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想鍍金、搞外快,大廠內推成了一門生意?
編輯導語:近兩年看多了大廠裁員的新聞,可能很多人沒有關注到也有很多大廠在招工,除了正常流程進入大廠之外,許多大廠員工靠內推向大廠提供人才,甚至有人還把內推發展成了一門賺錢的生意,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你看到了太多大廠員工“被畢業”的新聞,但沒看到很多大廠也在使勁招人。
去年下半年開始,曾有不少媒體報道了“曬互聯網大廠工牌”的新聞,一時間成了不少職場新人彰顯優越感的新世相。更有非大廠員工在電商平臺上購買大廠工牌,只為滿足自己的那一絲虛榮心。
然而一年后,部分曾經高調曬出大廠工牌的職場人士,或受困于大廠“優化人才結構”的原因,紛紛光榮“畢業”了。一時間,在求職圈子中,“大廠工牌不值錢、互聯網光環消退”等話題再度引發熱議。
不過,除了光榮的“畢業生”之外,一部分在互聯網大廠里站穩腳跟的職場人員,漸漸開辟出一條新的創收路——內推。以自己的職場信譽作背書,向所在大廠推薦新的人才。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互聯網大廠在經歷了一系列“優化人才結構”之后,陸續恢復了人才內推機制。大廠內推通道的開通,也為一部分人利用內推機制“創收”,奠定了基礎。
有知情人士透露,有的大廠員工靠內推,每月賺到手的甚至超過工資。有的人更將分內工作當副業,做內推才是賺錢的主業。那么,如此怪誕的現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其背后凸顯出了哪些職場痛點?
一、幾元就能買到大廠“人脈”?
內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求職者視為一種捷徑。盡管通過內推并不能保證求職者100%入職,但相比普通的平臺社招、獵頭招聘,其成功的幾率似乎總要高上幾分。
因此,許多求職者對互聯網大廠內推趨之若鶩。當然,想要獲得內推機會,求職者需要認識互聯網大廠里的(資深)員工,其人脈圈子一定要廣。顯然,僅這一條已經難倒不少憧憬大廠生活的新人。
如果有人突然告訴你,只需要花上幾塊錢,便能認識一位來自BATZ等大廠的員工,獲得一個內推機會,你是否會心動?
有網友告訴懂懂筆記,目前在國內主流的電商平臺上,大廠員工的“關系”都可以花錢買到,至于內推機會,自然也是給錢就能搞定。為了驗證該網友的說法,懂懂筆記在二手電商平臺“閑魚”上搜索了“內推”一詞。
搜索結果顯示——的確有不少自稱“大廠員工”的賬號,兜售所謂內推資格,而“買關系”的價格,有幾元、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不等。一位閑魚商家透露,自家的內推機會標價不同,提供的服務也不同。
“現在像A廠、Z廠等互聯網大公司,內推資格很受求職者歡迎,賣得最火。”商家告訴懂懂筆記,自己是A廠的正式員工,但因為之前在不同的大廠工作過,因此像Z、B、JD等大廠的內推,也有前同事可以幫忙實現。
至于售價幾元錢的,求職者所能買到的往往只是一次內推資格、一個內推碼。換句話說,員工只是負責將求職者簡歷,以內推的名義發送給大廠的人資部門,至于是否約見面試、能否通過,賣家并不保證。
“我做一次內推,收你 39 塊。貴自然有貴的道理,雖然不敢保證100%成功,但是絕對能提高你面試的成功率,任何流程上的問題,我肯定也是有問必答?!睂Ψ奖硎?,較貴的內推“套餐”往往包含了一系列培訓。
至于培訓內容,則是提高面試成功率的關鍵,其中有公司背景的介紹、業務部門具體資料、崗位技能喜好、如何有針對性地回答面試官關注的問題等等,“你可以理解為作弊,但有一定準備、了解后再去參加面試,通過率肯定更高。”
至于收費上百元的內推賬號,賣家甚至承諾會根據大廠需求,給求職者進行職場規劃,進一步提高內推面試成功率。
懂懂筆記在閑魚“內推”一詞的搜索結果下,發現排名第一位、自稱能內推Z廠的賬號,已有200余人咨詢,可見需求之大。
只不過,按平均15元一次的內推資格計算,一名內部員工即便推薦100名求職者,收益也只有1500元,何來“堪比工資”一說呢?
有大廠員工私下向懂懂筆記透露,在網上兜售內推資格的錢,只是收益的冰山一角,里面的玩法還有很多門道。
原來,“幾元內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大廠與員工各取所需?
“要是公司不給內推獎勵,誰會沒事張羅這攤子事兒?”
研究生畢業的李椿(化名),目前是國內一家互聯網大廠深圳分公司的正式員工。由于公司開放了內推通道,同時給予推薦人豐厚的內推獎勵,畢業已一年的她也開始張羅著應屆師弟、師妹來應聘了。
李椿告訴懂懂筆記,公司內部的激勵機制是:內推一名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入職,推薦人可以獲得1000~2000元的獎勵;推薦三年經驗以下的新人、應屆生入職,內推獎勵也有500~800元不等,會視被推薦人的學歷、崗位上下浮動。
“可惜,我也才工作一年半,身邊的人脈大都是老同學,新認識的師弟和師妹。”即便如此,僅今年5、6月應屆生實習季節,她已經成功推薦了11位新人簽約入職,待 7、8 月應屆生陸續入職實習之后,便可在工資中兌現獎勵。
一般來說,大廠內推獎勵會分兩次發放給推薦人,被推薦人簽約發放50%,轉正之后再發50%。因此,初步估計李椿7月份的“獎金”,大概會有3500~4000元,“這已經是基本工資的一半了,感覺獎勵還不錯?!?/p>
她同時透露,相比起在其它大廠工作的同學,自家公司的內推獎勵并不算高。據悉,北京、上海部分互聯網大廠內推的獎勵最高可達幾千元,甚至“到面”即得幾百。因此,有些人脈很廣的員工,每月僅內推的獎勵就已經是上萬元。
從近日網傳的一張某電商大廠內推獎勵圖可以看到,根據被推薦人入職崗位級別不同,推薦人可以獲得3000~15000元的內推獎勵??梢?,大廠開出的內推獎勵金額,可比在閑魚上兜售內推資格的賺得更多。
既然如此,某魚、某寶上為何還出現大廠員工在網上兜售內推資格呢?
