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3,大廠是要被鄙視的

4 評論 4821 瀏覽 27 收藏 30 分鐘

假如Web3進入到大廠中,會出現什么樣的場景?在如今的就業形勢下,許多互聯網人開始邁向Web3,本文以互聯網人的視角,試圖從效率、新舊、周期、去留以及尋找五個維度進行分析,探索Web3中的新世界。

01 效率

“你要效率來什么Web3???”

即使時隔半個月,我還是能清晰地回憶起那張咖啡桌上的鄙夷。那是9月的某個下午,坐在桌邊的兩個人,涇渭分明地如同來自兩個世界。28歲的oneone,家住中關村,Web3愛好者;26歲的小七生活在Web2,是某互聯網大廠的員工。

曾經立于職場鄙視鏈上游的大廠人,在此刻成為“受教者”。光鮮大廠生活落在他身上的烙印,也成為這場對話中被抨擊的對象。

比如效率。在互聯網野心勃勃想要把所有商業模式重做一遍的年代里,這曾經是它最有說服力的武器,但在Web3的世界里,效率變成了陳舊和落伍的象征。當大廠青年小七提到“誰來保證我的搜索效率”“不要效率,還有什么意義?”,oneone予以了最明確的回復:

“所有的事都一定要有意義嗎?”

“我可太煩你們的‘意義’了?!?/p>

他一字一頓地咬出“意義”兩個字,眉眼間全是不滿。接下來的談話內容圍繞兩個世界的差異展開,比如Web2世界里流行的個性化推送、996和裁員。作為局中人的小七認為裁員只是商業世界里的自然選擇結果,當快速發展停滯了,剩余的勞動力就應該被投入到其他地方,這讓oneone大為震驚繼而不滿。

“如果四個人有三個人失業了,你覺得他們是活該嗎?”從Web3的視角里發出這樣的質疑,再正常不過了。oneone對Web3最重要的標簽“去中心化”是這樣理解和介紹的:程序被分布式存儲在世界各地的電腦中,個人信息成為真正的隱私而非互聯網公司用來販賣廣告的工具。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不會再有那些App打著個性化幌子實則中心化推送而出的信息流。

談論這些時,oneone保持著身體前傾,眼神中透著興奮的精光,雙手不時揮舞,偶爾出現短暫停頓時,他會用手捏一下放在桌上的塑料飲料瓶,那是他在組織接下來的語言。

這場新舊世界的對話,就連選擇地點也頗具承上啟下的意味。

這家取名 Meta Space的咖啡館主打Web3主題,位于東升公寓1號樓底商。這里堪稱古典互聯網的“革命老區”。1996年,京城房企“老大哥”,首創集團的劉曉光因經營困難將其轉手給了華遠集團,樓面價每平米4000元,接盤者一度被懷疑腦子進水,二十年后,10萬一平米的房價回答了一切質疑。

華遠破土,新世界的序章奏響。項目前兩期的名字叫東升公寓,到了第三期,小區門外立起了華清嘉園的牌子,與隔街的清華園遙相呼應,科技的朝氣不言自明。只有工人們還習慣繼續稱它為東升公寓第三期。后來成為互聯網新貴的創業者們魚貫涌入,開啟蝸居創業生涯:王興住進了13號樓805、吳世春搬進了11號樓1706、宿華和程一笑兩個人在7號樓305。

再后來,新貴成為巨頭,他們得到了眾人仰視,四處買下寫字樓,雇傭數以萬計的年輕人為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東升園也就真的成了“老區”——從這里出發,搭乘13號線,僅需幾站便可以來到后廠村,網易、字節跳動、騰訊和新浪的高樓佇立于此,互聯網中小廠更是俯拾皆是。

晚上9點后,當網約車司機默契地涌進后廠村,東升園已經一片靜謐。當穿著格子衫的創業者離開,后來者多是看重中關村二小學區房的家庭,這里的燈光不再為創業夢想而亮,而屬于那些埋頭扎在書山題海里的海淀孩子和家長們。Meta Space 的出現,讓東升園的白天變得有些特別。至少帶來了更新鮮的信息。如果說這兩年的互聯網從業者從現實中學到了什么,那就是:總有人正年輕,并將在日后書寫新的驚濤拍岸。

這樣的信念,讓越來越多的“小七”出現在了Meta Space以及主題豐富的Web3沙龍里。在北京,這些沙龍多在周末的下午舉行,很顯然,主辦方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了大廠人的時間安排需求。

但Web3世界對大廠人并非總是友好的。至少在這個下午,小七遭受到一次次的質疑。有些討論原本是人畜無害的,比如二次元。在得知 oneone 是二次元愛好者時,小七幾乎脫口問出“買手辦嗎?”不料對方馬上火了,抬高聲音反問道:“你這個問題很冒犯你知不知道,為什么要標簽我?”

