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顏值?女性優先?揭秘虛擬主播「中之人」背后生意
虛擬主播現在已經幾乎在各個網絡平臺上出現,這類主播區別于真人主播,用戶所能看到的,是“中之人”通過動捕設備傳遞出來的形象。這就引出了虛擬主播行業中不可忽視的角色——“中之人”。如何看待“中之人”的存在?虛擬偶像的這門生意經,真的那么容易嗎?
下午兩點,新人虛擬主播議卿照例在B站打卡完成每日份的六小時直播“KPI”,隨著關注的人越來越多,打探真實身份的言論時不時在屏幕中蹦出來。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議卿都會開玩笑回復道:我就是你們看到的樣子。
每天拉時長直播,是虛擬主播進階的重要通道,不透露私人信息,是這一行業的明文規定。
不同于真人主播,虛擬主播是由真人出演二次元形象的一種直播形式,觀眾看到的是二維或者三維的虛擬形象,背后則是“中之人”通過動作捕捉設備在實時表演。
和游樂園里套著戲服的人偶一樣,“中之人”穿梭于虛擬和現實之間,一邊完善著人物設定,賦予皮套靈魂,一邊又要注意邊界,避免暴露私人信息。一旦被“開盒”,虛擬形象的生命周期也就終止。
中之人是虛擬主播的“核”,聊虛擬主播,一定無法繞開皮下的中之人。
那中之人是如何誕生的?又有何篩選標準?中之人選角團隊招募君Studio的負責人虎嘯告訴「深響」:契合度是篩選的首要標準,根據甲方提供的人物設定——蘿莉還是御姐、奶狗還是狼狗,對身高、語態、肢體協調度做出明確的標準;其次看中之人的職業規劃,有主播經驗、唱跳技能可作為加分項。
從發布招募信息到最終通過,大致經歷三輪篩選,每輪通過比例在50%左右。而在日本,虛擬主播頭部玩家彩虹社的中之人通過比例僅1%。
相比起虛擬主播已職業化、大眾化的日本,國內虛擬主播仍然“圈地自萌”,篩選要求也不高,來應聘的中之人,要么將虛擬主播當作無聊時的副業,展示自我、分享生活;要么將其看作進階娛樂圈的跳板,當著“平替版藝人”,享受著粉絲的追捧。
一、皮囊里的人
B站、抖音和快手,是虛擬主播的主要棲息地。屏幕中的他們,有著高度統一的美麗外形和各式各樣的人物設定:女性角色多是萌系少女,男性角色則是以美少男、酷叔叔為主,總之就是五官比例完美、身材勻稱,符合極致的主流審美。
至于物種,吸血鬼、惡魔、巫師,擬人的羊、狼、狐貍皆有之,設定越夸張,中之人在表演時越能毫無顧忌地放大該特點的表現,從而達到吸引特定受眾群體的目的。
“大家都是視覺動物,先喜歡皮套,再喜歡中之人,換句話說,觀眾都是先愛上外形和人設?!?/strong>虎嘯表示,所以虛擬主播都是先有基礎的人物設定,再根據設定去尋找合適的中之人。
這就催生了第三方選角團隊,不過因為虛擬偶像仍處于小眾圈子,市場上專職的中之人選角公司并不多:一種是群頭、群演等“散戶”在自己的圈子里發布招聘信息;另一種是劇集、綜藝選角的專業Casting團隊“兼職”,虎嘯所在的招募君Studio便是在新人開發、綜藝選角等主業的基礎上新開設了中之人選角的業務線,如今團隊已為短視頻平臺、游戲大廠做過中之人選角。
目前招募君Studio提供的中之人選角服務分為項目制和勞務輸出兩類。所謂項目制,即甲方做某個項目需要一定數量的中之人,招募君Studio根據要求在市場上海選,按篩選時長和需要數量核算價格;勞務輸出則是在自建的中之人資料庫中篩選出合適的人選,以人才輸送的形式配合甲方的工作。
歸納下來,無論是海選還是從資料庫里篩選,都會經歷三輪流程,大致花費兩周左右的時間。
虎嘯解釋道,第一輪是資料篩選,根據甲方提供的人物設定,包括人物的動畫圖片、人物故事介紹,選角團隊篩選出外形、聲音、年紀契合的候選人;到了第二輪,甲方會再提供配音模板,候選人出鏡錄制,若是虛擬形象有唱跳技能,中之人也要附帶一份自己的跳舞視頻,選角團隊再從中篩選出一半進入到線下面試環節,在面試時,主要是對個人規劃與過往經驗的提問,由甲方確定最終的人選。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從篩選、面試到最終錄用,中之人都會簽約一份保密協議。
在為客戶做中之人選角時,虎嘯總結出了三個共性的篩選規律:第一,相比起真人選角,中之人對顏值的要求并不高,更看重聲音、肢體協調度;第二,女性中之人更具優勢,因為當前市面上商業價值和粉絲數量排名前列的都是女性虛擬主播;第三,有經驗者優先,“重新培養耗時又耗力,大多數客戶都想找現成的?!?/p>
