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聊聊先買后付(BNPL)
編輯導語:先買后付(BNPL)即購物的時候先收到商品,收到貨后再付款,是近年來在全球非?;馃岬囊粋€購物方式。它和信用卡有什么區別呢?業務模式是什么?一起來看一下吧。
近年來,先買后付(BNPL)在全球一片火熱,最近Apple世界開發者大會(WWDC)上,Apple宣布通過iOS 16操作系統推出“先買后付”(Apple Pay Later)業務,再次將這個業務推向了高潮。本文將和大家一起深入聊聊先買后付,探一探其究竟。
一、什么是先買后付?
先買后付是什么?境內有些公司也叫先享后付或先用后付,英文縮寫為BNPL,全稱是Buy Now Pay Later,從字面就可以看出,購物的時候先收到商品,收到貨用好了再付款,也就是后付款,這個大家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對,其實從客戶體驗上來說跟境內的信用卡或虛擬信用卡(花唄/白條等)有點像,購物的時候選擇信用卡或者虛擬信用卡付款,在拿到商品后的還款日前還款或者免息分期還款。
在境外,先買后付從客戶體驗上說也一般分為兩種,一次性后付款,也就是收到貨之后產品沒問題后再一次性還款,或者分期,如三期、四期等分期還款,一般需要交易成功當日先付首期,然后按月還剩余的貨款,用戶一般不需要承擔手續費。
這,就是先買后付。
先買后付的亮點在哪?
1. 從用戶角度來說
首先,要從人群來看,先買后付目前的主要客群為Z時代或者千禧一代的群體。
這部分人群一般不是銀行傳統的信用卡客群,所以一般沒有信用卡,另外,這部分人群對信用卡冗長的申請流程比較敏感,而對創新科技產品比較熱衷,有很強的好奇心。
而先買后付的申請流程非常簡單,在購物的時候號稱可以秒級申請,不需要提供太多的個人信息,甚至不會去查個人征信,即使最終違約有部分機構也宣稱不會上傳個人征信,所以不影響征信。
根據Global Payments提供的數據,預計2022年Z時代或者千禧一代這兩部分人群預計分別有44%和37%的人群使用先買后付進行消費。
其次,先買后付從用戶側來看,一般都沒有手續費,包括分期手續費、管理費都沒有,而且部分先買后付機構連違約金都沒有,用戶可以瀟灑地買買買而不用擔心。
最后,結合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來看,由于全球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消費者的購買力整體呈下降趨勢,而先買后付能讓用戶憑信用購物,無需立即付款,短期內很好的解決了用戶的資金緊缺困境,先買后付以正確的姿勢在正確的時間出現了。
2. 從商戶角度來說
疫情之下,經濟下滑,全球商戶其實很多都面臨著各種困境,比如老用戶的流失、拉新的困難、用戶購買轉化率低、購買頻率過低、忠誠度不高、客單價低以及資金流緊張等。
而眾多先買后付機構都承諾可以為商戶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支付、引流拉新、財務運營、數據分析服務等,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為商戶拓寬引流渠道、提高商品和品牌的曝光度以及緩解資金流緊張等,特別是擁有眾多用戶的先買后付平臺,可以給商戶帶來更大的保障。
根據Global Payments《2022 Commerce and Payment Trends Report》提供的數據,BNPL可以為商戶帶來20%-30%的交易轉化率及可將商戶的交易筆均提高30%-50%,2022年預計有65%的商戶計劃將BNPL作為支付選項之一。
如下為Afterpay和Klarna兩家先買后付巨頭的官方宣傳說明:
二、與信用卡業務的區別
結合前文定義及分析,整理如下BNPL與信用卡業務在多個維度的區別:
從上表可以看出,相對信用卡來說,先買后付可以認為是一種輕量級的小額信貸產品,其申請簡單且對用戶無過多的債務壓力,而在疫情期間以及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等情況下,很好地滿足了年輕用戶和商戶的需求,從而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三、先買后付的市場情況
