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潮起,應用場景何尋?

0 評論 4680 瀏覽 17 收藏 14 分鐘

在元宇宙、NFT的熱潮下,Web3.0 似乎離我們也不遠了,但目前來說,還沒有看到真正意義上的Web3.0應用場景。在打破數據孤島之后,Web3.0的應用場景又該顯現在何處,其商業模式生態將會如何發展?

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Web3.0作為互聯網模式的商業價值與應用場景,在哪里?

在元宇宙、NFT等熱潮涌起之下,Web3.0看似并不遙遠。

作為下一代互聯網存在方式的最大可能性,Web3.0已經構建了完整的模式概念。最為大眾所熟知的是其強調用戶在互聯網擁有自主權,用戶與建設者共建共享,以此完成數據資產權屬的回歸。

Web3.0的建設與發展為此備受矚目。而目前來看,大多數現有的Web3.0應用程序尚未實現大規?;菁坝脩舻脑妇?。

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Web3.0在打破數據孤島之后,其作為互聯網模式的商業價值與應用場景置之何地?在Web3.0正式降臨的未來,新互聯網環境下的經濟模型或者說商業模式,如何建立?

一、Web3.0的基礎概念

“Web3.0 會是一個可擴展的一系列技術框架,并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構建應用程序?!痹趨^塊鏈先驅Gavin Wood看來,Web3.0對于互聯網的變革,幾近顛覆。

在各類科普中耳熟能詳的“讀+寫+擁有”特質之外,Web3.0的核心還是落在了數字身份、資產、數據回歸個人的實現上。延續Web1.0與2.0躍升標準,Web3.0的交互方式、控制權、賬戶系統,均有明顯的代際差異,如最能代表數字身份與資產的賬戶系統,Web1.0到3.0的迭代過程中,經歷了郵箱、手機號碼到現在私鑰/助記詞/智能錢包等更回歸個體權屬的方式,從賬戶接入層面就完成了資產權屬的轉移,并且在設想中的所有應用可以完成賬戶體系上的統一。

▲Web1.0到Web3.0變遷

事實上,Web3.0的出現,本是對Web2.0時代愈發中心化壟斷產生數據孤島情況的一次“反抗”。傳統互聯網模式下,企業作為商業組織,天然帶有追求利潤的使命,用戶數據資產容易被視作企業追求利潤、對抗競爭的壁壘與砝碼,各個中心化平臺之間形成了互聯網中的一座座“數據孤島”。

這導致當社會人口完成互聯網人口轉化后,互聯網環境必然會遭遇流量瓶頸,陷入存量殘殺的競爭格局。因此,在近年來流量紅利正式告罄,國內外互聯網世界均陷入存量時代的情況下,Web3.0概念的出現,顯得很合時宜。

概念設想中的Web3.0,其本質是生產資料共享,每個人都參與分配而區塊鏈技術將Web3.0從概念真正落入實際,并為之賦予了真正有感知的體驗特征:無需準入、全球化、匿名性等特點是打破數據孤島后的直觀特點。

以無需準入這一特性為例,首先是數據的可訪問性。Web2.0時代的數據圍墻,正有希望被拆除。無論是應用的前端進入還是后端搭建,以區塊鏈技術來承載后個體的準入門檻非常低,公鏈常見的PoW(Proof of Work)形式,個體可以計算哈希值的方式參與,并且在公鏈內任意節點進行數據上傳、下載、同步等訪問動作。

其次是節點的獨立性。單一區塊鏈中,個體對任意節點進行單獨控制。PoW形式下,需要超過50%的群體共同參與,才能真正改變節點數據庫中內容,這使得區塊鏈數據的不可篡改、可溯源成為現實,解決了互聯網環境中極為關鍵的信任問題。

最后是交互的自由性。區塊鏈智能合約的編程部署無需審核,用戶進行開戶也只需要隨機生成私鑰或助記詞。

用戶的實際體驗中,用戶在各類Web3.0應用中,無需單獨注冊應用賬號,而是通過自身的私鑰/助記詞直接登錄。同時賬號與支付一體化,在應用的插件錢包調用用戶地址、需要支付時,會持續進行簽名交互。

這代表著,以區塊鏈為表征的Web3.0可以實現應用從前端到后端的業務邏輯去中心化,最終使得現有的Web3.0底層技術架構大致分為分布式記賬、去中心化賬本、去中心化儲存、物聯網、渲染等幾個幾類。較為熟悉、生態發展最繁榮的,無疑是以各類加密貨幣為等價物進行不同區塊鏈之間結算的去中心化賬本類型,目前大眾熟知的諸多公鏈,本質還是賬本型邏輯。

▲Web3.0不同技術架構玩家

歸根到底一句話,對于用戶來說,在設想中的Web3.0時代,只需要一個DID(錢包地址),就可以在虛擬世界暢行無阻。

二、生態應用的可能性

要看到未來,必須立足過去?;仡橶eb3.0的發展史,盡管其作為互聯網概念在世界范圍內風行不過短短兩年,但區塊鏈技術卻先一步出現。

區塊鏈技術的發端,始于2008年10月31日,伴隨著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論文出現,一個基于P2P網絡、加密、區塊鏈等技術的點對點的電子現金支付系統,即比特幣以及區塊鏈的概念面世。而后憑借其無需準入、不可更改、可溯源等特性,延伸出公鏈、私有鏈、聯盟鏈等不同屬性與特點的區塊鏈。

