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微信公開課內容解讀及微信小程序設計展望
我不知道小程序是浪花還是浪潮,誠然也無法預測其最終宿命,因為這會是在各種因素比如市場、技術、運營、戰略發展等綜合作用下產生的結果。但我想在應用市場紅利消失殆盡的今天,新的互聯網模式的探索應該會就此展開。
用完即走的簡潔
坦率的講最早聽到這句話”用完即走”是在一個線上微課老師的吐槽,大概表述就是這句話只適用于微信這種高粘性、高活躍率,有大量用戶基數的產品,而我們平時設計產品的邏輯應該是增加用戶的打開率和使用時間,想辦法將用戶留在我們的產品上。
這次微信公開課中,張小龍對這句話做出了解釋。是否用完即走就在于做產品的心態和產品定位,是要做平臺還是要做工具?是用幫用戶殺時間還使要幫用戶省時間?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微信屬于前者但張卻認為微信屬于后者。
盡管從數據分析層面來看,微信已經毫無疑問成為手機上最耗時的應用。然而它的設計初衷確是幫助用戶提高效率節約時間,因為歸結初衷微信是一款工具產品,而工具的最大價值就是幫助用戶提高效率拓展肢體的極限。我們之所以在其上消耗了大量時間,仔細深挖其實是我們能用這個工具創建更多的鏈接獲得更多價值。我們從來都不是在微信上消耗時間,而是在微信建立起的一個個通道上更高效的與他人協作這件事上消耗時間。
從這個層面來講,微信其實更像哆啦A夢的任意門,它的價值在于縮短了連接成本,使鏈接觸手可及隨時隨地。
好的產品不需要克制
《技術的本質》一書中曾經指出,技術發展存在兩個必然趨勢:
1.遏制不住的復雜化
2.回不去的低端
我們今天使用微信會驚訝的發現微信的功能是如此的簡單,甚至可以說有些簡陋。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微信在開發過程中做了盡可能的克制。而克制其實更可能表現為對自我的閹割,就是想做但為了簡單而不去做,是為了簡潔的簡潔。
現在我們談到最多的一個設計原則就是簡潔。然而簡潔卻從來不應該是一個目的而是一個過程、一個途徑、一個方法。其本質是讓抵達用戶的體驗盡可能簡單、流程盡可能縮短,讓用戶減少思考的成本。所以簡潔從來都不是功能上的減少或者設計上的克制,不是橫向的做減法而是縱向的做除法。而這種做除法的本質動因就在于對功能存在的合理性和產品的本質進行深入思考。
《喬布斯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1996年重新回歸蘋果的喬布斯在面對繁雜的產品線時,召集所有管理層人員,然后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十字坐標,而坐標的四個象限中分別對應的是,iMac、iBook、Power Macintosh G3、Powerbook G3四款產品,其余所有的產品線全部砍掉。這種看似自廢武功的做法其實是建立在對公司業務定義和未來趨勢的預判上。蘋果的本質是一個流行文化的科技公司,而未來則是屬于個人電腦的時代。
再把注意力放回微信上,前面說過在張小龍看來,微信的定位是一個更高效的連接工具。而正是基于這個出發點去考慮,微信上所有增加的功能都會呈現出兩個根本功能特點:
- 一是用戶連接抵達的最終終點是人而不是一個物或事情,一個公眾號大V也好、一個熟人也罷,其本質都是建立人與人的連接,所以微信的服務號和微商做的沒有起色,而公眾號卻風聲水起,正是這個原因所致。
- 二是及其高效的建立第一點中所述的連接,所謂的用完即走也好,功能上設計的克制也罷,其目的無外乎在于使有效連接更高效,這里請注意有效兩個字,這個度很難把握,多一點就成了微博、今日頭條這種內容分發的產品。
綜上,微信設計上所展現的瘋狂簡潔,正是一種對微信是什么這個本質的深刻反思下的外在延展。張小龍說手機是人類器官的延伸,這點PC做不到。而正基于這個本質的發現,微信才成為了這個器官的核心組成部分。