1. 全球市場情況
根據World Pay《The Global Payments Report 2022》報告的數據,2021年先買后付占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近3%(約1570億美元),而預計到2025年先買后付占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5%,預計將超過5000億美元。
根據JUNIPER research提供的數據:2021年全球使用先買后付的用戶為3.4億,而到2026年,這個數據將上升到15億。到2026年,先買后付服務將占全球電子商務實物商品交易額的24%以上,而2021年這一比例僅為9%。
以下分別是2021年和2025年(預計)全球及各市場電商交易先買后付交易占比和先買后付業務發展較好國家的電子商務交易先買后付交易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于World Pay《The Global Payments Report 2022》
數據來源于World Pay《The Global Payments Report 2022》
從以上兩圖可以看出,目前歐洲,特別是北歐國家,先買后付受歡迎程度非常高,在先買后付獨角獸Klarna的注冊地瑞典,先買后付是當地電商支付交易中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占比高達25%。而在德國,先買后付是僅次于移動支付的最受歡迎支付方式,占比達20%。
而作為先買后付發源地的澳洲有將近500萬人使用BNPL,占其人口的近五分之一。美國雖然先買后付在其電商交易的占比才4%,但是考慮到其電商的體量,其2021年電商交易中的先買后付高達562億美元,到2025年預計將達到1882億美元,比加拿大、澳洲、荷蘭、新加坡四國2021年的電商交易總額還要多。
目前在這些重點市場誕生了很多先買后付的巨頭公司,除了Klarna外,還有剛被Square收購的Afterpay,以及Zip、Affirm、Splitit等。隨著這些公司的業務不斷拓展,先買后付也逐漸在亞太,如新加坡、香港等市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新的市場如新加坡也誕生了一些本地化的先買后付機構,如Atome、Hoolah等,進一步推動了先買后付業務的發展。
2. 國內市場情況
從中國大陸市場來看,目前境外的巨頭已經開始布局,比如Klarna已經在中國成立子公司,Afterpay投資了中國本地的先買后付公司西瓜買單,Atome在中國大陸注冊了子公司并推出了先買后付產品微花,預計后續還將有更多巨頭涌入。
除了外企外,中國大陸的巨頭們,特別是天生自帶場景的電商巨頭們也已經開始行動,紛紛上線了自己的先買后付產品,如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先用后付,另外還有樂信的買鴨等,預計未來幾年在國內,BNPL也將全面覆蓋各大消費場景。
四、先買后付的業務模式
隨著BNPL在全球的快速鋪開,其業務交易量也表現越加亮眼,外加各種專業分析機構對BNPL業務的看好,各個市場不斷的涌現出新的BNPL公司,同時不斷有新的入局者,包括傳統的卡組織、銀行、科技公司甚至商戶等。
以下是fincog報告中關于全球各市場的BNPL公司分布情況圖(2020年數據):
從圖中可以看出,全球各市場,只要有電商業務的都出現了先買后付業務的供應商,特別是澳洲、歐洲、北美以及亞洲,蓬勃發展,競爭激烈,都在搶著那一畝三分地。典型的如北歐的Klarna,澳洲的Afterpay、Zip,北美的Affirm、Splitit等,這些機構都是以先買后付業務起家,且目前核心業務也是先買后付,但是其產品的用戶體驗及業務模式,不同的機構會有所差別。
下面將從用戶流程、商戶合作、盈利模式來介紹先買后付的業務模式。
1. 用戶流程
先買后付的業務流程包括綁卡授信、下單支付、還款等。
1)綁卡授信
大部分BNPL公司都有自己的APP、H5官網等,用戶在付款前需完成注冊綁卡及授信流程,這個類似于國內互金消費分期購物的申請流程。
