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和資本的寵兒,Web3在講什么故事?
編輯導語: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Web3作為新一輪朝陽正冉冉升起,年輕的新一代互聯網人加速涌入Web3賽道。這篇文章作者分析了Web3的投資風口,詳細解釋了Web3的概念以及Web3和區塊鏈之間的關系,希望看完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相比前兩年市場言必新消費的篤定,2022年這個詞幾乎已經無人提及。
過去數月,品牌主理人和眾多創業者、觀察人士探討行業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出海和Web3幾乎是被提到最多的兩個關鍵詞。前者并不是新議題,只是在政策經濟外部環境等多重因素疊加下,2021年更多被認為是中國企業出海的拐點,2022年進一步加速。
但Web3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仍是一個新詞匯,甚至是一個炒作噱頭大于實際應用前景的概念。盡管在過去半年里,不乏大量的機構、創業者躬身入局新賽道,但也有反對者認為這不過又是一場圈錢游戲。
客觀來說,Web3所倡導的理想世界確實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不論是底層共識、基礎設施還是應用生態都難言清晰。
觀點的割裂,帶來更多討論的空間。我們相信沒有人會不關注經濟和科技社會發展的未來形態,而商業領域的每一次探索也都會對從業者產生切實的影響。我們歡迎更多Web3從業者、投資人、甚至反對者與我們分享你的理解和觀點。
這是我們關注新趨勢,探討Web3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來自一位前媒體人、現機構出海投研人士的分享。
在各傳統互聯網巨頭裁員消息頻出,投資機構削減投資規模、轉變投資風向的大背景下,Web3仿佛是一個另類。
先是有報道稱00后瘋狂涌入Web3,并將Web3作為職業首選;再有風投機構紛紛重金押注Web3,無論是傳統的VC機構還是歷史較為年輕的加密貨幣投資機構,都開始將目光投向了Web3賽道。
Web3投資風口從何而來?如今互聯網創投圈都在討論的Web3到底是什么意思?Web3和區塊鏈又有什么關系?
一、年內投資規模逾170億美元,頭部互聯網VC轉向Web3
2022年第三季度剛剛開始,就已有超過30家投資機構公布其成立Web3投資基金的消息,投資總規模超170億美元,其中不乏紅杉資本、高通、Ark Ventures等知名機構。
在單個基金的投資規模上,紅杉資本的投資基金規模接近30億美元,是目前為Web3投入資金第二大的公司。為Web3押注最多的投資基金則是a16z,投資規模近80億美元。
a16z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硅谷風險投資公司,曾投資過Facebook和Twitter等一系列科技巨頭。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a16z迅速超越了一系列老牌投資公司,成為美國排行第三的互聯網投資機構。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中,a16z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也就是在a16z成立的第十年,由于投資組合中核心標的股價大跌,a16z突然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過去了,至少對于投資者來說已經過去了。
a16z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賽道。既為了發現新風口,獲取財富,也為了延續往日的輝煌。
這次a16z將籌碼壓向了區塊鏈。2018年6月,a16z成立了價值3億美元的加密基金a16z crypto fund,先后投資了CoinBase、Uniswap、Solana、maker Dao等區塊鏈領域內的明星項目。截至目前,A16z已經投資了逾百個區塊鏈項目,也因此收獲頗豐,被稱為“幣圈投資風向標”。
2021年,a16z公開吹響了向web3進軍的號角,其取得的高額回報也掀起了該領域的投資和創業熱潮。
與往日的嚴苛不同的是,a16z在向Web3投注時顯得有幾分“急迫”。據新浪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元宇宙投融資白皮書》顯示,在2022年第一季度,a16z在元宇宙領域內的投資總額高達5.92億美元,占一季度總投資額的18%。
a16z的瘋狂成了Web3熱潮的一個縮影。據統計,目前市面上幾乎95%以上的Web3投資基金成立時間都不足一年。此外,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互聯網大廠也在加速Web3領域布局,比如Meta、Google、阿里巴巴或者騰訊。
但吊詭的是,一邊是資本的瘋狂涌入,一邊是投資人對web3的模棱兩可,再加上媒體的密集報道,人人都談及Web3,但又人人都說不清到底什么是Web3。
二、概念邊界模糊,Web3的核心是自由
追溯Web3的歷史可知,頭部加密貨幣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受到“棱鏡門”的啟發,在2014年提出Web3概念,希望新一代的互聯網居民可以自主掌握自己的數字資產和數字信息。
但是在概念提出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炒作概念的投機者,都沒有對Web3投以過多關注,更不認為Web3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彼時的人們正處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期,互聯網就已經給資本市場提供了無限想象,資本熱捧的是互聯網,而不是一個沒有明確概念、發展方向和商業模型的Web3。更甚至是連Gavin Wood自己,都未對Web3進行過十分明確的概念界定,只提出了一個“讓用戶可以擁有自己的數字資產所有權”的核心觀點。