在Web2的世界里,打標簽是互聯網平臺最常用來甄別用戶、提高效率的方法。它也由此成為小七在這場談話中被抨擊的由頭之一?;氐竭@個話題和場景之中,oneone的確較為敏感了。如果不是要凸顯新舊兩個世界的差別,這場討論似乎并沒有十足的必要靠向“標簽”的話題。

02 新舊

爭論繼續。

只是,在旁觀者看來,兩者氣場的強弱之分已經足夠明顯。深度沉浸在大廠體系中的小七自嘲“螺絲釘”,憂慮自己有朝一日被替代,oneone 則侃侃而談自己的理論,“自我標簽是一種身份認同,而被他人打標簽時,自己更像是被分類的物品”。

已經“財富自由”(至少旁人常用者四個字來調侃他)的oneone 很容易激憤。他在 Twitter 擁有一個叫做oneone.eth的賬號,目前有2795個粉絲。在那片屬于Web2時代的陣地上,他時常激憤如斗士,與人辯論時最常掛在嘴邊的例子便是:憑什么在游戲中氪金買下的皮膚和英雄,只要游戲停服,一切就都歸零。這在Web3不會發生,一旦產品上鏈,便永久存在不可刪除,并會清晰界定購買者的使用權、所有權和商業權力。

這位堅定的Web信仰者,其實在熊市到來之后就開始虧錢。他自嘲,入行時是Web3,現在就剩Web0.3了。但他依舊高度認可Web3的價值。

在Web3這個新事物——多數人現在還無法準確描述它——面前,兩位同樣本科學傳媒的年輕人,形成了幾乎截然相反的結論,這與二人過去幾年的經歷有關:

28歲的oneone帶著1000塊錢獨自來北京,送過快遞,做過8個月的互聯網運營,當過5年的鏈家房屋經紀人,最終帶著10000塊沖入幣圈,趕著牛市,換來了100倍的回報,全情投入Web3。26歲的小七從實習到工作,都輾轉在各家互聯網大廠,換工作不過是過個馬路的事兒。最近的一次,因為現司新項目成立,他實現了薪資翻倍。

感謝Web3,讓大家重新坐在一起喝咖啡。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人投奔Web3。他們中的很多都活躍在小紅書里,根據自述,或因項目解散而失業,或是厭倦了“內卷”的辦公室生活。內容節奏也大體相似,如同使用了同一家培訓學校的模版:通過轉型故事樹立人設、分享Web3碎片化知識、引流拉群。

線下的Web3聚會中往往也活躍著大量互聯網人士。盡管已經淪為舊世界的角色,但在積極發掘新世界的路上,互聯網人的熱情是從來都不會輸的,從公司到個人,皆是如此。oneone曾經在沙龍見過一場路演,一位從QQ音樂出來的創業者在兜售自己的NFT(非同質化代幣),但對方連什么叫“授權協議”都不知道。如果放在Web2的世界里,這就相當于一位程序員出身的創業者出來做路演,卻不懂什么叫“代碼”。

類似的尷尬也發生在以騰訊幻核為代表的NFT項目上。因為沒有上區塊鏈,它被很多Web3創業者評價為“怪異的閹割品”,毫無流通價值,和發給員工的工牌沒有兩樣。還有更多嘲諷指向那些努力擁抱新世界的Web2人士:P張圖就敢發行NFT、拉個微信群就自稱是DAO、發兩個視頻就搖身一變成了MCN,對真實的Web3一問三不知。

至于站在新世界門口的大廠人,更多時候他們都表現得謙遜有禮。

某位大廠主管從今年7月開始約某位Web3開發者吃飯,想請教關于Web3工具使用的知識。兩個月后,二人終于吃上了打邊爐。赴約路上,主管忙著在網約車上查詢資料,見面的第一句寒暄是:我是小白,向您多學習,一邊說一邊微微鞠躬,表示感謝。席間,他也頻繁掏出手機記錄關鍵詞。那頓飯,吃得比面試還緊張。那位主管至今還沒有離職,汲取關于Web3的新知識,只是他用來對抗職業風險的一種方式。

新世界和新秩序的建立,總是以舊世界和舊秩序的分崩離析為基礎。但在真正看到汪洋大海之前,沒有人能確定自己手里的船票是真是假。

03 周期

Web3的世界里不缺新故事。

比如9月15日的以太坊合并。對于這一天,Web3從業者們已經等待了一年。當天,膚色各異的人們涌入 ETHGlobal 直播間,等待過程中,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更多的人在聊天界面不斷猜測著幾點能完成合并。