綁卡:主要作為后續的還款自動扣款需要,一般主要支持借記卡,但是有的也支持信用卡,具體持的卡品牌根據不同的市場會有區別,但是一般都支持Visa和MasterCd的銀行卡,目前atome、Splitit也支持綁定新加坡、香港等當地的銀聯卡,綁卡時為了驗證卡的可用性,BNPL可能會發短信進行驗證。
授信:主要為了確認用戶信用可靠且有還款能力,需要提供當地國家或者市場唯一的身份ID,類似于國內的身份證,BNPL公司會根據提供的信息,調內部的風控系統或者當地市場第三方的征信系統或者風控數據系統進行風險核查,一般秒級出結果。
這些風控核查大多數BNPL公司聲稱不會像國內辦理信用卡一樣會在央行征信中心留痕,會是一種比較輕的查詢方式,不會對個人信用造成影響,但是Klarna也提示留痕的記錄會給其他機構在提供信用產品的時候提供參考,特別是出現逾期違約的記錄時,所以在申請BNPL付款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條款。
大部分的BNPL公司注冊開戶都是免費的,但是少部分會收取費用,如澳洲的Zip,會跟還款綁定,收取賬戶費,每月會收取7.95澳元的賬戶費,但是如果當月按期還款,會免除該筆費用。
如下為新加坡BNPL獨角獸的APP綁卡授信流程UI圖:
2)下單支付
用戶在購買商品的時候使用BNPL服務一般有三種場景:
- 登錄BNPL的APP/H5官網,直接瀏覽入駐商戶的商品,并在APP或者H5頁面內完成下單,然后在收銀臺選擇該BNPL公司的先買后付支付方式完成付款。
- 在商家的APP/H5官網,瀏覽商品然后下單,在收銀臺頁面選擇合作的BNPL公司的先買后付支付方式并跳轉BNPL公司的APP完成付款。
- 到店消費,在付款的時候使用已經完成注冊綁卡授信的BNPL公司的APP進行掃碼完成支付。
確認選擇BNPL付款方式后,在先買后付APP或者H5支付頁面會顯示出對應的還款計劃,包括期數、每期應還款、還款日等信息,并且需要勾選對應的支付服務協議,點擊確認并完成安全驗證即可完成消費。
大部分的BNPL公司僅提供用戶一種分期形式,例如Afterpay的4期、Atome的3期等,但是部分公司也提供多種選項,會根據不同的市場因地制宜,例如Klarna可以提供3期或4期的分期,也可以提供14天、30天或者60天的先買后付不分期服務,但是其在澳洲就跟Afterpay一樣,僅提供4期,一般1期都是兩周。
以下同樣以新加坡先買后公司Atome為例展示用戶先買后付下單流程:
3)還款
還款一般支持BNPL公司到期系統自動代扣和用戶主動還款兩種方式,一般到期日前一周,BNPL公司會短信或者在APP主動提醒用戶,正常按期還款或者提前還款不收取任何手續費。
關于還款的交易類型,用戶下單支付成功后,目前絕大部分的BNPL公司的后臺交易類型都是消費(Purchase),即每一次還款,BNPL公司向收單機構或者卡組織發送的交易請求都是消費,分幾期就是幾筆消費交易,但是有少部分公司如Splitit交易類型走的是預授權交易(Pre-Authorization),即Splitit是基于有信用卡一族的先買后付業務。
如下為Splitit用戶還款時的預授權相關交易流程:
以交易金額為400澳元分4期為例,即用戶支付成功后,Splitit發起一筆400澳元的預授權交易請求,用戶的銀行收到通過卡組織轉接上送的交易后,會凍結用戶該卡400澳元的信用額度。
然后在商品發貨后Splitit立即發一筆100澳元的預授權完成第一筆還款的扣款;在第二筆還款到期前再發一筆100澳元的預授權完成交易完成第二筆扣款。
此時如果預授權已經到期解凍,Splitit會再發一筆200澳元的預授權對用戶的信用卡進行200澳元的凍結,然后在第三筆款到期前發一筆100澳元的預授權完成實現還款,以此類推(一次預授權多次預授權完成,需該銀行卡支持多次請款功能)。
若發生逾期,可能出于盈利以及提高用戶還款意愿的考慮,現在很多BNPL公司開始收取滯納金,每家BNPL公司每個市場會有差別。
如下是Afterpay和Klarna兩家公司在澳洲的滯納金收取方式:
- Afterpay澳洲:逾期還款金額在40澳元以下,將收取最高10澳元的滯納金(late fee),逾期還款金額在40-272澳元(含),將收取最高不超過逾期金額25%的滯納金,逾期金額超過272澳元,則最高收取68澳元。逾期不還款將同時凍結賬戶直至還清。
- Klarna澳洲:50澳元以下不收取滯納金,大于等于50澳元,逾期的每一期將收取3澳元滯納金,逾期將凍結賬戶。
2. 商戶合作
1)商戶拓展
