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困于“出片率”
現在在社交平臺上,我們時不時可以看見別人在打卡網紅店后曬出的精美圖片,部分年輕人選擇出游點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出片率高”。只是伴隨著“出片率”而來的,還有“翻車率”,當年輕人過分追求出片效果時,打卡文化、探店文化,也就多多少少有些變質了。
無論是假期周邊游,還是周末約咖啡,當代年輕人最先考慮的或許不是風景如何,咖啡好不好喝,而是“出片率”。
在各大社交媒體成為“打卡種草機”后,“打卡文化”和“探店文化”成為了不少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打卡的一個重要標記便是照片。于是,“出片率”逐漸成為了隨處可見的標簽,旅行有了“出片式旅行”,餐廳咖啡廳也有了“出片式探店”,出片率越高,打卡的人越多,正如網友們調侃的那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但得拍出幾百張照片?!?/p>
在出片率定律下,無論有再動人的風景、再香醇的咖啡,如果沒有幾張在社交媒體上拿得出手的照片,“來了等于白來”。
然而,在這樣的氛圍下,出片焦慮和濾鏡翻車也成為了常事。被困于出片率的年輕人們,常常沖著別人的打卡照而趕往一個網紅店或網紅景點,卻經不起“奔現”的拔草現場。另一邊,不少商家則看到了出片率的奇效,專門靠易出片的裝修和打卡點“出圈”,“咖啡不一定好喝,但拍照一定好看”。
當然,也不乏商家為咔嚓不斷的快門聲感到頭疼,貼上了“不消費請勿拍照”的告示……
一、從旅游到探店,“出片率”成為社交貨幣
從周一開始,00后成雅每晚睡前都會做一件事,打開手機上的種草平臺,搜索“打卡拍照”、“新展出片”、“易出片咖啡店”等關鍵詞,篩選出兩三家出片率較高的周邊游景點、展覽或者小店,加入自己命名為“打卡收集冊”的收藏夾。
而到了周五的晚上,成雅便會把這一周篩選出的打卡點全部分享在自己的姐妹群里,群里另外兩個成員是成雅在當地的閨蜜,沒有意外的話,每周末她們都會從群里的一大堆打卡點中選出最想去的兩三個,相約一起打發時間拍拍照。
“其實大部分都是咖啡店、潮流市集或者周邊的小眾景點?!背裳鸥嬖V鋅刻度,此前她周末總宅在家里,周末總是一晃而過,但自從和姐妹建了這個群,有了這樣的約定,“從周一就開始期待周末的去處,連社畜生活都變得好熬一點?!?/p>
不過,建群快半年,成雅和姐妹們挑選周末目的地的標準也發生了改變,從最初只是為了玩得開心,變成了得拍得開心。
“我們都比較喜歡拍照,也喜歡發照片到社交媒體,所以越來越講究出片率?!背裳排e例,如果是選擇一家咖啡店,她們往往會先看咖啡店店內店外的布景,“桌椅配色好不好看,窗外的風景和室內的燈光有沒有氛圍感,都需要考慮”。其次她們則會提前根據咖啡店的裝修風格準備好更易出片的穿搭,“比如判斷這家店偏韓系、日系還是美式、泰式,我們互相挑衣服時就會根據店的風格做調整?!?/p>
而在看其他網友發布的種草打卡帖時,成雅也會更先點開在標題中提到“出片率高”的。
和成雅一樣,身處上海的湯湯則更在意出片這件事,“因為好友圈都很會拍照,朋友圈里總有好看的照片”。
“以前去旅游,我可能更多考慮的是這個目的地我喜不喜歡,但現在我更多是看這個地方容不容易出片。包括選酒店選民宿也是,我一般都會選擇網友推薦的出片率高的地方。”湯湯告訴鋅刻度,這一兩年她去過不少地方的“小鐮倉”、“小圣托里尼”,“很多時候就只是為了拍拍照,然后發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臺?!?/p>
事實上,像成雅和湯湯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在小紅書上搜索“出片率”,就能發現“出片率”已經覆蓋年輕人的方方面面,從易出片的景點、咖啡店到出片率高的拍照姿勢和道具,再到拍照選擇的軟件和修圖選擇的濾鏡……而在微博上,關于“出片率”的話題也不少,其中#出片率超高的樂園分享#話題下已經有4.5萬討論度和超2500萬閱讀,而更早些時候的話題#櫻花出片率也太高了吧#閱讀量超1億。
而包括近年流行起來的精致露營、徒步、飛盤等運動,也都開始強調出片率。此前去哪兒的相關負責人也曾告訴媒體,“帳篷+吊床+營地燈=露營氛圍感大片是很多游客的共同認知,現在游客不僅關心舒適度,也更關心出片率。”
于是,當“出片率”成為年輕人們掛在嘴邊的熱詞,出片也正成為一種新的社交貨幣。
小紅書等平臺尋找探店拍照的網友
鋅刻度留意到,在小紅書等平臺,已經有不少網友開始發帖尋找同城一起探店拍照的朋友,“朋友都是周末放假,想找工作日有空的姐妹一起逛逛街拍拍照”、“想拍網感ins、日常生活類型的照片,或者探店戶外打卡拍照都可以”、“想找一起拍照探店的伙伴,一起互拍”……
“有的是因為不是本地人,朋友比較少,有的是因為朋友不怎么喜歡拍照,那大家能在網上找到一起互相拍照出片的伙伴也挺開心的。”24歲的陳梓就加入了一個同城探店打卡群,在他看來,“這種以出片為目的的社交形式挺新的,也很簡單,費用AA,大家一起互相拍拍好看的照片,既擴大了交際圈,也能豐富自己的社交賬號?!?/p>
二、變質的打卡:“出片率”越高,“翻車率”也越高?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腳?”這大半年來,成雅其實也有過不少的“翻車”經歷,“和姐妹沖著出片率而去,最后失望而歸。”
