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只有Web3.0這把鐮刀還能割到韭菜了
Web3.0是當下討論的最火的話題之一,它最終目標就是要打破一切中心化平臺。然而,現在有很多打著Web3.0旗號割韭菜的人,他們甚至都不愿意相信Web3.0的精神。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過去三年,在國內一級市場,出現過三個炙手可熱、機構爭相追捧的概念,或者按照時髦的說法叫“賽道”:
- 硬科技,包括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無人機等。
- 線下消費,包括奶茶店、咖啡館、小酒館乃至劇本殺等。
- Web3.0, 包括但不限于“元宇宙”。
在上述三條賽道當中,硬科技以2019年科創板成立為濫觴,在2020-21年不斷升溫,同時吸引了“國家隊”、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的青睞——在以前,這是非常罕見的。然而,硬科技的投資規模太大,形成盈利能力的周期太長,其中稍微靠譜一點的細分行業早已被占滿了。在曠視科技上市未果、商湯科技只能在港股進行“丐版IPO”之后,硬科技在一級市場的退潮趨勢已經比較明顯。
線下消費在2020年下半年勃然興起,2021年迅速達到高峰,締造了一大堆單店估值上億、品牌估值上百億的神話。可惜人算不如天算,2022年此起彼伏的“靜態管理”使得大部分消費場景元氣大傷,開店潮變成了關店潮。線下消費最大的投資者——互聯網巨頭,也陷入了自身難保的局面,只能坐視估值崩塌。
與此同時,還存在一些關注度稍低、持續時間稍長的“次熱賽道”,例如游戲出海、潮玩、銀發經濟等。它們的興起往往要追溯到2018年以前,無論對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投資人而言都不陌生了。不過,它們也沒有逃脫2022年的資本退潮,除了極少數能夠實現現金流自給自足的公司之外,剩下的都是九死一生。
一個星期以前,我跟一群現在還在創業的朋友(都是猛士)討論當前形勢,大家一致贊成:此時此刻,還能融資成功的早期創業項目,絕大部分都是Web3.0,或者至少要打一個Web3.0的旗號;但是,這并不代表Web3.0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按照一位創業者朋友的原話:
“許多Web3.0創業者,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商業模式成立,而是聚焦于利用當前的風口割投資者的韭菜。而投資者也對此心知肚明,不僅不反對,而且希望與創業者聯合起來割下一撥人的韭菜。很多熱門賽道都是擊鼓傳花的游戲,但是像Web3.0這樣從一開始就大家積極配合進行擊鼓傳花,還是非常罕見的。”
從我的個人經驗看,確實如此。過去三個月,曾經有十幾位微信好友對我說:“我們有一份商業計劃書,能不能幫忙看看、對接一下潛在投資人?”
毫無疑問,這些商業計劃書全是Web3.0的,無一例外。其中大約80%是要做數字藏品(NFT),剩下的包括虛擬偶像、VR電影、在線劇本殺,等等。項目策劃方也知道在當前環境下融資有多困難,所以特意反復強調:“我們采取新型的去中心化融資,購買數字藏品也是一種投資手段。即便是個人,也可以只花幾十元到幾百元進行投資。”
現在樂意拿出幾十元或幾百元試一下運氣的人也不多了——這樣的人多半會選擇買彩票,性價比可能還高一些。當然,總歸有5%的項目方是認真的,但這并不改變95%的項目方想割韭菜的現實。數以千計的“Web3.0商業計劃書”就這樣在微信群里到處流傳,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從來沒有被下載打開過。
具體而言,那些打著Web3.0旗號的“數字藏品項目”,又可以細分為如下幾個類型:
- 自有IP,或者代理熱門IP,面向數以百萬計的粉絲,發行受歡迎的數字藏品。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因為這樣的項目不會缺錢。
- 依托一個普普通通、看不出什么出色之處的文藝作品,投機性地發行數字藏品。如果你認為這種行為不靠譜,對方就會拿“無聊猿”去反駁你,并堅定地自稱下一個“無聊猿”。
- 自稱可以圍繞數字藏品的二級市場交易(目前國內明令禁止)做文章,因為前一陣子上海自貿區提出了“探索NFT交易”的說法。顯而易見,這種探索可能會僵持十年、二十年,乃至無疾而終。
- 做數字藏品的開發工具和支持環境,涉及VR/AR、虛擬偶像、游戲引擎等技術。這個領域反而確實可能有一些新東西,還能跟“硬科技”沾上邊。在當前環境下,能拿到投資的主要是這一類。