最終完成合并的時間是14點47分。這標志著持續8年的挖礦(Pow)時代正式交棒到質押(Pos)時代。在合并前,以太坊的機制依靠礦工挖礦來維持,即程序被分布在不同的電腦中,每當程序需要運行時,用戶便出錢雇人來完成分布式記賬,被雇傭者被稱作礦工。

現在看來,Pow機制成本高昂且低效,它的優點是足夠去中心化——這大概也是圈外人士對Web3的最直接認知。但代價是,礦工很容易內卷,交易成本也日益高漲,2021年,每筆交易的費用一度攀升至23美元。轉變為Pos模式后,挖礦徹底成為歷史,成本和交易費用也會隨之下跌,代價就是,原本分布式運行的程序需要定期鏈接,至少看起來不那么去中心化了。

不管Web3人士如何反感討論“效率”,這終究是商業模式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從Pow到Pos的轉變,其本質也是效率的提升,或者說,是去中心化的Web3向效率的讓步。

據 Crypto.com 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加密資產人口增加了 178%,從1.06 億上升到 2.95 億,這與1997年互聯網網民的數量幾乎相同。以太坊合并也就成了眾望所歸,只有不斷降低成本,才能讓更多人有參與其中的意愿。

作為連鎖反應,在以太坊合并后的第二天,英偉達專為挖礦而生產的顯卡業務已經宣布停產。同一天,一款名為“羊了個羊”的小游戲風靡互聯網,很多Web3從業者也開始轉發一張PS的、由以太坊和比特幣等元素組成的”羊了個羊”圖片。某種程度上,他們或許也是有些羨慕這種熱度的。畢竟,舊世界的底氣來自現實,新世界的底氣來自未來。在很多個瞬間里,還是現實中的成就更容易讓人感到踏實。

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寫下:“一個歷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而出現的?!钡鉀Q矛盾的過程注定不是一帆風順的,順利的話,它會在螺旋式上升中完成迭代。

對于身處其中之人,命運及心態的動蕩,也就成了宿命。2013年,日后出任波場 COO 的劉明還是圈內小白,最發愁的事兒是如何握著自己哲學的學位證,找到一份收入還不錯的工作。他接觸到了炒幣。那也是幣圈在中國發端的開始,一個將總部設立在塞舌爾的中國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剛剛成立。趕著牛市進入,劉明的財富迎來了令人眩暈的、7*24小時翻倍的狀態。

四年后,劉明已經在Web3的新世界里擁有了一定的資源。他借此加入了波場,一個由孫宇晨創立的區塊鏈去中心化應用操作系統中。不過僅僅共事5周后,他就選擇了離開,開啟自己的Web3創業項目。

Web3給劉明帶來了足夠多的名氣和財富,但他并不像oneone一般高調地要與舊世界劃清界限。他尊重Web2里的權威人物和成功企業。在一場關于張朝陽的討論中。他嚴肅糾正:人家還是有錢,且這么多年沒把財富虧掉就是本事。大學時的劉明曾是張朝陽的迷戀者,身體力行過每天只睡4小時的生活,只不過一周后宣告失敗。

作為親歷 Web2時代發展的“80后”,劉明的生活交雜著兩個世界的痕跡:在個人財富最鼎盛的時候,出門打車會選擇網約車中的拼車,吃飯先去團購網站找優惠券,但同時,他對團隊管理粗放,同事們分布在全國各地辦公,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去中心化。

作為新世界里的老人,劉明完整經歷過周期。周期在Web3世界里的潮起潮落,來得比其他更加跌宕和迅猛。以4年一個周期,Web3已經出現過兩輪漲跌,劉明的經歷也分成了三個鮮明的階段:伴隨財富上漲與縮水時的瘋狂信仰和信仰破滅,如今又重拾信心,投入新的創業之中。當瘋狂褪去,Web3在他眼里也變成了一門正常的生意。他解釋自己多年一直在場的原因之時,會淡淡說道:

“干習慣了,在這里能賺到錢就繼續做?!?/p>

相比之下,即便oneone調侃自己“就是一個破炒幣的”,但他總是精神亢奮語氣歡脫,會自然地加重“我”和“炒幣”兩個詞,他正處在劉波口中的第一階段。如果按照2017年入場時的1萬本金計算,他已經實現了收入翻百倍。按照他原本的規劃,30歲攢夠100萬,現在,他提前五年完成了這個目標。

