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和焦慮一樣,是一門好生意

2 評論 5614 瀏覽 50 收藏 14 分鐘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忙碌了一天的打工人回到家,打開電視,看著慢綜藝,手機播放著鄉村博主的種瓜菜花日常,頓時覺得一天的疲勞都被治愈了。在焦慮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治愈秘籍,而商家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機會。本文作者圍繞“治愈”這門生意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剛被販賣了焦慮的年輕人,又開始被安利治療“精神內耗”的神藥

前不久《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視頻大火,朋友圈刷屏、截至目前播放量超過3000萬、轉發超200萬。最近又被各種網友爆出,內容不實,UP主逐一回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劇情反轉又反轉,熱度遲遲不散。

但其實無論拍攝內容故事是否屬實,亦或有戲劇加工的成分,但是這個視頻著實將眾多年輕人治愈,讓被這半年被“內卷、畢業、疫情”等負面情緒壓抑的年輕人開始坦然。心態回歸,“天晴了、雨停了、我又覺得我行了”;

不僅僅是“二舅”,身邊的朋友在經歷了一波波的焦慮販賣后,都紛紛開始努力“自救”。其中一個朋友,因為疫情lockdown等各種原因,一直沒辦法出國玩,于是在小紅書種草了各種露營房車生活方式,周末有時間就去郊外露營,在京郊發現了各種“小瑞士”、“小德國”、“小巴黎”,現在已經投了超過5位數的資金在購買各種裝備上。

另一個朋友,閑暇時間喜歡刷短視頻,現在格外喜歡看各種手工制作,不論是按史萊姆(一種小朋友玩的流體膠,一般顏色很好看,聲音很解壓),手工膠擠手機殼、手工做蠟,看著東西有無到有,和從無序到整齊,特別治愈強迫癥,特解壓,現在他每天都要在這上面沉迷一個多小時。

還有一個女生呢,就是只要是工作不爽壓力大,就去樓下貓咖擼貓,差不多一個小時100塊錢。當代的每個年輕人似乎都有獨家的“自救”治愈秘籍,這部分成本未來可能要單列成一個必要專項開銷。

二、為什么治愈產業這么受年輕人追捧?

雖然價格不菲,但為什么年輕人一面焦慮一面尋找治愈,就像是90后被調研出一邊熬夜一邊養生呢?是物質條件越好人們越“脆弱”亦或是每個年輕人都會經歷“迷?!钡臅r期,總是在焦慮、無聊中反復橫跳么?

這些是其中的原因,還有一個比較主要的原因是現在分工高度精細化,高度內卷,經濟下行,人們為了穩定的工作會選擇壓抑部分人性,再加上疫情隔離、信息傳播速度很快等因素,稍微一些負面信息,很容易引起社會面的很大震蕩,人們作為群居動物自然會被帶入負面情緒。

此外現在年輕人對于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比過去提升很多,在關注每天飲食健康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在關注內心的情緒的變化,比如情緒上有一些負面的感受也會變得更加敏感,遇到了心理上的問題更加需要及時的疏解。對于商家來講,他們也是利用了這樣的用戶心理,正所謂“你有病,我有藥”,年輕人在“治愈”產業上一擲千金也是商業引導的結果。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的角度來看,“治愈”產業還是屬于第二層屬于解決安全需求,其目的就是滿足用戶消除焦慮、不安的負面情緒。大家知道,越是處于下端的需求需求量就越大,且需求也會越高頻。比如第一層的生理需求,就誕生了龐大“外賣”行業。同樣是底座的安全需求催生的“治愈”行業備受追捧也不足為奇。

但話說回來,治愈行業并不是一個新興產業,其實應該自人類文明以來就一直存在,而且古今中外都是一個需求旺盛的板塊。

比如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遇到一些奇怪的、無法解釋的事情,他們對于未來的未知感到不安、焦慮,他們的“治愈”方式就是求神問卜,逢年過節的要去廟里拜菩薩,捐“功德”,無論是信男善女還是凡夫俗子,免不了要支出各種香火錢;偶爾遇事不決也要花錢去求上一卦,求個心安理得;這是過去人們對抗不安、焦慮的最有效手段;

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占星師、占卜師、大仙、靈媒、神婆、女巫等等各種職業,影視劇中經典的橋段就是“施主,我看你印堂發黑,想必是有大災啊”(販賣焦慮);然后主人公趕緊像大仙尋求破解之處,最后花重金請了個小法器回家,求個心安理得(得到治愈)。

三、商家是如何用“治愈”變現的?

