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的命運,似乎早已經注定了
編輯導語:如今,巨額的債務和多筆訴訟,讓每日優鮮徘徊在生死邊緣?,F在不論是供應商、員工,還是外界,都在關注著每日優鮮的去向。那么,每日優鮮為何會走向今天的局面,又是否會影響整個生鮮行業的發展?
作者:周逸斐;編輯:周曉奇;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產業升級創新者的聚集地。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gyueCvzIJ0swLfz7dAqFkQ
7月28日下午,孫仕杰想從北京順義大倉所處的園區離開,卻被一眾情緒激動的每日優鮮供應商堵了回去。
他并非每日優鮮的員工,是其他公司的倉庫司機,但也被攔在園區里,不允許從大門出去。孫仕海此時還不明白發生了什么。
同一時間,22公里外,在每日優鮮新總部順義區博潤科技園樓下,另一批突然聚集起來的每日優鮮供應商也在維權、聲討。
一天內、突然集結起來兩批供應商,均是因為白天發生的那件事:每日優鮮不同業務部門的員工公開爆料每日優鮮“原地解散”。消息一出,像是一顆炸彈在供應商中炸開。
此前幾個月,被拖欠賬款的供應商們,也不定期去過幾次每日優鮮大倉和總部,但情緒并未像如今一般激動。
一位供應商的想法是“以前覺得它不會那么快就掛掉,畢竟是美股上市公司。如今,它連奮斗多年的員工都舍得拋棄,我們再不拼命,下一個傾家蕩產的就是我們了。”
低至幾十萬,高到近5000萬,隨著維權供應商隊伍的擴大,被拖欠貨款的數額在不停刷新上限。
每日優鮮的倒塌,仍在細微處不斷暴露。7月30日,一位北京供應商接受連線Insight采訪過程中,突然發現每日優鮮的供應商系統后臺無法登錄,或者登錄進去出現一片空白。
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兩天前——員工們開完那場線上清退會后的幾分鐘,內部溝通軟件飛書及VPN便被突然停用。
許多員工和供應商認為,“每日優鮮更大的雪崩,或許還在后面”。
不論最終每日優鮮結局如何,創始人徐正的心態已經發生轉變了。一位細心的員工今年年初發現,徐正常年不變的飛書個性簽名“Always Day One”,已悄悄改為了“盈利才是硬道理”。
每日優鮮本身的經營早已步履維艱、無力償債。連年居高不下的虧損數額,從年初千人規模,到如今只剩下二、三百人,辦公樓也越搬越偏遠,甚至拖欠了大筆早先被裁員工工資和離職補償金。
曾被視為“救命稻草”的山西東輝集團2億元戰略投資,最終因未及時到賬,成為每日優鮮最后崩潰的導火索。
最終,每日優鮮連一場屬于員工們的體面告別,也未能給到。不論是普通員工,還是大部分管理崗人士,基本是通過7月28日緊急召開的會議,才得知自己被原地解散。徐正,至今也未對員工直接發聲。
他們只拿到了每日優鮮的公開回應——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前置倉業務進行調整,次日達和其他業務不受影響。
不少前員工對連線Insight稱,“與每日優鮮的仲裁已經有了判決,但在執行環節卡住了。法院的結論是沒有可被執行的資產”。這讓最近這批維權的員工,動力大減。
每日優鮮首創了國內前置倉生鮮電商模式并名噪一時,但眼下,巨額債務和訴訟已經擺在它面前,徘徊在生死邊緣。不論是供應商、員工,還是外界關注者,都想知道是何原因導致每日優鮮走向今日?是否會影響整個生鮮行業的發展?