外人很難判斷的一件事情是,在oneone眼下的成功中,周期和運氣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但這位年輕氣盛的Web3信仰者也認可。大廠出身的高P開發者技術更強、能站在更高點看東西,他鄙視的只是那些套著大廠外殼、不懂還要四處忽悠的“螺絲釘”。

04 去留

不管人們對“信仰”的認知如何緊緊關聯著“崇高”和“理解”這些詞語,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先行者的傳奇故事以及快速增長的財富,是最能點燃星星之火的火種。

在2022年夏天的尾巴上,火苗飄到了大理。一場出于防疫需求而臨時取消的Web3活動,意外讓這個圈子被更多人知曉?;顒娱_始前一天,上萬人已經抵達大理,還有更多人在路上。臨時取消的消息傳出,有人在機場發問:我是繼續飛、改簽還是掉頭回家?

但這樣的慌亂只持續了幾個小時。第二天一早,一份石墨文檔開始流傳,眾多從業者們在上邊留下了自己的個人介紹和期望組織的活動,很快,紫色、綠色和藍色,各種顏色絢麗的海報被不斷丟了出來,主會場消失后,分會場被上萬人陸續組織起來。

當地的警察充滿警惕地盯著這些說著古怪語言的陌生人,無論是說中文還是說英文的人,他們的對話都讓人費解。那段時間,各種極具去中心化氣質的聚會在大理出現。你推門進入任何一家酒吧、民宿或咖啡店中,都可能遇上一場Web3的路演。比如,一家門前停著老舊三輪貨車的酒吧,推開門后看到的,可能是一位安靜坐著的碎花裙姑娘,一副游客大半,卻在幾分鐘后起身上臺,當起了電子音樂DJ,打完碟又回到人群中,跟人聊起了Web3項目。

這樣的熱鬧讓旅居大理7年的元真找到了興趣。她在這里經營者一間茶室,但沒把它掛在類似于大眾點評的網站上。這個從1996年就開始寫博客的中年女性厭倦了互聯網的冰冷,直到此刻,她感覺到世界正在發生著某種劇烈的變化。

那些為了Web3而來的人,出沒在大理街頭。他們向往的財富故事上演在虛擬世界里,但線下交流的機會卻被熱烈追崇著。因為一切還沒有標準答案。人們期待著那些在討論中迸發的靈感和機遇。劉明也混跡在人群之中。他每天10點起床出門,凌晨2點回家,奔走于不同的聚會中。有時候在群里看到消息趕過去,路演的咖啡店已經站滿人,擠不進去,他就站在咖啡店門口跟陌生人聊天。有一場聚會他站了足足4個小時。劉明團隊目前創業的方向是域名。他也會在不同的聚會中尋找可能的合作方,建立聯系,并趁機推銷一波自己。

熱烈的氛圍點燃了不少從業者們改變世界的夢想,他們渴望讓所有Web2的東西,在Web3重新生長一遍。

據行業媒體橙皮書觀察,Web3的發展已經經歷三個階段,標志性事件分別是:2015年誕生了以太坊,2020年興起了DeFi和NFT,現在則是 DAO的萌芽。

一種強調去中心化的組織,這是關于DAO的最基礎介紹。與早期以太坊、DeFi和NFT具備的明顯金融屬性不同,DAO組織中的人文氣質更加強烈。根據官方描述,在DAO中,共識、自治和激勵被寫盡了組織原則中,每一個成員都被看作是組織的Builder,并會根據貢獻換取激勵,且成員可以憑借興趣同時加入不同的DAO。

這也意味著,Web3在向更多的行業伸出觸角。類似的劇情曾經在Web2的世界中上演。為胸前工牌而驕傲的大廠年輕人瞧不起那些傳統生意,滿懷雄心壯志要顛覆一切。大廠們也喊出了野心勃勃的口號,“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用算法重構閱讀”,關于那個黃金歲月的最具代表性的配樂,當然還少不了2015年賈躍亭在五棵松高歌的那一首,“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

現在呢,歌聲已不再,故人也尚未歸來。無法出發抵達遠方的年輕人,只能忙著露營、飛盤、騎行和逛公園,努力讓自己和真實世界產生鏈接。后廠村的光環逐漸消褪,有人慕名前去發現,這里的街區枯燥無味,除了辦公樓、馬路和樹,別無他物。而一座座互相孤立的辦公園區,封閉如同富士康工廠?;ヂ摼W所倡導與追求的開放,在這里無跡可尋。

