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錢少,是不是工具類APP無法逃脫的命運?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前不久,用戶量曾過千萬的短視頻社區VUE vlog宣布停運,引發網友的“回憶殺”。作為一款視頻剪輯工具,VUE不管是在產品設計還是用戶體驗上,都有不錯的反饋。這樣一款優質的工具產品,為什么會走向停運的結局?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一、用戶眼里的VUE :是好用的工具,不是好平臺
6月30日晚,用戶量曾過千萬的短視頻社區VUE vlog宣布停運公告: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VUE vlog的支持與厚愛,由于項目組計劃的調整,我們將于2022年9月30日59分停止VUE的運營,包括停止新用戶注冊、會員充值服務、并且關閉客戶端部分功能,但你仍可以登錄、瀏覽、下載你之前上傳的視頻?!?/p>
VUE vlog成立于2016年3月,從早期的視頻剪輯工具轉型成功進入vlog社區,2019年用戶量登頂,社區注冊用戶1200萬,1億用戶下載安轉量,日活DAU達到 300多萬,拿到了真格基金、九合創投、貝塔斯曼、愉悅資本的多輪融資,名副其實的創業成功典范。
我是2016年11月第一次接觸VUE,做新媒體運營的朋友推薦,說這款app畫質很精美,剪輯拍攝的視頻很方便,模板跟得上潮流,濾鏡精美,配樂長在大眾審美點上。下載開始使用后,第一眼很驚艷,作為產品狗,天然喜歡VUE這樣操作簡潔,頁面干凈清爽的應用,時至今日我仍然認為VUE的產品設計是走心了的,沒有盲目抄襲,有自己的風骨。
VUE的崛起與時代的內容發展趨勢相關聯。
2016年是Vlog元年,大爆發的創作者們,市場上內容創作流行的新方式是短視頻,很多文藝青年都用Vlog展示自己熱愛的生活,比如愛拍視頻的王珞丹。VUE見證了短視頻行業的發展,它剛開始的定位是剪輯工具,和今天大家熟悉的剪映、快影、必剪一樣,為了方便用戶拍攝視頻后進行快捷編輯內容。
二、VUE 的停運和大廠收購有關聯嗎?
你如果還記得上文我提到的VUE高光時刻,現在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我不把騰訊5000萬美金的收購當做它的showtime,因為被收購不是它的高光時刻,是一個英雄沒落的前奏。
從2020年9月被收購一事可以窺覬VUE團隊在經營中暴露的工具類或社區類產品的致命軟肋:工具類產品,特別是面向C端用戶的一類,往往容易出現叫好不叫座,用戶量大,盈利數據尷尬的局面。VUE的失敗一方面是自身的經營困境,另一方面與競爭對手的崛起有關,特別是自帶生態的競對。
三、九死一生的轉型:工具—社交—平臺
“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碎片化,第二個是個性化,第三個是場景化。如果把這三點往下拆分,內容化和社區化是這三個關鍵詞的精華提煉?!?/p>
有這樣一類應用,獲取用戶容易,往下商業化就很難。天氣類應用就是其中一例,墨跡天氣的裝機量是4.7億,日活3507萬,從使用黏性最好的微信的日月活比(不到3)來看,墨跡天氣app的月活肯定在1億以上。墨跡天氣覆蓋的人群也相當廣泛,不經思考,墨跡除了看天氣,還能實現哪些突破呢?墨跡曾經嘗試過最熱門的出海,繼續擴大用戶量,也許會找到突圍之路,后面嘗試過做硬件、做電商,甚至是包裝大數據的概念去to G,最終我們仍然在期待老金的團隊能夠走出一個奇跡。
圖旗下所有app加起來的月活是4.56億,其中美圖秀秀1.06億、美拍1.1億、美顏相機1.31億。和墨跡天氣一樣,它面臨的困境也是工具之觴,用戶停留時長短,卻走了一條和墨跡完全不同的變現之路,大家都在期待從工具到社區再到平臺的逆襲之路。
微信是不是也是工具之神?從熟人社交工具,到社交生態王國。我們復盤微信的晉級之路,從替代運營商的短信溝通,再到朋友圈,轉入微信公眾號內容,增加支付。說微信一開始就想清楚了每一步,這個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不信的,我也不信,不過度神化某個團隊,大家都是在創業過程中根據用戶反饋需求來一點點布局。
目前互聯網產品最主要變現的方式是依托流量售賣廣告,但是走廣告變現這條路就必須滿足兩個小要求:用戶使用頻次高和用戶停留時間長。
于是,大家開始了“工具——服務/內容——社交——平臺”的漫長轉型之路,希望通過社交來增加用戶黏性,占領更多用戶時間,同時還能夠構建用戶壁壘,縮短變現路徑。
我們回到VUE的復盤。
上線v3.0的版本,VUE全面轉型成了 Vlog 社區,產品愿景是“手機用戶首選的視頻創作和分享平臺”。2018年,VUE完成了兩次更新,7月上線了社區,用戶可將制作好的視頻根據不同主題上傳至頻道內,并在社區內進行互動交流,目標是成為中國視頻版的Instagram。
我們看上面的萬能公式,VUE其實已經走出來,走了一條去工具化的社區之路,可是為什么還會失敗,從被迫賣身到無奈關停,是什么造成了它的死亡?
