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構消費者:八大人群九大場景,消費的底色
消費社會發展至今,消費者有明確說出口的顯性需求,也有還在探索的隱性需求。品牌應該站在宏觀視角,以脈絡化的方式去前瞻整體消費社會的變化。本文作者對新消費人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們對消費社會已經形成了很多新認知。這些認知因數據而直觀,由此描摹了中國經濟的底色。
比如未來十年,中產階級群體將會成為中國消費增長的最大推動力,而截至2021年已經高達82%的網民滲透率更將線上消費推向一個高點。
消費一直在發展,但核心始終未變,就是需求滿足。從消費對象的更新、到消費方式(場景)的升級,再到消費秩序的重塑,這三重維度上的發展愈發讓后現代社會將「個體與消費」緊密相連,于是越來越多的消費分析開始聚焦于個性化,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按照慣性思維去尋找目標用戶。
但這些顯然還不夠。消費社會發展至今,消費者有明確說出口的顯性需求,也有還在探索、尚未出口的隱性需求。當品牌面向用戶時,僅僅根據需求創造出商品這一步,就有很多水面之下的功課。
品牌在充分認可這種個性化,擅用微觀視角時,也應當站在宏觀視角,以脈絡化的方式去前瞻整體消費社會的變化。最本原又核心的幾個問題在這里需要被討論——
- 當我們討論消費人群時,他們到底是誰?為什么是他們?
- 新消費存在哪些共性?品牌需要為消費者提供商品、內容還是情感體驗?
- 品牌應當關注哪些顯性和隱性需求,才能與消費者達成深層連接?
01 重新劃分「新消費人群」
眾多消費研報中在劃分消費人群時往往集中于人口的先賦特征,比如年齡、性別、種族和出生城市等。這些特征一般不會隨著個人成長而輕易改變,或者會遵循可遇見的規律(比如年齡增長)而改變,這些特征就是通常我們所理解的「人口特征」。
但一些后續的獲得性特征,如教育程度、居住安排、婚姻狀況、職業、收入財富等因素,才是個體在整個生命歷程中自我感知、自我體驗而獲得的特征。這些特征會隨著時間、地點的推移發生變化,因此也被稱為社會經濟特征。
在奧緯咨詢發布的《2022美好生活洞察》報告中,除了對先賦特征的解讀外,還沿著每一個「人」的成長周期,更多地融入了對「家庭結構的改變、收入水平的提升」等獲得性特征的變化,根據人在動態變化中對「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期待」,進行消費人群的重新劃分為八大類——
他們分別是:
- 學生社會新人
- 悅己獨立男女
- 年輕新婚夫婦
- 都市新手爸媽
- 城市成熟家庭
- 鄉鎮樂活小家
- 鄉鎮傳統大家
- 閑適自在老人
就消費特征而言,群體之間最顯性的差異在于,處于家庭環境中(或進入某段關系中)的消費者,和只需要考慮自我需求滿足的個體消費者,如果按照單身、已婚和已育區間來看,消費偏好存在明顯分野。
但差異之中也有共性。未婚的學生社會新人和悅己獨立男女在消費上都以「興趣」為第一出發點,無論是追隨潮流經濟還是投入興趣類教育項目,這兩個群體的消費初衷均是「由己出發,自我滿足」。
而處于家庭關系中的消費者,無論年輕新婚夫婦、都市新手爸媽,還是城市成熟家庭和鄉村樂活小家等,他們的消費更多考慮到「雙方或者多方的共同參與」,并由此衍生出消費場景搭建和擴容。
比如,在雙方參與上,以孩子為驅動力的家庭消費在關聯群體中表現強勁,育兒場景這一剛需再度擴容。京東Plus會員的消費數據顯示,都市新手爸媽和鄉鎮樂活小家在母嬰類目的支出增速分別為33%和38%,國際品牌的嬰兒用品占所有購買的40%以上,營養輔食類產品增速達到43%。兩者在育兒上都愈發精細化。
而多方參與則擴容了同一場景中的消費總量。比如城市成熟家庭、鄉鎮傳統大家基于家庭人口數量,眾樂樂的「旅游出行」場景更為高頻,并能在旅游場景中衍生野炊、露營等原先相對小眾的消費行為。
02 新消費共性:關系體驗和情感獲得
在了解八大人群分類的基礎上,以「人的生命發展周期」的角度去理解消費的龐大與多元,反而有了更深的意義。
這層意義在于,消費中均包含著某種關系體驗和情感獲得。
沿著上文提及的「共同參與」繼續剖析,當消費場景中的人與物、人與人產生互動時,消費就不再是一種是簡單的功能提供、需求滿足服務,而是一種社會主體對意義、對身份和對愉悅滿足的追求。這在不同消費中均有呈現。
對年輕新婚夫妻而言,這很大程度上落在居家場景的儀式感中,這是雙方對彼此親密關系建構的探索。
在家庭一角,他們愿意煮酒烹茶,「共話巴山夜雨」。該群體在養生茶飲、養生壺等品類的購買增速在2019年至2021年之間高達87%和36%,在以果酒、清酒/燒酒、雞尾酒等代表的低度酒領域消費增速高達69%。
當疫情之下難以前往電影院、KTV等公共場所時,家庭影院、練歌房迅速出圈,諸如KTV音響、HIFI發燒碟品等品類人均購買金額均超過3000元,增速遠高于傳統音響。