找到合適的中之人只是開始,打造出一個成熟、鮮活的虛擬偶像還需要后續不斷的練習和磨合。一方面中之人要熟練地操作直播設備,據齊魯晚報報道,虛擬主播許安一的“中之人”每天直播2-3場,直播前需要花20分鐘的時間做準備工作,包括穿戴動作捕捉設備,這個設備就像是一根根帶子綁在身體各處,通過技術渲染后,許安一便能精準地演繹出中之人的動作表情。
另一方面則是在直播時完善虛擬形象的世界觀與人設,換句話說,中之人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創作者。
比如虛擬主播議卿個人簡介中寫的是“金丹晚期修士”,每次直播時,議卿的皮下都會填充一些個人色彩的內容,比如口頭禪、直播背景,讓整個人設更飽滿。當然人設“吃書”(推翻原有設定)的現象在虛擬主播中也很常見。如果原定的人設性格與中之人有偏差,也會重新設定人物故事,融入中之人的長處與特性,這樣呈現出來的虛擬形象會更真實。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當虛擬形象與中之人“合為一體”的時候,虛擬主播便“活了”。
二、生意經
“活了”,就意味著可以投入市場賺錢了。
頭部虛擬主播的吸金力在直播中得到了印證。由字節跳動與樂華娛樂聯合打造的虛擬女團A-SOUL,貢獻的營收在行業內相當可觀。據樂華娛樂發布的招股書,2021年與虛擬藝人有關的泛娛樂業務營收為3787萬元,同比增長79.6%。僅五名成員的直播打賞收入,每月超過百萬元。
日常彩虹社旗下的英文虛擬男團Luxiem成員Vox Akuma今年五月份在B站開啟了國內的首次直播,大公司的加持與精細化的人物設定,在短短1.7小時的直播中,付費人數接近4萬人次,單場直播營收達到111萬元。
尷尬之處在于,“二八效應”也在這個小眾圈子里上演。虛擬主播的營收結構與真人網紅主播類似,直播打賞為主,僅有少數的頭部主播有商務代言的機會。但因為當前國內的付費土壤并不成熟,直播打賞帶來的收入也不能養活所有的虛擬主播。據SCUT數據中心,截至2021年11月,在B站相對有關注度的3000多個虛擬主播中,一半以上的月收入為0。
而打造一位虛擬偶像的成本并不低。我們可以把虛擬偶像理解為將“藝人”拆成了虛擬形象、圖形技術、中之人三部分。目前布局虛擬偶像賽道的多為科技公司,錢大多砸在了虛擬形象IP和圖形技術層面。比如虛擬的皮套,即形象立繪和Live2D模型,價格視精細程度而定,一般在幾千到上萬不等,再加上UI設計和直播設備,成本更要疊加。
根據瑞銀報告的說法,高級虛擬人物的先期投入成本平均為3000萬元。以A-SOUL為例,A-SOUL大部分的直播場次是以3D呈現,為了真實還原肢體語言和舞蹈動作,每場直播成本達到百萬級別。
技術成本居高不下,中之人的成本控制相對“靈活”。虎嘯解釋道,比如公司會強調有經驗者優先,降低培養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再比如,中之人的簽約也沒有固定的標準,有的公司與中之人簽訂藝人經紀合同,有的公司則是簽訂勞動合同,方式不同,分成的比例也有不同。
不過,若公司沒有掌握好“度”,過度壓榨中之人或者分成比例不公平,也會出現真人MCN機構與頭部網紅一樣的矛盾,最終中之人出走、虛擬偶像“休眠”。
A-SOUL成員珈樂休眠
那虛擬偶像還是一門好生意嗎?鯨禺文創的創始人廖啟銘接受齊魯晚報采訪時曾提到,培養真人網紅和虛擬偶像都會有投入,但真人網紅具有偶然性,會有泡沫;虛擬偶像的本質是IP,有作品的虛擬偶像具備持續的IP價值,效益能夠延展疊加。相比起真人偶像,虛擬偶像相對可控,可以規避一定的風險,但另一面,虛擬偶像仍然需要中之人作為補充,只要是人,就有不確定性,資本追逐的“永不塌房”也就只是一句口號。
歸根究底,虛擬偶像仍然是技術驅動的產業,目前行業仍然處于摸索的階段,隨著越來越多從業者的入局,虛擬偶像的未來也不止于此:“未來的元宇宙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虛擬形象,每個人都是中之人。”
作者:祖楊
來源公眾號:深響(ID:deep-echo),全球視野,價值視角。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深響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