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 凱利(Kevin Kelly)老師把他畢生的演講和布道事業都奉獻給了熱愛并追捧他的中國互聯網界。
這位據說被馬化騰和張小龍等人極力推崇的“科技預言家”最近又來中國巡回演講了。在《財經》年會、騰訊智慧峰會、中信銀行和搜狗,他辛勤的足跡留在了上述的每一個地方,聲音回響在這些會場的每個角落。在搜狗的對話上,凱文 凱利被最近剛剛被收編到騰訊旗下的搜狗CEO王小川直接加冕為“神”。
可能大家刻意忽略的是,無論再怎么被稱作“硅谷神人”和“科技預言學家”,凱文 凱利在他的出生地——美國,以及通常被中國人認為與凱文 凱利關系最緊密的硅谷,他都是一個極度邊緣化的角色,不會被任何科技公司、機構和論壇的主辦者,以及任何一位科技界“大佬”奉為偶像和座上賓。有關“Kevin Kelly” 的問答,在社交問答網站Quora上僅有4個相關條目,根本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專題;而與此相比,“凱文 凱利”的詞條在知乎上的問答條目卻多達37個。若拋棄對商業層面的探討,僅論對互聯網當下、未來的思考以及洞見,《連線》雜志真正的長期當家主編克里斯 安德森(Chris Anderson) 、萬維網概念的開創者Tim Berners-Lee,以及開源軟件和互聯網“去中心化”概念的強力倡導者、Web2.0概念的發明者Tim O’Reilly等人,都比凱文 凱利獲得了更多更持久的關注、尊敬和禮遇。在硅谷,你上哪兒能聽得到凱文 凱利這個名字?
但在中國,他卻受到了科技界像對待喬布斯和伊隆 穆斯克(Elon Musk,Tesla CEO)一樣的待遇。這就像另一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亨利 基辛格(Henry Kissinger)那樣,在本土母國早已默默無聞,但卻因為扣上了一個“改寫中美關系”的帽子在中國備受推崇和禮遇,這也難怪人家不顧老邁之軀90高齡還連年跑到中國巡回演出,不遺余力地為中國的國家形象各種站臺。
一個人、一個名詞、一種文化的流行通常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結果。喬布斯就不說了,以Elon Musk為例,如果以2012年5月為分水嶺,此前這個名字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和科技界人士的口頭禪中還幾乎絕跡,突然間,幾個禮拜的時間,“鋼鐵俠”、“神人”和“喬布斯接班人”的頭銜和稱贊突然漫天橫飛,誰要是不跟你談兩句Elon Musk,不試駕兩下Tesla差不多就沒法在這個圈子里混了。在科技界,人們崇拜起一個人來的理性和思考成分,一點也不比娛樂行業多,往往里面還多了一點玄學、讖緯和起乩扶乩的五迷三道兒。
那么,凱文 凱利在中國的乩壇,是怎么被建造起來的?
從時間上來說,一切都應該追溯到2010年12月那次凱文 凱利的中國行——在時隔16年之后,凱文 凱利畢生唯一相對暢銷的著作《失控》被翻譯成中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為配合此書推廣,負責眾包翻譯此書的東西網組織了一次長達一周的凱文 凱利中國行,分別在北京798尤倫斯藝術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和微軟亞洲研究院等場合舉行對話和演講。其中創新工場CEO李開復、3G門戶CEO張向東與凱文 凱利的對話,是這次“KK中國行”的核心活動。
從今天來看,那場對話的質量相當不錯。凱文 凱利盡情地享受著主辦方為他設計的“互聯網預言學家”的定位,心安理得地把有關分布式計算、云計算、大數據、維基百科和社交網絡的“預見”都算到了自己身上,與科技愛好者們大談未知世界。而李開復和張向東也非??酥频卣劻艘恍┳约罕旧順I務之外的東西,比如世界的數字化、媒體與出版業的未來、移動終端對人的控制等。張向東說:“KK是科技預言家,但不是巫學家,大家要與他的觀點碰撞,而并非膜拜”。
