

截至2021年底,TikTok月活已逾10億,取代谷歌成為全球流量最大的互聯網平臺。

TikTok的成功出海,印證了靠工具應用出海起家的APUS創始人李濤所說的:未來十年,全球還有25億人沒有接觸到移動互聯網的空白市場,需要數字經濟企業去補足,中國企業家需要以全球化視野升級用戶體驗、產品、服務模式,通過全球化視野和全球合作的方式提升自身競爭力,而不是單純輸出國內的產品、技術和理念。

螞蟻集團2020年推出的產品Alipay+,顯然也解鎖了這點。

如果說螞蟻出海的第一步是打造當地版“支付寶”,讓本地人享受本地化的移動支付產品和服務,那么Alipay+則是讓人們在移動支付時代連接起來,無論身在何方,都能實現“全球買、全球賣”。

作為跨境移動支付技術和營銷解決方案,接入了多國電子錢包、聚合了多種支付方式的Alipay+,解決了亞太地區數字支付系統碎片化的痛點——在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一方面本地錢包數量眾多,一堆企業在開發電子錢包搞閉環交易;另一方面其連接場景有限,還缺乏兼容性與互操作性。

螞蟻集團東南亞總經理郟航舉過一個例子:在2020年,蘋果應用商店還沒有接入任何一個東南亞和南亞的移動錢包。對蘋果來說,更廣泛的支付方式意味著觸達到更多用戶。

然而由于蘋果對錢包的技術能力、風控能力和安全能力的高要求,東南亞的電子錢包普遍達不到接入門檻。

在這樣的背景下,Alipay+解決方案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東南亞的本地錢包通過Alipay+的接口,一站式接入蘋果應用商店。這既確保風控、技術、安全等達到了蘋果的要求、降低集成門檻等問題,又能讓更多用戶在蘋果商店使用本地移動支付。

備受世界追捧的全球化企業或產品,還有跨境電商巨頭Shein:靠著獨立站和B2C玩法,Shein硬是在亞馬遜捏住了跨境電商賣家脖子的情況下,趟出了屬于自己的路,迄今估值已突破千億美元,成了全球矚目的新獨角獸。

▲TikTok上的時尚達人們分享SHEIN開箱穿搭視頻。

可以看到,此前的出海企業或產品,多是生在中國、放眼全球;而TikTok、Alipay+和Shein等,一出生便立足海外、放眼全球。

這讓人想起財經作家吳軍在《硅谷之謎》中說的:在硅谷崛起之前,美國公司常常是先從國內市場做起,逐漸進入國際市場,很多美國東部公司仍然采取這個策略,但硅谷公司不同,很多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公司,就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很快成為了跨國公司。

同樣是全球化,兩者的區別是:一個是先內后外,橘生淮南后再考慮淮北的土壤是否合適移植;一個是由外而外,早就針對淮南淮北水土差異性因地制宜,實現了“本土化”。

生而全球化的產品,不僅是背靠大廠才長得出來。中國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也是“天生全球化企業”。

亞馬遜云科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已經出海的企業中,大企業占63%,中小企業占37%;計劃出海的企業中,大企業占35%,中小企業占65%。尤其是在游戲、電商、開發者服務、SaaS以及硬件、手機等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從出生開始就按照全球化的方向布局。

這顯然是個頗堪尋味的趨勢。

05

3年前,傅盛對中國企業出海提出了幾條建議,其中一條是:復制熟悉的中國模式,不要在陌生市場做創新模式。

但TikTok、Alipay+、Shein、MICO等企業或產品并沒有選擇復制,而是將“生而全球化”作為出海方法論,瞄準的是為了全球市場而孕育。

這是中國互聯網出海的新趨向。在著作《敘事經濟學》中,羅伯特·希勒寫道:“我們正身處人類歷史上一個特殊的過渡時期,很多全球成功人士都將自己視為更廣泛的國際文化的一部分”。

在起步之時就將自己扎進全球市場,在全球化坐標軸中錨定自身定位,正成為中國互聯網出海的新境界。

周有光說:要從世界來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而“生而全球化”則接上了下一句:還要從世界看世界。

 

作者:佘宗明,微信公眾號:數字力場

本文由 @數字力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海外市場一片藍海領域亟待開拓,在國內用戶飽和的情況下,互聯網進軍海外是一定的。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