對獨立悅己男女和社學生社會新人而言,這類消費行為是個體對內在自我的探索。初入社會,面臨職場壓力時,他們通過居家健身、冥想等、聽音樂等方式來達成自我的精神療愈。
音樂能夠排解生活職場壓力,相關類的消費也在崛起。數據顯示,年輕人相比其他人群使用更多音樂平臺,京東Plus音樂類聯名會員(包括QQ音樂、酷狗音樂等)在年輕人群中的滲透率高達家庭用戶的兩倍,音響在學生社會新人中的增速高達49%,遠高于各人群9%的平均增速。
也許是因為初入社會的人均居住面積有限,對放置空間要求不高的輕量級易得器材如跳繩、俯臥撐架、瑜伽墊、彈力帶等增速突出,尤其是綜合力量訓練器在學生社會新人中得到追捧,增速高達182%,遠高于平均增速37%的水平。
在個體與自我,個體與對方,個體與家庭的互動之外,人類與寵物的情感聯結也日益深厚。寵物的陪伴為養寵人群提供了重要的情緒價值,「愛與被愛」成為這類消費行為中的重要情感獲得。
根據報告數據,近一半的貓狗家長是90后,在貓狗主糧、日用、零食等品類上支出增長迅速。尤其是「精致」的悅己男女們,在寵物鞋服上的購買增速達到172%,其中「進口貨」購買增速高達33%,真是大方多金的「貓奴狗奴」。
把這些細碎的線索勾連起來看,能夠發現消費整體的影響力在于,個體化的消費者在流動的現代性或風險性社會中,消費愈發成為一種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和與寵物產生關系互動和情感聯結的方式。
這是后現代社會中消費成長中的一種新型特征。消費行為,開始成為一種自我發現和重塑自我的實驗手段,是一個人一生的主要事業。而這種行為過程里,關系體驗和情感獲得是他們提升幸福感的關鍵。
03 顯性需求和隱性訴求
因而品牌要思考的是,當消費承載的這些關系體驗中,情感獲得的過程被剖開時,它們能夠做什么來提升消費者的幸福感。
不同年齡階段、職業階段和社會角色的消費者在這方面有明顯的差異。
對年輕消費者來說,包括學生社會新人、獨立悅己男女,年輕新婚夫婦在內,他們的消費觀念比起已育群體或年長者,都更為張揚和外化。
這直接體現在他們的消費對象上,人們愈加聚焦「能夠變美」的產品。具體而言,美妝護膚類產品得以成為年輕群體海外購物的核心品類,而面部精華、眼/唇部精華等高階護膚產品的增速也尤為明顯。
消費對象的外化和張揚還暗藏在奢侈品消費的增長里?!?021中國奢侈品消費新面孔》中指出,2021年新增奢侈品消費者群體中,有4成是25歲以下的Z世代,他們更愿意購買太陽鏡、腰帶這種能夠「被看見」的配飾,而家庭類的奢侈品消費用戶反而會選擇穩重一些的產品比如腕表等。
這對于品牌根據目標人群及時梳理、調整自身定位具有指向性意義。更接近年輕人的品牌,可能更需要一些外化、顯性的特征來打動他們;而更高階的品牌或許要考量低調內斂的元素。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潮流化、顏值高的單品更容易在年輕群體中走紅,為什么國潮、盲盒、VR等虛實交織的藝術會在年輕群體中更受歡迎。他們需要時刻走在潮流前線來完成自我表達,而直接的視覺感官刺激和情緒喚起,某種程度上和群體的精神狀態有部分吻合。
此外,消費群體隱性的訴求也需要品牌在不斷摸索中微妙地感知。比如眾多人群提及的環保主張,在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意識,消費者難以在短時間與品牌的接觸中,判斷該品牌是否符合自我認知框架下的「環?!?。
這種認知上的模糊,反而促生了健康、健身、戶外等場景的發展。京東PLUS會員消費數據顯示,營養保健品類增速達 50%,其中,維生素、礦物質、養顏抗氧化、增強免疫等產品增速突出;疫情之下,野餐、露營燈戶外野趣不斷興起,野餐用品增速就高達53%。
可以看出,即使沒有明確被歸類為「環?!诡I域的消費品牌,用戶還是會通過消費與環保相關聯的領域,從而達到內心「價值主張」的滿足與平衡。
所以說,一個長期的商品提供者,在后現代視角下,無論提供什么形態的商品,都必須與某種社會潛在情緒相呼應,又或者說,滿足某種尚未「明確」但已經形成的內心訴求。這種呼應和滿足能讓消費者由此感受到品牌與自我的深層連接,也是通常所討論的品牌內涵、品牌價值觀的重要部分。
而當現代人的個體性和社會性共存時,品牌既需要把消費者作為個體考慮,又要把其置于家庭角色、職場身份中去考慮,既需要照顧消費者的顯性需求,也需要考量尚未出口的隱性需求。只有當這些維度都達到一個動態平衡點時,品牌才有可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由 @奧緯咨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好的品牌確實得需要好的口碑和消費者的支持,但是品牌自身還是需要不斷的努力和提升,你對得起他們的消費者?,F在的人思想也越來越豐富,所以不再僅僅是單一的消費者人群了。