BNPL公司的商戶市場拓展一般采用地推模式,即進入某個市場后逐家商戶去推廣產品,采用直接與商戶合作的模式,類似于境外TPSP的拓展方式,比較重但是護城河較高。
另外,隨著越來越多其他領域的入局者,BNPL也會和卡組、銀行或者收單機構、TPSP(第三方服務商)去合作,可以直接一次簽署,就可以直接批量打開這些新入局者的商戶網絡的BNPL服務,例如現在Klarna與Visa、MasterCard的合作,近期收單機構Adyen與Afterpay的合作,以及Atome與ApplePay、Google Play的合作等,下文會簡要介紹這些新入局者的合作模式。
2)產品體現形式
BNPL公司為合作商戶提供先買后付支付服務的產品體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 商戶直接以H5等方式入駐BNPL的APP或者官網,用戶購物的時候直接通過BNPL的APP或者H5官網完成商品的流量及下單。
- BNPL公司設計標準化的插件,直接以插件的形式嵌入商戶的收銀臺,用戶在商戶的APP或者官網完成商品瀏覽,在下單收銀臺頁面選擇BNPL支付選項,然后喚起BNPL的APP完成付款。
- BNPL公司為合作的線下商家提供固態二維碼或者條形碼,用戶購物的時候用BNPL公司的APP掃碼完成支付。
另外,如前文所述,BNPL公司還會為合作的商戶提供除先買后付支付外的營銷引流、財務管理、風控管控、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
3)費用
目前絕大部分的BNPL公司都是一次性將貨款墊付給商戶,然后向合作的商戶收取一筆商戶交易手續費,具體的費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市場,以及不同的商戶都會有差別,一般在交易金額3-8%不等,整體比境外收單機構的支付成本要高一些。
有些BNPL公司也會提供其他的資金結算方式,例如分期給商戶結算貨款,這種結算方式商戶需要繳納的交易手續費相對一次性收到要低。
另外,部分BNPL公司例如Klarna為優質商戶提供分期貸款服務(Financing),從中收取貸款服務費。
3. 盈利模式
1)收入來源
從上文可以看出,BNPL公司獲取收入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形式:向商戶收取交易手續費、向用戶收取滯納金、向用戶收取賬戶管理費等,而商戶的交易手續費這個占大頭。以Afterpay為例,其先買后付業務的收入中,商戶手續費收入占比高達76%,而剩余為滯納金收入。
2)成本
BNPL的成本主要包括融資成本、營運成本、壞賬成本等。
- 融資成本:指BNPL公司向銀行或者其他資金方獲取墊資款的利息
- 營運成本:包括其產品的營銷推廣成本、物業租金、人員成本及日常的運營成本等
- 壞賬成本:即用戶逾期不還款導致資金無法按期回收的成本,壞賬成本是BNPL不可忽視的成本
所以,BNPL公司的利潤就是其收入來源和成本兩者的軋差,即:
BNPL公司的利潤=(交易手續費+向用戶收取滯納金+向用戶收取賬戶管理費)- (融資成本、營運成本、壞賬成本)
隨著BNPL公司用戶體量的增加,規模的不斷擴大,可以反向壓低融資成本并提高商戶的交易手續費,并且通過不斷的補充增值服務,例如在其APP當中增加廣告位等,完善其生態,獲得新的收入來源。
五、其他參與方
BNPL業務的其他參與方,包括Visa、MasterCard、銀聯等卡組織,花旗、Chase等銀行,PayPal、Adyen等收單機構,還包括一些比較知名的商戶如蘋果等,這些新的入局者結合其自身的傳統優勢,也在快速的布局先買后付業務。
以下將簡要介紹各參與方具體介入先買后付的方式:
1. 卡組織
全球排名靠前的卡組織目前都已經在布局先買后付業務,主要的模式如下:
- 直接風險投資或者收購BNPL公司,目前基本大的BNPL公司的股東里面都有卡組織的入股,例如Klarna的股東包括Visa、MasterCard。
- 與BNPL合作,綁卡支持該卡組織本地發行的銀行卡,即讓其用戶還款的時候支持使用該卡組織發行的銀行卡,例如銀聯與Atome的合作。
- 與BNPL公司合作,聯合發行支持先買后付的虛擬卡,使該虛擬卡同時支持在BNPL公司的商戶及該卡組織的商戶網絡使用,例如MasterCard與Zip的合作。