對《失控》這本書和凱文凱利的初次亮相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壞的開端。除了一些諸如“《連線》創始主編”、“影響了喬布斯”、“預言了10年后的互聯網”之類過于矯飾但頗為奏效的公關標簽之外,《失控》這本書通過李開復的推介和出版機構的運作,在中國越來越流行——這個當然算是好事。但從此之后,凱文 凱利接下來的中國行以及與眾多“大佬”的對話,就越來越充斥著無處不在的“替大佬求一卦”和“六經注我”的色彩。
真正讓凱文 凱利成為中國互聯網大佬們爭前恐后“求對話”座上賓的,是2012年4月馬化騰與凱文 凱利的對話。這是一次騰訊發起策劃的公關活動。從3Q大戰以來,追求其業務擴張和支配性地位正當性的騰訊,迫切地需要一種有效的理論替它們的擴張和支配性邏輯背書。當然,這個理論需要來自一個“洋人”且理論界而非商界人士。而另一方面,一直追求在品牌形象上摘掉“年輕”和“低端”標簽的騰訊,對任何一個凸顯深度思考、智慧和“主流”的場合,都不會輕易放過。
在這種情形下,凱文 凱利這個“工具” 呼之欲出了——神化你的事兒我們來運作,我們要的就是你的標簽和那張充滿灰白色大胡子的高加索人種的臉。
找一個跟中國互聯網大佬們對話的美國人真的挺難,他/她幾乎不可能來自任何一個美國的主流互聯網公司,比如蘋果、Google、Facebook或Twitter等,那會讓外界引起太多的聯想,且由于商業邏輯的差異和潛在的競爭沖突,沒有哪個大佬能輕易地駕馭他們那些擅長講故事的美國同行們——更何況就算你有足夠的自信和膽量,對方也未必有這樣的意愿和時間。中國的互聯網大佬們也很難和美國主流的風險投資意見領袖對話,這對他們來說同樣充滿不確定性和危險性,甚至會遭到在臺上當眾的質疑,據我所知曾經有數位大佬試圖與被貼上了“互聯網女皇”標簽的KPCB頂級分析師Mary Meeker對話,但最后都放棄了。適合他們的,唯有這些以寫字為生、用“思想家”包裝自己的人——他們最適合談那些過于宏大、看似艱深飄渺但其實毫無傷害力的問題——而且臺下的聽眾不好意思說他們聽不懂這些。
凱文 凱利就是最合適的對象。中國有句古話叫“六經注我”——凱文 凱利的《失控》及他的一系列理論就是當代科技界的“六經”,可以迎合和解釋任何一種科技現象。你可以用凱文 凱利的那些“術語”的排列組合解釋出維基百科、社交網絡、分享經濟、大數據和云計算,就能用他的理論去解釋抄襲、復制、壟斷和反壟斷。
看看凱文 凱利是怎么長袖善舞的吧,2012年4月,在他和馬化騰的對話中,馬化騰很認真地向他“請教”——如何看待微軟、Facebook以及“中國的幾大互聯網公司”面臨的壟斷指責,凱文凱利很乖巧地接過了話茬,用他“暫時性壟斷”的理論來解釋說,在互聯網時代,沒有任何壟斷是永遠持久的,現在壟斷就壟斷吧,對大家都是好事。馬化騰又問:那創業公司的平臺化機會呢?凱文 凱利說:哎呀,那風險多大啊,做一個產品,在巨頭的平臺上賣吧。
這次在金山,當金山網絡CEO傅盛問到“如何在BAT的壓力下尋找機會”的問題之后,凱文凱利馬上換了一個與在騰訊的場合完全不同的身段。這個從不用手機的科技預言家語重心長地對傅盛說:邊緣性市場有著巨大的機會,應該從巨頭不曾注意的邊緣市場不斷地侵蝕,最終顛覆巨頭的主流市場。反正我說過了嘛,壟斷是暫時性的嘛,它也沒什么不好嘛。
你說,哪個中國互聯網公司老板會不喜歡和這么一個高加索白胡子老頭對話呢。
可以想見的是,凱文 凱利小心翼翼地珍惜著在中國的每一次演講和對話機會,貪婪地享受著渾濁的空氣下“教父”般的前呼后擁與貴賓禮遇。他是如此地善待他的每一個對話對象,設身處地為他們考慮,用他那據說曾經預測過社交網絡和大數據時代來臨的理論和第六感,無微不至地替中國互聯網界那些對他在形式上頂禮膜拜的“大佬”們注解個這個時代。
這就有點像早年中國的天主教教徒:“主啊,我天天給您燒香,您給我測個八字,算個卦什么的,給我個好前程”。
已經有另外的硅谷“失意者”注意到了凱文 凱利的“中國夢”,并準備如法炮制地在中國干一票。這個人叫Keith Teare,比起凱文 凱利《連線》創始主編的頭銜,這位的標簽也很誘惑人:TechCrunch聯合創始人。最近,他正在中國的各式互聯網活動上巡回演講呢,你們也許一不小心就會遇到他。這不,現在已經有人冊封他為“硅谷著名思想家”了。
來源:PingWest????? 作者:駱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