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辦「脫口秀專場」?
編輯導語:娛樂節目向來都是受眾群體較大的一類節目,脫口秀節目也在不斷地發展,在內娛也已然成型,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有關脫口秀專場的相關內容,分析了內娛脫口秀節目的現狀以及發展態勢,講述了內容創新對于脫口秀節目的重要性,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脫口秀演員的職業生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開放麥——拼盤演出——主打秀——專場。
在內娛,已然成形的脫口秀IP,節目形態能對應到脫口秀演員的職業生涯形態上去——《脫口秀大會》不僅舞臺最接近開放麥,從鍛煉和培養新人的維度,它也接近開放麥的線上版,從《脫口秀大會》也確實走出來了李雪琴、徐志勝、楊笠。
《脫口秀跨年》表演主題圍繞這一年各行各業各社會現象,是繼往開來的拼盤演出。至于主打秀,《吐槽大會》主咖設定有相似的意味。
最近開播的《怎么辦!脫口秀專場》,補上了網生脫口秀IP中,代表職業生涯最高成就的專場秀。
不過,《怎么辦!脫口秀專場》,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專場。
從前我們講脫口秀專場,默認是個人專場,比如早年的《壹周立波秀》《曉說》等,專場最大的看點是名人對某些現象的犀利認知。
《怎么辦!脫口秀專場》并非個人專場,而是一個行業的專場。第一期節目聚焦民警和消防員,請了交警、特警、反詐警察、消防員等各類警種的警察當表演嘉賓,還有演了無數警察的成龍,以及爸爸是審訊警察的楊冪。
概念變了,隨之位移的,是脫口秀魅力點的轉變——從前是嬉笑怒罵中的真知灼見,這次是前仰后合間的行業真相。
與此同時,真人秀的色彩在脫口秀舞臺上浮現出來。
《怎么辦!脫口秀專場》是當今脫口秀市場變革出的一種新形式,它的出現是許多合力推動的結果。
創作者層面,脫口秀演員/編劇,新人期用得最擅長的素材用完后,新人變舊人,創作要面臨瓶頸,打開視野是剛需。各行各業生存狀態和職業屬性,能給創作帶來新思路。
于節目形態來說,內容市場越來越擁擠,賽制形式的更迭外,內容上的創新是根本魅力。
李誕經常說「人人都能說5分鐘脫口秀」,一個人的5分鐘很快會消逝,讓這5分鐘無限循環,脫口秀才能生機永存。
一、從個人品牌到群言時代
如今提到脫口秀,笑果眾演員的臉會條件反射到觀眾腦海,但事實上,這是中國脫口秀的3.0版本了。
一個冷知識,脫口秀在中國電視節目的土壤里,已經成長了近30年。
1993年,上海電視臺的《東方直播室》算我國第一檔脫口秀。節目借鑒美國脫口秀《今夜》,邀請新聞當事人到現場來跟主持人觀點對對碰,在經濟、娛樂、生活等諸多切片里,看激蕩發展的社會。
央視認可了這種制作思路,先孵化了《實話實說》試水,單周觀眾人數超過3200萬人的收視率,為后來做《對話》《藝術人生》埋下了伏筆。
其后鳳凰衛視做出了《鏘鏘三人行》《魯豫有約》,北京、重慶、山東三家衛視,做了《超級訪問》。
脫口秀進入1.0時代。
節目百花齊放時,播出介質也在悄然變化。
千禧年后,隨著互聯網的一再普及,脫口秀的播出平臺和制作方中,開始出現視頻平臺的身影。
先是搜狐2007年做了《大鵬嘚吧嘚》,后有2012年以后,《曉說》《邏輯思維》《暴走大事件》等網生內容井噴。
脫口秀2.0時代到來。脫口秀的內容,從嚴肅逗樂,轉向更年輕、更親民,梗文化在《暴走大事件》中發揚光大。
到這時,脫口秀完成了從主持人到演說者的轉變,節目不再剛需特邀嘉賓進行觀點碰撞,有吸引力的個人IP輸出的觀點同樣廣受歡迎。
但轉變之中,對個人形象強依賴的內容形式,卻也面臨著創作乏力的困境。
不論是普羅大眾喜歡的《立波秀》《金星秀》,或是更偏文化輸出的《曉說》,以及年輕化個性化的《暴走大事件》,過了最初那段驚艷期,效果都會逐漸趨向平淡,然后節目慢慢停播。
個人品牌被淘汰,有其必然原因。
