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沉浮十二年,如今夢該醒了?

4 評論 2333 瀏覽 9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隨著互聯網金融風潮的興起,互聯網保險也在迅速發展,然而,互聯網保險又為保險行業帶來了更多問題與亂象。本文作者以眾安保險的隔離險為例,對互聯網保險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風潮的興起,互聯網保險也得到迅速發展并衍生出了眾多新興保險品種,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比如針對“扶老人被訛”事件推出的扶老人險、針對996推出的加班險、針對手機的碎屏險等等。

就連疫情險、隔離險等險種,也是互聯網平臺帶火的。但另一方面,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似乎又為保險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問題與亂象,比如疫情險在近期被推上風口浪尖,其中,眾安保險推出的“愛無憂意外險”宣稱被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的,可以獲得隔離津貼,但在投訴平臺卻能發現大量拒賠的投訴案例,其相關產品在線上平臺已不見了蹤影,這場關乎疫情的保險狂歡最終似乎只留下了一地雞毛。

據天眼查專業版APP顯示,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也被稱為互聯網保險第一股。透過隔離險事件這一保險業重要節點,以及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眾安保險,或許我們需要進一步審視互聯網保險的未來。

互聯網保險沉浮十二年,如今夢該醒了?

01 保險業“不可能三角”

據東方網·縱相視頻日前報道,上海沈女士花了59元買了一份眾安愛無憂保險,因所住小區長時間封控而去申請隔離津貼時,眾安保險以“這段時間內,上海并沒有中高風險地區”為由,多次拒絕賠付。之后在媒體的介入下,眾安保險答應與沈女士協議賠付,但遭遇類似事件的投保人還有很多。

曾經的“網紅產品”隔離險,儼然已成為保險行業賠付的一道難題。當消費者真正走到申請理賠的時候,才會發現,這場保險狂歡似乎變成了一場“文字游戲”。

實際上,在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就有類似產品出現,當時被稱為“新冠險”,為響應國家抗疫的號召,為“抗疫一線”的工作者提供保險保障。為何越往后的疫情險、隔離險卻感覺愈發“變質”?

在互聯網江湖看來,有這么幾大原因:

一是眾安保險等互聯網保險企業更善于挖掘熱點,而且收割流量的目的性更強。當從疫情中嗅到熱點以及流量的味道時,險企于是紛紛上線疫情相關保險產品,打著“只要9.9元,1天能領200元”、“隔離一天,躺賺千元”的誘人口號,想要通過商業化推廣收割流量,卻沒想到從響應抗疫號召變為了消費疫情的一場危險狂歡。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眾安保險因自營網絡平臺宣傳銷售頁面存在欺騙投保人的行為,被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罰款30萬元。

二是保險業由于過度內卷,產品互抄已成為慣例,別家有的產品我家也要有。比如百萬健康險,此前并沒有這一稱呼,后被眾安保險“創新”并帶火。實際上,所謂的百萬健康險不過是已有的短期健康險而已。但是以極致性價比撬動市場需求,引得險企爭相入局爭搶客戶,但國內短期健康險整體賠付率整體偏低。

三是險企為了擴大了保險覆蓋范圍,但是卻忽視了對疫情風險數據的研究,缺乏風險數據基礎。此前的新冠險覆蓋范圍較小,風險也較小,而隨著產品覆蓋至廣大群眾,需要經過更加嚴密的測算和模擬落地。隨著風險爆發,可以想象,保險公司全部賠付的話損失必然慘重,當賠不起的時候,只能玩“文字游戲”。

最重要的是,保險業存在“不可能三角”,疫情相關的保險產品有打破的趨勢。

保費、投保要求、保障范圍構成了保險產品的“不可能三角”。從保費來看,隔離險只需要一杯奶茶錢就可以投保,價格非常便宜;作為低均保的產品,險企想要獲利就必須采用廣撒網的策略,投保要求就會比較寬松;如果保費價格便宜,投保要求寬松的話,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必然是比較小,否則險企大概率會虧損。

因此在隔離險賠付時,有的僅針對交通工具密切接觸導致的隔離,有的將“免費隔離”列為免賠責任,自費隔離才能獲得賠償,有的公司則對感染的病毒做了限制,僅指病原體為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的急性感染性肺炎,病毒突變的并不包括。

從眾安保險相關產品賠付的爭議點來看,在于此前“中高風險”的概念不夠明晰,條款既具體又模糊,因此解釋起來可松可緊。再加上眾安保險本身盈利時間較短,此次大規模賠付必然影響公司業績表現,因此能不賠就不賠。

今年2月,為規范“隔離險”存在的不實宣傳、理賠困難等問題,銀保監會財險部也向各銀保監局、財險公司下發《關于規范“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緊急規范“隔離險” ,點名隔離險銷售誤導及條款不明確,要求保險公司不得進行片面宣傳和惡意渲染炒作,并應合理設定責任免除和理賠條件,不得無理拒賠。

02 互聯網保險是偽命題嗎?

