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新春將至,各大巨頭的打法差異

0 評論 2058 瀏覽 12 收藏 13 分鐘

身體是一切財富的基礎,也是最寶貴的財富。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的今天,有限的線下醫療資源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用戶和市場都將目光投向了互聯網醫療。本文作者對幾個互聯網大健康產品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都說數字醫療賽道前景廣闊,是公認的“藍?!薄?/p>

目前在這片“藍?!崩锞蚪鸬木揞^不在少數,其中僅港股市場就有阿里健康(市值448.87億港元)、京東健康(1383億港元)、叮當健康(159.37億港元)、平安好醫生(156.8億港元)四家互聯網醫療龍頭企業。

從以上的市值來看,京東健康可謂是一馬當先,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則不溫不火,而剛上市的叮當健康則稍顯落后。

但從具體的業務發展來看,這幾家企業卻各有千秋。

一、阿里健康:流量+平臺=規模優勢

“出生在羅馬”的阿里健康,比京東健康、叮當健康都要“早入行”,并且電商基因強大,但對于自身業務的發展內驅力卻并不積極。

這一點,從直營業務和O2O業務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第一是,阿里健康的O2O業務,發力較晚。到2020年3月,阿里健康的醫藥蜂鳥即配服務才只覆蓋了14座城市。

第二是,在自營業務方面,即便背靠阿里,阿里健康也沒有自建物流體系。除與相關企業合作外,阿里健康藥品運輸只能通過第三方快遞。

這也是為什么在阿里健康大藥房買藥,會收到來自不同物流企業的快遞,配送時間不確定是其一,配送體驗不佳是其二。

不過,正所謂“天生麗質難自棄”。

即便相對于對手而言,阿里健康表現“佛系”,但也不可否認,背靠阿里集團,阿里健康的規模擴張有很強確定性。

首先是多元流量入口,阿里健康背靠淘寶、天貓、支付寶、釘釘,無論哪一個,都堪稱“超級APP”。只要阿里健康有想法,淘寶天貓守護醫藥電商基本盤,支付寶深耕醫保業務,釘釘to B拓寬職業健康細分垂直業務也是比較具有想象空間。

而且這 些流量入口動輒10億的用戶規模,讓阿里健康的流量成本遠遠低于同行,營銷費用直線下降。

其次是流量優勢打造的規模壁壘,這里的規模指的是用戶規模和營收規模。

作為目前數字醫療的成熟賣藥業務,其營收數據其實就是來自醫藥電商的訂單。按照互聯網流量邏輯,有了用戶,才能產生訂單。數據顯示,2020年度,阿里健康的線上自營店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量就有4800萬,天貓醫藥平臺的活躍消費者超過1.9億。

所以憑借流量和平臺,阿里健康增速快,規模優勢明顯。

二、京東健康:供應鏈+內驅力=護城河

因著劉強東一句“京東健康在健康領域里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讓京東健康不敢慢下來。從2019年獨立以后就一路狂奔,獨立一年就順利上市。

京東健康之所以能發展迅速并且市值上千億,有兩大優勢為其建造了競爭壁壘。

第一個是物流供應鏈體系。

對于“賣藥”生意,不管是自營電商還是O2O即時配送,物流供應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畢竟買的衣服鞋襪包裹丟失只是財務損失,治病的藥丟了,那就是生命損失了。

所以和其他品類相比,醫藥品類對于平臺的可信賴度、供應鏈的可靠性和物流速度都要求更高。

京東物流這位“大哥”無疑為京東健康提供了后盾。

憑借京東物流,京東自建的供應鏈體系可以直接服務于京東健康。所以不管是倉儲系統還是即時配送系統,京東健康的履約效率都更高。數據顯示,目前東健康O2O業務布局200座城市。這對于提升用戶體驗而言,是十分關鍵的保障。

第二個是京東健康極強的發展內驅力。

要知道,京東一向比較“愛惜羽毛”,京東健康也不例外。

憑借強大的發展內驅力,這些年,京東健康的業務布局,雖然創新少,但底子扎實。

首先是G端智慧醫療市場。

在京東健康的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解決方案四大業務板塊中,智慧解決方案也就是智慧醫療業務,最吃G端資源。

而相對B端客戶,G端客戶顯然對平臺要求更高——輕易不合作,合作之后也不輕易換平臺?;诰〇|健康在用戶群體中的口碑,其在G端市場的資源更為穩定。

其次是下沉健康市場的拓展和布局。

在下沉健康市場上,京東健康勝在用時間換規模。

其實,在三四線城市,數字醫療的需求和供給矛盾更加突出。

京東健康從2014年開始布局關注,通過京東大藥房和藥采京兩項業務,前一個通過加盟模式升級縣域傳統藥店,后一個搭建B2B平臺觸達鄉村。

再者是B端商家業務。

所謂的B端商家業務,其實就是批發業務,目前主流的互聯網醫療企業里,只有京東健康在做。B2B平臺“藥京采”的下游采購商家超過17萬家,雖然對營收的貢獻還沒有醫藥電商業務突出,但蚊子肉也是肉。

誰又能否認京東健康的“卷”沒有回報呢?

