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如何開啟復蘇之路?
近年來,各大行業在疫情之下經歷了洗牌,本地生活也不例外。本地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局呢?本篇文章據此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一起看看吧。
疫情之下,本地生活可謂受挫最嚴重的板塊。
但隨著封控結束,更偏剛需便利的商圈經濟,尤其是社區型經濟,也在肉眼可見地更快恢復。
據匯科云統計,36座重點城市的所有商圈中,其客流相較2019年增速排名靠前100的商圈中,份額最大的社區型贏家占比超40%,其次是辦公型(30%)。
據贏商網統計,2019年市級商圈與區級商圈的空置率不相上下,分別為7.2%、7.1%,但到了2021年區級商圈的空置率為10.7%,遠低于市級商圈的空置率(13.5%),且二線城市表現凸出。
相對于購物中心,社區商業可以布局的點位明顯更有選擇余地,且后者的租金成本更低、租金可以談得更長。偏剛需的美食經濟也會更加青睞社區點位的布局。
以社區營銷院統計來看,定位社區型商業形態的投融資案變得更加密集:
- 社區鮮鹵牛肉火鍋店牛爽爽獲千萬元天使輪投資
- 社區牛奶直供的服務商芯安優選獲2000萬元A輪融資
- 連鎖烘焙社區店可斯貝莉獲得數千萬元B輪融資
- ……
隨著本地生活的C位光環愈加凸顯,各大互聯網平臺也在不斷加碼本地生活,希望從其中分得一杯羹。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達19.5萬億,但其線上服務率仍然只有24.3%,中小商家的數字化轉型仍存在巨大的滲透空間。
近期,抖音也宣布與餓了么達成合作,為“本地生活的流量從哪里來,如何實現商業閉環”的行業問題做出了示范。
前段時間,QuestMobile發布了《2022本地消費市場洞察報告》(下簡稱報告),社區營銷院希望據此回答兩個問題:
- 在后疫情時代,品牌商家發力外賣、團購,甚至進行經營全旅程的數字化轉型,究竟是如何獲得超過其服務半徑的超額流量?
- 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平臺補足本地生活板塊的能力,消費者的決策鏈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品牌商家如何更好地進行全渠道布局?
一、本地生活板塊,流量從哪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
疫情好轉,本地生活是受益最快、回溫最凸出的行業板塊。
報告指出,一級行業來看,今年7月移動互聯網一級行業月活用戶規模凈增長前10中,生活服務、移動購物板塊分別凈增13613萬、5272萬名用戶,增幅分別達到16.4%、5%。二級行業來看,本地生活、外賣服務、生鮮電商月活用戶規模分別同比增長21%、3.2%、11.5%。
什么是本地生活?
報告對此概念的闡釋是,城鎮人群基于當地商家在餐飲、購物、娛樂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消費。
報告還指出,目前社會消費逐漸已形成以社區消費為核心、市區消費為主體、城郊娛樂為延伸的城市生活消費新常態。
在發展早期,本地生活經歷過主做商戶信息展示、團購優惠促到店為形式的“千團大戰”。在發展中期,本地生活的戰爭聚焦至餐飲外賣這一領域:
- 百度收購糯米網,上線百度外賣;
- 騰訊戰略入股大眾點評,大眾點評隨后與美團合并;
- 阿里重啟口碑,入股餓了么。
發展至今,美團已成為本地生活當之無愧的王者,但近期也出現新的變局:抖音與餓了么達成合作,深入美團“到家”業務的腹地,京東不斷整合達達業務,將即時零售視為下一個重要增長點……
隨著本地生活的線上滲透,線上線下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線上搜索預訂+到店”、“線上下單、即買即送”也成為本地消費的主要方式。
以生鮮電商為例,今年7月生鮮電商應用數據顯示,生鮮電商正大致形成盒馬、叮咚買菜的兩強格局:雖然盒馬、叮咚買菜、多點月活用戶均高于2000萬,但月活用戶尚保持較高增速的僅剩盒馬(22.7%)、叮咚買菜(9.4%)、百果園(88%)、美團買菜(27.4%),且就APP/微信小程序的用戶比例來看,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盒馬>百果園。
經歷行業洗牌,為何百果園微信小程序、美團買菜APP的用戶仍在快速增長?
百果園早在2019年就在售賣雞蛋蔬菜等生鮮品類,2019-2021年百果園大生鮮收入分別達到3289萬元、7672.4萬元、2.03億元,目前生鮮品類的營收占比可達3-4%,百果園做生鮮更多是基于用水果帶生鮮的邏輯,增強線上私域會員的付費黏性。
另有媒體報道,僅計算前置倉到家訂單或1小時達生鮮配送的市場份額,叮咚買菜、美團買菜、樸樸超市是賽道競爭的核心玩家,美團買菜在北京、上海、廣深市場美團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80%、30%、25%左右,美團更多是復用其即時零售的能力,更快更好地履約。
二、互聯網平臺紛紛加碼本地生活,如何重塑既有的消費習慣?
