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這個夢,我們再做一次?

8 評論 3373 瀏覽 2 收藏 19 分鐘

導語:2021年上半年VR行業又開始熱了起來,對于VR夢,還是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存在,本篇文章作者介紹并解讀了VR夢的發展趨勢,一起來品讀下吧。

在還完了6億人民幣中的大部分債務之后,羅永浩又一次開始了創業。這一次他選擇了AR。而經歷了2016年左右的那場泡沫之后,MR(AR、VR)行業沒有死掉。

2021年下半年的“元宇宙”讓MR又重新出現在了大眾視野中。在視線范圍內,除了Meta(Facebook)、蘋果、谷歌、微軟這樣的國外巨頭,字節跳動也在2021年收購了全球市占率第二、中國市占率第一的VR廠商Pico。而就在6月底,騰訊也正式宣布成立了XR部門。

2021年上半年VR行業又開始熱了起來,講述的故事也與當初沒什么差別,但對于VR行業,很難避免的一個質疑就是:這會是又一場泡沫嗎?

一、當初的泡沫如何破裂

鉛筆(化名)拿到第一筆1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是在2016年3月,正是VR泡沫的頂峰期。此前他成立了一家工作室,專門發布VR硬件和游戲的測評。但因為缺乏經營經驗,100萬很快就花得所剩無幾。作為自媒體,鉛筆的收入途徑主要來自于兩方面,C段粉絲和B端VR公司的廣告,但這兩條路都不好走。

鉛筆回憶,中國當時C端的VR用戶也就在幾萬的量級,而B端VR公司也“沒幾個有錢的”,鮮有廣告投放的預算。唯一剩下的路是繼續融資。當時已經是2016年末,鉛筆發現衰敗已經開始,投資人們的口徑出奇一致:“我不管你做VR的什么,我們不聽?!蹦且豢蹄U筆意識到了,什么叫泡沫破裂。

現在來看,2016年左右的VR行業是一個強行催生的嬰兒。在技術不成熟的同時,投資機構和VR公司又合力過分拉高了大眾的預期,產品長期佩戴的不適和眩暈,安裝的繁瑣和內容生態的不完整都是用戶的槽點。但對整個VR生態而言,PC VR最致命的缺點在于價格。

鉛筆算了一筆帳,一臺HTC Vive 6888元人民幣,一臺搭載英偉達GeForce GTX 980顯卡的電腦8000元左右,兩者相加就是1.5萬元人民幣。對于市場而言,這基本是一個完全無法推廣的價格。谷歌試圖通過推出更便宜的設備來擴大VR用戶群體。

它的Cardboard,配置簡陋——主要部件就是紙板和塑料鏡片,但售價僅為15美元。在淘寶上,第三方的Cardboard售價可以低至9.9元人民幣。這款廉價的VR盒子在全球最終賣出了1500萬臺。

電廠丨VR這個夢,我們再做一次?

谷歌Cardboard|圖片來源:Wikipedia

2016年中國AR/VR行業的融資事件達120起,披露融資金額25億元人民幣,均為歷年第一高。有人為故事買單,自然就有更多的玩家進場,VR設備本身技術難度高、開發周期長,并非普通公司可以承受。

Cardboard低成本的開源方案吸引了一大批追逐風口的創業者。但Cardboard實質上只是一個手機觀影器。Cardboard類產品可以憑借低廉的價格迅速吸引一大批用戶,但糟糕的體驗又讓它被用戶迅速拋棄。因為Cardboard開源的關系,中國有不少廠商都制作了自家版本的Cardboard。

Cardboard類產品只是打了個VR的擦邊球,主打這類產品的公司注定無法長久。以暴風魔鏡為例,在鼎盛時期,暴風魔鏡A、B兩輪融資共計2.9億元人民幣,其背后的暴風科技創下了40個交易日內37個漲停板的記錄。