在電視還是主要的大眾傳播媒介時,觀眾與節目交互性少,觀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少,正向的名人效應和名人觀點能夠一定程度代表大眾之聲。
多元青年文化崛起后,個人的聲音、觀點過于單一,傳統名嘴、電視媒體的距離感凸顯,且單向溝通的互動性差,因此節目生命周期過后,便會難以為繼。
隨即產生的,是「去中心化」的以群體為呈現主體的脫口秀。
《奇葩說》《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便是在這種機緣下應運而生的。
節目不以個人為中心,群體脫口秀呈現者來自各行各業,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
制作單位和播出平臺也由傳統媒體轉移到了互聯網上,打破過去「一家之言」和單一、單向的溝通方式,演員自愿成為吐槽對象,通過自黑、吐槽等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各嘉賓關注點的不同,為脫口秀話題注入新的生命力。
至此,脫口秀從個人品牌時代,進入了群言時代。
二、社會角色決定表演內容
我在前文中說,脫口秀從1.0到2.0進化時,主持人身份開始向演說者轉變。等脫口秀進入群言時代后,演說者開始向演員轉化。
此演員非彼演員,如今我們在脫口秀舞臺上看到的演員,表演的最大特質,是臺前幕后一致的表演「我」自己。
他們說的話、做的事,代表的都是演員自身的一部分。
因此,演員在真實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事,往往被拿到舞臺上進行調侃和放大,比如笑果內部徐志勝戀愛、楊蒙恩求婚、李誕程璐等人好酒,生活里方方面面的事,都能成他們在《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上拿自己開涮的點。
社會角色與演員身份的高度統一,決定了脫口秀的表演形式某種程度上是對真實生活的復刻。
但這其中有一個悖論,脫口秀節目選題大都來自社會熱點和社會現象,演員們在說相關熱點時拿自己做調侃、吐槽對象是常事。
不過用熱點輸出形象時,節目內容往往常被斷章取義,表演者成于出圈形象、困于出圈形象,不再是新鮮事。
與此同時,短平快的熱點稍縱即逝,也在削弱脫口秀的價值感。
于脫口秀演員而言,開個人專場是職業生涯高點,是個人價值體現。
個人專場是脫口秀演員明星化的操作思路,其本質是將個人特質和觀點的強化演繹。
但通過個人專場能否拔高脫口秀內容本身的價值感,就見仁見智。
如何將價值點與趣味點結合,《怎么辦!脫口秀專場》給出的方案是,做行業專場。
行業專場依舊延續群言時代脫口秀演員百家爭鳴的模式,但又能通過行業細分領域,展示脫口秀新場景下的多樣景觀。
簡而言之,行業專場不是比賽,不是辯論,不是針砭時弊,而是從方方面面,用真實經驗,展示一個行業的日常。
拿剛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來說,不論消防員、交警、女特警、反詐警察,他們即便不強調職業,字里行間的關注點,依舊在表演自己,體現職業。
消防員劉長俊會說越貴的票(座位)離(劇場)安全出口越遠,玩密室逃脫時會條件反射安全出口不夠明顯。
交警譚喬講自己錄《譚談交通》成網紅警察后,有人去他執勤的路口要簽名,他說他的簽名只有開罰單時才能簽。
反詐警察周杰自我調侃「夢想破壞者」,他在臺上拆解情感詐騙套路,臺下有女生說「這不挺好的」,他當即想要教育教育。
還有特警賀際評,一上臺首先說,平時站在角落(執勤),今天到了舞臺中間,不適應。
在脫口秀的表演中,脫口秀演員的身份界定是其本人,觀看時默認的是演員本人在社會中的遭遇與感受。
看慣脫口秀的觀眾,當然能迅速識別有節奏的笑點來自演員背后的笑果編劇團隊,但「逗樂」底層的工作積淀,是喜劇技巧無法達到的。
在一眾哈哈聲中,我們能看到消防員和民警的「職業病」,看到他們哪怕站在脫口秀舞臺上,依舊會慣性思維出很多本職工作的內容。
同一個場景在不同從業者眼中成像不同,這些角度的變化,正是職業與社會的勾連。
表演者自我與角色的理想形象是個體目的和群體規范的統一。
社會表演與多元社會角色結合后,通過行業真人的表演,脫口秀內容觸達的,從熱點、現象,延伸至一個群體的工作生活,拓寬了表達的深度跟廣度。
