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的未來在哪里?

9 評論 11278 瀏覽 96 收藏 9 分鐘

編輯導語:關于智慧園區,可能很多產品經理想到的是同質化嚴重的智慧能源、視頻監控、智慧環境、智慧停車、智慧安防等等,然而并不是有大屏和后臺管理系統的就是智慧園區了。園區的智慧體現在哪里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提到智慧園區,產品經理的腦海里想到的一定是同質化嚴重的智慧能源、視頻監控、智慧環境、智慧停車、智慧安防等等。但有了幾頁炫目的大屏和信息化的管理軟件后園區就智慧了嗎?

什么是園區?

園區的劃分

園區從功能上劃分為產業園區、工業園區、旅游園區、農業園區等等,每種類型的園區根據行業可再作細分,例如產業園區可劃分成物流園區、科研園區、辦公園區等。

從物理上劃分,任何一個封閉的露天區域都可以叫做園區:從住人的小區到小商小販集中的批發市場,從莘莘學子穿梭的校園到洋樓林立的園林。

園區的管理主體

目前園區運營主體大概歸納為政府運營、三方運營、開發商運營、企業自運營、合作運營,主要隨著園區的類型變化而不同,各方訴求也會有相應變化。

例如辦公園區的運營主體可能是三方或開發商運營,更關注招商和服務;化工園區、物流園區、批發市場的運營主體可能是政府或政府與三方合作,更關注園區的消防、安防、人員流動等。

園區的管理對象

園區是城市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縮影,管理對象大致可以抽象成人、資產、流程。不同類型的園區可以對管理對象進行細化。如辦公園區的管理對象是入駐企業、配套商戶、企業員工、商戶主、訪客、園區服務人員、配套服務。

什么是園區的“智慧”?

信息化不是“智慧”

信息化是技術向物理世界的滲透,以場景為單位進行建設,把園區的管理對象都虛擬到計算機世界是園區的信息化,目前的大部分園區建設也處在這樣的階段,但是我們經過上半場的互聯網洗禮,在這樣的園區里并感覺不到“智慧”。

反而碎片化的信息化過程中形成的數據孤島、冗余數據讓管理在體感上更難了。

數字化也不是“智慧”

信息資源的整合和業務流程的優化是數據化過程,使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等幫助園區運營主體進行決策分析。

數字化的園區“智慧”了嗎?顯然也沒有:物聯設備網絡不穩定、大數據驅動的決策分析錯誤百出等等。也許這是技術問題,不是路線問題,但是技術的演進需要時間,運營主體等得起嗎?

重新定義“智慧”

分享一個小故事:

逛商場時對于總找衛生間的人來說“衛生間在哪里”是個高頻率問題。
A商場:衛生間不多,指引牌是傳統的亮燈牌,好不容易根據指引找到后,看到門口墻上掛了一個大屏顯示器,指示男女方向和空位數量。
B商場:衛生間多,指引牌動態變化,牌子上包括入駐商家的廣告和男女空位數量,無論哪個地點都可以知道哪里有衛生間,哪個衛生間人少。

有了B商場的經歷后不禁疑問:都到衛生間了藍色大屏顯示空位多少有什么意義?智慧園區的產品是不是很多時候更像是A商場的大屏,擺設作用大于實際作用,這不是做產品的初衷。
也許應該重新定義“智慧”,她不是唬人的物聯網和大數據,不是高大上的數據驅動和決策分析,她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存在,像空氣之于人,水之于魚兒,存在的時候感覺不到,不存在時皺眉苦尋。

園區的智慧化

智慧化的目的是什么?

智慧園區是傳統園區的升級,升級的本質是解決傳統園區的問題,如運營成本的節節攀升、管理流程的混亂冗長、參與人員的糟糕體驗等等,所以智慧園區要解決:

1、從可持續發展方面看,要為園區參與企業(運營主體、入駐企業、入駐商戶等等)降本增效;

2、從應急安防角度看,要預防安全事件和處理突發事件;

3、從參與角色的體驗看,要優化所有流程,如維修服務人員的維修/更換流程、企業員工的上班流程、訪客的購物流程等等;

技術是手段,不是目的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引用可以讓園區場景智能化,也讓輔助運營主體決策成為可能。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進行園區能源的統計、安防設備的監控、作業實時監控,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可以進行全年營銷規劃、運營成本預測等等。但是這些技術都是園區智慧化過程的手段,不是目的,否則付出高昂成本卻收獲寥寥。

1、技術并不完美,需要逐漸完善和穩定,引用過程中即有時間成本又有現金成本,需要從長遠角度和現實收益兩方面平衡考量。

2、技術的引用和技術的應用是兩個層面的問題,技術被應用后才能發揮價值,找不到好的使用方式會產生資源浪費,更有可能讓運營主體陷入現金流斷裂風險。

技術的引用應該是一個漸近的過程,既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置之不理。

智慧園區不是軟件,是服務、軟件和硬件的結合

互聯網上半程產品經理的職責是對軟件負責,只需要定義軟件,服務好使用軟件的客戶就好,但是互聯網下半程,產品經理的職責不能只是負責一個軟件產品,而應該是綜合產品。

智慧園區管理的對象可能是實體對象、可能是虛擬對象,可能是簡單事件、可能是復雜事件,這些管理對象不可能通過單一的軟件系統解決,他可能是一套系統,也可能是一套系統和一個角色,更可能是一套系統和無數硬件設備以及多種角色。

我們不僅要梳理和優化軟件系統的邏輯和適用場景,也需要加入服務人員的行列,梳理軟件觸及不到或暫時無法觸及到的場景并不斷迭代優化。

最后,人才是感受到“智慧”的主體

技術讓我們對園區的未來充滿想象,但是技術在現實場景中卻不斷碰壁:增強現實的虛擬園區沒有交互場景、炫彩奪目的數字化大屏只在項目介紹時閃一下決策者的眼睛、100%實現了線上化的設備掉線率達到50%以上。

基于技術的演進時間成本,也許所有工作可能要回歸于人的體感才能找到那條持續智慧的路徑:

也許只是地鐵到園區的接駁車、嬰兒哭鬧時適時的母嬰室指引、想休息時愜意的咖啡館、下雨時10米以內的避雨點。

智慧化一個前途光明路途艱難的過程,希望在探索過程中我們都找到屬于自己的“潤物細無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是的,現在不止智慧園區,智慧工地,智慧旅游,很多智慧+的產品,都是接個設備,做個簡單的錄入功能,再來個炫酷的大屏,都是表面的功夫

    來自中國 回復
  2. “潤物細無聲”,這詞真是應用得很貼切很好??戳撕芏嘀腔蹐@區的相關方案,真是“智慧”不在做了個系統工具,而是在管理者,設計者身上有沒有“智慧”將這個事情做起來,但是實際情況真是難以落實起來。

    來自廣東 回復
  3. 分析的有理有據,確實是高手!

    來自廣東 回復
  4. 道阻且長,重建設輕運維的現象很難改變。

    來自廣西 回復
  5. 你好,可不可以轉載您的文章呢?

    來自四川 回復
  6. 智慧園區肯定還會持續做下去,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相信會做的更好

    來自浙江 回復
  7. 現在做的大多就是假智慧,,做個假數據,駕駛艙大屏,搞點三維動效跑一跑。甲方指標達成了,乙方搞到錢了。誰關心到底園區能不能智慧?浮于表面的面子工程。

    來自江蘇 回復
    1. 贊成

      來自福建 回復
    2. 做假數據太真實了,明明有告警,但是要求匯報的時候必須清零。每次都是0有個卵用。。。。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