05 尋找

活躍在新世界的人身上,總流淌著難能可貴的天真和堅持。當年的Web2是如此,現在的Web3 也是如此。

Prter是一家Dao的建設者,他剛剛入行三個月,正在努力讓收入能支撐日常開銷。這并不妨礙他成為Web3堅定的布道者。在外人將DAO和公司相提并論的時候,他會著急地擺手,“不一樣,我們是去中心化的”。在大理,他拍下了聚會照片并發給朋友,配文:快來,還不晚。

去不同的城市尋找不同的資源,這幾乎是Web3世界里的共識。資源豐富、熱愛組局的北京擅長做項目,每個周末,中關村的咖啡店都有路演;商業發達、金融發達的上海擅長投研,張江的辦公桌上擺放的分屏顯示器,上邊總爬滿了各類數據;背靠阿里和網易,聚合大量程序員的杭州更偏好做務實工具,歐美金融城里盤踞著更多做工具的創業者。

大理被圈內部分人看作下一站。這座城市獨特的自由包容氛圍讓不少Web3從業者決定留下來,建立專門的線下社區——在Web的世界里,這門生意被叫做“民宿”。“加密外賣”是其中一位參與者。他原本生活在西安,參加完集會后開始和朋友們一起看民宿。

8月底的一天,他看到了一間島上的資產:房子環繞在湖中心,想要上島得劃船,周圍被蔥郁的綠色所包裹,儼然陶淵明筆下“乃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的世外桃源。這符合人們對大理的標簽。大理酒館里的很多酒瓶上都印著“大理福尼亞”幾個字,那是在許多年前因為許巍搬到大理“放養孩子”而帶火的概念。

并非一切如想象中美好。劉明對圈內表現出來的過分熱情不看好。在大理,他曾看到一位因疫情賠本的民宿老板蹲在路邊落淚。在他看來,如果僅憑熱情就一頭扎進Web3的世界,下場會比上一波大理的民宿老板更慘。

事實上,去中心化與效率的矛盾已經開始在Web3的世界里凸顯。9月19日,知名去中心化組織的PandaDAO發布了“社區退款和解散提案”并得到了80%成員的投票支持,這意味著,曾募集到1900ETH的明星DAO將在成立一年內最終消散。

核心成員Panda在社交平臺發文:太多時間在治理問題,太少時間在開發工作。

據行業媒體鏈捕手報道,PandaDAO 曾經希望把“國庫”內的ETH換成穩定幣,去挖Terra生態里的UST,這個提案原本已經通過社區投票,但最終被擁有多簽投票權peopleDAO成員所否決,理由是核心團隊未向社區披露UST和其它穩定幣的風險,沒有對應的風控管理提案。

事后看來,這個決定其實是正確的,如果提案落實,PandaDAO 的資金可能在Luna的暴跌中血本無歸。不過當時,因為核心成員沒有聽取大眾意見,社區內怨聲一片。不過,在Web3從業者Neo看來,PandaDAO的解散并不意味著失敗,它已經通過各種活動收入不菲。高回報與高風險并存,前一天還在暢談愿景,后一天就宣布解散,不穩定,幾乎是所有新行業的特質。

騙子和投機者也總是混跡其中。如今還有大量釣魚鏈接充斥在Web3 的各處角落里。在Twitter或微信群中點擊一個不知名鏈接,然后被盜走NFT或者ETH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連周杰倫都已經交過了學費。

即便如此,依然有源源不斷的人涌進Web3。當舊世界的燈塔一座連著一座地熄滅,尋找新世界的船票也會越發緊俏。盡管前方充滿了風險、挑戰和無法預知的不確定性,走在尋找的路上,這種感覺,總比靜靜等待被黑暗吞噬要好。

在進入Web3前,Peter曾經是互聯網大廠的運營。今年4月,他負責的項目解散,自己也隨之失業。按照慣例,離職前他要休完還沒用掉的年假,再回公司辦手續。7天后,當他再次回到公司,熟悉的工位上已經有了新面孔,自己的物品則被隨意堆在前臺的角落里,其中包括一個價格不菲的手辦,那是他特意從日本帶回來的,現在它因為被粗暴搬遷而磕掉了一角。

他意識到,正如被丟棄的手辦一樣,無論是自己還是互聯網,光環都已經不再。是時候去尋找新世界了。

作者: 未未,編輯:江岳;公眾號: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g1F7gUFYG7hwbEVzWba4KA

本文由 @首席人物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謝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
  2. 正如被丟棄的手辦一樣,無論是自己還是互聯網,光環都已經不再。是時候去尋找新世界了

    來自廣東 回復
  3. 這篇文章還能審核通過?

    來自廣東 回復
    1. 為啥這么問?我沒看出來有啥問題呀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