- 卡組織基于現有銀行卡體系,推出支持先買后付付款的銀行卡,例如MasterCard在企業層面推出“先買后付”服務-Mastercard Pay & Split,主攻中小企,向他們發放“先買后付”商業支付卡,變相提供融資服務。
2. 銀行
雖然先買后付與銀行信用卡當前的定位人群看起來重疊度不高,但是未來極有可能會蠶食銀行的信用卡市場,很多先買后付培養起來的年輕一代,可能未來并不會再辦理銀行信用卡,而會繼續使用先買后付提供的服務。
這個可以參考國內消費金融產品如花唄、白條等,目前這些消金產品與信用卡的重疊度越來越高,很多上班族已經開始基本不使用信用卡,而是直接使用花唄、白條等買買買。
銀行進入先買后付領域一般也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 基于現有信用卡網絡:其實目前銀行的信用卡分期在免息營銷的時候就是一種先買后付產品,支付成功,銀行提前墊資給到商戶,銀行僅收取交易手續費,但是這種免息一般是由商戶來貼息,僅適用于利潤率較高的商戶。
- 通過充當先買后付資金方的形式參與先買后付,通過為BNPL公司提供融資,獲得融資手續費收入,這種形式一般對于C端的品牌感知度比較弱,長此以往當BNPL公司規模大了之后,銀行間的競爭會導致壓低融資手續費的收入,而同時會侵蝕其信用卡市場份額。
- 推出銀行的先買后付產品為其持卡人提供服務,目前部分新興的銀行已經開始推行先買后付服務,例如美國的Douugh和Humm Group,推出了支持先買后付的虛擬信用卡,該卡可以支持最高1000美元的先買后付額度。
3. 收單機構
作為為商戶提供支付服務的收單機構,其實先買后付公司與其定位重合度非常高,特別是目前有些BNPL公司已經申請了當地市場的收單資質,承擔了收單機構的角色,即使沒有收單資質,當BNPL公司商戶和用戶規模進一步擴大,BNPL公司將反向壓低收單機購的交易手續費成本,目前收單機構可能參與先買后付業務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點:
- 基于現有“四方模式”為無收單資質的收單機構提供收單服務,此時BNPL公司相當于網關等TPSP的角色,BNPL還款交易通過收單機構上送卡組織,收單機構收取交易手續費,例如近期報道的Adyen和Afterpay的合作。
- 推出自己的BNPL服務,例如PayPal就推出了自己先買后付服務Pay in 4,這項服務與先買后付一樣不收取用戶任何的手續費,一共分4期,但是不同點是PayPal不收取先買后付的分期手續費,而仍是收取收單手續費。另外,近期有新聞報道,Apple Pay今年將推出自己的先買后付產品。
- 直接收購BNPL公司為其商戶提供先買后付服務,典型的如Square收購Afterpay。
4. 商戶
這里的商戶指的是以銷售或者供應商品為主營業務的電商或者商品供貨商等,如亞馬遜、沃爾瑪等。
由于先買后付讓全球商戶看到了甜頭,對引流拉新、提高客單價和購買頻次等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而Z時代等年輕一代也非常喜歡,所以目前大的商戶都在開始以各種方式參與到先買后付的大潮中來,總的來說有以下兩種情況:
- 直接與先買后付公司合作,為用戶提供先買后付服務,然后向BNPL公司繳納一筆交易手續費,即前文提到的BNPL公司為商戶提供的三種產品體現形式。如亞馬遜與Affirm的合作在其收銀臺提供Affirm的先買后付支付選項。
- 投資先買后付公司,為用戶提供先買后付服務,如Shopify收購了Affirm近8%的股份。
六、需要關注哪些問題
先買后付業務順勢而為,全球似乎都在快速的發展,但是同時BNPL公司也存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主要包括風控問題、政策監管和融資問題,這三個問題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導致業務中斷甚至BNPL公司倒閉。
1. 風控問題
如何解決風控問題?這個將是先買后付能否可持續發展的最核心問題。
目前的BNPL公司都聲稱自己具備了各種世界級的風控模型,可以控制其壞賬率在個位數,甚至低于銀行信用卡的壞賬率(1%-3%),比如Afterpay,聲稱其壞賬率僅1%,但是根據J.Shapiro and J. Eyers的《By now pay later: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Afterpay》文章中數據顯示,其1%壞賬率的算法口徑,分母其實是GMV,而不是全年的貸款余額,如果按照傳統口徑可能達15%左右。