是時間!時間才是唯一不可復生的資源,一旦錯過沖量成平臺的最佳時間點,就滿盤皆輸。不只是工具類產品跨不過,巨頭也有跨不過去的,比如百度。市值被卡在千億之下的結果就是兩大同行者阿里與騰訊均完成了平臺到平臺的擴張,而它還留在上一個時代。社區離平臺只有一步之遙,卻也是最難聚齊所有關鍵因素的一次豪賭。
四、突圍之路:“工具社區”進化成“生態”
一款視頻剪輯工具通常的營收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個是用戶訂閱會員,另一個是廣告收入,這兩個都以用戶數量為基礎,而VUE VLOG在這件事上,并不占優勢。
在變現上VUE一直存在焦慮,從會員收費權益上可以看出來,它雖然見證了短視頻時代的崛起,但是卻沒有擺脫Vlog的工具基因。
在用戶們追求短平快爆點刺激的驅動下,內容創作者們開始大量生產15秒的內容,而VUE守著它的3min已經在下沉。豐富的UGC內容生產與消費,是社區的核心,而VUE還為了短期收益限制創作者的內容,也許當年讓內容百花齊放跑的再快一點,不留空檔,今天就沒有抖音和快手的豪橫格局了。
張一鳴說:“跑得快最重要?!?/p>
無論是頭條、抖音還是海外市場的TikTok,這位執掌字節跳動航母的大腦都是這個理論,唯快不破。因為它們都是工具類或內容類產品,跑得快能帶來海量用戶,海量用戶能夠帶來行為習慣。
產品的滲透與覆蓋主要靠用戶之間傳播、自然增長與人為購買用戶量?!百I量:自然量”從買量占大頭,過渡到自然量占大頭,數字一格一格向后挪動, “形成了自然、健康的增長狀態”。
TikTok和VUE起點當然不同,VUE早期是工具屬性,方便用戶視頻剪輯與編輯而生,2018年7月后延伸社交互動變成社區(UGC視頻內容),新用戶消費其他創作者的內容,套模板是一開始的動作,不能成為終局,這里的蛋糕被所有視頻類APP所瓜分。
短視頻剪輯工具是伴生屬性,它如果不能自己長成內容生態平臺,就需要依賴其他內容巨頭,如何與巨頭綁定的無縫銜接,脫離不開進入生態版圖才能活下來。比如抖音的剪映、快手的快影、B站的必剪以及百度旗下好看視頻的度咔剪輯。對于剪映、快影、必剪等剪輯工具來說,在產品持續地升級、完善中,技術已經不是用戶增長的瓶頸了,他們的戰場并不在他們本身,而是他們背后的平臺。
視頻剪輯工具跟短視頻平臺高度綁定,比如在剪映上剪輯的視頻,可以一鍵同步到抖音平臺,如果想要在其他平臺發布,需要先下載到本地,再上傳到平臺上,繁瑣的流程會讓用戶們的創作熱情大打折扣。
視頻剪輯工具用戶增長的核心取決于用戶對于短視頻平臺的粘性,如今抖音的月活已經超過了快手與B站的總和,快影、必剪若要趕超剪映,仍需把重點放在短視頻平臺的增長上。
內容產業的本質,不是內容本身的價值,是內容背后的人群價值。
VUE Vlog從工具走向社區,體現團隊前瞻判斷力的一步,倒在從社區走向平臺的一步,一方面我們可以稱贊它已經是成功者,秒剪是它的延續,畢竟不是誰都能有幸被騰訊收購;另一個層面,我們認為它的失敗是必然,社區逆襲成平臺本就是一次海量資源的豪賭,如果自己不夠快,不能與時間賽跑長成平臺,那就去尋找依附一個生態平臺。
作為曾經的用戶,我仍然能想起第一次使用它的驚艷感,我想它贏在記憶里了。
#專欄作家#
大井蓋先生,公眾號:八點四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某廠PM總監,現創業公司CEO;關注企業服務和金融賽道,愛好廣泛,歡迎一起交流探討產品或創業相關問題。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有些工具準確地擊中用戶的痛點,市場少,非標準,必須買。
有些工具它做的就是小而美,但是有付費能力的客群
大佬創業咋樣了???(抱拳)
還行,百人小公司,過了自負盈虧的生死線
為啥要為工具付費,讓用戶產生內容,讓讀者為內容買單,平臺抽成不香嗎?直播賣貨不香嗎 ?豬來買單不香嗎?飛要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做工具簡單,做平臺難,如果直接做內容,就是和抖音快手競爭,微信上了微視都沒打贏
工具簡單?excel簡單嗎?ps簡單嗎?cad?matlab。。。抖音快手外還是有知乎小紅書啊
哈哈哈,知乎和小紅書以及豆瓣,都可以看前一篇文章
從工具里長出社區基因,然后UGC變成內容平臺,這段路也兇險艱難,有些工具產品根本無法穿透這層基因里的限制
工具產品比較艱難,但不代表沒有機會
免費的工具有很多,用戶一般都不太接受為這種工具付費,搭建“工具——服務/內容——社交——平臺”的轉型路要好一點
是的
產品的滲透與覆蓋主要靠用戶之間傳播、自然增長與人為購買用戶量?!百I量:自然量”從買量占大頭,過渡到自然量占大頭,數字一格一格向后挪動, “形成了自然、健康的增長狀態”。
多交流
不過就目前看來很多用戶可能無法接受工具類付費制,所以“工具—社交—平臺”確實是最好的途徑
是,如果to B的工具會容易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