三、還原生活感是脫口秀的內核
2017年前后,隨著脫口秀崛起,關于這種內容形式能否擁有長期生命力的討論不絕于耳。
持脫口秀現象難以為繼觀點的人,大都認為,這種觀點強、生活質感弱的形式,難以長期發力。
但其實,脫口秀并不限于輸出觀點的逗樂,幽默是表,內核從來都是生活。
《怎么辦!脫口秀專場》區別于其他脫口秀的顯著點在于,將生活感放大。
舞臺上,行業從業者們字里行間的調侃、吐槽中,有比輸出觀點更實在的生活質感在。
劉長俊說,第一次見女兒是孩子剛出生時,再見面時孩子都能坐起來了,第三次見時,她腦袋已經卡在鐵門里了。
他講這一段本意是搞笑的,但喜劇之下也有無奈的事,任何有家庭關系的人聽到此,至少也會一聲嘆息——家庭與事業的取舍、做警察的社會責任感和做父親/丈夫的家庭責任感,是難解之題。
賀際評說男特警和女特警無差別,但其實她上臺后,職業與性別的統一和矛盾,就已經是話題了。
她說和平精英玩家因為她槍法太準,以為她開掛,收走了她的號「冬月小可愛」。前半句是特警特質,ID充滿少女心。
在字里行間中,觀眾能感知到這些從業者顯露的人格、家庭關系,它可能沒有熱點論述中的犀利觀點那么爽,但能從中看到行業與社會的真實連結。
這種與生活的連結,并不局限于舞臺。
《怎么辦!脫口秀專場》是今年初春時錄制的,相比以往脫口秀重舞臺輕場外的操作,行業專場是脫口秀+真人秀。
節目上半期展示笑果內部編劇組隊為十個行業寫劇本的前情,有人騎小電驢上班,有人搭公交車通勤,當時天氣還冷,以往臺上逗樂的演員,這會兒凍得哆哆嗦嗦。
街景閃過茂名南路,蘭心大劇院,尚是枯枝的樹和并不晴朗的天,都是初春本來的面目。
演員們站在立麥前表演時,脫口秀的世界是劇場里目之所及的面積。但滋養這表演的,是外延無邊無際的生活。
脫口秀發展至今,幽默的能量大眾早已領略,演員們對現象的洞察常讓人拍手叫絕。
但幽默不限于是逗樂,它還可以很細膩,浸潤到社會各行各業,臺上5分鐘的脫口秀表演,是拿來博君一笑的職場見聞,更是臺下俯拾即是的生活。
嘉賓從生活中來,講述的是自己,放大的是行業,映照到屏幕外,各行各業社會角色各司其職,是社會有序運轉生活正常進行的保障。
脫口秀帶價值觀,價值觀不止是對某個事的觀點態度。
對生活的關照是價值觀,用幽默講說嚴肅的行業境遇是價值觀,讓笑聲串起并不輕松的真相是價值觀,讓觀眾多元了解笑能觸達的領域,也是價值觀。
這是為什么要構建脫口秀專場新場景并把場景搭建到各行各業的根本原因。
#專欄作家#
作者:耳東陳;監制: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文創與消費。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脫口秀像是一種形式更有趣更有互動性的演講,也就更注重新鮮性,不同行業能不斷帶來這種新鮮性
很愛看脫口秀!好笑又精彩,有時候也一語驚人,點醒了不少觀眾。
很喜歡脫口秀,笑果的脫口秀專場也讓更多的人有講一分鐘脫口秀的想法和機會
從脫口秀大會愛上脫口秀的,真的很精彩,我愛看
很能理解為什么要請各行各業的人來說脫口秀,因為脫口秀來自生活
感覺脫口秀確實很有意思,并且他的選題也挺真實的
脫口秀給人的感覺是很有趣的,而且每次看都會驚嘆于他們的口才
脫口秀的很多題材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很多時候是把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用幽默的語氣講出來
脫口秀的幽默不限于是逗樂,它還可以很細膩,浸潤到社會各行各業,臺上5分鐘的脫口秀表演,是拿來博君一笑的職場見聞,更是臺下俯拾即是的生活。我可太支持這個觀點了。
相比其他的舞臺,脫口秀與觀眾的互動會更多,臺上的演員很會帶動觀眾的氣氛,很好玩
哈哈哈,脫口秀確實是挺有意思的,看來我這邊也可以考慮一下把一些東西進行轉換。
脫口秀形式依托于實情實景,緊跟時事,比傳統相聲段子更具引人深思的立意。
脫口秀真的很有趣,這種形式也很有創意,已經被安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