很多BNPL公司都是初創公司,并沒有在行業有數據的積累,甚至根本無法獲取真實用戶的數據,僅是通過購買第三方風控數據公司的接口即開展先買后付業務,如果放款規模不能覆蓋其壞賬成本,將非常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
所以深耕本地化,充分和當地有實力的風控公司特別是銀行等機構合作并不斷的優化自身數據模型將是BNPL公司的重要工作。
2. 政策監管
隨著先買后付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國政府監管將開始介入,如何有效的應對監管,對于BNPL公司來說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以下是一些先買后付重要市場的監管情況:
2021年12月16日,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向Affirm、Afterpay、Klarna、PayPal和Zip等五家“先買后付”(BNPL)信貸服務商下達調查令,要求其提供平臺商業模式、消費者購物行為習慣等相關信息。
英國目前正在研究《消費者信貸法》對延遲支付商品和服務的豁免是否適用于BNPL,另外英國相關部門已禁止歐洲先買后付服務提供商Klarna的部分廣告投放。
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指出,約1/6的澳洲用戶使用先買后付服務后,出現透支、賬單逾期或“以貸養貸”問題,因此ASIC支持將先買后付產品干預權擴展至所有信貸機構。
新加坡金管局未來將出臺法律要求對相關服務平臺提供先買后付等貸款前進行審查。
歐洲也在近期對先買后付的業務進行了突查并提出將會制定相關的法律進行規范。
另外,當前先買后付業務以本地市場為主,即僅針對先買后付當地的用戶,一般不涉及跨境使用,但是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先買后付將面臨數據跨境的問題,這個也會面臨各國監管的挑戰。
而先買后付在中國發展相對緩慢,很大因素也是由于政策問題,如果后續先買后付業務市場規模擴大,必將面臨強監管,大概率是牌照經營模式,比如需具備小貸牌照或者支付牌照等。
3. 融資問題
跟其他信貸業務一樣,充足低成本的資金是BNPL公司能否持續做大做強的保障,BNPL公司需要在做大業務的時候,不斷地豐富其資金來源,未來隨著風控等問題的突出,各國各市場將大概率會加強政策管控,例如壓縮BNPL公司融資杠桿,這會極大影響BNPL公司的商戶墊資規模,而墊資規模的萎縮將會反過來降低收入來源,從而無法覆蓋壞賬,陷入惡性循環。
這個情況在這幾年國內的互金已經出現過,小貸公司或者互金公司的杠桿由于政策監管,被限制在個位數以內,并且限制了資金提供方的資金供應比例等等,最終融資陷入困境,大部分的互金公司由于無法融到足夠的資金,即使有用戶,也難以進一步的擴大規模。
七、未來會怎么發展
由于境內外監管政策等會差別比較大,需要分境外和境內兩個方向去分析推測先買后付業務的未來發展趨勢。
1. 境外
1)新興市場仍將繼續在政策紅利期內蓬勃發展
非洲、中亞、南美等先買后付發展相對緩慢的新興市場,由于先買后付業務市場體量太小,監管政策還不會開始介入或者監管力度還不會特別強,而這些市場的Z時代、Y時代等年輕一族人口占比較高,更容易接受先買后付這種新科技產品。
為順應這些年輕人的需求,本地的BNPL初創公司將不斷涌現,歐美亞BNPL巨頭也將陸續進入這些市場,所以預計五年內先買后付在這些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時機。
2)巨頭效應開始顯現,并購潮進一步加劇
Klarna、Afterpay、Affirm、Zip等巨頭將通過投資、并購本地BNPL公司以及在當地成立分子公司等方式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而其他傳統領域的入局者,包括亞馬遜、蘋果、PayPal以及中國的騰訊、阿里等,也基于自身優勢,進一步通過各種方式擴大其在先買后付領域的業務量。