雖然治愈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治愈變現的手段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主要是按次付費、會員付費和流量付費。

按次付費的包括線下的各種“治愈”門店,不論是劇本殺、密室逃脫、手工教室(包括不限于油畫、插花、茶藝、tufting編織等)、貓咖/狗咖/兔咖等,這些店很依賴于一些平臺的評分推薦,比如美團點評的到店業務的推薦。

包括現在也有通過短視頻拍體驗vlog,線上向線下引流的;此外就是一些大企業的集采,之前聽說字節就批量采購了很多劇本殺和密室逃脫的線下場次組織員工團建,因為這樣集采的價格便宜,而公司的員工又急需通過“緊張刺激”的線下活動緩解工作的壓力,完成治愈。

會員付費的主要包括一些線上的課程,比如冥想、瑜伽、心靈療愈等各類課程,這些一般會有免費的部分,讓用戶可以先體驗,確實有效果后,用戶可以選擇加入會員,一般可以無限次的解鎖全部內容。

流量變現更多適用于各種短視頻平臺甚至一些長視頻綜藝,通過up主制作拍攝各種治愈系的視頻,種類不限、題材不限,美食、美景、美作都可以,主打給用戶帶來視聽上的療愈效果,通過播放量、點擊率等帶來話題熱度,通過流量和廣告進行變現。

比如治愈系鼻祖李子柒,通過一簞食一瓢飲一針一線打造的田園牧歌般的美好生活與觀眾們所處的都市鋼筋水泥森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觀眾在看的過程中被療愈。

同樣,綜藝大戶“芒果臺”前后出品的知名綜藝,“向往的生活”、“五十公里桃花塢”也是同樣營造一種遠離城市喧囂的生活場景,節奏慢下來,通過真人秀的體驗性讓觀眾也能與嘉賓共鳴實現治愈。

當然最近的“毛雪汪”也是另一種治愈方式,因為畢竟今年各種疫情隔離,觀眾到不了的遠方和每天所處的家居環境,家庭場景的“療愈”可能更符合大部分觀眾的現狀吧。

向往的生活——通過各種植入廣告變現

區別于傳統快銷品的廣告營銷策略,“治愈”類產品,一般“不看廣告,看療效。”用戶基本都是場景牽引,結果導向的,如果我試了體驗了,被治愈了,有效果就埋單。

四、三步完成治愈自救

最后大家分享一下獨家治愈自救的3步指南:

1. 定位

焦慮和其他我們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問題一樣,都需要定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那我們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什么使我焦慮,只有定位到了原因才有可能找到與之匹配的應對策略。

比如說是最近一直加班很累很辛苦,或者是一直專注在一個項目上,精力高度集中,壓力很大。其實可以選擇轉移注意力,找一個能讓自己放松的方式進行治愈,有的人選擇休假換個環境,有人喜歡跟家人朋友暢飲傾訴,有人喜歡運動看電影等等。

除了工作,這些都是可以讓大家大腦稍微休息放松的好方式,而且科學研究表明,即使你在休息,潛意識有的時候也會幫忙進行處理,甚至很多偉大的靈感都是在人們閑暇被治愈的時候產生的;

但對于很急迫的問題,需要盡快搞定時,我們就不能再選擇回避或者轉移注意力了,而是要針對問題進行拆解,制定更加可行的計劃和方案,并且評估每條方案的可行性。

相信我,人們的焦慮觸發機制就是來源于對于未知的不安和恐懼,但如果我們有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并已經開始執行了,對內心也是一種極大的“治愈”。

2. 預防

既然我們知道我們現處在的時代就是一個充滿極度不確定的VUCA時代,每天都在見證各種“有史以來最”,那我們就應該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降低預期,坦然面對不確定。我們知道我們的人性是天然排斥這些不確定、未知,我們就應該更坦然的與這種情緒相處,坦然的擁抱變化。

比如知名的黑天鵝作者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傳遞的一樣,我們身處在一個黑天鵝事件頻發的時代,人們愈加需要磨練自己的反脆弱能力,從混亂和波動中收益,不確定的應對不確定性,向生命而不是機器那樣生存,讓自己更具備彈性,即快速從波動中的復原力。

一旦你的反脆弱力修煉的足夠強大,就會像是一個彈力球而不是一個玻璃球一樣,即使掉下去還會彈起來,甚至比原來彈的更高,因為所有的挑戰都會醞釀新的機遇。

3. 理性選擇

前面也提到了,既然世界上充滿了焦慮,有著廣泛的需求,那自然也充滿了販賣治愈的商業行為。我們作為用戶和消費者要理性種草,理性消費,消費主義或者是物品本身是沒辦法解決焦慮的,甚至很多時候多巴胺會在完成購買后消失殆盡、造成更大的落差的同時也會讓人們產生更多的焦慮。

比如被種草了房車露營來緩解工作焦慮,結果還要各種采買、物品清單、規劃路線、續航、選擇露營場地、考慮天氣、安全以及應對各種極端情況,從解決了一個焦慮到引發了更多焦慮。

所以說如果本身看“二舅”就能治好你的精神內耗的話,就沒必要再去買買買了,你說是不?

#專欄作家#

大仙河,公眾號:大仙河知識學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7年AI產品相關經驗,專注AI產品化(元宇宙、數字人、全息通信等)領域,致力于構建人工智能學術和工業界的橋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你好看,你說的對~

    來自浙江 回復
  2. 我選擇看那些解壓視頻和慢直播,放松頭腦,還不花錢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