而后是2017年開始各類加密貨幣交易所、虛擬幣ICO項目開始興起。到2020年,Web3.0概念和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完成了語義概念上的脫軌后,NFT、元宇宙、DAO社區等更具新互聯網環境想象力的互聯網新模式出現了。

其中的轉變節點,在于2017年開始爆發的公鏈浪潮,各類玩家提供的不同特色公鏈,共同組成聯Web3.0真正降臨前的商業探索。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公鏈雖然有Ethereum、Solana等主流,但沒有真正統治級別的公鏈,各自技術架構與共識導致的差異化特色,成為各個公鏈的獨特名片。

公鏈技術已經完成了多次迭代,在性能上也有飛升。

  • 區塊鏈1.0代表Bitcoin(比特幣),共識即是前文所說的PoW形式,以工作量(算力)定價,吞吐量TPS僅3.3-7,交易確認時間在1小時左右,其節點超過10000,為業內之最;
  • 區塊鏈2.0代表則是完成了轉化的Ethereum(以太坊),由PoS(Proof Stake)即股份證明機制來確認交易、由Gas費來進?記賬激勵、需要多個區塊進?確認。確認時間已經縮短至10分鐘,但TPS依舊較低,停留在15-20區間,同時Gas費用較高,全球約8000個節點。
  • 區塊鏈3.0則五花八門,如Solana,以PoS+PoH混合機制來確認交易,允許每個節點?成本地的時間戳,TPS理論可達65000,實際應用TPS在2,700左右,確認時間在0.5到0.7秒,Gas可忽略不及。但經常宕機而備受詬病,全球節點約1000個;Conflux則構建了樹圖共識算法,將TPS提升到了3000以上,確認時間縮短至23秒,全球節點達1300個。

顯然,區塊鏈3.0技術加持下的公鏈,已經與傳統金融系統的性能持平,如VISA系統的TPS在3000,而確認時間在10秒左右。

就目前而言,基于區塊鏈技術所誕生的應用,可以視為Web3.0未來商業模式的雛形與先驅。如較為成熟的DeFi(即去中心化金融),已經形成了穩定幣、交易所、借貸等不同模式類型的應用生態,與傳統金融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其信任價值源于區塊鏈技術本身背書,而非機構所背靠“中心”,其中的交易所也具備去中心化特征,并不使用傳統訂單簿的運作模式,而使用AMM(自動做市商)機制。

在2021年以來變得極為火熱的NFT同樣屬于應用的一種。從類型劃分,可以氛圍加密藝術、收藏品(頭像等)、元宇宙商品甚至是一款游戲或是一個域名。類似此前出圈的“無聊猿頭像”,這類NFT的本質是由用戶共同參與完成IP的共建,又由具備影響力的IP進行個體的反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創經濟”,而后延伸出的無聊猿游艇俱樂部、原生代幣、社區、樂隊等等,都是對NFT的IP價值進行儲能。

三、未來的Web3.0如何前行

未來的Web3.0會向何處前行?尤其是在國內環境中,Web3.0應該如何實現?

嘗試第一步,是選擇區塊鏈。以太坊為代表海外公鏈,存在不合規、基礎設施不完善、使用成本高、速度慢等核心問題,在國內并不適用;螞蟻鏈為代表的國內聯盟鏈和Conflux樹圖鏈為代表的公鏈,則代表了未來的兩種可能性。

此外,是具體的玩法??梢詤⒖嫉纳虡I案例,不妨從星巴克這類重會員資產的品牌方出發:會員積分可以視為區塊鏈中的法幣等價物,用以兌換福利權益與體驗;“數字郵票”、周邊可以以NFT形式發布等等。

一方面,作為用戶交互方式,區塊鏈對應技術帶來的體驗升級,更符合Z世代消費群體對于個人主權的需求,實現用戶消費-激活品牌資產-獲得數字身份的品牌閉環。另一方面,這類模式打破了社區和品牌之間的界限,為用戶與品牌之間提供了更有效的溝通機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社區共建。

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正在迎來數字經濟的真正大航海時代。Web3.0為內核的數字經濟,在去金融化的前提下,成為其余領域的助推器,如:

  • 數字營銷。營銷組織的構成形式,轉移到到DAO/NFT上,而營銷的精準性,從中心化數據時代的用戶數據畫像,轉向基于Poap/SBT。
  • 數字社交。用戶社交模式有了具象的數字身份,基于Poap/SBT的多元社交矩陣產品。
  • 數字內容:基于用戶、社區和項目方互動的元宇宙共創與利益共享。
  • 數字游戲:以NFT數字資產作為激勵,以游戲化的方式引導用戶產生有價值的數據。

參考資料:

1、「NEXTA創新夜談」直播演講,2022.9

專欄作家

井尋,微信公眾號:井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傳統媒體記者,5年互聯網一線品牌公關從業經驗,人間贗品Kitsch、插一句主理人。關注領域電商、新消費、出行、教育、營銷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O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