別誤會,我相信Web3.0的未來。我相信,在區塊鏈、VR/AR技術、去中心化(DAO)的加持之下,人類終有一天會進入“元宇宙”。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經常看到某些科幻作家把“現實的星辰大?!迸c“元宇宙”對立起來,認為人類要向真實的太空進行探索,而不是沉溺于虛擬世界——我的觀點恰恰相反。首先,不會有“星辰大海與元宇宙”的二選一;其次,如果真的有二選一,那么獲勝的肯定是元宇宙,這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平臺/渠道方”與“產品/內容方”的矛盾就沒有停息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平臺方占據了絕對優勢,而且在不斷侵吞內容方的地盤;結果就是,所有創業者都想自己做平臺,所有投資者都希望投到未來的主流平臺。平臺的力量甚至強大到了讓各國監管部門忌憚不已的地步。然而,如果Web3.0真的成立(在我看來,這個問題不需要討論,肯定成立),那就意味著平臺方與內容方的競爭將有一個永久性結局。后者會取勝。
在人類文明的古典時代和中古時代,游牧/漁獵民族在與定居民族的競爭當中,大部分時候都占據先機。哪怕后者偶爾獲勝,也不足以徹底控制前者,只能讓前者暫時不來侵犯而已;前者獲勝的時候,卻可以肆無忌憚地踐踏后者,讓后者徹底俯首稱臣。13世紀,蒙古人的游牧帝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17世紀,莫臥兒的游牧帝國、清朝的漁獵帝國征服了東方兩片最廣闊的土地,而半游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在侵犯歐洲的核心地帶。如果我們的歷史課本只包括18世紀以前的歷史,我們就會得出“定居民族在馬背民族面前只有任人宰割”這么一個錯誤的結論。
上述結論之所以是錯誤的,是因為在18-19世紀爆發了兩場工業革命——定居民族的人口優勢和知識優勢,終于壓倒性地超越了游牧/漁獵 民族的軍事優勢。定居民族的城市規模越來越大,能夠熔煉來自四面八方的礦石和煤炭,制造出可怕的加特林機槍等武器。在加特林機槍誕生之前,馬背民族是歐亞大陸最可怕的征服者;在加特林機槍普及之后,他們變成了能歌善舞的好演員。
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Web3.0革命也是如此。在這場革命當中還抱著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去割韭菜,就像在工業革命當中想用加特林機槍武裝游牧民族一樣,實在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每當我看到有人自稱要做“Web3.0平臺”,就會忍俊不禁:Web3.0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打破一切中心化平臺?,F在打著Web3.0旗號割韭菜的很多人甚至不愿意相信Web3.0的精神,這是最讓我失望的。
從這個角度看,最符合Web3.0精神的生意非常簡單,就是古老的內容生意、產品生意。好好做內容,好好做產品,做出優質的東西,僅此而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投資人會害怕你遭受平臺壓榨、被平臺抄襲或割韭菜;在Web3.0時代,上述憂慮會消失一大半。如果你可以直接接觸終端用戶,享有自己產品的絕大部分果實,那么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做產品?(除非你缺乏能力,那你就不應該做任何事情。)
我已經可以看到,很多人不相信上述判斷。他們始終不相信,認真做內容、做產品的人能夠拿走大部分蛋糕,而他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養成的“流量思維”“平臺思維”終將消逝,盡管這個過程會花費很長時間。這很正常,時代終將證明誰是正確的。在游牧騎兵看到馬克沁機槍黑洞洞的槍口之前,他們也一直以為自己的征服將持續到地老天荒,而不是淪為博物館里的獵奇陳列。
來源公眾號:互聯網怪盜團,互聯網行業觀察者及研究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互聯網怪盜團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