所以回答下為什么好的產品不需要克制呢?因為好的產品本身已經超脫了工業上的設計原則而發展成了一個自生長的生態。就像教皇方濟各所說“上帝并不是像魔術師一樣揮動魔杖就創造了宇宙萬物”,一個生物生長出哪些器官而又湮滅哪些功能從來都是適用于環境的選擇。同理好的產品也會根據市場不斷更替自身,而團隊的力量只不過是在遵從這個必然的規律罷了。從來不是克制,而是堅持初心是適應是合理,我想這個就是喬布斯所謂的好的產品是有靈魂的罷。
小程序的分享、入口、獨立及其它
入口模式
同為免安裝形式的輕應用當時提出的口號是“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由此可見輕應的提出是想利用百度搜索所帶來的巨大流量動力,從而實現引流作用。而張小龍則指出小程序將不會在微信設置入口,雖然能被搜索到,但會極力限制搜索能力,這樣做的目的我們分析其實是為了倒逼用戶通過線下掃碼的形式進入小程序,從而實現線上線下的更有效互動,而這么做其實是基于張對移動流量入口形式的判斷,在2012年張小龍曾經提出“PC互聯網入口在搜索欄,移動互聯網入口在二維碼”。
搜索就會涉及到排序、涉及到商城推薦、最不起也要搞個月度十大大流行小程序排行版,而商家或者小程序開發者的精力自然將會被更多的遷移至怎么排進前十而非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的本質上去,而這也將與小程序的開發精神所背離。正如漢默巴徹所說“我們這一代人中最優秀的頭腦,都在思考如何讓人們點擊廣告,這太糟糕了”,所以如何引導開發者可能就是決定生存活死亡的大問題。
服務用戶對象
輕應用在發布之始,宣傳的重點就是如何將用戶更高效的引導至你的輕應用上和如何讓你的輕應用能夠更快地連接到百度全家桶,即所謂的“破殼檢索,智能分發”,在整場百度大會上李彥宏幾乎都未曾提及,一個輕應用到底能為安裝者帶來什么?相比輕應用的真正使用者百度更加關心的則是商業用戶的長尾價值。
而在騰訊公開課上,除了最后在談到小程序能夠實現的功能上,張小龍始終是在試圖告訴我們,小程序能為我們做什么,我們在什么場景下會用到小程序。小程序不等于微商、不等于服務號、更不等于公眾號,甚至他們之間近乎做到了完全地獨立。我想也許小程序和輕應用關心的對象自出發點開始就如此的不同,百度關心的是如何將對的人引導到對的輕應用上,關注的是應用的提供方;而小程序則更關心是誰在什么情況使用小程序,并用之解決什么問題。從根本上說兩者沒有好壞對錯之別,不過是與其基因屬性導致的原因分割不開。記得有位前輩說過“阿里的社交怎么做都像是在做電商,騰訊的電商怎么做都像是在做社交”如此而矣。
訂閱及推送形式
無論是百度的輕應用還是微信的公眾號,或者說現在手機應用的互動模式,消息推送都是一個熱點功能。消息推送的本意其實是為了免去用戶主動收集信息的延時性和不準確性,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較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優勢。然而隨著信息爆炸加上應用開發方對消息推送的毫無節制的亂用,最終造成了手機上的紅點災難 ,我們最終無法分辨什么是有價值的推送什么是廣告。
正是為了避免這種亂想,小程序采取了比公眾號更為嚴厲的消息推送機制,商家幾乎無法向用戶發送主動的消息。雖然具體的機制原理會上并未公開,但這個出發點的初衷則是真正體現了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的小的設計理念。讓用戶安靜的使用,還原工具的本質。
核心戰略
在2012年正值百度從PC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的迷茫期,而在這期間百度輕應用作為一個被高度重視的發展方向,顯然承受了本不該屬于創新性產品的太多歷史重擔,即要兼顧PC上的搜索業務又要適應移動互聯網的新特性,即要整合原有業務體系又要開創出一套新移動互聯網的執行標準引導市場,更甚者那時的手機App應用紅利尚未被市場消耗完畢,一切都方興未艾,又怎么會有人舍棄這塊大蛋糕呢?
