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巨頭爭擠“白銀時代”
編輯導讀:全球公有云IaaS賽道的玩家雖然不多,但是競爭的激烈程度卻一點也不亞于紅海賽道。本文作者對云計算行業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過去幾年,IaaS賽道的競爭格局一直比較穩。根據分析機構Gartner,2019年全球公有云IaaS份額前五分別是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云、谷歌云、騰訊云,到2021年,這個排名幾乎沒有變化,華為爬到第五,騰訊來到第六。
反觀Paas、Saas賽道,格局要分散的多,在很多垂直領域,玩家交替也比較頻繁。IaaS的基礎設施屬性,注定IaaS不是中小企業的游戲。
一方面,基礎設施極為燒錢。Synergy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云服務支出規模1780億美元,同比增長37%。
關鍵在于,高強度投入需要長期保持。2020年,阿里云提出未來3年投入2000億的目標。亞馬遜在今年Q1業績電話會上表示,期望2022年資本投資中基礎設施占比能達到一半,而截止Q1的12個月,亞馬遜資本投資總計610億美元,其中約40%投向以AWS主的基礎設施領域。
另一方面,IaaS投資回收期相當長。AWS的盈利歷史至少有8年,但真正收回歷史投資的時間節點可能只在近幾年。阿里云2021年才正式盈利,意味著剛剛步入投資回收期。
某種意義上,這場只有巨頭能參加的投資游戲,也恰恰為巨頭們樹立了一堵極高的護城河,保證了贏面的概率下限。
但格局的相對穩定,并非代表云計算排位沒有巨變的可能,事實是云計算,特別是IaaS賽道的不穩定因子正在變多。
一、殺機四伏
2022Q1,阿里在財報里披露云業務發展情況時提到,一個互聯網頭部客戶,因為非產品原因,逐漸減少使用其海外云業務,這導致了阿里云業務2022財年增速放緩。
這位客戶就是字節跳動,更準確地說是字節旗下的TikTok,早在去年5月就有消息曝出TikTok停止使用阿里云服務,不久后字節全面進軍云計算領域,火山引擎作為云業務部門,升級為字節六大部門之一。
還有華為,這兩年將云計算戰略擺到核心戰略位,倚靠客戶和技術累積,在政務云優勢領域之外快速崛起,典型如阿里騰訊自豪的互聯網領域,華為也已墾出一片沃土。華為2021年報顯示,國內80%以上的50強互聯網企業已經成為華為云的客戶。
此外,蘋果早先被爆挖角同行來布局企業級云計算,加上消費電子業務近年來增速逐漸放緩,未來蘋果入局產業云計算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
無論怎么看,云計算賽道的激戰都必定會升溫。
第一,新巨頭的戰略All in。IaaS類云計算業務,對字節、華為、蘋果,不僅僅是業務生態補充,更是長期的現金流蓄水池和超級變現機器。
于個體而言,布局IaaS亦有重大戰略意義。以字節為例,IPO計劃時間大概率在今明兩年內,云計算業務屆時能做到多大規模和多少成就,可能會對字節的估值有一個根本性影響。
不做云計算,字節只是消費互聯網巨頭,做了云計算,字節的未來藍圖將是消費加產業雙修的全能科技巨頭。
字節、華為都有極為充分的理由死磕云計算,眼下華為在賽道內的份額變化,已完全不能讓亞馬遜、阿里等對手低估其做云計算的實力。
第二,業務上浮。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過去做IaaS的巨頭們在不斷向上延伸業務,觸手伸到PaaS、SaaS領域里的細分賽道。
華為去年推出開天aPaaS,阿里云業務下的釘釘今年提出要做“PaaS化釘釘”,騰訊在2021年報提到要將資源集中于視頻及網絡安全等領域的PaaS解決方案,而微軟云早就涉獵ERP、CRM等SaaS類解決方案。
巨頭們業務上浮的目的,一是增加變現能力,目前PaaS里的低代碼開發是趨勢,通用型SaaS則是傳統企業的數字化改造關鍵,所以在應用層和開發層都有大量的市場需求。二是補充業務生態,擴大解決方案的一站式屬性,在更多行業占據地利。
第三,資本手段持續活躍。IaaS由于是基礎設施,往往巨頭不能以資本并購的形式擴充業務規模和客群生態,但是PaaS、SaaS服務不同,特別是SaaS服務,強調應用層的成熟度和實用性,巨頭的專業性不一定強過垂直玩家,所以資本并購成了一個更好更快的競爭手段。
今年3月,谷歌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網絡安全公司Mandiant,將其并入谷歌云部門。4月,微軟用188億美元正式完成對Nuance的收購,后者是基于云、人工智能的企業軟件解決方案商,在醫療、金融、零售等領域擁有豐富案例經驗。
資本并購表面意味著業務規模的增加,實際上是巨頭對自身云計算生態短板的補充,通過并購一些垂直頭部企業,云計算巨頭能夠迅速介入特定PaaS、SaaS賽道,完成對對手的超車。
但這也會帶來更多的沖突和摩擦,因為PaaS、SaaS類玩家目前大多有比較固定的IaaS服務商,資本工具的介入會輕易打破這樣的合作關系,使得巨頭間的對立更加突出。
二、“白銀時代”降臨