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在2022年之初雖然形成了一種“言必Web3”的氛圍,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篤定的說Web3是什么并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可。
目前市場上認可度較高的定義是:“Web1時代是‘可讀’,Web2是‘可讀+可寫’, Web3時代則是不僅‘可讀+可寫’,還增添了‘擁有’這一個新特性?!?/strong>
換句話說就是在Web1時代,互聯網的生產者是中心化的組織或公司,用戶只能以一個接收者的角色去參與到Web1建設中,但是在Web2時代,基于移動互聯網帶寬的增加以及算法技術的增強等,用戶可以參與到生態建設之中,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
在Web2時代,雖然用戶有了一定的生產權,但是卻并不能完全擁有所生產內容的所有權。比如因某些原因你發布內容的平臺服務器遭遇了攻擊或者破產關閉,那么內容將會不受你控制的消失。
而在Web3時代,這一系列問題將會得到解決。Web3的核心理念是在某一項基礎設施之上,這個基礎設施可以是一條公鏈、一個內容分發平臺或者任何你可以想象得到的功能性虛擬場所,用戶可以生產自己的內容,并且完全擁有自己內容的所有權,可以自主決定其是否共享、共享給誰等,也就是說平臺方無權再掌控或者刪除你的內容。
或者我們再換一種更形象的比喻來幫助理解這種差別(只是粗淺的類比)。
比如Web1是歷史正劇,那么它的人物情節走向是已被設置好的既定事實,觀眾只能看無法更改。Web2是改編劇、或者互動劇,觀眾可以參與甚至決定劇情的走向、結局,但內容還是屬于發行方、影視公司,本質只是提高了觀眾的深度參與感。Web3則是在一個基礎設施上,每個人都能創造角色和劇,完全擁有和掌控這些內容,可以決定要不要分享、分享給誰。
上述內容背后折射出的是公眾對于數據隱私權的看重,卻也不能完全涵蓋目前Web3領域內的發展方向以及內容。
和Web3的概念一樣,目前Web3的具體分層架構依舊稚嫩且零散,也沒有形成統一共識,所以關于這部分的爭論很多。
我認為現在C端用戶能看到的產品,比如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以數字藏品為代表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去中心化的借貸協議,都屬于Web3的前端產品,這些前端產品的主要目的是和C端用戶進行交互,他們的目標客群是最廣泛的普通大眾,并通過一定的商業模式進行盈利和變現,這一部分產品在web2時代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各個網站以及App。
與前端相對應的則是Web3的后端,后端主要是底層設施,這一部分包括了智能合約、公鏈等產品,這部分產品的目標客群是上述的前端產品,對于C端用戶而言,很少有機會接觸到Web3的后端產品,同時也對技術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web2時代里,這一部分代表著的是互聯網的底層技術,比如TCP協議。
但可以確認的是,在所有Web3信仰者的眼中,Web3的內核是“自由”,無論是擁有管理自身數字資產的自由,還是通過新技術更迭所獲得的感官或邊界自由。
三、Web3的區塊鏈底色,去中心化技術的新應用
雖然Web3的范圍要遠超出目前區塊鏈所涵蓋的方向,但分析目前Web3投資基金的投資方向可知,當下Web3領域內的大多數創業公司都與NFT(非同質化代幣)、DeFi(去中心化金融)等區塊鏈賽道相關,再結合Web3概念的提出背景,大多數人都把Web3視為一個區塊鏈領域內的原生概念。
在底層技術層面,目前的主流觀點是,Web3的技術架構可以分為基礎層技術、平臺層技術、應用層技術。基礎層技術是由區塊鏈技術構成,再加上目前Web3領域內的產品大多集中在區塊鏈領域內,的確當下的Web3具有濃厚的去中心化以及區塊鏈色彩。
現有的網絡協議是將互聯網上的海量數據進行分割,然后儲存在不同的服務器上,一旦其中的部分數據丟失,那么數據將會變得不完整,篡改也相對容易。而區塊鏈系統中的所有信息在每一個服務器上都會有完整的記錄,即使某一個服務器上的數據出現了丟失或損壞,其他服務器上的數據還能保持完整,在這樣一個多點分布式存儲的方式下,數據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完整以及防止他人篡改。
區塊鏈的這一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性天然貼合了Web3信仰者對自由以及數據所有權的核心要求。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Web3的發展注定不能與區塊鏈進行分離。
由于區塊鏈技術的加持,在Web3世代中,人人才有可能擁有自己的平臺,開發商可以為企業和個人定制基礎設施,這些應用程序可以用于數字身份識別和保護,也可以用于數據保護和數字資產存儲等。
除此之外,在Web3的生態建設中,大家還不得不考慮激勵問題,即如何激勵用戶去參與生態的建設。
目前針對這一個問題,業內比較普遍認同的是推出某項具有激勵作用的token(令牌,大部分理解為“代幣”,但Q幣以及積分也算是一種token),而token激勵的概念最開始也是脫胎于區塊鏈行業。
或許在未來可能會出現更為合適的技術以幫助Web3實現其愿景,但是目前來看,市面上所有的且相對較為成熟的技術里,只有區塊鏈技術最為合適且接近。
四、結語
總結來說,在目前的Web3行業里,尚未出現任何一個能取得最廣泛共識的概念定義,但是大家都一致認可“自由”這一概念核心。在技術層面上,Web3尚未有一個固定的技術路線,但是目前的區塊鏈技術是最接近且最為合適的的技術。
以上是我對Web3的基礎理解,接下來也希望能就Web3的發展現狀、Web3的機遇與挑戰等層面進行持續的研究和內容探討。
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及就業參考建議。
作者:靖雯;編輯:阿至;微信公眾號:Kr品牌主理人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PFSnj0ditsaPXE9OhYPzXw
本文由 @Kr品牌主理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內容交流請加「品牌主理人」編輯微信414023228
我也認為目前來看,市面上所有的且相對較為成熟的技術里,只有區塊鏈技術最為合適且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