本地生活被巨頭們盯上的最直觀表現是,現在各種App都在首頁或次級頁面加入了本地生活、興趣種草、折扣優惠等內容版塊。
各路玩家都想承接消費者“逛”的需求,縮短其決策鏈路,在私域內就完成商業閉環。
一個典型的行業是信用卡。由于具備提前消費的屬性,各大銀行都在進行相關版面布局,為商家推廣引流,取得效果也不錯,今年7月各大銀行APP的月活用戶規模普遍增速在兩位數以上,建設銀行同比增速更是達到1214.2%。
除此之外,地圖導航平臺、旅游服務平臺、綜合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也在加快卷進這一賽道。
基于地理定位展示商家信息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高德等地圖App基于導航位置,攜程等旅游App基于酒店、景點,綜合電商和短視頻除了展示,還可以直接履約配送。
但在不同消費場景下,消費者也會基于平臺不同的消費習慣。
1. 買菜場景下,由于線上付費習慣剛養成,App作為流量入口還初具優勢,但未來仍存變數
例如,叮咚買菜、美團買菜、多點、永輝生活、每日優鮮的自有App用戶比例普遍高于6成。
最典型一例是,在消費者調研中,消費者提到最多的生鮮品牌中,思念食品、盒馬、樓上、天海藏都表現較好,側面說明盒馬的自有生鮮品類已打入用戶心智。
2. 看電影/演出的場景下,由于存在市場熱度、比價、選座、增選服務等學習成本較高的選項,App作為導流入口更有優勢
以市占率前五的玩家來說,盡管貓眼的微信小程序用戶達到了83.7%,但整體上僅有4成左右用戶在微信小程序購票,5-6成用戶是在淘票票、大麥、摩天輪票務App上購票。
具體看,一線及新一線的年輕女性用戶更愛在摩天輪票務、大麥上購買演出票,淘票票用戶全年齡段分布結構更均衡,貓眼用戶及萬達電影用戶則是無差別滲透到各線城市,差別在于前者用戶更年輕更中性、后者用戶偏中青年男性。
3. 旅游訂票、外出游玩場景下,由于其學習成本更高,幾乎更深刻地將電影行業的流量邏輯驗證一遍
先看流量來源。同樣是用戶規模第一的同程旅行,同樣基于微信小程序導流,這個比例甚至達到96.4%。
但市場中的2-5名競爭者都是以App作為主要流量入口,其中去哪、攜程來自應用App導流的用戶比例更是達到84.2%、76.9%。
再看今年輪番出圈的各種小眾戶外運動,在各線城市的分布情況。
- 飛盤由于其具備“飛盤媛”等社交屬性,一線城市用戶尤其是年輕女性用戶比例明顯更高;
- 路沖相當于門檻更低的滑板,更接近無差別地火到各線城市,其年齡分布也更均衡;
- 后備箱集市在三線城市尤其地火,是由于相較一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有房有車且有閑的本地用戶比例更大,這項戶外活動也是唯一男性比例更大的;
- 漿板是水上運動,對場地要求更高,三線城市的用戶比例也更凸出;
- 露營更強調在自然風光中“出片”,三線及以下的城市用戶比例總體更高,且年輕用戶尤其是年輕女性比例尤其大。
4. 點外賣場景下,由于餐飲外賣行業成熟、和支付,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兩者都是品牌商家的核心流量入口
先看美團、餓了么兩大玩家。市場份額6-7成的美團,優勢在于微信為其輸送的流量入口,這體現為其微信小程序用戶比例至今高于六成。
且今年7月數據顯示,美團App有20.8%的流量來自美團團購、美團點餐等微信小程序;而市場份額2-3成的餓了么,App、支付寶小程序仍然是主要入口。
整體來看,用戶在點外賣時,首先想到的是內嵌于微信、支付寶的小程序,看有哪些備選的品牌商家,其次才是通過App下單,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么還是品牌商家自有App。
在自有App建設上,用戶更有動力遷移決策鏈路的品牌商家是瑞幸咖啡(52.4%)與星巴克(37.7%);西式快餐的用戶更愛從微信小程序下單,且用戶比例普遍高于7成;能讓用戶養成支付寶小程序下單習慣的星巴克(37.9%)、餓了么(37.4%)、蜜雪冰城(25.5%)都與支付寶有較強的業務協同,比如一元喝、折扣券等活動。
三、結語:本地生活仍在起飛,消費習慣仍在遷移
在后疫情時代,品牌商家紛紛發起數字化轉型,一方面是無奈之舉,一方面也是得益于線上下單、線下到店/到家的消費習慣逐漸形成。
在線上線下融合、品牌布局全域經營的大背景下,又有幾個重要趨勢:
- 微信以及品牌商家已經培養起用戶對小程序提前下單的消費習慣,抖音與餓了么近期的合作也是基于其內部小程序,做到本地生活板塊內細分行業細分品類的頭部,小程序是起量、留存、復購的關鍵;
- 在某些用戶學習成本較高的行業里,例如電影、例如旅游,垂直App更有場景優勢;
- 雖然本地生活是一個香餑餑,但商業形態仍有空白,疫情正加速行業洗牌,不僅生鮮電商有望跑出美團、百果園等新銳玩家,在到店消費環節上,品牌商家會與銀行App、地圖App、短視頻App等更多平臺擁有跨界機會。
以抖音合作的品牌商家為例。行業現狀目前仍然是,以開出比美團還低的團購價格引流、達人探店種草推薦、形成高中低毛利組合套餐、賠本賺吆喝居多、到店核銷率仍不及美團等問題。
究其根本,或許是抖音流量分配的邏輯更易出爆款;或許是駐扎抖音的品牌商家尚未沉淀下優質且大量的用戶口碑資產,無法為用戶提供全面而透明的參考信息……
如何更前置地捕捉用戶偏好,還大有可為。
作者:lidaxia;來源公眾號:社區營銷研究院(ID:Community_Marketing),洞察社區消費
本文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社區營銷研究院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