但最終,曾經市值接近400億元人民幣的暴風科技在2020年11月9日被勒令退市,當時市值僅為0.9億元人民幣。Statista數據顯示,整個2017年,HTC Vive的出貨量僅為50萬臺,而同年只能手機的出貨量為15.5億部。在數字面前,即使VR公司的故事講得再好,資本市場也開始動搖了。

2017年,中國AR/VR融資事件從2016年的120起下降至77起,披露融資金額從24.99億元人民幣下降至11.43億元人民幣。這一時期的VR頭顯,無論價格高低,都無法抓住用戶的真正需求。一大批PPT公司死在了這場泡沫中。

沙核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周旭東告訴電廠,至今他們和一些用戶談論起VR,對方的反應都是“那個手機盒子”。這反映出了VR行業的一種尷尬,真正代表行業能力的高端產品沒有觸達用戶,而大量低端產品又傷害了整個行業的形象。

創立于2015年的NOLO是少數經歷了上一輪泡沫存活到現在的VR創業公司。和很多做VR硬件的公司不一樣,NOLO先有了技術,才逐漸找到了VR場景。NOLO的核心技術是名為“PolarTraq?”的6自由度(6 DoF)空間定位技術,起初的應用場景是無人機的室內三維定位。但創始人張道寧很快發現,無人機的市場天花板有限,同時這個行業的壟斷者大疆也在研發類似的技術。

“本質上來說,沒有找到很好的商業化切入點。”張道寧說。VR行業引起了張道寧的注意。因為VR就是對現實世界的模擬,只有精準追蹤用戶手部、頭部的動作才能在VR中實現相應的映射。其中關鍵的技術,就是高精度的空間定位。

電廠丨VR這個夢,我們再做一次?

圖片來源:virtualspeech

自由度這個概念起初來自于工程學,描述的是物體在空間內的運動。它分為兩種形式,旋轉的自由度(俯仰、偏擺、翻滾)和移動的自由度(前后、上下、左右)。自由度越高,就代表物體的空間內的活動越靈活。

2016年主流的VR設備采用的是3 DoF技術,相對來說,6 DoF可以提供更加逼真的動作映射。張道寧由此判斷,6 DoF會成為VR的剛需,NOLO開始研究基于移動VR頭顯的6 DoF追蹤技術。對NOLO這樣技術驅動的公司來說,泡沫破裂反而凸顯了公司的技術優勢。

“等于潮水一退,裸泳的都跑了,然后我們是正常游泳的,可能反而還把我們凸顯出來了。”張道寧說。泡沫破裂期間,NOLO也遇到過現金流的問題。當時的NOLO的硬件還沒證明可以被量產,也沒有大廠敢使用NOLO的技術。

張道寧想出的辦法是眾籌。這似乎也是VR行業的傳統。Oculus成立之初,就在Kickstarter上籌集了250萬美元。2017年初,NOLO DK2開始在Kickstarter上線,價格僅為99美元。當時市場上的VR設備多在5000元人民幣以上,99美元的NOLO DK2得到了2000多名backer的支持,其中包括Oculus總經理、大廠工程師和產品經理。NOLO最終成功交付了眾籌產品。

這次眾籌的成功也驗證了NOLO產品化和商業化的能力。通常,這是投資人最看重的創業公司能力。此后,陸續有合作方找上門來, 2018年至2019年,NOLO手柄適配了全球30多家主流的3DoF VR一體機頭顯。

與此同時,NOLO也分別在2018年、2019年、2021年成功完成了A輪1000萬美元、A+輪1億元人民幣、B輪2000萬美元的融資,領投方包括藍馳創投、愉悅資本、蔚來資本,以及來自中移創投的戰略投資。

二、關于VR的夢,人類做了無數次

VR的故事打動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賦予了人類前所未有的造夢能力。在1935年的科幻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中,作家斯坦利·G·溫鮑姆(Stanley G.Weinbaum)描繪了一個虛擬現實世界Paracosma。通過一款VR眼鏡,使用者就能在Paracosma中感受到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