一、突然發生的“雪崩”
無數“劇中人”預料到了結果,卻未預料到大結局的時間。
創業8年,每日優鮮終于搶到行業第一個頭彩:登陸美股市場,成為“生鮮電商第一股”。
但這一時刻并沒能成為高光節點,反而成了每日優鮮走下坡路的起點。
圖源老虎證券
上市首日就破發,每日優鮮遭來外界大片質疑聲,但徐正的心態是“丟了面子,但是賺了里子”——相比于同行,每日優鮮更快一步地融到了更多資金。
上市帶來的榮譽感,也彌漫在公司內部的各個角落。
在每日優鮮工作了將近6年的大倉員工許飛,至今仍清楚地記得上市當日,公司上下一片喜慶。但他和同事們等了整整一天,領導們未向往常一般在大群發大額紅包慶賀。
“往年,每逢大促活動、年假等重要節點,高層領導動不動就發大額紅包嘉獎員工。但在上市如此重大的節點,反而沒有在大群發紅包慶賀,太異常了?!卑ㄖ笠荒陼r間,“公司也只在春節期間在群里丟了幾個紅包,數量也不如之前多了。”
幾個月后,更奇怪的事情接踵而至。先是公司報銷標準突然提高,而后是精簡員工、大幅裁員、高管離職。到了今年,績效變相降低、工資延遲發放……
尤其是每日優鮮副總裁李漾的悄然離職,讓不少員工開始坐立不安。對于此人,不少每日優鮮的員工表達欽佩之意,“他做事事無巨細,幾乎任何方面的業務都懂。每天都處于舍命狂奔的狀態,一天24個小時,他能開20個小時的會。而且李漾組織的每個部門會議,他提出的問題都能直戳重點?!?/strong>
員工焦慮情緒抑制不住,從今年5月開始,越發明顯。
以往活躍、員工互助的員工大群,從那時開始不再活躍。員工們默默潛水,只有行政部門的員工發布一些防疫政策、出行提示等官方通知。
因為從那時起,不同部門的員工,都通過自己的渠道,提前獲知了公司最終會走向滅亡的統一結果。
長年不在總部辦公室坐班、在大倉工作的劉然,是從到倉單量的急速縮水推斷的。
“去年最鼎盛時期,從順義大倉發往門店的貨車,一到晚上都集中在大倉門口前排著隊去送。今年到大倉的日單量,連往年1/5都達不到。好的時候有幾千單,差的時候(7月)只有幾百單。每天只有寥寥幾輛貨車送貨。”
到貨量的急速縮水,也有因可循。隨著拖欠供應商賬款數額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老供應商放棄了合作,加入維權大隊。
為了保證有貨可賣,采購們不得不降低以往的高標準,“管它什么品質,有供應商還愿意供應就不錯了。”冒著欠款風險的新供應商,為了保證自己的權益,將商品售價提高一大截。
于是,品質低、售價高、SKU少,成為一個死循環,逼走了越來越多每日優鮮用戶,訂單量越來越少。
在總部負責用戶運營的徐旭,則是通過小道消息獲知公司可能推出一項“待崗名單”政策。“就是每月拿著北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社保不斷繳,待崗狀態可保持六個月”。得知這一消息的徐旭,當時心里十分篤定“我一定要上這個待崗名單”。
后來,山西東輝集團2億元戰略投資消息的宣布,讓徐旭、劉然等員工一時覺得,每日優鮮還是有能力撐一段時間。但這并未改變他們對每日優鮮最終會倒閉的判斷。
劉然等一眾同事一直“都在靜靜等待HR通知自己被裁”,徐旭“待崗名單”也遲遲未到,不過她提前獲知了公司關閉飛書系統的消息?!皞餮?月27日就會關掉員工飛書,所以,很多聽到消息的同事,在27日一整天,都忙著下載工作文檔、個人資料等。結果拖到了28日開完會,才把大家飛書關掉?!?/p>
所有人猜中了結局,但未猜中大結局來得如此突然和狼狽。
一位每日優鮮員工告訴連線Insight:“據說最高層的幾位領導通宵討論極速達業務,最后拍板要把這個業務全關了,剩余所有員工都不知道這一決定?!?/p>
被維權供應商堵在每日優鮮順義大倉門口許久,直到園區的物業公司報了警,孫仕杰才順利離開。
急于要回貨款的供應商,此次在順義大倉的維權行動不僅毫無收獲,也惹得物業公司大怒。
一名前每日優鮮員工告訴連線Insight:“順義大倉拖欠了物業公司好幾個月的租金,原本物業公司允許這些倉庫員工可以再多呆幾日,但這次維權行動嚴重影響了園區內其他公司的業務,倉庫員工在維權行動發生后的第二天,便被趕出了大倉?!?/strong>
同樣與供應商一樣身心俱疲的,還有被原地解散的員工。此次裁撤人員,從人力、財務,到智慧菜場、零售云等部門均有涉及,無一幸免。
所有參與清退會議的員工,至今仍非常憤怒徐正的態度。他們不止關注著自己的權益(社保續交、工資補發)能否得到合理保護,同時也在苦苦等待高層們的表態。
二、每日優鮮的“致命傷”