三、平安好醫生:醫療底色+保險服務=特色道路

互聯網醫療企業前期主要依托母公司資源進行拓展,比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依托電商平臺成長,而平安好醫生作為平安集團旗下增值醫療服務,憑借和平安集團的協同效應,打通集團的保險業務,依托保險醫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從財報數據來看,平安好醫生的核心業務是在線醫療,其次是健康服務。

其中,上半年,醫療服務實現收入為11.32億元,占總收入40%;健康服務板塊的收入為16.96億元,占總收入60%。

雖然目前在盈利、營收增長方面,平安好醫生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其自建醫生團隊的差異化運營模式,讓其醫療底色更為濃厚,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品牌效也日漸增強。

此外,醫藥售賣和在線診療、健康管理等業務的關聯性本就極高,將三者完全打通,形成醫療服務體系閉環,是互聯網醫療企業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平安好醫生則是朝著這一路線,較早的邁出步伐,避免淪為純純的“賣藥”平臺。

在上一個財年,平安好醫生借助平安集團的資源構筑保險+醫療的閉環,推廣針對B端的員工健康管理服務和瞄準C端的付費會員業務,效果較為顯著。

以平安好醫生的付費會員業務為例:數據顯示,上一財年末,平安好醫生注冊用戶4.2億,全年積累付費用戶數增長超3800萬,付費用戶轉化率為24.8%——在上半年,這一數據僅為5.4%。

付費用戶轉化率增長,說明用戶對于平安好醫生的認可接受度高,并且不僅僅是為藥品買單。相比單純售藥,醫療保險和健康管理業務顯然更具長期性、持續性,并且在客單價方面,也會有更好的表現。

四、叮當健康:用戶質量+重資產=長期價值

過去,叮當健康憑借“28分鐘送藥上門”的口號深入人心。

對于一些懶癌癥患者,叮當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對于便利性的需求。雖然用戶規模不是最大的,但是叮當健康的用戶為其營收貢獻卻不少——3390萬的用戶讓叮當健康2021年的收入,排在中國數字零售藥房行業第三。

相對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叮當健康的擴張更為謹慎。

從2016年開始,叮當健康從輕資產模式轉型為重資產模式,自建線下藥房、自建配送體系,目前叮當健康自建自營的智慧藥房有348家。

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但是對于平臺的長遠發展來說,卻更為穩妥。

一方面,自營線下藥房,能夠保證SKU穩定,旗下各智慧藥房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一致服務于平臺用戶,減少品牌內耗。

另一方面,對于叮當健康的用戶而言,一家有品牌保障和穩定的配送線下藥房,24小時服務,對于臨時用藥需求來說,是一個更安全的選擇。

目前,叮當健康的數字醫藥業務還在穩步擴張中,并且成功IPO后,也為后續 發展提供了更多資金。

即便目前叮當健康的數字藥房體量還只是行業第三,但是隨著其重資產模式下長期價值得到釋放,未來還具有很大變數。

五、結語

來自中商情報網的報告顯示,中國數字大健康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1100億增至2021年的4090.9億,年均復合增長率29.3%,預計2022年中國數字大健康市場規模將達到6125億。

然而不管數字大健康市場規模如何,如今阿里健康們發展最為成熟的還是醫藥電商業務。從數據上來看,阿里健康2022財年賣藥賺的179.11億元,占到總收入的87%;京東健康今年上半年賣藥賺的175億元,占總收入的86.6%;叮當健康,則是將近97%的收入都來自賣藥。

至于健康管理、在線問診、智慧醫療等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

好在市場發展向好,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即時到家數字藥房市場2030年將達到138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4.3%。

并且阿里健康們也在加大其他數字大健康業務的發展投入。

短期來看,阿里健康們難以擺脫“醫藥電商”標簽。但從客觀發展角度來說,通過賣藥這項已經形成成熟商業閉環的業務活下去,才能為數字健康這盤大棋鋪路。

作者:李七柒

來源公眾號:深眸財經(ID:chutou0325),洞察商業邏輯,深研行業趨勢。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深眸財經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