皮格馬利翁的眼鏡被認為是最早的VR眼鏡概念。科幻小說家用文字描繪的世界,在不同的年代變化著各種名字,它可以是《雪崩》中的Metaverse,《黑客帝國》中的Matrix,《頭號玩家》中的Oasis。每個年代的人都想掌握這種造夢能力。如果把立體圖也作為VR的一部分,人類與VR的歷史已經接近200年。

1838年,英國物理學家查爾斯·惠斯通(Charles Wheatstone)發現了立體圖原理,通過棱鏡的組合,可以讓人從二維圖像中看到三維效果。這也就是谷歌Cardboard這類簡易VR設備能實現的原理。1965年,計算機圖形學之父伊凡·蘇澤蘭(Ivan Sutherland)制造出了第一臺與電腦連接的頭戴式顯示屏“達摩克利斯之劍”。

電廠丨VR這個夢,我們再做一次?

因為太重,達摩克利斯之劍必須固定懸掛在桿子上,故此得名|圖片來源:dsource

進入1990年代,日本的一些游戲機廠商,例如世嘉和任天堂,開始制造商業化的VR設備。但正如2016年的VR頭顯一樣,他們的通病都在于售價昂貴、性能羸弱以及缺乏相應的內容支持。帕爾默·盧克(Palmer Luckey)是科幻小說、計算機科學以及這些古早VR設備的狂熱愛好者。

和很多硅谷天才的故事一樣,他在自家車庫搗鼓出了幾十臺VR原型機,最終影響世界。盧克之后創立了VR頭顯公司Oculus,并在2014年被Facebook(Meta)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到今天,Meta已經是VR行業市占率最高的公司。進入到2021年,VR行業似乎又迎來復興。

IDC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VR設備出貨量達到1095萬臺,同比增長92.1%。其中,Meta的Quest2銷量為1040萬臺,占比95%。

電廠丨VR這個夢,我們再做一次?

銷量的增長有賴于硬件的提升和內容生態的豐富,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價格。Meta采用了價格補貼的方式,Quest 2起售價為299美元,約合2000元人民幣。而以往的VR一體機售價通常在5000至1萬以上。

與此同時,Quest 2也提供了同類產品最好的硬件配置和最豐富的內容。在2019年的 Oculus Connect大會上,Meta的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宣稱,一旦用戶數量突破1000萬,VR的內容和生態系統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Meta補貼的方式在行業早期可以迅速打開用戶市場,但VR設備更核心的問題不在內容,而是硬件本身。

VR的本質在于創造一個可以騙過大腦的虛擬世界,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讓人在虛擬世界的體驗和現實世界完全一致。今天困擾VR業界的核心問題主要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顯示技術上,包括視場角(FOV)太小、分辨率不高、無法實現動態變焦。

例如,FOV決定了光學儀器的視野范圍,是VR設備非常重要的參數。為了盡可能還原現實世界,FOV應該盡可能接近人眼視角。人的單眼能看到的水平FOV大致在150度左右,而目前市場主流VR頭顯的水平FOV為100度左右,兩者有接近50度的差距。

此外,相比手機、電視,由于VR頭顯的視場角更大,對屏幕的要求也更高。另一方面在于VR頭顯的重量,這直接影響了用戶的使用時長。Quest 2重量比上一代產品減輕了10%,但依舊重達503克。

同時,這兩方面問題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響。渲染更優質的畫面意味著更大的耗電量,但更大的電池又會增加重量。Pancake光學方案是VR短焦光學方案中的一種。由于壓縮了VR光學總長,使得VR頭顯的厚度可以大大降低。但其缺點在于光損高、FOV較小,同時成本也較高。NOLO則把設備輕量化的切入點放在了手柄上。NOLO正在研發一款戒指形態的手柄,已經在技術上實現了6DoF、手勢識別和按鍵交互,將會在2022年與蔚來合作的車載VR一體機一起發布。