盲目開城,是一些投資人認為每日優鮮大潰敗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前置倉生鮮模式必須建立在一線城市,且人流量高度密集、有足夠消費能力,才能平衡成本。其他低線城市,并不合適。
而每日優鮮此前為了搶奪市場規模,曾開啟“燒錢換市場”模式。2019年是每日優鮮高歌猛進的一年,業務覆蓋了全國約20個城市,最多時約有5000個前置倉。
鋪設過多的點位,并未給每日優鮮帶來盈利數據的提升,反而成為拖累其發展的絆腳石。一位一級市場投資人告訴連線Insight:“為了爭奪市場,每日優鮮進入到不少未具備前置倉模式生存條件的城市,讓其更容易陷入虧損的泥坑里。”
武漢或許是一個比較鮮活的例子。2015年到2018年,每日優鮮分別以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為基礎,陸續完成了在華北、華東和華南的布局。
到了2018年年底,每日優鮮選定以武漢,作為拓展華中地區的第一站,開設了大倉,輻射武漢市三環內市場。
不得不承認,2019年這一年,每日優鮮通過各種拉新、補貼等方式,在武漢生鮮電商市場打得一片火熱,用一位供應商的原話概括便是“當地最大的生鮮電商玩家”。
原本一片形勢大好的武漢市場,在2020年剛過,遭到疫情來襲時,已經讓員工放年假回家的每日優鮮,未能在保供期間按時“就位”。那一時期,武漢當地居民的買菜需求幾乎全部轉到一眾社區團購平臺。
比較明顯的風向轉變,從供應商傳達出來。一位從叮咚買菜進入武漢便開始合作的果蔬供應商,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明顯感覺“每日優鮮的日單量大不如前”,從幾萬單逐步降至一千多單,“連物流成本都賺不到了”。
最終他選擇2021年春節后,主動暫停了與每日優鮮的合作,重點發展社區團購市場。“為每日優鮮提供40多個單品,才有可能達到過萬日單量,而在社區團購平臺做1個單品,就能達到同樣單量?!?/p>
在他停止合作后不久,每日優鮮也關閉了武漢大倉,轉由南京大倉發貨到武漢各個前置倉門店。
倉庫租金、人力、物流配送等方面極高的履約成本、盲目開城,加上每日優鮮此前戰略一直搖擺、不斷投重金發展新業務最終未果等,都是每日優鮮難以實現盈利、逐步落后的重要因素。
無論是出于自身經營,還是照顧股市情緒,在越發謹慎的投資人面前證明自身造血能力、改善毛利,顯得尤為重要。否則,規模的擴大,只是風險的擴大。
于是,曾信誓旦旦“去做一個長期主義者”的每日優鮮,在賬面資金逐步見底的殘酷現實下,終于改變了想法。
最明顯的一個信號是,總部管理團隊主導者由李漾變為徐正,后者開始掌握與盈利能力強關聯的部門。
一位經常關注徐正飛書賬號的員工告訴連線Insight:“今年春節,徐正的飛書個性簽名從‘Always Day One’,悄悄改為了‘盈利才是硬道理’”。
最大區別在于,“Always Day One”,是徐正在公司一直大力推行的貝索斯Day1理念,希望員工能永遠保持創業第一天的熱情。換成“盈利才是硬道理”個性簽名后,徐正從未在全體員工面前提及此事。
每日優鮮的潰敗,不少投資人已經預測到了,但并未讓他們完全否認生鮮前置倉這一商業模式。模式本身沒有問題,首創者每日優鮮卻最先出問題,或許更多是因為其自身“盲目擴張”“戰略搖擺”導致了。
三、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每日優鮮的崩塌不可能一夜發生,而是各種因素長期累加起來,蛀蟲一樣讓每日優鮮一點點地被啃掉。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每日優鮮被啃光花了多久?
2018年,拿著資本大筆資金的每日優鮮,開始走向了生鮮電商行業“超車道”。即便在2019年,大批社區團購創業平臺大量倒下,生鮮電商行業一片哀嚎聲時,每日優鮮的表現也顯得極為搶眼。但仍抵擋不住戰略搖擺帶來的嚴重內耗。
每日優鮮門店最初是加盟模式,但因加盟店不易管理、總部投入成本過高,每日優鮮從2019年大面積收購加盟門店,并建立“猩猩倉”(自有倉)。
多位每日優鮮員工認為,猩猩倉的確做得很好,但耗費過高、不值得。
“每一個猩猩倉面積約200-300平,標配是一個正店長、副店長,一個庫管、副庫管,加上分揀員、專門的客服等,共配有二、三十個員工,工資都不低。加上猩猩倉也不對外經營,只是一個承擔配送功能的前置倉,所以我們都覺得公司投入成本太大了。”
果然,這一模式持續不到半年,每日優鮮因投入成本太高、單量低,又切回外包模式,推出“微倉合伙人”制度。大量資金就在這種搖擺不定的戰略中,被消耗了。
圖源“微倉合伙人”宣傳海報截圖