李椿告訴懂懂筆記,一些大廠員工之所以公開兜售內推資格,只因為身邊值得推薦、成功率較高的人脈,已經消耗殆盡。
“要知道,我推薦了將近100位師弟、師妹,幾乎將整個專業的人才簡歷,都發給公司了,但最后成功通過面試簽約、即將入職的新人,僅僅只有11個,這么個淘汰率,身邊的熟人很快就用光了?!?/p>
為了及時“填充”內推對象,大廠員工們便想到了在電商平臺上招攬陌生新人。畢竟,借兜售內推資格、培訓的名義大量收集簡歷,再打包發給公司大浪去淘沙,任何一個機會都有可能讓自己獲得豐厚的內推獎勵,怎么算都不會虧。
可見,盡管互聯網大廠開出了可觀的內推獎勵,但推薦人想依靠內推賺錢,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資深HR告訴懂懂筆記,如今的大廠紛紛發動員工做內推,更類似于保險公司發動業務員轉化家人和朋友去買保險。
一旦員工人脈消耗完,再想得到獎勵就只能另辟蹊徑,甚至耗費大量精力,給公司篩選挖掘新的人才。因此,內推也可以說是將大量簡歷篩選、崗位匹配所需的時間成本,轉嫁給了員工,招聘的成本也更低。
三、“鍍金”需求催生內推生意經
需求創造市場。
內推機制,并不能保證求職者100%“攀上”互聯網大廠的“高枝”,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面試通過幾率。
也正因為如此,大量應屆生、工作經驗略淺的求職者,都對內推機會趨之若鶩,也愿意為此“付費”。
今年金三銀四期間,獵聘網發布了《2022金三銀四互聯網大廠吸引力洞察》。報告顯示,今年3~4月份應屆生投遞互聯網大廠的人數增長近20%。由此可見,大廠的吸引力只增不減,不少應屆生都傾向于到大廠“鍍金”。
除此之外,有大廠 HR告訴懂懂筆記:不少擁有三、四年工作經驗的企業中層管理員工,如今也傾向于到互聯網大廠“重造”一番,甘愿重新成為一名大廠基層員工。應該說,互聯網大廠的光環猶在。
“很多在校招時被淘汰的應屆畢業生,也會通過內推的方式再度嘗試面試?!蹦郴ヂ摼W大廠的HR李睿(化名)表示,對于應屆生而言,一畢業就進入主流互聯網大廠工作,起跑線肯定要比進入普通私企的應屆畢業生高很多。
而在“考公”難度逐漸上升的背景下,許多應屆畢業生都青睞于擠進大廠,讓自己簡歷的“含金量”變得更高。
李睿指出,不少應屆生在大廠干一、兩年之后,一旦跳槽到其它私營企業,大多會成為中層管理人員。
也因為互聯網大廠“畢業”的職場人士通常有更好的發展機遇,所有不少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也想擠進大廠,嘗試獲取強大的人脈圈,為自己日后的就業、創業鋪路。
“即便互聯網大廠工作壓力大,但仍有不少年輕人削尖腦袋都想通過內推方式進來?!崩铑L寡?,擁有大廠的工作經驗,求職者往往可以在日后求職時抵消“雙非”本科造成的消極影響,是堪比學歷深造的一個“加分項”。
四、結束語
求職者為了能進互聯網大廠,自然想抓住一切機會,也就肯為網上兜售的所謂內推機會買單。這也從另一個維度讓互聯網大廠的內推成為一門新生意。更何況,大廠內推資格的交易中,各方都是贏家,大廠自然也不會干涉其員工運作內推資源。
有網友說,不管是否花錢買機會,內推始終有“走后門”、作弊的既視感。但也有網友認為,大廠內推機制、員工兜售內推資格,在一定程度讓普通人求職變得更公平,從而讓大廠就業機會不再變得遙不可及。
這事兒聽上去似乎還真有點兒道理,但仔細琢磨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兒。
#專欄作家#
作者:懂懂本尊,微信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
本文由@懂懂筆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即便互聯網大廠工作壓力大,但仍有不少年輕人削尖腦袋都想通過內推方式進來
大廠內推確定是現在一個很熱門的話題,甚至卷起來了
現在內推這么泛濫,真正有用的能有多少呢,還不是得憑真本事
內推我覺得挺正常,有人還拿內推做生意這倒是我沒想到的
確實,我也認為內推說不定可以幫助到大部分普通人獲得一個機會
笑死了,好多都是花錢找內推,但是實際上能不能進去又是另一回事。
很贊同這個觀點“不管是否花錢買機會,內推始終有“走后門”、作弊的既視感”,總感覺哪里怪怪的,特別涉及金錢“買”個內推。
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給,也不難理解內推機會成為一筆交易了。
現在大廠內推還挺多的,這難道就使內推變得垃圾了嘛?我覺得不會把
花錢進內推總感覺不太靠譜,涉及金錢還是要謹慎一點
大廠就是一個香餑餑,有內推的機會大家都眼紅,不過也要好好分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