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也能卷,有多少人在包裝自己的7天長假?
社交平臺上立人設的現象,已經十分常見,比如“松弛感”人設的打造,就是不少用戶的選擇之一。而在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里,可能就已經有人想好了要如何在社交平臺上營造自己的“松弛感”了。可是,為什么本該休閑的假期里,你也需要營造“松弛”“閑散”的氛圍?
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似乎沒什么人期待今年的國慶假期。
殺死假期的首先是調休,今年的國慶10月1日至7日放假,8、9日調休上班,也就是休7天上7天,調休不是簡單的加減法,連上7天班更在挑戰打工人的“生理極限”。
其次,假期與工作日同樣乏味,絆對于大部分患有“孤獨癥”的社畜來說,放假不過是換個地方,光明正大的“摸魚”罷了。
“早些年的國慶我自己買了一張綠皮火車票,一路晃晃悠悠進了內蒙古大草原,抬頭就是滿天星斗,今年的我打算在電影院里泡7天,來場電影馬拉松?!?/p>
28歲的冉冉是一名作家,出于職業的特殊她幾乎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她沒有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對她來說只是個擺設。
“我享受的是純度100%的旅游體驗,又不是為了給自己立一個‘松弛感’人設?!?/p>
當下的社交平臺鋪天蓋地的“松弛感教程”,它可以讓一個人的生活看起來毫不費力,且充滿閑散,而松弛感引領的潮流讓所有人身上披上了一層“真的很忙,但必須要抽空閑散”的社交鎧甲。
明明好好的假期,非要裝出一幅我最享受的樣子,這比精神內耗更可怕。
一、你緊繃著的神經,該放松了!
2022年,年輕人在內卷和躺平之間做仰臥起坐,紊亂的作息與朋克的養生大法致使他們扭曲了對“放松休息”的理解。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某些“專家”發言,比如建議年輕人一天只睡4小時的張朝陽,轉頭就被扒出8年前他在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打盹的照片。
到底要怎么睡,才算好好的休息了?
宜家一款太空枕據說可以讓你的頭部感受到無死角的放松。但并沒有多少人真的把它當枕頭,而是將其墊在兩腿之間,因為網傳:膝蓋之間墊枕頭可以防止坐骨神經痛、腰痛、緩解膝蓋壓力。
但通常他們最后只能在破碎的膝蓋和舒服的睡姿中做選擇題:
睡覺還要擔心姿勢,這能睡的好嗎?
根據2022中國睡眠報告顯示,有64.75%的民眾每天睡不到8小時,但卻有42.35%的居民每天工作或學習超過8小時,余下的時間泡吧蹦迪或獨處追劇,可比死氣沉沉的睡覺來的快活。
當工作學習-娛樂休閑-睡眠成了生活的固定順位,基本可以判定自己有強迫式晚睡癥,而這類人群被稱之為“擁有超能力的短睡者”。
美國學者喬納森·克拉的《24/7: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終結》中分析到,“資本家的行為會侵蝕我們的日常生活,導致注意力渙散、感知力受損、記憶和做夢的能力喪失。”
除了勞動制度,還有充斥生活的電子產品,比如我打開抖音的時候太陽還沒下山,當我劃掉抖音后臺時已經是晚上12點了,但這個時候要是邊刷抖音邊在兩腿之間墊上一個枕頭,腦中則回蕩“你可真朋克!”
這些戒不掉的快樂正成為壓垮身體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20出頭的年紀不僅有著七老八十的身體,還被冠上了“年輕人中的老年人”名號。
“拿到體檢報告單的那一刻我比高考出分還緊張?!?/p>
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職場人“大保健”調研》顯示,26-30歲人群的健康焦慮尤為明顯,他們大多數對自己健康狀態的打分僅為5.97分,比50歲以上的人群還低。
尤其在體檢報告單出爐的前一周,他們才開始思考為什么不早點鍛煉?這份體檢報告可以讓爸媽知道嗎?
小孩子才比考試成績,大人比的是體重和血壓。
有人在拿到體檢報告后炫耀“今年的血壓終于恢復正常了,明年我要繼續努力!”“可惜今年沒有好好減肥,只瘦了20斤,哎!”也有人挨了道晴天霹靂被告知有輕度脂肪肝或乳腺增生,以及竇性心律不齊。
大病大治,小病不治,看來明年的自己得為了健康而努力了。
二、真正的“松弛”是怎樣的?
