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上咖啡賣2杯都算多”,想擺攤賺錢的小白,趁早醒醒吧
編輯導語:上半年直播和擺攤經濟十分火爆,很多人都開始探索擺攤經濟,在自由的同時也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但是擺攤真的那么賺錢嗎?本篇文章作者講述了有關擺攤經濟真實的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來看看吧。
上半年餐飲業最火的2件事,一個是直播,一個是擺攤。
在各地的夜經濟政策下,曾經又苦又累的地攤,成為了年輕人的社交新方式。
“后備箱市集”備受關注,社交平臺上,有人挑戰擺攤月入5萬,有人因為擺攤成為網紅,還有人探索擺攤商業模式。
問題來了:飲品擺攤,今年還能不能賺到錢?
一、飲品擺攤,誰擺誰賺
今年夏天,一個小小的飲品攤,安撫了很多年輕人無處安放的文藝情懷。
社交平臺上,一臺三輪車,經過個性化改造,成為一輛網紅飲品車,鋪上格子桌布,手繪杯貼,寫幾句應景文案,帶上檸檬、糖漿和一桶冰,就可以營業了。
超低的門檻,簡單的操作,個性又文藝,讓人蠢蠢欲動。
抖音上,有人挑戰“飲品擺攤月入5萬”,有人直播擺攤日記,也有人曬出3小時賣2200+的成績單,還有人手把手教授擺攤飲品配方。
而在一些購物中心和商業街,擺攤也成為引流的新方式。
微風的夏夜,一排打開尾箱的汽車旁,車主搭好帳篷、擺好小馬扎,配上暖色的小燈泡和文藝風的招牌,三五熟人喝茶閑聊——飲品擺攤的氣氛組就到位了。
前幾天,一則“廣州女白領下班后,打開后備箱擺攤賣茶飲”的文章,在南方都市報上被廣為關注。
采訪中發現,在廣州、杭州、貴陽、廈門、鄭州等地,“后備箱市集”已蔚然成風,有組織有紀律,白天上班晚上出攤,成了白領們最流行的社交貨幣。
再往前兩周,河南大學生在校園操場擺攤賣飲品,校長掃碼下單,并直夸好喝的消息,也鼓勵了很多有擺攤夢的年輕人。小紅書上,大學生擺攤賣檸檬茶/咖啡的消息,一搜一屏。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飲品擺攤,似乎是個體面又好玩的生意。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二、“一晚上只賣了2杯”玩得很嗨,賺錢很難
采訪了幾個攤主,發現飲品擺攤,玩得很嗨,賺錢很難。
一位白天開咖啡店,晚上出攤的朋友,主打手沖咖啡和氣泡水,他告訴我,“一晚上咖啡賣2杯都算多的,氣泡水還能賣幾杯”。
我問,賣這幾杯夠不夠油費?對方說,“我是開特斯拉去的”。
盡管如此,這位朋友,還是興致勃勃地分享了他出攤排期表,今天在XX城,明天在XX街區,基本上都是所在城市的核心商圈。
廣州的陸柒茶檔,老板阿均有多年的汽車改裝經歷,他花費幾萬元,把一輛即將報廢的捷達改造成了網紅飲品車,去哪里出攤都能成為亮點。
但這并沒有讓生意爆火,“擺攤不賺錢,最差曾經一個晚上賣13塊,我們是做文化的,大家一起玩得開心”。
阿均白天有主業,晚上才會開著網紅車出攤,玩的就是生活方式。
在小紅書上,一則“擺攤失敗的原因”分享中,車子改造、出攤踩點、配方測試,每個環節都充滿了坑。
比如選址,踩點和開店一樣,選錯了一天的生意就沒戲了;又比如網上的配方教程,往往復刻了也難喝。
擺攤雖然比開店輕量,但本質上仍然是辛苦活,個中辛酸只有自己試過才知道。
一個擺攤4年的攤主分享,“我們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幾千,但一年碰不到幾次,慘淡的時候一兩百塊,大多數平穩的攤位,日營業額在300~800之間”。
球岐旅徒創始人度文,做冰淇淋車8年了,高峰期擁有8輛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擺攤老炮”。
他告訴我,擺攤潮從2020年開始興起,今年達到井噴的程度,但大部分人都不賺錢,以飲品舉例,現在擺攤賣的最多的是暴打檸檬茶。
“從捶打檸檬,到接茶湯、加糖漿、雪克、封口、出杯,需要1~2分鐘才能出一杯,晚上擺攤時長普遍3個小時,就算是不停做,最多也就是做120杯,一杯賣10塊錢,才能做到1200元?!?/p>
但大多數情況下,地攤飲品的生意沒那么好,有些位置不好、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攤位,一天只賣幾十塊的比比皆是。
既然不賺錢,為什么大家還是爭著“出攤”?