就在四年后,微信的DAU已經突破7.68億。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這個數字意味著微信的根本使命“連接所有人”已經完成,而下一階段就是連接一切。所以小程序身上除了市場創新幾乎不用負擔任何責任,我們都在說微信小程序,然而它在微信中沒有入口,它和公眾號近乎隔離,其實也意味著小程序與其說是微信的一部分更像是一個依附在巨大宿主上的寄生獸。有一天當微信遇到了自己的失速點,其仍可破繭而生繼續發展下去。
淺談小程序的設計展望
這兩天小程序的新聞顯然占據了產品圈的頭條,和身邊的一些朋友也有過討論。大致上分為這么兩派,一派認為小程序就是微信公眾號的換個玩法,是個運營上的東西;另一派則顯得有點陰謀論,這派強調微信想借由小程序建立一個反互聯網化的模式,建立更加封閉的微信帝國。這兩派顯然都有著自己充分的佐證理由,我確實無力反駁,以下僅以自己的觀點談談小程序或者說小程序類市場未來的三個階段。
一、移動互聯網2.0時代
從應用到小程序,張小龍給出的一個典型類比且反復強調就是軟件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從程序到網頁的切換。我們在PC上可以輕松的打開數十個標簽欄且從不同標簽中獲取對應的信息,也不用為了一個可能只會使用一次的內容而下載一個程序到電腦上安裝再卸載掉,我們甚至在PC上除了系統外幾乎不用安裝任何程序即可滿足工作、生活、娛樂的大部分需求。而這一切的一切得意于www.web協議的出現。
反觀更為先進的移動互聯網,我們每個人的手機上都安裝了數十個甚至上百個不同應用,這也催使手機的硬件制造商不斷的加大存儲、性能和電池。但我們不妨反思下在你下載的數十甚至上百款的APP有多少是至少30天內都沒有打開的低頻軟件,我想其實大部分軟件都淪為這種境況,而這些APP的開發者還在樂此不疲的沖擊著排行版,活在多上多少安裝量的夢幻中,殊不知遍地的僵尸用戶。
那么沿著PC上的演化路線,是不是可以推斷,以App Store為核心的應用商城,是不是也必然會轉化為去中心的小應用服務呢?這樣不僅降低了程序的開發成本,更使得用戶避免了安裝過多應用的麻煩,最終也將徹底釋放手機的性能和續航,從而真正實現了用完即走的清爽。
二、AR頭戴設備時代
公開課上張小龍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十年后可能我們的PC或手機的處理單元、顯示器和操作系統已經可以融入到一個眼睛之中,而這時候我們是無法容忍一個應用在你眼前晃來晃去,一會兒提示你正在安裝,一會兒提示你馬上更新,還要告訴你請不要著急。然后再用一個極其復雜的任務管理器去管理他們。我們希望我們看到一盞燈,他的虛擬按鈕程序就在你眼前自動打開,當你去一個公園玩的時候,他的門票程序也會自然出現在你的面前,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無需安裝,用完即走的理念之上。我們甚至無需訂閱,因為你需要它時它就會自動出現。
三、社會解構化弱組織人工智能時代
根據遞弱代償原理,我們所謂的科技社會正在加速崩裂。然而人作為的社會的組織的核心,其生存強度正在不斷降低,而代償屬性必須相應提高。這種代償量的最大彌補形式就是每個人將來都會擁有屬于自己的高度智能化助手甚至軀體。而這個人工智能軀體也必然不會是安裝幾個程序就能滿足需求,隨見隨得,甚至你在使用時就已經開始創造,是以一種一切皆服務的高級反饋形式出現。這個階段已經沒有虛擬或現實的區分,你的一切指令都會直接反應到物質性狀的變化,因為物質人和一切早已勾聯在一起,彼此相融。
總結
我們后面談的似乎都與小程序本身無關了,但我想如果是這種發展方向,小程序無疑是一個跨越性的啟迪,即從本地化遷移至云端,并真正的聯通了線上線下實現了O2O的理念。我不知道小程序是浪花還是浪潮,誠然也無法預測其最終宿命,因為這會是在各種因素比如市場、技術、運營、戰略發展等綜合作用下產生的結果。但我想在應用市場紅利消失殆盡的今天,新的互聯網模式的探索應該會就此展開。
作者:諒直多聞,微信公眾號:諒直多聞,微信:yanhuilu,歡迎共同探討更多產品話題。
本文由 @諒直多聞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蠻有深度~~遞弱代償~,同學你是研習社的吧~
2016年,張小龍火的不要不要的。
一直都在揪心小程序會不會滑鐵盧,這幾天關注了龍哥的演講,不安就更加的強烈了,感覺用戶體驗拔得太高了,但是小程序其實不只是微信、小程序擁有者、用戶三者在玩,中間還有有一些技術壁壘的,開發者或開發公司這一環節好像被忽略了,他們的收益期望在哪?或者說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事?單純的頁面開發誰都知道對公司來說利潤不高,收益不穩定,而個人開發者又讓人覺得后續服務沒有保障?不知道在龍哥他們心中這方面是怎么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