我認為,“非必要生活”就是真正的松弛。
第75界戛納電影節官方海報致敬了走向墻外的楚門,而這喚醒了37歲的劉全欣想去“摸一摸天邊”的念想。
他說:“這么多年,自己一直在離開和出走已有的生活,而一旦熟悉了一個環境,就會覺得周圍一切都是故意的存在,只為將我留在那里。越是這樣我就越要掙脫?!?/strong>
所謂「非必要」,是指自己從生活中旁逸斜出,比如陷入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或是心血來潮孵化7只雞3只鵝,甚至是為自己創造一門語言。
對密不透風生活的反叛,就是「非必要生活」存在的意義,比如手沖咖啡、繪畫、紅酒、手工,又或是城市呆久了想回鄉野凈化心靈。
而在不限的時間里做想做的事,就算是一種松弛方式。
農業農村部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超過1100萬,他們在鄉村治愈來自城市的焦慮,磨煉意志,即使他們最后回到了原本的崗位,但就是有什么東西不一樣了。
海清在參演某鄉村題材影片時說道:“我花了6個月的時間進入這個角色,我將手機關機,與城市完全隔離,那個時候你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變的很慢很慢?!?/p>
這是另一個角色真實的生活寫照,也是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
轉換一下視角,觀看電影的我們來了場心靈按摩,盡量維持著時間的松弛,但屏幕里的演員可不一定在享受,尤其像綜藝。
韓國綜藝鼻祖《兩天一夜》的福不福游戲包括玉筋魚咖啡、苦蕎茶,不給輸掉的隊伍吃飯,在0度的天氣入水,甚至在深山中野野(比野外還要野)就寢。
“我把自己關在黑漆漆的房間看著熱鬧的綜藝,不知為何感覺更孤單了?!?/strong>
工作和休閑的界限似乎并不清晰,造成區別的是角度和身份,但不可置否的是,快節奏社會想真正的松弛很難,但“裝松弛”卻只是一張照片的容易事。
三、你學不會的“松弛感”
我們從小就接受著“獨處守心,群處守口”,強調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緊張感,有序守規的生活使“松弛感”成為不了主流,但小眾情緒化表達永遠是流量密碼。
因為“松弛感美女”代替了“氛圍感美女”,高圓圓、倪妮等人憑借舊照一波波出圈。
但松弛感不止是外在表達,也不是美化版的擺爛,而是整個人由內而外散發出的輕盈舒展狀態,當事情脫離控制時,可以不自怨自艾,而是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進行良好的情緒管理:
這樣的性格后天也可以培養,但需要找尋最適合自己的“修煉”方式,比如這樣:
說白了就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擺爛”,反倒是看得開,因為習慣了壞事情的發生,與不好的事物和解,也明白控制不住情緒對自己帶來的傷害。
比如女性“退一步卵巢囊腫,忍一時乳腺增生”,男性胃潰瘍、傷肝傷肺、甚至心肌缺氧。
可悲哀的是,裝松弛已經成潮流。
當你刷到一張定位“星巴克XX店”的朋友圈,你一定會覺得這位朋友很清閑,但實際上他可能是個007的碼農。
發圈的時間成本不過幾秒,卻能為自己立一個“松弛感”人設,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裝松弛。
工作壓力、家庭變化、戀人吵架、陌生人的指點,又或是社交圈一句“你今天做的頭發真好看”“你的新美甲我好愛”,甚至一個點贊都開始影響著你的情緒和生活。
當你開始期待不生不熟的“朋友”對你“云淡風輕”、“毫無壓力”生活表達羨慕之情,甚至嫉妒,你就是在精神內耗。
因為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打造出來的“松弛感”生活都是“裝”出來的。
甚至針對不同人群,還要裝出不同的松弛程度。
在2021年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公布了朋友圈的用戶數據:每天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表朋友圈,但有2億用戶的朋友圈選擇3天可見。
不是因為低調,而是想展示的沒那么多。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為什么越來越多人不發朋友圈了?其中的高贊回答是:想發的“朋友圈”已經以別的形式發給在乎的人了。
言多必失,社交時還是保持精致的濃縮型人設比較好。
比如一條朋友圈編輯不同的版本分發給不同標簽的人群,自拍照屏蔽家人領導,游玩照屏蔽曾放鴿子的好友,官宣照屏蔽同事親人領導……
更離譜的是,情侶分手后互不刪微信,還會將“僅你可見”玩成了飛鳥傳信,一整個emo文學大賞。
國慶假期臨近,社交平臺又成了無形的“松弛”戰場。
根據旅行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的國際航班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高18%,同時預計日均旅客量相較于中秋上漲15%,國內航線預計出行人數超過320萬,日均出行人數也較中秋小長假上漲約15%。
其余的人則選擇遵循“本地過節”的原則,將自己留在舒適圈內,他們可以躺著休息,也可以約上三五好友搓一頓夜宵,過的不比出去旅游的差,也不存在什么假期玩樂大比拼。
不妨有些人會發表“放假宅家就是浪費生命”、“不會真的有人在家睡7天吧”這樣的言論,然后曬出自己的高質量休假,告訴你:我這才是真正的休假,你們都算個屁。
休閑的快樂程度…也要被分等級了?
不要進行任何的反思行動,也不要強行給一件事賦予意義,比如你信誓旦旦要讓國慶假期過的看起來充實飽滿,那你只會更累。
參考:
- 我們要多努力,才能看起來在好好休息?——Vista看天下
- 微信朋友圈十年:2億用戶設為三天可見,“社?!笨堪l廣告月入十多萬——新浪科技
來源公眾號:互聯網那些事(ID:hlw0823),深挖品牌故事,探尋商業邏輯。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互聯網那些事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想要松弛感是很難的事,對我來說焦慮迷茫好像才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