上個月,Meta Reality Labs公布了4款VR頭顯原形,分別從顯示分辨率、動態變焦、HDR和輕量化四種技術路徑探索了VR未來的可能性。這些原型機的共性在于分別單一解決了各自技術路徑上的難題,但都存在致命缺陷。例如,原型機Starburst的亮度高達20000尼特,但必須配備風扇和散熱底架才能緩解相應產生的熱量。這款產品顯然還處在早期研發階段。在公開視頻中,扎克伯克甚至需要借助手柄才能將其舉起。

電廠丨VR這個夢,我們再做一次?

原型機Starburst|圖片來源:uploadvr

張道寧表示,其實在顯示方面,未來3-5年內,成本、性能、時間這個三個曲線上游廠商都看得很清楚,“誰也做不出花來”。

三、元宇宙?“等詞臟了,你再換一個就行”

2021下半年,Facebook宣布改名Meta,元宇宙(Metaverse)爆火。

和很多熱門概念一樣,它吸引了很多追逐風口的人,也讓“元宇宙”顯得有些可疑,以致于在蘋果內部,這是一個被蒂姆·庫克(Tim Cook)禁止談論的詞匯。

周旭東表示,從2016年泡沫之后活下來的公司可能都不是很喜歡這個詞。他認同這個詞涵蓋的愿景,因為這指向了一種未來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必然。

至于這種未來生活方式是不是叫元宇宙,他認為并不重要。在NOLO內部,也幾乎沒有人去談論元宇宙,更多的還是討論眼下的技術、產品、應用場景?!耙驗楝F在是公說公有理的階段,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元宇宙觀。所以不好說,我們就簡單把它理解成高沉浸感的數字世界?!睆埖缹幷f。

鉛筆眼下在VSwork擔任CMO。在官方網站上,VSwork把自己描述為“元宇宙引擎”。鉛筆表示,從營銷維度上來說,元宇宙是當下最能有效被人認知的的一個概念,是符合公司整體的成本和效率的?!斑€有就是,等詞臟了,你再換一個詞也可以,因為我們公司最聚焦的還是給用戶產生價值?!便U筆說。

說到底,元宇宙是一種宏大的愿景,但過于遙遠。Facebook改名Meta,多少帶有無奈之下的賭博成分。錯失了智能手機時代的Facebook,其上限也不過是iOS和Android生態中的一個超級App。在收購Oculus之初,扎克伯克就公開表示過,VR將會成為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個計算平臺。相比成為元宇宙,這種愿景才是VR更具有價值的所在,也是這個行業至今依舊沒有死掉的原因。

 

作者:湯一濤,編輯:高宇雷;

來源公眾號:電廠(ID:wonder-capsule),探索科技公司的未知,為你充電。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電廠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VR現在已經走下“神壇”了,很多人生活中就有,不新鮮了

    回復
  2. 元宇宙太過遙遠,VR也沒能普及,還是要耐心等待技術發展

    來自廣東 回復
  3. 這幾年 VR AR總像是起來了 又好像沒起來 或許還是不夠生活化 更加傾向娛樂化吧

    來自福建 回復
  4. 之前VR火成那個樣子,但最近真的是沒啥熱度了,因為沒那么稀有了。

    來自江西 回復
  5. 我記得之前看刀劍的時候,就差不多是在今天的22年,就可以完全潛行于虛擬世界,但可惜現在技術好像還沒有達到

    來自江蘇 回復
  6. 我們這里的VR體驗店基本都關門了,還是期待一下變化吧

    來自貴州 回復
  7. 文章標題讓人心一緊,真的挺期待元宇宙的未來發展的

    來自廣西 回復
  8. 有一說一,元宇宙最開始興起時就有很多人說它的結局就像VR一樣,沒有技術支持,一切都是白談。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