在互聯網江湖看來,互聯網與保險似乎難以兼容。

2011年,保監會發布《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試行)》,互聯網保險正式起步,并迎來一波高速增長和行業熱潮。但發展多年之后,如今規模仍然有限。

截至2020年,互聯網保險渠道保費收入2909億元,保費規模占行業總保費不到7%。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還包括了銀行的網上商城、手機銀行代銷的保險。因為按照監管定義,只要是通過互聯網進行保險銷售的方式都可以視為互聯網保險。作為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眾安保險2020年實現扭虧為盈,但營收還不到二百億元,其中還包括B端的科技輸出業務。

互聯網保險不僅沒有成為主力渠道,反而成為了行業亂象的重災區。在去年8月2日,銀保監會曾發布對眾安保險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據悉,因4項違規行為,眾安保險被罰145萬元。此外,3名相關責任人被處罰款合計57萬元。在今年,因疫情隔離險又成為眾人聲討的對象。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為何互聯網保險發展如此艱難?

本質上,或許互聯網和保險似乎難以兼容??梢园l現,保險產品往往是反人性的。它需要我們在健康的時候思考疾病,在年輕的時候思考年老,在活著的時候思考死亡,人的本能是回避的。而互聯網產品能夠做好、做大的,實際上都是順人性發展的。比如抖音的短視頻娛樂內容、騰訊的游戲等等,而知識付費等逆人性的產品發展就比較艱難。

而且,互聯網或許能為險企帶來客戶,但是難以帶來保費。

互聯網的優勢在于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極大程度提高供需雙方的撮合效率。無論是電商、社交、外賣、機酒等等,不外乎此?;ヂ摼W的劣勢在于,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隔閡,降低了供需雙方的信任感。

互聯網上,信任源于兩種,一種是靠技術。像電商平臺、外賣平臺更多地通過技術迭代保證供需雙方的信任感;另一種則是靠服務,保證用戶滿意度,實現供需信任,典型的就是保險。

對于保險業,信任感比撮合效率更加重要,且其信任感很難單靠技術實現。保險是一種個性化的金融需求,不同年齡、不同家庭、不同經濟條件、不同身體條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保險需求。更重要的是,大多數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因此更需要服務,這也是為何線下保險業態存在大量的保險代理人的原因。

信任度決定了保險產品件均保費的高低。信任度越高,件均保費越高;信任度越低,件均保費越低?;ヂ摼W保險想要通過智能技術獲客,一方面受技術限制,難以滿足投保人的需求;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信任度的降低,難以指望客戶購買價格較貴的保險產品。因此,互聯網保險雖然客戶量和保單數可觀,但件均較低,規模保費也上不去。

以眾安保險為例,2021年,主力健康險實現保費收入73.42億元,同比增長14.2%。意外險實現保費20.19億元,同比增長7%。但健康險和意外險的保費都偏低。

事實上,保險難以享受到互聯網的紅利,互聯網對于保險更像單純的一個渠道,而且并不優質,難以為其帶來高凈值人群。

近兩年,眾安保險已經實現盈利,但營收增速也出現了下滑,或許人群覆蓋逐漸飽和,已經探到了互聯網保險的天花板。

從眾安保險努力的方向來看,一個是對保險產品進行創新。比如早期爆紅的百萬健康險,還有疫情相關產品。不過產品設計雖然領先,但畢竟存在漏洞,引發了不少糾紛還有監管部門的關注。另一個是發力科研。提高科研投入,同時B端輸出,想利用技術為保險賦能。

不過,技術對保險業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還需努力探索,其未來前景如何,仍需時間驗證,最后也希望眾安保險能為保險行業探出一條新的道路。

#專欄作家#

劉志剛,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江湖(ID:VIPIT1)。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TMT領域深度報道。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營銷只是一部分、不能純搬互聯網的營銷驅動??萍荚诒kU產品和客戶服務方面的應用價值還是很大的。

    來自廣東 回復
  2. 互聯網保險還是不太靠譜,關鍵時候起不到關鍵作用

    來自廣東 回復
  3. 買保險也算買個心安吧,現在的保險種類太多,也還需謹慎購買

    來自貴州 回復
  4. 生活水平好了,風險也降低,保險自然而然需求就會變少了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