巨頭們今天對云計算的欲望如此強烈,緣起已有很大變故。十幾年前亞馬遜著手做云計算,主要的邏輯是相信數據計算是未來世界的基礎,也相信云計算能夠驅動公司的長期發展。
現在有點不一樣,云計算的價值實際上在國家政策、經濟個體層面已經得到充分認可,對于云計算是未來數字世界的“水電煤”這一看法,人人都深信不疑。
但對其中玩家而言,比起云計算的存在價值,更需要得到證明的是云計算的變現和盈利能力。
AWS很早就實現盈利,但當時其實是少數者之一,在云計算還未被全球市場普遍認可的時代,開展極其燒錢的云計算業務,需要魄力,更需要現金兜底。
阿里走自研路線做云計算,其實佐證了當時做云計算就是開荒,風險很高,能不能成功沒人知道。
阿里云今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谷歌云距離盈利越來越近,毫無疑問證明云計算正在大規模跨入“白銀時代”。
第一,云計算的盈利難度降低。需要注意,阿里云業務2021年盈利,還有兩個客觀背景,一是字節拋棄,二是釘釘虧損。前者對營收不利,后者對成本不利。此外,阿里還在財報中提到由于互聯網客戶需求疲軟,導致營收增速放緩。
但阿里云還是盈利了,一方面是因為運營效率提高,運營成本下降,比如人員優化、組織架構改善等,另一方面是因為行業環境在變好,主要是更多客戶認可云計算產品,像阿里在財報中提到非互聯網客戶收入穩步提升,另外可能還包括單位會員收入的提升。
宏觀來看,云計算盈利難度變低,一方面和發展階段有關,國內早期的價格戰大幅壓縮了巨頭們的營收能力,但是現在“一分錢”中標、像雙11那樣比最低價的時期基本過去了,而且國內一些IaaS服務的價格還在不斷提高。
另一方面和上云意愿有關,特別是在一些傳統重資產行業,因為設備數字化不到位,沒有合適的PaaS或SaaS平臺,企業上云阻力大,但是這幾年在開發層和應用層涌現大量通用或定制平臺,企業一站式上云成為現實。
第二,云計算吸金能力提高。從AWS、微軟智能云的業績表現來看,它們正在成為亞馬遜和微軟的頂梁柱業務。
以2022Q1財報季為例,AWS經營利潤為65.2億美元,同比增長56.7%,而北美和國際業務由盈轉虧,經營虧損分別為15.7億美元、12.8億美元;微軟智能云經營利潤為82.8億美元,同比增速28.8%,高于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更多個人計算兩大業務的經營利潤同比增速。
云計算強悍的吸金能力,使得其財務地位提升,發展資源傾斜趨勢顯著。像亞馬遜,在零售物流商業面臨成本高企、勞動力變貴等綜合挑情況下,盈利能力持續增長的云計算,已經成為支撐公司持續投入的驅動器。
第三,云計算可鎖住更多未來收入。由于合作模式原因,很多客戶和廠商簽訂的合作時間都超過一年或一個業績周期,在無其他意外的情況下,云計算供應商有效鎖定了未來的部分可靠收入。
財報顯示,AWS截止2022Q1,有889億美元主要和云計算有關的待履約訂單,同比增長68%,這些訂單的平均履約時間約3.8年,意味著AWS可以每年鎖定約233億美元的收入。微軟方面,截止一季度末,智能云業務的待履約收入約為145億美元。
目前來看,隨著云計算供應商和客戶在更多業務上進行深度合作,兩者的合作關系往往不容易中斷,加上云計算產品由于數據和業務的持續增長,遷徙的成本可能也會提高,所以云計算巨頭服務商更容易鎖定未來預期收入。
三、超車機會一直在
外界通常習慣以市場發展階段衡量IaaS巨頭們的客觀環境,認為巨頭們面臨十年、二十年的云計算“黃金時代”。
但不完全正確,因為任何巨頭仍然有被淘汰的可能,沒有人能高枕無憂,在固定的一畝三分地里吃著無盡的紅利。過去的這幾年,云計算更像是處于鑄造兵器(服務器)的“青銅時代”,一些玩家甚至剛從“黑鐵時代”走來。
從宏觀環境來看,不同的地域也決定了不同玩家的發展命運,AWS、Azure受益于歐美更早的數字化進程和更成熟的改革意識,更容易把業務鋪開,規模和利潤做上去。
國內情況不太一樣,上云滲透率限制因素多,加上玩家太多,開始狼多肉少的局面下,云計算服務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來拓展有限的市場。
但是中國云計算市場也擁有更大的潛力。阿里在財報業績電話會提出,到2025年中國市場估計能達到1萬億規模,未來幾年有3倍以上增速的可能。
但進來好幾年的AWS、Azure,現在并未對本地格局實現反轉,而在亞太這樣的地區,阿里云已經穩住了第一,領先亞馬遜、微軟不少份額。
雖然全球格局排名比較穩定,但份額比例的微妙變化正在發生,云計算的勝負之勢遠未見分曉。像字節、華為這樣有深厚全球化業務基礎的玩家,或許后面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成績。
眼下全球商品通脹高企,云計算作為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承擔了更大的降本增效責任,不論是否盈利,云計算巨頭們周圍的風景都在變好。但要想奠定在賽道內的長期優勢,盡快擠進“白銀時代”,才會有更平坦的未來旅程。
來源公眾號:金融外參(ID:jrwaican),探索新經濟,發現新科技。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金融外參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