成雅踩過的“雷點”不少:翻別人的照片時覺得某個咖啡廳裝修挺好看,也特能出片,結果進了門才發現,拍得出高級有格調的照片的就某個角落,一堆人排著隊等著拍照,咖啡味道一般卻因為打卡人夠多溢價不少。
網上的“100%出片”景點,成雅和姐妹也去過一些,結果發現所謂的“天梯”往往就是一小段白色臺階,而有的“天空之鏡”也不過是平平無奇的湖面;至于風格各異的民宿,成雅更是吐槽不斷,“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所謂的小圣托里尼和小鐮倉,定價巨高,房源特少,拍照也得靠濾鏡”……
事實上,成雅提到的并非個例。
鋅刻度此前也曾提到,以“出片率高”的網紅民宿為例,在種草平臺頻頻出現的網紅民宿,同質化也較高:一部分主打時下流行的“侘寂風”,以日式簡約的裝修風格為主,色調主打黑白灰;一部分則主打美式風格,色調多彩亮麗,多配備大泳池;還有一部分則主打“小巴黎”、“小圣托里尼”,必備自制“棉花堡”、落地大白樓、旋轉樓梯……
然而,被流量捧出的高價,卻并不一定意味著高質。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和攜程等OTA平臺,有不少人分享自己的“踩雷”經歷,而被提名的民宿不乏近兩年來在萬寧、廈門、福州以及各種小眾海島最火的那一批民宿。
“而且現在但凡有個地方拍照還行,遇上周末必定人巨多。”不久前,成雅和姐妹看到當地的一條老街有了新的布景,大型的貓咪玩偶和愛心氣球,便相約周末去拍拍照,結果到了才發現,“僅僅是那個氣球下面,就排著一長串的人等著,挨個過去一頓拍,后面的人都盯著看,我們幾個社恐人只能放棄?!?/p>
“出片率”成為社交媒體上的高頻詞
這一點,湯湯也感同身受,“畢竟現在很多商家和景點也懂年輕人的打卡文化,自然會用出片率高,拍照效果好作為宣傳點,但很多都是名不符實?!钡顪珳械娇鄲赖氖?,以前她為了“避雷”,總會找一些較為小眾的展和景點等去拍照,“現在想找到個小眾打卡點太難了,隨手在各大平臺搜出的小眾咖啡廳或者小眾景點,去了就會發現人山人海。而且往往人手一臺相機等著拍照。”
此外,無論是咖啡館等網紅店、旅游城市的各類民宿,還是商業圈的各種展,實際上也都越來越難打破“同質化”的困境?!按_實不管是前兩年的國潮配色,還是這兩年的露營裝修,或者各大商圈做的大型玩偶等等,其實都越來越趨同了。包括每個城市的網紅店、網紅街差別也不大,有時候翻看以前的照片,都分不清到底是在哪家店拍的了?!睖珳Q。
三、年輕人還會為“出片率”買單多久?
在湯湯看來,現在的打卡文化多少有點“變質”,“當越來越多商家悟出年輕人的出片率喜好,就很有可能本末倒置,把重點放在裝修風格上,但產品其實很一般。”
這一點也得到了部分商家的認同。金雅是西南地區兩家餐酒吧的主理人,她告訴鋅刻度,“其實現在‘出片率’內卷很嚴重,光是以我們的餐酒吧行業為例,現在很多主理人都是年輕人,對各種營銷渠道非常熟悉,所以尤其知道設置打卡點、烘托氛圍感的重要性,確實有很多店的餐食酒水都一般,但是憑著裝修風格就能有很高的客流量?!?/p>
“哪怕對于很大一部分客人而言,這類店屬于‘次拋店’,就是去過一次不會再想去,但對于店家來說,一直有人來打卡,他的熱度就一直在?!苯鹧庞X得這多少有些“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因為其實很多客人就是花錢來拍個照,也不是真想好好吃頓飯喝杯酒。”
不過,也有不少商家對此感到不滿,尤其是當許多人趁著“打卡文化”進行商拍后,已經有不少地區的商家在咖啡館外貼上各種告示,提醒“不要在這里換衣服商拍,26一杯冰美式,就能拍拍拍半天,其他客人和我們都要被你們煩死了”……
但為什么亂象頻出,這屆年輕人還是忍不住為“出片率”而心動?
百度的《“95后”生活形態調研報告》顯示,中國“95后”人口約為1億,他們從小與互聯網為伴,最愛刷屏、曬生活和吐槽。而《消費者報道》曾指出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發布的照片和信息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分享個人生活方式、獲取圈層認同等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這些資訊也成為了網紅店鋪宣傳傳播的另一個出口。
在這樣的閉環下,“出片率決定傳播力”成為了一個必然的路徑。
當然,伴隨著“翻車率”逐漸增高,不少年輕人也開始意識到其中“雷點”不少。尤其是“出片率”逐漸成為了商家提升溢價的一大賣點后,徒有外表的打卡點或許將很難對年輕人產生持久的吸引力,畢竟,儀式感的背后,還有更重要的“本質”。
只不過,更多年輕人或許還不知道,自己還會困于“出片率”多久?
作者:黎炫岐,編輯:陳鄧新
來源公眾號:鋅刻度(ID:znkedu),專注科技、互聯網新經濟原創深度報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鋅刻度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這么看冠希哥當年找女朋友好像也挺在乎“出片率”的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出片率這東西。本來應該是分享生活中偶爾的亮點,而不是為了打卡而去挑角度粉飾照片,有點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