Square收購Afterpay就是一個開端,其收購給Square帶來的正效應將進一步刺激巨頭們以最快速度參與到先買后付大潮中來。
3)歐美亞等相對成熟市場,監管將進一步完善
歐美亞等先買后付業務相對成熟市場,目前這些市場由于先買后付規模的不斷擴大,產生的相關問題已經逐步顯現,包括傳統銀行信用卡等信貸市場規模不斷下降、用戶先買后付分期違約頻現等,這些問題將進一步刺激監管盡快研究出臺針對先買后付的政策,預計一兩年內,相關市場的監管政策將會進一步完善,先買后付業務發展在這些市場將逐步結束野蠻發展進入穩步發展階段。
2. 境內
1)外資在政策紅利期內繼續試探性發展
可能是目前境內先買后付業務特別是外資參與的交易,仍未形成規模,所以政策還未明確,預計將還有一兩年的紅利期。
在紅利期內,考慮到境內金融過去幾年對于互金等業務,政策都是強監管,所以外資雖然覬覦境內海量用戶市場,但是預計仍將是試探性的開展先買后付業務,通過不斷的優化產品,尋找一條既滿足自身發展需要,也不觸碰政策紅線甚至能順應政策發展的路子。
可能,基于供應鏈金融的ToB先買后付業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是如何快速的獲取商戶供應鏈數據,這是關鍵。
2)先買后付將作為標配功能覆蓋主流自帶場景平臺
先買后付本質是一個信貸產品,其實境內這么多年發展的消費信貸產品,如花唄、白條等就是類似的產品,只是這些產品從用戶層面沒有全部免手續費。
所以境內自帶場景的平臺,如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其實多年前就已經為先買后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包括風控、供應鏈、支付鏈路等全部流程,可以非??焖俚貫槠脚_用戶提供先買后付服務,預計未來為了趕上這波先買后付的浪潮,國內其他的自帶場景平臺將會把先買后付當做一個標配功能展示在收銀臺,包括線上平臺以及到店服務等。
3)監管將介入并提供指導方向
隨著境內先買后付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預計監管將逐步介入,具體介入時間及監管的力度,將視市場規模的情況,但是如前文所述,先買后付本質上是一個信貸商品,所以很大概率會按照消費信貸業務進行牌照監管,如需獲得小貸牌照,而考慮到先買后付可能還承擔了清結算的能力,為避免“二清”問題,所以可能還必須有支付牌照。
希望先買后付能堅挺地再飛一會。
本文由 @拿墻的阿xio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目前有b端產品實現這一個功能的嗎?
沒有先買后付的習慣,這不就是花唄嗎,花唄起碼還有個地方告訴你下個月該還多少錢,先付后用應該沒有辦法做到吧
希望作者多出分享,寫的很好!
我不太喜歡先買后付,有種被錢包欺騙的感覺,買的時候無負擔,付錢的時候錢包遭不住
有一些先用后付的機制非常的不合理,比如拼多多,先用后付直接是免密的,而且一直拼單不成功還無法退款,成功了又很容易忘記
目測拼多多的先用后付是跟微信信用分掛鉤,要500分以上才能使用,我用過幾次,感覺還可以,由于上海疫情,經常退貨,相對還是蠻方便的。
先買再付對于用戶來說很不錯不過對于店家來說是不是有點不公平
其實還好,商家能夠第一時間收到貨款還能加大引流渠道,雖然可能收單手續費有些上漲,但是獲客增加了,銷量也增加了,還不用承擔違約風險。
先買后付個人感覺還蠻好的欸,對于吸引用戶而言還是挺切實的。
是的,未來應該是標配,但是國內免息分期已經教育的很久了,本質沒有太大差別,可能不會像國外這樣大爆發,而且未來監管可能比較嚴
感覺現在這個策略還沒有大面積普及,等到普及以后,應該能吸引更多的用戶
我認為這個營銷策略非常好,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群體,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年輕人的好奇心
我一般有什么需要買的就直接付款買了,還沒有試過先買后付,看了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下次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