三、飲品擺攤是一場各取所需的狂歡
采訪了十多位“擺攤人”,我最大的感受是: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熱潮里,大家是以擺攤為載體,各取所需而已。
在度文看來,現在各大社交平臺點贊數萬的擺攤視頻,很多都不是真正的攤主。
刷了刷視頻平臺,我發現飲品擺攤分享的,分為幾類人:
- 第一類,是人美嘴甜的小姐姐,在或復古或插畫風的飲品攤前一站,沉浸式的shake一杯飲品,甜酷人設呼之欲出,讓人忍不住點贊評論,分分鐘上熱門。還有一些掏心掏肺、360度無死角分享擺攤經驗的小姐姐,從怎么改車,到怎么踩點,再到全套配方無保留分享,操碎了心。這些小姐姐,要的不是飲品賣錢,而是實實在在的流量,甚至很可能就是MCN公司孵化的新網紅。
- 第二類,是各個領域的大V號,比如有的美食博主,錄幾期擺攤視頻,獲贊數十萬,對大V來說,這也是一個獲取流量的方法。
- 第三類,是一些飲品培訓/原料售賣公司,這類視頻基本都在演繹“寶媽晚上出攤,輕松月入幾萬”的戲碼,意在售賣原料。
- 第四類,則是一些露營用品/車子改裝商/咖啡機商家,用飲品擺攤的高質量視頻,吸引流量,順便帶貨。
- 第五類,也是真正入局、人數最多的“擺攤年輕人”。他們和上一代一輛三輪車、起早貪黑謀生的擺攤人不同,他們在乎的,更多是情懷、社交,是自我實現和價值觀表達。
在社交平臺上,有顧客在攤主賬號留言:“讓我常常去的原因還是人情吧,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好喝的東西別的地方還會有,但這種情誼就不一定了”。
打破社交小圈子的封閉狀態、拓展社交圈,可能才是很多人堅持出攤的原因。飲品車,也成為了進入某個圈層的社交貨幣,是找到新伙伴的渠道。
那么,新時代下的飲品擺攤,到底該不該跟?怎么跟?
四、出攤,未來還有紅利嗎
但凡是能火起來的東西,一定是有人希望看到它火。
擺攤今年能在全國各地紅火,又和大熱的露營綁定在一起,那就說明它契合了某種年輕人的情緒價值。
流量在哪里,生意就在哪里。
對于飲品店老板來說,在門店生意有限的情況下,低成本入一輛飲品車,到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做品牌露出,做試喝、賣飲品,卻是不錯的選擇。
而對于想玩一把的年輕人,既然玩,不如“玩個大的”。
自由公路的創始人楊蒞童,26歲就改造了一輛房車,一邊賣咖啡三明治賺路費,一遍自駕繞地球5圈,他還給自己創造了一個職業“旅行商人”,成為這個圈子里的KOL。
度文,在運營了8輛雪糕車后,今年發現了擺攤的精髓:通過擺攤打造個人IP。
他創立了球岐旅徒,找到一批愛玩又有才華的人,組建了一個車隊,有咖啡、茶飲、小食、炸物、冰淇淋等,這些人有畫家、音樂人、車手、攝影師、紋身愛好者、寵物專家等,基本都是在各個領域已經小有成就的人。
“我們把擺攤作為載體,做文化碰撞,打造個人IP,做差異化的擺攤”。度文表示。
如今,球岐旅徒旗下已經組織了30多輛的車隊,自由擺攤、環游中國西北線旅行擺攤、或是接受商業邀請出攤,因為規模大,到哪都能引起大面積的關注。
五、結語
什么東西,在這屆年輕人手里,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
擺攤,這種在我們父輩心目中又苦又累的謀生手段,變成了社交貨幣,甚至有人正在把它做成一種兼具情懷和生活方式的商業模式。
和2020年夏天的擺攤熱潮相比,今年出不出攤,或許不是一個盈利問題,而是想清楚要什么的問題。
作者:國君;編輯:張瑾;公眾號:咖門;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UglJ_6Xtsr856UFzA1EqeQ
本文由 @咖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之前在路上還看到過泡面車,我尋思,泡面超市里不能買嗎?
咖啡出攤的不確定性太強了,基本上會買路邊咖啡的都是年輕人,所以需要去到年輕人多的地方,價格也要便宜一些
看到有人說,“汽車后備箱市集”這么火,是汽車買的軟廣哈哈哈哈哈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群不差錢的人在玩情懷,真正為了生活的卻每天為了那幾十塊錢愁眉苦臉。
哈哈哈哈哈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跟風擺攤本身就有很多風險
感覺好多人都是跟風擺攤,要是那么容易,哪輪得到我們啊,我感覺不咋靠譜
這種擺攤擺的人多了,就會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了,大部分年輕人圖個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