另外,過于極致的“用戶體驗”,也讓每日優鮮在衛生方面投入了讓員工“驚訝不已”的巨額資金。
2020年,每日優鮮大調組織架構,原先各自為政的幾大區域(華中、華南、華北和華東等)權力,被總部設置的中臺弱化,將部分職能收歸總部。
組織架構的更改后,不僅讓不少部門員工的職能大變,公司還突然開始重視衛生。
當時,高層對華北地區下了死命令,要求檢查、重整門店端到大倉端的衛生。比如,每個大倉開始專門配備清潔工團隊、每周定期請專業公司去除蟲鼠害等。最夸張的幾個細節是,“貨架做到用手涂抹,手上沒有灰塵”“大倉庫房的地板,光滑到可以出現倒影”。
極度注重衛生,尚可認為每日優鮮為了響應“用戶第一”口號。但對于每日優鮮進行的諸多新業務嘗試,不少員工看來,完全是投機思維,“看什么火熱就做什么”。實際結果是,這些項目幾乎都無疾而終了。
這么多年過來,劉然覺得公司“做得最蠢的一個項目”就是每日拼拼。
2019年,生鮮電商大批死亡,社區團購興起。每日拼拼就是當年每日優鮮入局社交拼團的動作,與每日優鮮共用供應鏈,沿襲了慣用的社交拼團玩法,試圖覆蓋全國市場。
每日拼拼內測版上線時,把最初始的一些邀請碼給自己員工,讓其自行拓展。拿到專屬的邀請碼后,用戶利用微信的私域流量拉粉絲建群,邀請親人、朋友注冊下載。通過自身邀請碼拉攏到的直接、間接用戶所產生的交易額,都會給予拉新者一定傭金分成。
受訪者供圖
而且邀請人數越多,等級越高,拉新者擁有的返傭權益越大,甚至能夠靠返利“月入十萬”。這一返利政策推行后,甚至還在公司內部引起過爭執。
當時,為了賺到高額返利,公司某些領導建了一個群,明確要求旗下分管的員工,只能使用他的專屬邀請碼,而不能用其他領導的驗證碼,為此領導之間還吵了一架。
真正讓劉然感到公司鋪張浪費的地方是,每日拼拼并未與每日優鮮真正共用供應鏈。
一位每日優鮮的采購告訴連線Insight,當年,每日拼拼的貨送到順義大倉,但與主商城的貨分開采購、存放。并且,不同于主商城(極速達業務)可以預測訂單量、定期消耗庫存,每日拼拼的貨單獨采購后,全部堆放到大倉,有用戶下單才會出貨?!懊咳掌雌聪鄬τ诿咳諆烏r的運營成本高出了將近20%”。
讓上述采購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每日拼拼曾采購一大批高質量的耙耙柑和圣女果,當時幾乎把順義大倉的冷藏庫堆滿了,但是下單量并沒有預期那么多。幾天后,這批貨物開始大量腐爛、長毛,庫管人員前后返工、挑揀好幾次,造成非常大的損耗。
雖然有不少員工提出“將每日拼拼、主商城的訂單系統和供應鏈系統打通,節約成本”等建議,但最終因其他相關部門“系統遷徙操作難度大”等類似回復,不了了之。
上線當日便崩潰的每日拼拼,后來的用戶口碑不斷下滑,逐步消失在大眾視野。
每日優鮮的命運,似乎早已經注定。它的戰略失誤、成本控制和管理問題日積月累, “隱雷”已經一點點埋下,只等火力積攢到一定程度,當最后一根導火線被點燃,一場大潰敗上演,讓每日優鮮徹底出局。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姓名均為化名。)
本文由 @連線Insight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生鮮行業本來就不容易做,難以做好的吧,每日優鮮也算是給別的提供借鑒吧
只能說任何東西都還是要不斷改進吧,不能一直不變呀,要不斷嘗試
每日優鮮會走向今天的局面的原因,對整個生鮮行業起到了警醒的作用,希望大家不要步其后塵
想要做好社區團購,背后的財力要求是很高的,財力不足是很多社區團購平臺倒閉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日優鮮其實代表了很多社區團購的現狀和結局,日積月累的問題總有一天會爆發,這一爆發就代表其走到了盡頭
還是得不斷嘗試,建立一個一體化的發展機制才能真正的發展下去
最近真的看見好多關于每日優鮮的文章,不會真的要涼了吧
其實這種生鮮類的產品,真的更需要注意品質的問題,還是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看來好生意也得需要更有能力的人來做吖,真的是希望有人能夠做下去吧。
每日優鮮的命運,似乎早已經注定。它的戰略失誤、成本控制和管理問題日積月累, “隱雷”已經一點點埋下,只等火力積攢到一定程度,當最后一根導火線被點燃,一場大潰敗上演,讓每日優鮮徹底出局。
外表光鮮的每日優鮮內里隱雷竟然如此之多,上市反而成為了下坡路的起點,這算是上市即巔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